绿林网

《都灵之马》经典影评1000字

《都灵之马》经典影评1000字

《都灵之马》是一部由贝拉·塔尔 /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 执导,亚诺什·代尔日 / 艾丽卡·博克 / 米哈伊·科莫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都灵之马》影评(一):看似普通,却非常有深意的一部电影(五星好评)(写感想后无法更改评分)

❤1.沉湎于平淡日常的父女似乎并不关心借酒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即便它可能有某种深意,但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以至于显得默不关心。 可以看出,父女俩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环境中,外界和他人在思考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因此,他们对此,既没有认同,也不会有反对

《都灵之马》影评(二):都灵之马

上帝用六天来创造世界,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光,电影中第五天光消失了,第二天创造了水,电影第四天水消失了。这种“反创世纪”的过程,预示了第六天的父女已经陷入到一种混沌的“死”的境界,正如第五天最后,导演的旁白已经叙述了“死亡已经沉落”。在这种“死”的境界中,父亲仍然啃着生的马铃薯,还要求女儿吃,就如同女儿要求那匹老马进食一样,这是在死中仍然坚持生命的体现,这就是贝拉塔尔最为朴素却最为残酷的世界观。

《都灵之马》影评(三):风和沙和那些责任

很出名的片子,就是要考验耐心。我几乎没办法投入到电影里,但是总是惊叹画面的质感,黑白灰,意境就是一切。然后开始观察观众是否离场,大家都是超级有耐心的观众,受此影响我也一直没有起身离开,直到电影结束。伟大之处就是我看完了,懂了,和这一切平凡的世界一起,不离不弃,不劝无法奔跑的马迎风,只是劝它再忍忍生活的苦,继续进食继续服务人类。很痛苦,很无奈,又透着无比的力量,坚忍着,活着

《都灵之马》影评(四):无题

“马在遭受鞭笞时不愿前进。那么,当鞭笞停止时,它又能否出于内心的愿望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呢?当传统形而上学日渐坍塌之时,人类又怎么才能建立新的价值和秩序?当尼采看到那匹老马所陷入的那种处境,他就立刻明白了人类迷茫而又无法实现超越的处境,也知道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其后的泪水和癫狂,即是出于这样的绝望,是再自然不过的表现。 痛苦鞭挞我们,让我们以为我们的前进是有意义的,有目的地的,实际上并没有。”

《都灵之马》影评(五):“我们何其疯狂,去历经那么多深沉的宿命。”

本片弥漫着的悲凉气息属实令人难忘,开头与尼采的联系看似牵强,实则全片都以一种巧妙而深刻的象征去讲述尼采。

“我的兄弟”

尼采正如这都灵之马,被颓废的、即将坠入深渊的人们供养、鞭打,最终坠落。

都灵之马正如尼采,驼负着世俗重担,养料最终耗尽,只余悲痛的泪。

尼采是马群中的人,是人群中的马。

无论如何,尼采是太阳。他燃烧着自己,照亮这个暗淡无光的世界。他是大河边的栏杆,是最理想的他。

尼采未竟之事业,就让我,让我们来完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