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女收藏家》的影评大全

《女收藏家》的影评大全

《女收藏家》是一部由埃里克·侯麦执导,帕特里克·波查 / 哈蒂·波丽托弗 / Daniel Pommereulle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收藏家》影评(一):对美丑与爱情的探讨挺有意思,有谁更胜一筹吗?

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之四,也是他的首部彩色代表作。色彩调配和谐美丽,温暖而怡人,每一帧皆可入画。本片也是金牌摄影指导阿尔门德罗斯(《天堂之日》《苏菲的抉择》)掌镜的首部作品,不少场景都拍摄于一天中的“魔幻时刻”,残阳余晖下的柔美自然光让人无法不沉醉其中。当然,侯麦作品中至终少不了知识分子最爱的经典书籍,例如本片中的卢梭、堂吉诃德,以及论德国浪漫派。

影片尽管探讨的是三角关系、生活开放的“女收藏家”和口是心非假装道德的男人们,却毫无激烈的戏剧冲突或狗血的情节,唯有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场场对话暗自撩人心扉,侯麦的影片大抵是恬静闲适的,一如影片中不需要工作还大谈懒散好处(追求虚无与不做事,“不工作要有很大的勇气”)的男主角,还有永远的暖阳、海滩、乡间别墅与换不完的美丽服装。

对美丑与爱情的探讨挺有意思,只看脸的颜控和更重内涵的人,有谁更胜一筹吗?

盥洗室中的多重镜像场景别有意味,在该段落之前是影片中最具戏剧性的事件。男主自以为掌握了主动权,没想到结尾却来了一个更狠的转折。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悠远的法国郊野之中,浸泡在暖黄色的斜阳里。

《女收藏家》影评(二):在知识分子的喃喃碎语中“坚守道德”

把一个主题连续拍摄多遍,才能更加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于是,道德故事不是一个,而是六个。

女收藏家作为候麦的道德故事系列的第四部,依然探讨坚持自我道德所可能面临的种种诱惑,前来度假的艾德里安设想了完美的假期生活,随性自由、散漫度日,无需思考,尽情地享受假期生活,艾德里安颇为圆融的生活状态无疑是度假的理想境界,在远离摩登都市的暗角寻求一方没有喧嚣的乐土。

然而海蒂的存在打乱了这一切,海蒂相比与艾德里安所追求的心灵的自由更为“激进”,她完完全全忠于自我的感受,对此艾德里安充满蔑视,一方面,他不停地谴责海蒂的行为是没有道德的,在谴责中充当审判者的角色,将海蒂打压为不如自己高尚的放荡女孩,以此完成对自我道德价值的再次确认。

另一方面,无论如何“嘴硬”,这一点从艾德里安拧巴的自我解说、自我剖析式的心理独白不难看出,尽管他将海蒂视为道德的缺口,但是艾德里安无法完全忽视海蒂的存在,其炽热的目光直接投射向海蒂美丽迷人的身体。于是看到艾德里安在要与不要之间反复横跳,理性外表下隐秘的情欲煎熬使他的道德营垒逐渐坍塌。

但是,艾德里安对海蒂的批判或者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从来不会发生真正的作用,对海蒂来说,艾德里安可能只是他自己定义的可有可无的收藏品之一,他所谓的道德也不会对海蒂产生任何的影响,对自己来说,道德要求也并非是不可动摇的存在,所以还是去问自己是否能够真正的坚守道德,真正的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当然诱惑无处不在,不能抵抗诱惑还是不要一直以虚伪的假面反复言说自己的道德标准有多高比较好。

《女收藏家》影评(三):浅谈《女收藏家》

与侯麦以往「交谈」出新知的“集合”模式不同的是,《女收藏家》增加了个人的心声自白,但同样都面临如何面对无聊和虚无的问题,宿命的幻想与对抗。

来自道德故事同一系列的《午后之爱》虽然也有自白的部分,中年男主通过观看人群、想象人群,营造生命的各种可能,以调节中产阶级寡味的婚姻生活,而在此片中,艺术家阿德里安与沙滩大海独处,更纯粹地沉浸由可栖居的世界中的孤独与静默触发的感觉,颇有如纪录片般的冥想享受。但侯麦不尽于刻画塑造圣洁的隐士,不确定性的始终存在使人物在道德与幻想之间摇摆呻吟,仍未逃离私欲的桎梏,挣扎在欲擒故纵的深渊,所谓孤绝而纯粹的沉浸只是对欲望和现实失控的愤怒、恐惧及逃离。

海迪是一个“生活在别处”的女孩,欲擒故纵于她或是出自天性使然,因为刻意表演的随性无意在真正的无心面前总是原形毕露、甘拜下风。对海迪而言,不断的踏入别处的关系才能避免面前的深渊,无处可去之前已是无心之始。丹尼尔用“野蛮”自恃,对自我进行最高的辩护和对他人的审判,为纠结和较劲找台阶。

“新浪潮”试图通过散漫而没有连续性的生活事件的组合,把人真实的精神过程、心智过程搬上银幕,侯麦作了很好的印证,在其电影悠暇的风光里,男男女女像草木花鸟、阳光大海般自然坦诚地说出自身对爱情、道德和哲学的理解和困惑,拥有大把的时光放缓世俗秩序的脚步,抛开政治主流的宏大叙事和完整情节,着眼于琐碎而幽微的情绪细节,包括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潜意识,不厌其烦地漫谈剖析人类与生俱来的课题。

永远不疾不徐的电影节奏中,法式诱惑早已绵密地渗入欲望抵达的无限期,和言语纷飞的思绪中。聚焦道德在真实中的纷繁和变数本身,或已超越文艺和诗意。

《女收藏家》影评(四):道德藏品

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中的第三部,《女收藏家》是侯麦新浪潮时期的作品。凭借此片获得1967年荣获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法国青年艾德林到地中海的别墅度假,他的朋友丹尼尔也带了一名身份神秘的女孩海蒂前来。海蒂有一大批男友,仿佛是个“男人收藏家”。艾德林起初看不起海蒂,但后来却发觉她愈来愈有吸引力。男主的欲擒故纵透着知识分子的狡黠与伪善,但跟行事如风的女主相比他其实就是个孩子,他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诸如嫉妒,嘲讽,推搪,甚至讽刺女主为收藏家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欲望,殊不知他已沦为女主收藏的廉价艺术品,随时都可弃之。

“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嗅到爱情降临的危险气息,他只能用愤怒的回击、绝望的迂回、徒劳的逃避以求挣扎,以作说服,脑中自导一出自作多情的感情大戏。

影片讲述的也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女人间的故事,不同的是女人毫无心机,一切只是随性而为,而男人则是各种矛盾挣扎,美丽外表下丑陋心灵令人无法忍受。

与侯麦以往“交谈”出新知的“集合”模式不同的是,《女收藏家》增加了个人的心声自白,但同样都面临如何面对无聊和虛无的问题,宿命的幻想与对抗。

来自道德故事同一系列的《午后之爱》虽然也有自白的部分,中年男主通过观看人群、想象人群,营造生命的各种可能,以调节中产阶级寡味的婚姻生活,而在此片中,艺术家阿德里安与沙滩大海独处,更纯粹地沉浸由可栖居的世界中的孤独与静默触发的感觉,颇有如纪录片般的冥想享受。但侯麦不尽于刻画塑造圣洁的隐士,不确定性的始终存在使人物在道德与幻想之间摇摆呻吟,仍未逃离私欲的桎梏,挣扎在欲擒故纵的深洲,所谓孤绝而纯粹的沉浸只是对欲望和现实失控的愤怒、恐惧及逃离。

海蒂是一个“生活在别处”的女孩,欲擒故纵于她或是出自天性使然,因为刻意表演的随性无意在真正的无心面前总是原形毕露、甘拜下风。对海蒂而言,不断的踏入别处的关系才能避免面前的深渊,无处可去之前已是无心之始。丹尼尔用“野蛮” 自恃,对自我进行最高的辩护和对他人的审判,为纠结和较劲找台阶。

“新浪潮”试图通过散漫而没有连续性的生活事件的组合,把人真实的精神过程、心智过程搬上银幕,侯麦作了很好的印证,在其电影悠暇的风光里,男男女女像草木花鸟、阳光大海般自然坦诚地说出自身对爱情、道德和哲学的理解和困惑,拥有大把的时光放缓世俗秩序的脚步,抛开政治主流的宏大叙事和完整情节,着眼于琐碎而幽微的情绪细节,包括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潜意识,不厌其烦地漫谈剖析人类与生俱来的课题。充满了隐喻,每个情节都妙趣横生,看得人颇为意会。

永远不疾不徐的电影节奏中,法式诱惑早已绵密地渗入欲永远不疾不徐的电影节奏中,法式诱惑早已绵密地渗入欲望抵达的无限期,和言语纷飞的思绪中。聚焦道德在真实中的纷繁和变数本身,或已超越文艺和诗意。

一流的言情小说典范我认为应该当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之朗热公爵夫人》,因为真正的悲剧有两种,一种是从未得到,一种是得到。男女把恋爱当成是押满了自我价值和各种道德观念的沉重的游戏,彼此撕咬、戏谑不已,看似得到却又在那之后瞬间一文不值,看似遥不可及却又那么充满诱惑,这才是真正的恋爱。

侯麦将他的极简风格推到极致,音乐的缺席让观众得以聆听到男主人公内心独白背后的声音,侯麦只保留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自我沉酒的男主人公过于自信和矜持—像那个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最后连成为“藏品”的资格都没有。

候麦说:宗教不是道德戒律,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套用到这一部的话,专一的道德观似乎也可以成立。但你如果以“专一”的观念束缚自己的同时,又希望能有“放任”所得到的艳遇。这恐怕就会成为一种道德困境。

盛佳蓝光标注

《女收藏家》影评(五):这部电影,看懂的是真爱。

侯麦的《女收藏家》延续了《面包店女孩》、《苏珊娜的故事》的主题,一以贯之的对男性进行着道德审视。侯麦真是个哲学家,这部电影,看懂的人会真爱,看不懂的也得胡说胡夸。

该片讲述了一个道德焦虑男的意淫。男主阿德里安是道德焦虑的伪道士,对爱情和女人有着近乎崇高的幻想,却无法避免肉体的欲望。两种人格的分裂与交织使得阿德里安一面宣扬自己的道德卫士观,一面将自己的欲望发泄的原罪归于女性,物化女性,以达到幻想中崇高纯洁的自我及男女关系。女性如前作,纯洁、热烈、美丽、善良、敢爱敢恨,反衬着男性的虚伪。

影片开头序言。第一序言是海边穿比基尼的海迪,镜头拍着海迪婀娜的身姿,又特写拍摄身体部位,像极了偷窥的男人视角。可以说,序言给海迪奠定的基调是欲望的对象,被物化观赏的对象。第二序言讲艺术家丹尼尔与一个男人谈论形而上的艺术思想,男人把玩一个插满刀片的玻璃杠,不小心被其划伤。可以说,丹尼尔就像这个玻璃缸,尖锐直接且追求崇高道德而不惜伤害旁人。他比男主阿德里安更纯粹。第三序言讲男主阿德里安与两个女孩谈论喜欢异性的首要特质是思想还是外貌,一个女孩坚持外貌第一,而阿德里安和另一个女孩(女朋友)坚持思想内涵更重要,随后两人步行至小树林,阿德里安邀请女友和自己去蔚蓝海岸远离喧嚣安静度假,而女友则更喜欢七月的伦敦及朋友们。两人不欢而散。

阿德里安多年来第一次到海边度假,幻想着有一个安静惬意远离喧嚣花花绿绿的生活,与艺术家丹尼尔共同讨论哲学人生。却被同住在此的女孩海迪打扰。在两个男人眼里,每晚换一个男人的海迪俨然一个收藏家,收集形形色色的男人,其中也包括他们自己。至少男主阿德里安这么认为的。阿德里安在孤独寂寞的假期里,面对美丽的海迪难掩内心欲望,于是幻想海迪日日夜夜与男人寻欢作乐时早已将自己列为目标……在两个男人联手赶走海迪男友后,阿德里安与丹尼尔开始了行动。阿德里安自持为万人迷,约海迪早起游泳,说“我看得出来你喜欢我,不过我是有道德洁癖的……”而与男主的自负相比,海迪更加从容,也更纯粹,可以说海迪与丹尼尔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于是两人上了床。

不过上床之后丹尼尔发现海迪空有美丽的外表,却是一种庸俗无思想的美。加之阿德里安与收藏家谈生意,百般逢迎的姿态让他厌恶。丹尼尔遂出走。

丹尼尔是与阿德里安有共同点,他们都厌女,物化女性,追求完美道德却又禁不得发泄欲望。丹尼尔也是阿德里安追求崇高道德的人格极端化,他的眼里进不得半点庸俗。而阿德里安却只会为自己辩解,把自己的欲望幻想成海迪的勾搭,把海迪从始至终当作工具、器物,从他将海迪献给古董商人可见一斑。

而海迪一如前两部作品中的女性,纯洁、单纯、热烈追求所爱,在影片的男女关系中占据上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