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股权之道》读后感锦集

《股权之道》读后感锦集

《股权之道》是一本由黄前松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2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股权之道》读后感(一):控制股权就是控制了公司,这非常重要

企业经营的主旨就是做大做强,订单持续,收益翻倍,这是每个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投资人的最强目的。其实,经营公司和经营家庭的道理是一样的,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发生,各种繁杂的事务需要打理,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来实现公司运营的一种健康平衡,在众多因素当中,人,是最难也是最复杂的因素。

当然,经营公司,将公司壮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成立公司,以何种形式筹集资金,还有以什么方式来运营公司都是非常关键的。企业经营者要考虑资金来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吸引投资者,如何整合市场中的各路资源,跟潜在投资者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做大做强肯定会牵扯到上市,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我们将要讨论的这个问题。

由国内著名学者、投资人黄前松著作的《股权之道》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专门介绍的一部专业性较强的经济、投资类作品。

那么,什么是股权呢?简单说来就是出资而取得的在公司中享受财产利益、具有可转让性的利益。主要有三个特点:通过出资形成、综合性、社员权。对于公司来说,股权是生存的根。股东通过向企业出资而获得股权,企业因股东的出资而有了经营发展的资本。对于企业家来说,股权是控制企业的手段,对于投资者来说,股权是其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和具体收益。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这里面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公式和测算。投资多少?持股多少?股权比例怎么划分?如何进行股权激励?如何确保控制权的稳定?创业者和经营者在保持领导权的前提下,如何尊重并确保各方的利益?更何况,通过的股权方案和公司的战略、组织、薪酬、绩效以及人才等都有极大的联结关系,有效协调各方得到一个良好的平衡,才能提升整个公司的功能和效率,带来最大的利益率。

作者在书中从股权设计、股权激励、股权治理等三个方面对股权的一切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理论知识略显专业和枯燥,但书中列举的那些例子则言简意赅、目标明确,非常具有代表性。作者深度剖析了万科控制权争夺战、美的事业传承,以及高瓴资本与董明珠联手收购格力电器等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股权之道》以非常严谨的态度言简意赅的将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案例经典,非常适合创业者和公司控制人进行阅读和学习。

《股权之道》读后感(二):每个人都可以了解的股权

还记得前几年的新闻,2015年开始十年,京东掌门人刘强东从京东拿走的年薪只有1块钱,且没有现金奖励。而与此同时大家更关注的是他的股票期权奖励计划。刘强东在只拿1元年薪的十年里有权利以16.7美元/股的价格购买京东2600万股的股票,期权有效期是十年。企业要实现健康良性发展,股权制度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对员工还是对管理者。2009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创业板开启,很多上市公司高管因持有的股份,而获得真实的财富。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写道:“我创建了华为公司,当时在中国叫个体户,这么一个弱小的个体户,想组织起千军万马,是有些狂妄、不合时宜的。”当时设立了员工持股制度,为了增强凝聚力。这一点上已经领先了很多企业,其建立的“价值创造、评价、分配”机制的员工持股制度是企业界研究、学习的标杆。这是我正在看的由著名投资人黄前松等人所著《股权之道》中的案例。

这本《股权之道》中所主要分析的是股权设计、激励、治理。股权,顾名思义,就是法律上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而享有的参与公司经营的一种权利并在经济上持有的一种财产。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创始人能力不足、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联合创始人的加入。资金不足,则需要职业投资人或机构的外部资金支持。还可能需要职业经理人及其团队。企业接班人问题。而作者在实践过程中看到了太多企业的问题所在:股权不牢,地动山摇;股权独占,财聚人散;股权过散,企业内乱。

书中内容由浅入深,顾及比较全面,从最基本的不同股份占比意义不同,比如,2/3的股份占比是绝对控制线。当达到这个比例的时候就拥有了股份占比100%的权利。不同比例占比有着不同的权力,都会列举出相应的法条。公司的股权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发展节奏是动态调整的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原则同股不同权的双层股权架构,它们打造基于同创共享精神的利益和事业共同体。

作者看来,股权激励是企业发展的核动力。股权治理是企业长青的要害。作者正是本着围绕股权的核心命题来设计、激励、治理。

这本书非常有序按照基本原理加上实践案例的方式,非常喜欢这本书中的案例,可以说案例非常多,这对普通读者非常友好了,通过不同的案例形式将基本内容非常明了的展现出来。值得企业家、管理者、股权爱好者等人来读。

《股权之道》读后感(三):股权涉及控制权之争,怎么设计完善股权制度,对于企业极为重要

我们了解股权更多来自于影视作品,特别是香港的一些商战影视。经常出现的情节就是一家公司为了打倒或者收购另一家公司,拼命的卖出或买入股票,而导致的结果就是股票剧烈波动,这样的情节往往让我们看的热血沸腾。 但在我国投资市场,如此激烈的情景好像没有出现过。但股权依然是每一家公司都极为重视的,我们经常能看到某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占股51%这样的数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数据呢?他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股权到底有着怎样的真实逻辑呢? 黄前松,和君资本合伙人。投资人和企业战略专家的身份,让他对于股权以及衍生出来的股权设计、激励和治理有着更多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经验。

而他的这本书《股权之道:设计,激励和治理》就从这三方面带我们走进企业股权背后的真实逻辑,走进数十家企业管理之中,了解这一逻辑怎样对于公司带来影响,又怎样才能让企业和投资人的双方利益均达到最大化。 那么股权到底是什么呢?他正确的定义是:股权是指股东因出资而取得的依法定或《公司章程》的规定和程序,参与公司事务并在公司中享受财产利益的具有可转让性的权利。

从定义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股权来源于有两种方式,最主要的还是投资获得股权,而这就涉及到投资比例和股权分配等相关内容;另外一种方式是由《公司章程》规定,这也就让股权分配更加复杂,很多公司激励员工常用股权的方式,即给公司员工赋予一定的股权,这部分股权比例一般较低,但却有着激励员工的作用。

股权的不同比例也就有着完全不同的决策能力,而在这本书中也给出了不同比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我们最常能够听到的51%,这就是一个相对控制线,但它不是绝对控制线,超过1/3的股权就拥有否定权。而像我国的企业收购,当股权比例超过30%时,就不能在二级市场直接买卖进行收购,而是需要邀约收购。

所有这些股权比例涉及到的都是公司控制权的问题。而股东拥有什么样子的股权比例,在公司股权设计是是必须要考虑的。早期的一些公司就有着非常不合理的股权比例,给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特别当控制权发生争执事,公司的发展方向就会出现问题。这在我国早期公司中经常会碰到,比如希望集团,最早的股权比例是四兄弟各25%,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控制公司,但后来也都要根据公司需要进行了相应的区分,股权更加明晰,公司决策才能更加顺利。 在这本《股权之道》中,有着大量因上市公司的股权而引发的故事。有得也有失,对于专业的企业管理者来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