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真相读后感摘抄

真相读后感摘抄

《真相》是一本由汤姆·菲利普斯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相》读后感(一):是庄周,还是蝴蝶?

英国的汤姆·菲利普斯写了一本关于真相、谎言、鬼扯的书,书名叫《真相:鬼扯简史》,作者任职于英国独立事实核查机构“全然事实”。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可信,一切又都是那么虚无缥缈。读完了这本书,竟然有一种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的感觉,真相和鬼扯,我们不知道自己是活在真相之中还是鬼扯之中。

尤其是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后,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太平。虽然我们知道,这可能是被网络延伸的神经系统在琐碎而繁多的信息挑逗下产生的一种幻觉,世界可能一直就如这般“不太平”,但是这依然把一个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我们该相信什么?

真相不出门,谎言传千里。事实上类似的表述,最早可能来自爱尔兰著名讽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他原话是:谎言飞驰,真相跛足其后。谎言和真相好像也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并非“非黑即白”,好像两者中间有大片的灰色地带,正如《红楼梦》中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

本书共八章内容,标题分别为:不实之源,陈年伪闻,谣传时代,大地谎言,欺诈宣告,失信政府,可笑行当,大众迷思。而序言叫“真理时刻”,结论叫“真实未来”。光看标题就已经开始觉得很有意思了。

《真相》读后感(二):“真相”还是“鬼扯”,擦亮双眼去辨别

现在新闻行业已经早就专业化,很多媒体也会把随意编造并且毫无事实根据的新闻发布到网上,这就可能会混淆人们的视听,妨碍人们对现实或虚假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或多或少也曾经传播过毫无根据的谣言,许多人也在大部分没有经过核实的内容基础上分享或转发迎合自己喜好的内容却忽略了事件本身的真实性。 比如《纽约太阳报》的出版商为了实现自己赚钱的机遇,把没连载完的故事制作成独立的册子再版,赚了个盆满钵满。几乎没有人质疑整个事件是否存在真实性。月亮大骗局。也遗留了报纸恶性竞争,新闻行业的工业化以及博眼球优先于准确性的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笑话在经过一系列的传播和广泛知晓之后,人们似乎失去了辨别黑白的能力,丧失了主动权,在网上断章取义的胡乱分享进行谣传。再加上媒体在煽动各类情绪,这无疑会分散人们对于真实探究的注意力。无论是自发的谎言还是在公共人群随波逐流的谣言;无论是恶作剧还是人们不断重复之后的所谓的标准模式。在“鬼扯”成为历史经典的时刻,这个内在原因是虽然报纸与媒体承认这一切的谎言,但是却无法阻碍谎言的传播。 《真相:鬼扯简史》呈现了不同的故事,看故事背后的模式却几乎相同。尽管信息失真或者完全是虚构的,但这些虚假的信息却毫无例外的依赖长久以来的信息制造与传播的模式流传下去。在信息缺乏核实,但又广泛流传之后,人们见识了信息盲从所导致的后果,也逐渐丧失了对传统模式所传递信息的信任,对内在的合法性或者正当性也已经发生动摇,所以信息的制造与传播与作为信息传播途径的媒体或者中介,存在很大的技术性关联。 如今我们在互联网冲浪的时候,会面对数不清的信息洪流,在这个所谓的“后真相”时代,“鬼扯”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与客观真相的背离也会演变成与主观预期的背离。在海量数据面前,大部分人会变得接近透明状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也会精确传播。无论是作为不准确的谣言,还是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重蹈覆辙,信息使用者都应该擦亮眼睛。

《真相》读后感(三):不是鬼扯,是真相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后真相时代”,互联网,让大众无时无刻不身陷于信息泛滥的矛盾境地,所谓的“专家”,早已为人们所抛弃。问题是,真的存在一个崇尚真实的“黄金时代”吗?作者供职于英国首屈一指的独立事实核查机构,每天都在接触各种类型的鬼扯话语。而他力求通过《鬼扯简史》这本书告诉读者历史上人类互相欺骗乃至自欺欺人的种种啼笑皆非,同时追问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类何以迈向一个更为真实的未来?汤姆·菲利普斯说:“认为人类之前经历过一个恪守诚信、致力追求精准实证的黄金时代,说白了,本身便是一堆老掉牙的胡说八道。” 你! 满嘴鬼扯! 等等! 别跑,如此的开篇方式,实属不妙,敬请见谅。 如此的开篇,独具一格,使人印象深刻。 作者菲利普斯的职业就是核实各种事实真相,换句话说,他负责给一个个网络传闻该打上“谣言”二字的大印。他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在撒谎,整天撒谎,而这些谎言却变成了伤害人们的真相。彻头彻尾的骗子,以及吹牛成瘾的人,这两种人都有大量的例子。菲利普斯没有怎么提及“后真相时代”这个概念,可他分析的“反馈循环”,即维基百科上的一个错误的条目被报纸引用,再被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征引为证,类似这样的情况,就是“后真相”的标志性现象。 书中有无数与欺诈有关的故事。曾有人编造出一个国家来欺骗他们的同胞,毫无价值的矿场被人广泛炒作,制图师在非洲地图上绘出并不存在的山脉,一些冒险家声称登了那山的顶……关于詹姆士一世时期女巫审判的故事,菲利普斯写了一整个章节,有五万多人因此事而被抓;但这样的故事绝不仅仅属于荒谬的过去,在今天,一个民选总统同样可以因怀疑有人要用无人机袭击他,而大举逮捕嫌疑分子。 真相如此脆弱,乃至我们只能自我安慰说,滥用和歪曲真相的人,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娱乐。书中有一位英雄——唯一的正面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与谎言斗争,用犀利的言论揭露欺骗行为。菲利普斯在结束全书时再度提到他,让人唏嘘当下的世风堕落,再无楷模。 书中指出真相往往只有一个,还很枯燥无味,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道明白,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而谎言或鬼扯就比真相丰富有趣得多并且极具传播能力,一传十十传百,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书中提到一个词,窃以为,若能弄明白、搞懂这个词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个词可以成为豁达人生的一把钥匙。 《真相•鬼扯简史》,虽说鬼扯,实则真相。这本书语言幽默,读着读着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在诙谐幽默中却又包含着无比真实的现实。

《真相》读后感(四):别被锚定所锚定

对于真相和谎言,人们的第一反映是喜欢真相、讨厌谎言。将真相看成金子般的珍贵,将谎言当成是万恶之源。在教导孩子时,让孩子不要说假话、要诚实。 而现实社会是怎样的呢?好像和上面的情况有点相反啊。《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诡道也”,《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您说这是对待敌人的,当然得用些办法了。那您对身边的亲人说没说过善意的谎言呢!所以,谎言和真相好像也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并非“非黑即白”,好像两者中间有大片的灰色地带,正如《红楼梦》中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 英国的汤姆·菲利普斯写了一本关于真相、谎言、鬼扯的书,书名叫《真相:鬼扯简史》,作者任职于英国独立事实核查机构“全然事实”。这本书语言很幽默,读着读着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在诙谐幽默中却又包含着无比真实的现实。

我们都希望活在真诚、没有欺骗的世界中,可现实却事与愿违。我们身边充斥着谎言和鬼扯,有时谎言或鬼扯让世界平稳有序的运行。书中指出真相往往只有一个,还很枯燥无味,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道明白,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而谎言或鬼扯就比真相丰富有趣得多并且极具传播能力,一传十十传百,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本书虽名为《真相:鬼扯简史》,给人感觉有点不靠谱,可却是以追求真相为目的。书中提到一个词,窃以为,若能弄明白、搞懂这个词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个词可以成为豁达人生的一把钥匙。 这个词就是“锚定效应”,书中给出的解释为“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书面解释让诸君头晕了吧!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当你夸赞别人说:“你读的书可真多啊!”这句再简单不过的话,细分析起来里面可包含着诸多内容。当你说出这个“多”字时,必然就有个“少”字与之相对,一阴一阳之谓道。就像谎言和真相共存一样。其实你的心里已经设定好了一个数值,比这个数值多,可称为读书多,比这个数值小就是读书少。这个数值就是锚定。这个锚定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怎么会形成这个数值,可能你自己也无法说清楚,但这个数值却真实存在的。

你的这句发自内心的真实赞美传到别人那里,如果那个人的锚定值与你相同或比你小,他会觉得说的是真相。而那个人是个博览群书的人,读过上万本书,肯定会觉得你这句赞美是鬼扯。因为他的锚定值比你的高,所以你所说的多,他却觉得少。 那这件事的真相是被你赞美的人读了500本书。

《真相》读后感(五):借你一双看清真相的“慧眼”

成语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许多成语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如“三人成虎”“曾参杀人”。

“三人成虎”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为了坚定魏王对他的信任,临出发前庞葱问魏王:“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问到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老虎时,魏王表示怀疑;而问到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老虎时,魏王表示“当然相信”。事实也是如此,后来很多人诬陷庞葱,魏王起初还替他辩解,最后竟然信以为真了。

“曾参杀人”出自《战国策·秦策二》。曾参非常贤德,当有人告诉他母亲曾参杀了人时,她镇定自若地织着布,说“吾子不杀人”;当第二个人跑来这样说时,她“尚织自若”;当第三个人跑来这样说时,她吓得“投杼逾墙而走”。

这两个成语的寓意相同,都是比喻说的人多了,人们就会把谣言当作事实。都说谣言止于智者,是魏王和曾子的母亲都不聪明吗?

如果你看了汤姆·菲利浦斯的《真相:鬼扯简史》一书就会明白,谎言、谣言大行其道的例子古今中外非常之多,而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背后其实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原因。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假相得以传播并占据一席之地的七种模式,包括努力瓶颈、信息真空、鬼扯循环、缺乏想象等。上面两个成语的例子其实就是鬼扯循环导致的常见情形。

鬼扯循环的出现是因为谁也不能依靠一己之力了解全世界,所有人都得不时借助他人获取信息。当不可靠的信息被一再重复时,给人的印象不是一件不实的事情被重复提起,而是让人越来越相信这条消息的准确性。

作者以幽默作家兼记者的双重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历史上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鬼扯新闻,而在当时的年代,这些鬼扯都是以“一本正经”的面目出现的。

年鉴制造商泰坦·利兹被竞争对手在报纸上造谣他已经撒手人寰,遭受司法不公的女子波莉·贝克在法庭上的精彩陈词在大西洋两岸影响广泛……这些假新闻持续了很多年的时间,甚至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却没有人发现事情的真相。

其实早在1734年,《手艺人报》就发现了新闻业界由互相抄袭导致的鬼扯循环——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在新闻业早期的不完善阶段才有的现象,那就错了。如今的自媒体时代,类似的鬼扯循环同样在上演,甚至由于自媒体审核的机制的宽松性和滞后性,该类现象较纸媒时代反而更加显得突出。一些大号未充分核实就抢先发布的新闻被迅速转发,就容易造成此类不良现象。而喜欢猎奇的读者在面对真故事和好故事之间的选择时,往往倾向于追求后者,对局面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作用。

如果说在传统信息制造与传播模式下,“鬼扯”还具有一定的主体性,那么在如今数据为王的时代,“鬼扯”如果还能存在,必然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完成进化,甚至可能由与客观真相的背离演变成与主观预期的背离。

这就对信息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同本书译者李立丰所说,信息本身并无色彩,赋予信息色彩的,不是信息的制造者,也不是信息的传播者,只能是信息的使用者。

读了《真相:鬼扯简史》,对假新闻炮制的历史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相信我们再面对媒体上真假难辨的新闻报道时,会有比以往更加敏锐的眼光和更为理智的判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