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读后感锦集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读后感锦集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是一本由贾大成著作,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读后感(一):干货很少,废话很多

全书很多内容都是教我急救多么重要,不急救后果多么多么使人痛心。知识点很多都分布在离散的救援案例中,就是信息密度不够。我都选择看书了,怎么会不知道急救的重要性?我要的是干货,是干货!而本书干货真的很少。

然后,文章的海姆立克和心肺复苏教的还挺好的,到了外科急救真的就不行了。包扎、固定、止血等等方法都不是只看文字就可以学会的,我们需要的是生动的图片,是亲身讲解的视频,甚至是救援现场实操!哎,很多急救场面都因为太过于血腥而看不到,却是是我们国家监管不足的地方。同时见血,上战场杀敌可以播,白衣天使就不行,哼!

我希望的急救的书籍,要有大量的图片和配套光盘或视频,废话少些,仔细讲解民众的普遍错误做法后直接切入正题,认真讲解正确的做法。

此外,我觉得大多数此类科普对于灾难的预防很不到位,我反而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灾难就不用急救了。

总之,还是要看其他书籍和视频,急救之路任重道远!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读后感(二):急救常识需要吗?必备的那种!

说实话,知道在人溺水或者心脏停跳的时候可以做人工心肺复苏,但是,真的让我去操作的话,我只知道按压胸部,但这其实很不标准,甚至有可能使患者的处境更糟糕。 作者贾大成老师,北京急救中心知名资深急救专家,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做,所以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拨乱反正”,除了纠正自己以前错误的急救方法,更是了解最新更多更全的急救方式。 像是生死时速“黄金4分钟”,还有人人都知道却不一定做的标准的心肺复苏术以及救命神器AED…多了解一些有备无患。大家都知道,脑梗或者心梗的发病都是很突然的,在书中,作者也拿出一个小节进行了深入探讨,心梗急救,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不要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远,居安思危很重要。而且急性心梗发作前都是有典型的警示信号,还有就像作者说的有些症状虽不典型,但也不是省油的灯,我们可以跟着书审视一番自己的身体。 还有近年来频发的儿童意外事件,像是被吃果冻噎着了、溺水、误食生活用品,这些都是考验父母急救知识的时刻,我们都盼望意外不要发生,但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事与愿违,所以宝爸宝妈们就要做好两手准备,除了看护好自己的孩子,这些常见意外的急救方法务必要学习一下。 书中的一句话很触动我“关键时刻请给医生多一些信任和理解”,意外发生病人家属是非常着急可以理解,但是请配合医生的工作,医生不是和患者及家属站在对立面的敌人,他们也想尽全力挽救自己的病人,记住,医生和病人及家属是战友。 而且,不仅仅有很表现在外在的意外,有很多不外露的意外更可怕,比如书中讲的,很多脑血栓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始终意识清晰,看起来发病较轻,但后来却发现自己的嘴歪了,行动或说话都出现了问题。这些不外露的意外看起来可能没有生命危险,但极大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更要万分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在意外来临之时最重要的就是与时间赛跑,早一秒的正确施救就是把伤者病者从死神手中拉出来一点,就多一分救回来的可能性,所以,真心劝大家都好好看看这本书吧。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读后感(三):多学一点,就多一分希望

心梗发作,救心丸真有效吗?

老人中风,到底该不该动他?

儿童呛奶、果冻呛进了气管,什么方法能快速救命?

身体烫伤后如何脱衣服,才是正确的?

你看到上述问题是信心满满张口就来还是一头雾水两眼茫然,我想大部分人都和笔者一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知道划伤了贴创可贴、感冒了吃感冒药,可是,真的遇到这种突发的比较紧急的状况就无能为力了。而这本书诞生的缘由也在于此,毕竟意外常有,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学一点,就多一分希望。

本书作者北京急救中心资深专家贾大成多年来致力于急救知识的推广宣传,猝死、心梗、脑血管病、外伤、成人急救、儿童急救…贾医生结合自己50年的现场和临床急救经验,在书中图文并茂地教给大家紧急情况下的救命方法,不要再在等待救护车到来之前不知所措,简单的抢救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操作。

而且,如今意外的发生可不会因为你是小孩子就丝毫手软,小孩子甚至是婴儿都有可能遭遇不测(真的希望父母们都可以好好看着自己的孩子,不要让这种事再发生),所以,急救也是因人而异。就像是人人都懂的心肺复苏术(书中说是人人都懂,其实,大部分应该都不是真懂)也是分成人、儿童、婴儿,真正是抢救起来“武装”到牙齿,一丁点都马虎不得!而且,心肺复苏也不是简单地按压胸部就可以了,前期准备、配套动作、力度、位置这些统统都要了解!书中还安利了一个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中常备一个也是极好的!

很赞同作者说的一点“院前急救很重要,及时送医更不可少”,我们了解急救知识是为了后期的医院抢救打好铺垫,争取时间,并不是说看完了这本书就天下无敌,遇到情况,第一时间一定要拨打120!!!在等待救护车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平时所学运用一下,把握黄金时间。

以前经常看新闻,有的人好心办坏事,烧伤了涂牙膏、骨折了立刻背着伤者,这些都是会造成二次伤害的行为,我想,纠正这些错误,这也是本书出版的意义所在。

PS.附赠的急救小册子可以随身携带,真的很贴心~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读后感(四):好身体离不开好习惯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是一本有关急救知识的科普书。作者贾大成老师是北京急救中心知名资深急救专家,已经从事医疗急救工作近50年,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急救工作有自己的深入理解。

在《急救,比医生快一步》一书中,贾老师用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首先告诉我们猝死的可怕以及普及急救常识的重要性。接着,贾老师分别针对急性心梗、急性脑血管病、外伤和儿童意外伤害四种情况,介绍了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救助人判断病情的标准以及在救护车到来前,救助人能为病人所做的事。贾老师的介绍简明易懂,还配以图片讲解重要的急救姿势动作,让读者了解更为透彻。

在书中,贾老师记录了多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心源性猝死是人类猝死的首要原因,占人类猝死比率高达80-90%,而在心源猝死中,冠心病又占据了80-90%。我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占全部死亡率的第二位,其中,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为30-40%,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治愈率低的特点。50-80%的存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致残后遗症,大多丧失劳动能力,需要帮助料理生活,会在经济上、体力上、心理上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均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是急救工作中急需克服的重大难题。而造成这两种血管疾病的原因,除了年龄、遗传、性格等先天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后天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初看问题不大,但却在某一时刻置人死地。吸烟、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和长期熬夜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新闻不时见诸报道。这批年轻人正值好年华,又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人,一旦离世,将留下父母孤老,孩子弱小,还可能有巨额房贷。诚然,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生活不规律已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通病。但改变一个生活习惯,很可能拯救整个家庭,何乐而不为呢?纵使家财万贯、升职加薪,没有了这个人,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点滴生活做起,保证健康的饮食,远离“三高”食物,进行适量运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息规律,不熬夜也不熬命,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和减少凶险的疾病。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读后感(五):救人救己

《冰与火之歌》里不论骄傲的贵族还是勇敢的士兵,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都会呐喊一句“凡人皆有一死”,但实际情况是凡人们都不想死。本着“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思想,可以研读一下这本关于紧急救治的好书。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是一本有关急救知识的科普书。作者贾大成老师是北京急救中心知名资深急救专家,已经从事医疗急救工作近50年,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急救工作有自己的深入理解。在《急救,比医生快一步》一书中,贾老师用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首先告诉我们猝死的可怕以及普及急救常识的重要性。接着,贾老师分别针对急性心梗、急性脑血管病、外伤和儿童意外伤害四种情况,介绍了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救助人判断病情的标准以及在救护车到来前,救助人能为病人所做的事。贾老师的介绍简明易懂,还配以图片讲解重要的急救姿势动作,让读者了解更为透彻。

美国每年平均有45万人发生猝死,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雅图地区的复苏成功率就高达43%;而中国每年平均有54.4万人发生猝死,复苏成功率不足1%。包括心肺复苏在内的急救普及率和成功率的高低,不仅标志者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解调能力以及全体国民素质的高低等,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单位文明和谐的标志之一。

本书的精华是一本《居家急救速查速用手册》,从两种最容易突发致死疾病和日常意外处理两个方面切入,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心脏急救中最严重的情况是心脏骤停,即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时干预,将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中国心脏猝死的总人数每年达到54万,居全球之首,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而60%以上都发生在院外。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半数患者被救活,又称“黄金4分钟”。另外这本小册子还介绍了骨折与包扎伤口的处理手段。

综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急救不仅是医护人员的一项工作,更应该成为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必备技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