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技术奇点经典读后感有感

技术奇点经典读后感有感

《技术奇点》是一本由默里·沙纳汉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技术奇点》读后感(一):关于人工智能和未来

作为认知机器人系教授,作者在本书中提供了很多专业知识。当然,对于未来的预测,也有很多观点让读者无法认同,这也在所难免。

“人类历史中出现的奇点指的是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都出现了改变,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将无法理解。”““奇点”这个词是由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首次提出的。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他2005年的著作《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将“奇点”一词推广开来。这个词在当代有多种含义,库兹韦尔使用的含义与弗诺·文奇(Vernor Vinge)在《即将到来的技术奇点》(The Coming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一文中使用的含义最接近。”——作者注 默里·沙纳汉《技术奇点》前言

“人类水平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之后,很快会出现超人水平人工智能,造成前所未有社会变革的这一前景。弗诺·文奇于1993年率先提出这一想法。雷·库兹韦尔于2005年使用的“奇点”概念则略有不同,指的是历史上(预测的)地球上非生物智能的总和超过人类智能综合的时间点。” 默里·沙纳汉《技术奇点》235

《技术奇点》读后感(二):技术奇异点

前1,500,000年-最早的石器(环境限制的突破)前300,000年-火(环境限制的突破)前70,000年-绘画(环境限制的突破)前45,000年-贸易系统(环境限制的突破)前40,000年-木船(环境限制的突破)前10,000年-农业革命(环境限制的突破)前5000年-车轮(环境限制的突破)前4000年-青铜时代(文化限制的突破)前3000年-楔形文字(文化限制的突破)前2400年-法律(法典,文化限制的突破)前1000年-铁器时代(文化限制的突破)前500年-指南针(环境限制的突破)前300年-风车 (动力机)(环境限制的突破)前100年-造纸术(文化限制的突破)600年-雕版印刷、火药(文化限制的突破)1100年-活字印刷(文化限制的突破)1400年-远洋帆船(环境限制的突破)1609年-望远镜(环境限制的突破)1644年-显微镜(环境限制的突破)1770年-蒸汽机(环境限制的突破)1783年-气球(环境限制的突破)1826年-照相技术(环境限制的突破)1832年-电报机(环境限制的突破)1840年-化肥(环境限制的突破)1876年-电话(环境限制的突破)1880年-灯泡(环境限制的突破)1886年-汽车(环境限制的突破)1898年-阿斯匹灵(环境限制的突破)1903年-飞机(环境限制的突破)1935年-尼龙(环境限制的突破)1938年-抗细菌药(生物限制的突破)1941年-聚酯纤维(环境限制的突破)1945年-原子弹、计算机(环境限制的突破)1950年代-性别激素/变性技术(生物限制的突破)1957年-人造卫星(环境限制的突破)1969年-计算机网络(环境限制的突破)、登陆月球(环境限制的突破)1980年-试管婴儿(生物限制的突破)1981年-奈米科技(环境限制的突破)1983年-基因改造(生物限制的突破)1996年-生物复制(生物限制的突破)1997年-无线网路(环境限制的突破)2005年—人类基因图谱(生物限制的突破)2007年-DNA端粒延长(生物限制的突破)2011年—人造干细胞(生物限制的突破)2015年—回收火箭(环境限制的突破)

《技术奇点》读后感(三):如何面对人工智能

作者英国默里沙纳汉坦言,本书目的不是预测科技的未来或科技设想实现的时间,而是介绍未来可行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

为什么创造人类水平人工智能?最明显的就是经济动机。外行人,尤其是媒体,在讨论人工智能时常常会犯两个相互对立的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产生‘人工智能已经存在或者马上到来’这一错觉。另一个错误就是认为人类水平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出现。

对于奇点的到来,应该感到恐惧还是欢迎,人类在今天或未来应该做什么来保证最好的结果?创造人工智能可以省去有机物必须的很多活动,比如新陈代谢和繁殖,但是不能省去人工智能的实体。

如何克服专业能力的缺陷,让机器拥有普通智力?最基本的要求是拥有常识和创造力。常识指的是理解日常生活中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运作规律。常识主要是能指导行动。创造力是新的行为方式、发明新事物或用新方法使用旧东西的能力。两者相互补充,兼备的智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极端的方向是完全没有参照生物的智力,从零开始进行设计。另一个极端的开发方向是完全模仿生物大脑的神经网络,而且模仿得细致入微。

全脑仿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测绘(生物和纳米技术)、模拟(借助电子游戏产业)和实体化。让机器了解真实世界包括;建立模型,学会处理不确定性;大数据带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要能够处理假设的、违背事实的、想象的情景,这是一项基本功能。如果模拟要充分模拟世界,具有完善的预测能力,其初始设定就必须是假设情景,也就是充满想象物体的情景。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不确定性。无论机器学习算法多么聪明,都不能建立每次都做出正确预测的模型。相反,如果数据有限且不完整,能够指望的就是得到一个概率模型,能够预测出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了概率模型之后,在选择行动方案时,就要根据模型选择能够使回报最大化的方案。

必须面对三个关键问题:第一,媒介的回报函数是什么(如何表现);第二,怎样学习?处理什么数据?使用什么学习技巧?预置其中的日常知识有哪些?第三,如何实现预期回报最大化?做到这一点的优化技巧有多出色?善于解决什么问题,弱点和局限性有哪些?涉及正确的回报函数,为人工智能确立目标;第二,使用有效的机器学习,在电脑中建立一个世界的模型;第三,根据这个模型,建立强大的最优化算法,并使用这种最优化算法取得最大的预期回报。自然优胜劣汰的过程非常简单:将最基本的元素(复制、变异、竞争)重复无数次。

无论对集体对个人,创新能力是人类优化回报策略的另一关键要素。人类回报函数除了青睐身体健康和长寿等因素,还受到性选择、社会地位竞争和其他特殊生物因素的影响。原始探索的方法是先进化出大脑,大脑创造了智慧。但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是直接赋予系统智慧。必须先建立世界的模型,以便在模型中进行验证。建立和维护世界模型要依靠机器学习。机器学习通过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直接互动进行,或者通过与互联网间接互动进行。畅想的人工智能是要让回报函数最大化。人工智能有没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决定了未来的研究在道德上是否是可行的。

三个紧密相关的认知能力属性是意识必须具备的:有明确的目的;理解世界以及所处的环境;将知识、认识和行动统一起来的能力。人类关心的是功能和行为的问题。讨论人工智能不是为了当哲学家,而是为了把回报函数最大化。

任务是想象人工智能的各种可能性。了解自我意识的那些方面是普通智力必须具备的。但是,先了解哪些方面是不需要的,可以避免对超级人工智能的本质做出错误的拟人化。超级智能的回报函数如果出现问题,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意外的后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关键在于要对每个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回报函数进行正确的设计。是否友好还是充满敌意,是可以预见还是充满神秘,是否有意识,是否具有同理心,是否能够感受到痛苦,这一切都取决于潜在架构和组织以及并不明显的回报函数。

尽管本书主要讨论的是人工智能的未来,超人类主义和人工超级智能带来的问题其实是交织在一起的。人工智能危险在于广泛使用这一技术会使用户幼稚化,无法独立思考或做出决定,反过来成为被操纵和剥削的对象。利用技术征服死亡是超人类主义者的终极目标,而意识上传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之一。

全脑仿真的过程和逐步替换神经元具有相似性。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身体的命运。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太可能是政治力量。希望确定人类水平和更高水平人工智能是安全的。但不幸的是,这很难。

复杂的专门化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法律和政治挑战数不胜数。只要涉及超级智能,恶意失灵模式就会带来危险。这些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需要重新反思的哲学上那些最古老的问题。人类希望人工智能在追求最高理想时,实现最大胆的愿望,而不是毁灭人类自身。

本书介绍了一系列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但不能确定哪个会实现,或者会在什么时间实现。科幻小说是灵感的重要源泉和探索重要哲学问题的方法。但是,科幻小说作为探索哲学问题的方法不够深刻。虽然能够刺激思维,但小说的主要目的还是娱乐,用小说来指导思考是错误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