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日本车站史的读后感大全

日本车站史的读后感大全

《日本车站史》是一本由[日] 原田胜正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车站史》读后感(一):回馈旧时光

作为一名铁路子弟,小时侯的我和同学们住在离铁路很近的家属区内。学校的上下课铃声也常伴随着汽笛声,此起彼伏,同旭日与夕阳一起刻录着荏苒光阴。

周末的早晨,我又要跟着家长赶通勤火车,从小城一隅回市中心省亲。晨光微亮,穿过淅淅沥沥滴着水的石拱门,踩过枕木间大小不一的碎石子,偶尔瞥见铁轨边不招摇却绚丽的蒲公英花,被大人牵着一路跌跌撞撞,似醒非醒地从这面的站台,穿过铁轨跳上对面的站台,赶上早班火车。

我对于铁路,对于站台最初的印象,隔着水气,透着薄雾,是眼前之景逐渐唤醒梦境时虚实衔接的安心,是深一脚浅一脚踩过碎石子时探险般的欣喜。作为铁路职工,这里的居民对于横穿铁轨的时机与速度了然于心。即便如此,火车的不断提速,以及动车与高铁的相继出现,让横穿铁路的奇景早已杜绝。近三十年前的那段经历,也成了不可复制的个人记忆。

从小与铁路亲近的我,尤其喜欢坐长途卧铺车,喜欢在车轮与铁轨的碰撞间昏沉睡去,第二天趴在床沿上看窗外的山水长卷;还喜欢可以听见火车鸣笛的房间,偶尔出差得一如此旅店房间便如获至宝,欣欣然听汽笛声忽远忽近。

初到日本留学的我,住在了阪急沿线的大阪北部小城。在那里,赶早班车去一站远的地方打工时,天色微亮,久远的记忆复苏,阪急的站台仿佛在时空中联系上了故乡的那个充盈着水气的通勤车站台。上下学的路上,来回都会遇到阪急的铁路道口,栏杆放下,红灯亮起,在提示音中电车通行;栏杆升起,红灯转绿,提示音止,行人车辆通行。巧合让我又成了一名铁路边的居民。

直到三年前,接到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翻译任务,我终于有了得以回馈自己的铁路情节的机会……

《日本车站史》读后感(二):《日本车站史》读后

品相精良的喜悦与内容疏漏的遗憾并存

近日,买到社科文献新书《日本车站史》。这两年早已立志不买新书,已然“破戒”。本科母校在大连,我家在省城,四年间乘火车往返两地的次数,已记不清。那时,高铁尚未开通,400千米的路程,特快列车也需4小时,车行南满旧线,掠影辽南山河间,开始对铁路的历史产生好奇。毕业十几年,校园远去但热情常留,工作之余,常约一二同好,行走在家乡山水间,拍车探访自娱。所以,在获知书讯后第一时间就去官网预订。

书送到后,立刻开箱。封面设计以铁路旧照及邮戳为底,颜色极正,用纸亦精良,爱不释手。内文用轻型纸,重量不碍手捧,版式舒朗,字号略小却无妨。书常卖常看,但过手中形式与题目如此统一、得体的书,极少见。对图书制作方,心生佩服。

然后,变化在阅读中开始出现。书读过半后,总结问题有二:

其一,文不对题。

书名《日本车站史》但观其目录、正文,本书应为作者有关日本铁路发展历史的短文章合集,并非专门创作的日本车站或铁路历史。

其二,体例不足。

从简介和内容来看,作者确是日本铁路史研究专家,对史实信手拈来。但作为读者的中国人,定不如日人了解地点位置,更不知兴废历程。若书中插入注释和地图,阅读时多家参照,左图右史,注释在页下,自然事半功倍。奈何注释极少,图亦不多,且存图似更重视装饰,对阅读的帮助,似有似无,微不可查。

近代东亚,中国先遭侵略,在欧风美雨中奋斗百年艰难转型。朝鲜处于中日夹缝,身不由己,且不论。日本自1853年佩里叩关后,岩仓使西、明治新政,数十年间,面貌一新,步入强国之列,铁路于其中充当十分重大角色。盼将来,读到内容精良的日本铁路史作品。

《日本车站史》读后感(三):旧时的车站

在日本留学的那段时间,除了学校和宿舍,最熟悉的就是电车了。不管是车站还是车厢,早就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习惯于准时到来的电车,习惯于不同线路各具特色的报站语音,习惯于冬天会从脚下吹出暖风的座位。 东京的电车,昂贵并且发达。 没有思考过东京如此复杂的轨道交通最初是从何起源的,直到读到了这本书。原来日本最初的车站并不是东京站的那堆大红砖头。 一种崭新交通方式的引入,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加便捷的、更加快速的移动方式,还伴随着新兴文化对已有文化的冲击。比较有日本特色的就是外来语的落地了。万恶的片假名折磨着多少学日语的人,我想如果是现在的日本引入铁道这套系统的话,肯定直接把车站写成ステーション,但是在那个和魂洋才的时代,日本渐渐把整个铁道系统的外来语吸收进自己的体系,转变成了一系列汉字词汇。着实有趣。 先是吸收学习,接着融会贯通,最后便是发展创新了。日本铁道系统在玩转了西方世界铁道规则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随着路线的增多,车站的选址、轨道形式的设置都有了自己的风格。时至今日,竟已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亚文化。车站里各具特色的饮食店、便利店、土特产店,车站上方功能齐全的商业综合体,不同形制的列车吸引无数铁道爱好者,有些车站甚至有自己独特的BGM。 给选书的朋友一点不带剧透的提示,书中对二战前的车站史介绍较多、内容偏学术,对于战后车站史的介绍只有一章。大家选书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来买。 PS:书中有一种观点不敢苟同。原文说“因为战争的迫害与美军的统治,……,日本铁道被玩弄于时代的股掌之中,经历了各种苦难”。我却想说日本铁道在战争年代是战争的助推器是战争中的加害者,是它助纣为虐向血腥的战场运输一批又一批的侵略者。日本铁道助长了战争,它的发展也得益于战争,它经历的所谓苦难都是咎由自取,割裂因果将自己伪装成受害者是一种逻辑上的愚蠢,也是在自欺欺人。

《日本车站史》读后感(四):《日本车站史》

原田胜正《日本车站史》

日本车站史从利物浦车站开始。

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于1830年9月15日开通,是世界上最早由蒸汽机车牵引整列车厢的铁路。1872年8月,日本右大臣岩仓具视率使节团访英。

铁道迷们或许会对《日本车站史》眼前一亮,但是这真是一本不那么容易阅读的书,如果你对日本的地理不熟,光是看各种各样的车站名,已经让人头痛,这线那线,这站那站,文字我们都认识,但车站的地理位置、概况、建筑……脑子可能会是一片空白。作者原田胜正是日本铁道史学会首任会长,此书是介绍日本铁路车站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建设史,也是一部社会生活史。

作者的专业和读者的业余,永远都是存在的。资深铁道迷也未必读过这么一份书单:《日本国有铁道百年史》、《日本的国铁》、《铁路车站》、《时代的列车,列车的时代》、杂志《公共空间》、《铁道与文化》、《欧美回览实记》、《明治二十年铁道局年报》、《明治二十三年铁道局年报》、《铁道技术发展史》、《站夫日记》、《升降场》、《名古屋车站物语》、《大阪站物语》、《国铁建筑沿革(1870-1970)》、《神户站史》、《国铁建筑沿革》、《关釜联络船史》、《全国铁道停车场一览》、《下关工事事务所二十年志》、《汐留、品川、樱木町百年史》、《日本铁道史》,《铁道技术发展史》、《铁道路线变迁史探访》、《铁道输送设输纲要》、《人间万事塞翁之丙午》、《士兵的现代史》、《朝鲜交通史》、《日本与朝鲜之间》、《时刻表昭和史》、《战争孤儿的记录》、《鹿儿岛站遭遇轰炸的日子》、《桐后亭日录》、《荷风全集》、《第三阿房列车》、《东京站物语》、《东京站物语》、《铁道与街.东京站》、《铁道终战处理史》、《海军航空队年志》、《纵横之中看东京(续篇)》、《东京站要览》、《新版大东京导览》、会刊《泛交通》、《上野站的幕间》……这都是从《日本车站史》里出现过的书名,夏目漱石、永井荷风等作家的文字,也被作者引用过。

历史就是这么的渊博和复杂,原田胜正写于1987年的《日本车站史》中译本只有252页,这么薄的一本书,当然撑不起日本车站的历史,充其量只能是日本车站史的入门书。但如果把这本书当游记来读呢?记住几个车站的故事,网上搜集相关的旅游攻略,待疫情消散时,等樱花盛放之日,带上《日本车站史》,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日本铁道之旅吧。

借此纪念我大鱼共读的好书友Maggie,当年从朋友圈看到她分享的日本之旅的照片,很是喜欢,向她讨了几张新干线车站的照片。她能用日语和英语阅读和写作,我以她为榜样,没想到病魔残忍的把她带走了,我把《日本车站史》当游记去读的灵感,也是来源于她。

Maggie,愿您安息。

《日本车站史》读后感(五):“火车”,已经越来越快捷了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一开始或许并不是快捷的代名词,但它能够为人们出行带来不受限制的、平等的移动自由,而且因为具有专属的、排他的线路“自由”与相当的安全性,以及相当的经济性,而越来越多地成为出行的选择——尤其是现代中国,比较费用、便捷、安全性等各种指标,高铁、动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

对于当下来说,铁路、车站似乎已经是寻常往事,哪怕只在10多年前的绿皮火车,也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明日黄花”;但在百多年前,当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也就是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于1830年9月15日开通的时候,这条世界上最早由蒸汽机车牵引整列车厢的铁路无疑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铁路从西方传到东方,在中国、日本出现的时间,相对来说其实也不能算晚,而其所开启的现代化意识,也从铁路开通的那一天开始,萌芽、生长直至深度融合。

由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观察原田胜正所写的《日本车站史》一书,也会情不自禁地由日本的火车想到中国的火车——虽然书中没有提及新干线(所涉及的日本铁路史,只是从一开始到1950年代),但依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后来居上的中国高铁。这种联想无疑完全出于自然而然,具有一种天然的代入感。

在《日本车站史》一书中,作者着眼的是火车站这一个载体,从出使英国的日本使节团对于铁路的直接观感,到铁路在日本出现,以及它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诸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揭示了现代化对于日本原来传统社会的深刻影响。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把“结束”只放在了1950年代——或许,相对于铁路、车站对于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的“改造”意义,二战后美国驻军进驻日本,对于日本社会的“改造”具有某种相通性?这样的猜测应该说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铁路所带来的震撼无疑是很强烈的,这是由铁路的作用发挥所天然具有的。原田胜正在《日本车站史》一书中,解释了从“驿”到“站”的变化,探讨了作为铁路网点的车站区位,以及作为“广场”的候车室与站台空间,是如何恰适应社会、应对乘客需求的过程。相比较传统的火车、铁路甚至是火车站,当新干线出现,甚至当2021年12月30日,随着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的开通运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成功突破4万公里,中国基本进入“高铁时代”的今天,铁路、车站对于社会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它既可以承载人和货物,从此地到彼地,横跨相当的距离;也能够以及基本作用发挥,以及在人们社会心理意义上作用的发挥,从而反过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一言难尽的深刻影响。

无疑,这是一种必然,特别是在当“火车”已经越来越快捷的当下以及未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