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摘抄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摘抄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一本由苏力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一)::

读书摘要:本书所表达的是,本土资源与中国法制的相互作用,以及法制建设如何依靠本土资源来完善大一统的民族法律体系。本书分析了基层民众对于国家法的困惑与抵触,也讨论了中国普遍存在的法律规避现象,进而说明在立法时不应盲目照搬西方理论,应该重视与以民间法为代表的本土资源的协调与互动。此外,本书也主张辩证地看待司法专门化,抗辩制改革,因为两者都是外部文化影响中国的产物,并且建议法官在进行权力分配时应考量其社会效用的大小。作者还写了一些书评及感想,也支持上述的观点。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二):“本土资源”的华丽包装与对法社会学的玷污

20221218 我今天才意识到苏力先生推崇的“本土资源”和我的想象天差地别,读文献时看到我们中大马作武教授二十多年前发的文章才恍觉受骗。 “像苏力先生的那一套理论就可能具有双重的危性:实践方面苏力先生对所谓民间法的认同、对法律普适性的否认以及所谓“法律规避”、“法律多元”等理论,将会为一切渺视国家法律、不依法办事办案者提供借口。而当今中国走向法治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国家法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严格的执行;理论方面,如果有一天法学界又掀起一场反右斗争,则苏力先生的那套理论十九会成为锐利的武器。这一切不知是否有违苏力先生的初衷?!” [1]马作武.中国古代“法治”质论——兼驳法治的本土资源说[J].法学评论,1999(01):50-58.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三):只是写多了

很不错的入门书,本书有很浓厚的经济学背景,对于大部分的问题都采用经济学的视角来解释,像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地方知识,言论自由的资源配置,功利主义。于我而言,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法律的渗透作用,就如强奸案私了的事情,因为当前农村的社会风气对于受强奸女性的污名化,强奸案所造成的公诉成本对于一般农村的男女双方来说过于巨大,女方还能获得不小的赔偿,法律所做出的结果没有办法消除女性及家人的名誉,因此私了是一项还是理性的选择,而为什么进行私了正是因为双方都知道和了解了法律,法律以隐性的作用在补偿着女方及其家属,并与地方习惯产生博弈正如书中开篇直言大意法律是现实的,是为了减少冲突所造成的交易成本。这并不意味着法律就是一种功利主义,于是书中也提将政治,道德,经济等一系列问题转换为法律问题,以此来说法律其本身的超脱性质。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四):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书得先读死,再读活。第一编翻来覆去就在讲不能照搬照抄,要有中国特色,我也承认要考虑中国国情,改革要渐进而不是剧烈变革,但几篇文章还是没有严密的论证,提出的措施也过于保守,首先不同部门法之间绝对要有所区分,其次大量问题都可以用解释来解决,本身就是移植与继受,往其中掺杂太多所谓的中国特色,只会让整个体系不伦不类。 本书存在和稀泥的内容,习惯法和习惯之间之间是不同的,“私了”或者法律规避,有可能是习惯法的范畴,也有可能仅仅是熟人社会中的习惯,是与法治相违背的。 立法本身的问题和执行,司法层面的问题也是不同的,社会效果不好,可能是立法本身就是不正义,也可能是没有正确的适用,本书将太多本应区分的问题混为一谈,也没有对具体措施的详尽论证,显得粗糙了一些。 社科法学不等于泛泛而谈,我想虽然没有法条,但社科法学应当也有其教义,可以进行严谨的分析,明明就是一个利益衡量的问题,怎么给套上社会成本,制度化权利配置的社科法学外衣后怎么越讲越模糊了,我不愿质疑朱教授的水平,从引注中可以看到作者是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打通整个社会科学,通晓各家理论,但本书中几篇论文的写作似乎没有那么用心。

第三篇对于哲学的相关论述我没有资格评论,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介绍还是使我这个门外汉获益良多。

美国法学院和phd是真难读啊。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五):找到我们自己

看的是2002年修订版,苏力老师说和1996年版没有多大区别,即使已经过了20多年,书里面的观点还是令人大受启发。

本书书名是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每一个部分每一篇文章,不管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最后都会落到中国法治的自我发展路径探索与本土化之上,非常切题。个人认为因为老师扎实的学术积累与颇具魄力的学术远见,所以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呼喊中国法学的自我贡献与自我发展。在老师这里一切都是开放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一切都应当通过实践与真实的生活体验来见证。这种釜底抽薪式的论证,让颇为保守和经常带有偏见的本人大为反思。老师也是为了学术的发展真敢言,对学术的发展也是真关心,对学术文章确是真批判,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都会感叹好敢说,也会因此对未来充满信心。

以前上王建芹老师的课,曾提及她上苏力老师的课听不懂。亏的是阅读老师的书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琢磨,要是听课的话,那渊博的知识储备和极具思辨性哲学性的论证,或许真会让人跟不上。

俗语有云:文以载道。近段连续读了几本书,还确实如此。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看他们的书就像是在听他们说话、开讲座一般。用苏力老师自己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他吧:开放的实用主义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