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憩园》读后感锦集

《憩园》读后感锦集

《憩园》是一本由巴金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憩园》读后感(一):娇子如杀子

巴老以一座易主的花园为媒介,写了新主人姚国栋的家庭生活,以及公馆的旧主人杨梦痴的人生堕落历程,最终凸显了这个千古不变的永恒主题——娇子如杀子。

花园的新主人姚国栋,极力宠溺自己的儿子——小虎,无论是他的太太万邵华还是友人黎先生的劝阻,他都丝毫不听,最终使他的儿子一步步沉沦,总是逃学,赌钱,最终溺亡。

而花园的旧主人杨梦痴面对丰厚的家产,其父也是事事依他,他终也不思进取,每日赌钱,还在外面养小三,最终败光了他父亲留给他的家产,即使搬出公馆后,也不悔改,最终和妻子、大儿子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无脸再回归家庭,最终害了霍乱,了却了自己孤独悲惨的一生。

家庭琐事看似凌乱无序,但却最真实,最具人间烟火气,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生活本就简单且复杂,巴老从一个简单的花园,告诉我们一个如何教育孩子的道理。因为他要揩干每只流泪的眼睛,给充满苦难的世界带来一声欢笑。

《憩园》读后感(二):长宜子孙

看完全书,脑子里想到的就是黎先生刚进大门时看到的红色篆字,“长宜子孙”。憩园转手,同时故事也在不断流转到了新进的姚家。小虎的成长经历不也在慢慢走上杨老三的人生路么。这更加给了我一个启示,以后对我的孩子,我希望他能够自食其力,不因为家庭富裕或贫穷的原因而走上另一条道路,所以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杨家小孩了吧…让人心疼。很多人评价说巴金的故事技巧其实并不太好,有很多借鉴托斯托耶夫斯基的影子,我感觉巴金先生跟他各有千秋吧。托斯托耶夫斯基的人性解剖是令人压抑而窒息的,而巴金笔下则更多的是温存。所以,这也算是中国作家的特别之处吧。从书中我们也能看到巴金先生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写作于他,可能就像给人间一点温暖,揩干每只流泪的眼睛,让每个人欢笑,让我们的心与别人的心挨在一起,别人笑,我也快乐,别人哭,我也痛苦。故事读完,大仙祠的拆毁也隐透着新的光明吧。

阅读中的我,也跟着每个角色人物欢乐与痛苦。但读完巴金的这本小说,我的心常常暖和的像在春日下,活着究竟是一件美丽的事。

《憩园》读后感(三):我不是审判官,我要如何评判这一切?

“人世间的事情纵然苦多乐少,不见得事事如意。可是你们写小说的人却可以给人间多添一点温暖,揩干每只流泪的眼睛,让每个人欢笑。”

巴金作品之伟大并不在其艺术性,而在其所流露的深切情感。这点我在读《家》时就深有体会,鸣凤之死是永远的痛,而觉慧的愤怒和质问,也是我的愤怒、我的质问。《憩园》也是如此,我难过,我揪心,为姚太太,为杨梦痴。为什么他们不能有个好结局?

这也是一部与五四精神直接对话的作品,对周作人《人的文学》中所倡导的“利己又利他”提出质疑。

“我有什么权利憎厌那几个人的笑声和幸福呢?他们为什么不应该笑呢?难道我是一个宣言“复仇在我”的审判官,还得把他们这仅有的一点点幸福也完全夺去吗?”

母亲和大哥为了自己的幸福将堕落的父亲赶出家门,他们幸福了,而父亲却不幸了;若父亲回来,继续败家产,父亲得到了幸福,却使母亲和大哥不幸。为什么会这样?就不能有两全之法?

当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同他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发生冲突时,如何抉择?利己?利他?五四所倡导的,是否过于理想化?

巴金有毒。把情感调动起来,我悲痛,我欢喜。高中阅读课上,只是《家》的一篇小序,就能让我激动得留下眼泪。

“活着究竟是一件美丽的事。”

激流永远歌唱,奔腾着,动荡着,不停歇。

《憩园》读后感(四):憩园——旧社会的式微

一座宅邸,演变出两个家族的没落。旧主人杨老三(杨梦痴)挥霍无度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妻子不让他回去,儿子不认他,就连寒儿口中的那个“阿姨”也卷钱弃他而去,只有寒儿(杨家小少爷)这个理想化人物会待见他,一生颠沛流离,富家少爷脾气使他眼高手低,因为觉得丢人不肯做大儿子安排给他的工作,离家出走,最终的结局是病死在监狱中,令人唏嘘。 新主人——姚家,我的朋友诵诗,和他的儿子小虎,仿佛命运般的在这个憩园中,延续了杨家的命运。姚先生对小虎的纵容和赵家对他的溺爱,导致小虎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公子哥”,不上课只赌钱玩耍,没有礼貌,最终下场是贪玩在河里淹死了。 我在姚家暂住这么长时间,最有好感的应该是昭华(姚太太),她是一个传统的贤妻形象。前面用很多细节描写她的温婉大方体贴,我被这种性格所吸引,在相处过程中,我也对她产生了一些莫名的含糊的感情。她的笑,多次出现,但有时明媚大方发自真心,有时则是苦笑,我想守护她的微笑。他还喜欢诵读文章,看电影,有自己的思想与价值观,这是她先进的一面。 这种传统形象也就不可避免地给她带来一些封建性因素——不会反抗。像文中对小虎的教育的争论,无法做出彻底的决断;对丈夫唯命是从,只做贤妻良母;也像文章的最后所说,她羡慕我可以四处游玩有自由,这是她暂时的思想,是对小虎的死和家庭的破裂的一种暂时的精神上的逃避。 其实不止昭华,最后巴金先生说“小说《憩园》中就没有一个敢于斗争的人。我的小说只是替垂死的旧社会唱挽歌。”垂死的走下坡路的姚家,是旧社会的名片,没有人反抗,安于现状,就终究会走向灭亡。

《憩园》读后感(五):苦痛的心灵

黎先生,一个旁白的人。他看到的比别人多得多,他痛苦着同情别人,而自己束手无策。他说不上好人,当然也不是坏人,他是个温儒尔雅的苦难人。

大宅子祖祖辈辈传了几代,换主人的时刻在所难免。对园子的记忆再深刻也回不去那过去的时光。暂且称黎先生为“我”。我看到的这个园子里两个承受苦痛的家庭,我也变得痛苦起来。之前那家人,杨先生年轻时游手好闲,败光家产,被赶出家门。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前半生是造孽,后半生一直在赎罪。他的避而远之该是对家庭最好的责任,而杨家小孩一直在努力寻找,夹杂着的爱与恨,竟在这个小孩身上。若说最后小孩因哥哥的婚礼而几乎忘却自己的父亲,我们也没什么可以责备的,毕竟是个孩子,我们强求什么,为何要让社会变态的伦常,扭曲的人性,去摧毁孩子单纯的模样。最后杨先生躲到了病房,社会上的人太多病了,他被感染着死掉了。最后一眼是与我的对视。我的心发寒。

另一个孩子是小虎,我朋友家老姚的儿子,儿子十三四岁,不识多少打字,赌场风云却熟知一二。最后的溺死,我悲伤的,不是这孩子,是朋友。我相信孩子长大后总会败光这家产,死了倒好,人虽伤心,却也平静,宅子需要和新主人相识。过分的溺爱造成的后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老姚的第二个老婆,姚太太是个善良的女子,但是被婚姻彻底地束缚住了。她的心里温暖,而现实她活的凄凉。我似乎爱上这个忧伤而明媚的女子。给人间多点温暖吧,其实人的心都不空虚。揩干每只流泪的眼睛,既然我是个作家,我就要学会去让人们欢乐,那些喜爱我文字的人,我要给予他们力量。姚太太温暖的人性是书里最动人的,她的平静,是这个嘈杂的社会难得。

黎先生的朋友让他明年再来,这宅子一定要在呀。苦痛的心灵,需要在憩园歇上一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