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癌症真相》读后感100字

《癌症真相》读后感100字

《癌症真相》是一本由杨秉辉著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癌症真相》读后感(一):有用

#读书.03月.02.24#2018年3月7日,用微信读书,花了2个40分钟看毕《癌症真相》。刚开始看的时候,心里还是沉沉的,因为我的外公、小姑,还有一些朋友、同事的家人,甚至同事都死于癌症。面对癌症,我们束手无策,我们只有恐惧。四类病症占中国人死因的85%,癌症又占了其中的22%。癌症的成因,一部分是运气,一部分是后天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运气来缘于你的基因,如果你不幸遗传了易感体质,那么,同样的条件下,你就容易患癌,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抽烟还长寿的原因。看到后面我反而坦然了,死亡是人类的归宿,癌症也不过是死亡的一种方式。面对这个冷酷的杀手,杨老师告诉我们,基因我们无法选择,我们只能告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戒烟酒,健康饮食,少油腻,少盐,吃新鲜蔬菜水果,不吃腌制食品,规律休息,适当运动,最关键的是,监控自己的状态,不适一定上医院,别拖,如果高危人群一定定期专项体检,普通人也定期普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此而已。

《癌症真相》读后感(二):冲着作者买的

健康教育界“四大天王”之一杨院长的著作!权威啊!

还没来得及看,不过爸妈都知道他!

杨秉辉教授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医学顾问”“名医坐堂”的业余节目主持人之一。杨教授是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著名的肝癌学科专家。

即便是从来不曾接触过医学的人,也不论是老人还是儿童,听了他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都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医疗保健知识。有许多家庭的老人和孩子,每周必听杨教授的这档医学科普节目,有的边听边作笔记。有的还录音传験别人补听。有一次,在中山医院的职工食堂里,杨教授还接受了一位职工子女的拜访。原来这位职工的儿子与爷爷是“名医坐堂”节目的常客,电波里听熟了杨教授的声音,但从未见过面,不知他是何模样。这次,孙子受爷爷之托,借食堂就餐的机会,让妈妈带他来拜见院长杨教授。还有一次,杨院长去一位职工家慰问,隔壁邻居是位盲人,听说杨教授来了,连忙让人搀扶着来“见”杨院长,并问:“您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杨医生吗?感谢您为我们传来了防病保健知识。”可见他的空中科普宣传已给群众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13年来,这位电台“医学顾问”“名医坐堂”的业余主持人拥有大批热心听众,从四面八方写来的信涌向中山医院。杨教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仅亲自回复听从来信就达一万多封。一位邮递员带着钦佩的口吻说,杨院长大概是上海滩上的医生中拥有最多病人朋友的一位。来信中有求医问药的,有倾吐苦恼的,更多的是向不见面的杨医生表示感激之情的。那些素不相识的病人在得到杨教授的帮助后,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受:杨教授是一位上海最大、最知名医院的领导,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中,能对普通陌生病员的来信予以重视,是非常让人感动的。

《癌症真相》读后感(三):癌症真相

前言

全世界每年新增癌症约1400万例,死亡约820万例。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约350万例,死亡约250万例。

癌症的治疗方法甚多,但皆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方才有效,而癌症能否早期发现又取决于人们的防癌意识,如此等等。对于癌症,无论从防、从治的角度来说,都更需要广大民众的了解和参与。因此普及癌症的相关知识就更显得重要了。

2.肿瘤分良性与恶性

肿瘤是身体组织的异常增生,即多长出了一块。

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就大不相同了,首先它长得快,没几个月就可以长得很大。不但长得快还危害人的健康:长在食管里的,把食管堵住了,人就吃不了东西;长在胃肠里的造成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不通了,食物下不去,生命如何保障?恶性肿瘤不但会不断生长,还会破坏周围的组织,侵犯到血管就会引起出血,侵犯到神经就会引起疼痛。不但如此,它还会产生许多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种类繁多,可笼统地称之为“毒素”。这些毒素让人发热,食欲下降,精神全无,以致最后让病人全身衰竭,所以称之为“恶性肿瘤”,名副其实。恶性肿瘤还会转移,原来长在胃里的跑到了肝里,长在肝里的又跑到肺里,长在肺里的会跑到脑子里。别以为它搬家了,搬远些就好了。其实,这实在是扩散,原来的还在,犹如开了“分店”。恶性肿瘤也可以做手术切除,当然也有切掉就好了的,但是,许多的病人手术后还会复发。实属恶劣之极。

3.“癌”代表了所有的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又可分为两大类:长在皮肤或上皮组织上的、实际上是由皮肤或上皮组织细胞演变而来的叫“癌”,其他的应该叫“肉瘤”。皮肤容易理解,什么叫上皮组织呢?张开嘴,口腔里面也衬着一层皮,不过这皮比较细腻、不长毛、不出汗,医学上叫它黏膜。这个黏膜从口腔到肛门、从鼻腔到肺泡、从肾脏到尿道都有。

骨骼、淋巴、脂肪等等如果生了恶性肿瘤便叫作“肉瘤”,骨肉瘤、淋巴肉瘤、脂肪肉瘤等等都是恶性肿瘤。

因为癌占了恶性肿瘤的绝大部分,所以通常就拿“癌”字来代表恶性肿瘤了。

4.“二十世纪的瘟疫”来到了21世纪

据《2014年全球癌症报告》称:到2025年,全球每年新发的恶性肿瘤病例将有可能达到2000万例,每年因恶性肿瘤而死亡的病例将达1200万

5.我国的癌症问题严峻

据《2013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披露:2012年我国新发肿瘤350万例,相当于每分钟6例;死亡250万人,相当于每14秒钟死亡一人。单肺癌一病,2012年即发生60万例,死亡49万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7.癌细胞从何而来?

癌细胞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己身体里长出来的,是身体组织的“异常增生”。

8.基因因何变化?

基因又是怎么会变化的呢?是致癌物质入侵引起的。掌管细胞分裂增殖的基因在致癌物质的作用下,变成促成癌变的基因了,所以这部分原来掌管细胞分裂的基因可以称它为“原癌基因”,即原始的癌基因。而变化了的,且有促成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作用的基因则称之为“促癌基因”或“癌基因”。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对立统一的,有“促癌基因”,就有“抑癌基因”。一个促进,一个抑制,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应该是相互制约、达成平衡的。但是在致癌物质的持续作用下,促癌基因被激活,它们积极活动,而抑癌基因本身亦被抑制,甚至丢失。那么癌细胞的形成、癌的发展,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一些人的某些基因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它们更容易接受致癌因素的作用,即“易感”,于是这些人发生某种癌症的机会就更多了。

人体内数百万亿的细胞无时不在进行着新陈代谢,这些细胞的基因在诸如炎症等因素的影响下,有时偶尔也会出点小小的差错,产生出不太正常的细胞来,这些细胞可以称为“变异细胞”。变异细胞一旦出现,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就会发现它,免疫细胞就会来清除它。而如果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清除这些异常细胞,这些细胞便有可能逐步发展为癌细胞。

9.癌的“病因”有哪些?

癌症是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

与癌症发生相关的人体内的环境因素包括:

(1)人体的免疫因素。当细胞发生变异时,人体的免疫力便能将其消除。若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不能消除这些变异细胞,这些细胞便有可能演变为癌细胞。老年人常常免疫功能低下,这也就是癌症多见于老年人的原因之一。

(2)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因素也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乳腺癌与雌性激素相关,前列腺癌与雄性激素相关。这些肿瘤甚至被称为“激素依赖性肿瘤”,改变了病人体内的激素环境,就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展,甚至促成这些肿瘤的消退。

(3)人的精神状态亦与肿瘤的发生有些关系。有人多愁善感,遇事优柔寡断,感情不易宣泄,好生闷气,似乎生癌的机会多些,这可能与抑郁能削弱人体的免疫力有关。

癌症发生的体外环境因素包括: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3)生物因素。

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有关;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疱疹病毒感染与鼻咽癌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细胞型肝癌有关;埃及血吸虫感染与膀胱癌有关;日本住血吸虫感染与结直肠癌有关等等。

11.癌的样子

可以按照癌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的差异,判定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化比较好的,或称高分化的,即比较接近于正常组织细胞的,评为1级,理论上这种癌细胞的恶性程度较低;分化很差的,或称低分化的,评为4级,理论上这种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更高。而介乎这两者之间的可判为2级或3级。

13.癌症会不会遗传?

“遗传易感性”的意思是遗传了对某些致癌物质的易感性,而并不是遗传了癌的本身。

17.癌症因人口结构老龄化而增加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许多国家癌症的发病率都在不断地上升

21.带瘤生存、与狼共舞

癌症的本质是一种恶性疾病,它终究是会伤人甚至致死的。

22.正确认识癌症是“慢性病”

及时、适合的手术、化疗、放疗乃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癌症的治疗,在实体瘤中以手术为首选,要做手术还得明确癌长在这器官的什么部位,才能有的放矢。除手术外,放射治疗以及其他的局部治疗也都要明确癌的位置方能处置。即癌症的诊断需要定性诊断与定位诊断两个方面。前者说明“是不是癌”的问题,后者说明“癌长在这器官的何处”的问题。当然,定位诊断往往还能同时阐明癌结节的数量、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24.肿瘤标志物

在肿瘤诊断的过程中,常需作些血液常规化验、肝肾功能检查等,但这些只是为了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并非为检查有无或是否为肿瘤。但有一类被称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则是针对肿瘤的检查。所谓“肿瘤标志物”多为肿瘤组织分泌的糖蛋白一类的物质,理论上它们为某些肿瘤所特有。因此,如果在某人血液中查到一定量的此类物质,则可推断此人患了某种肿瘤。

肿瘤标志物阳性,有时并不能肯定是患了某种肿瘤,某些炎症、溃疡等亦可造成“假阳性”的情况。也就是说“阳性”也不等于肯定是患了癌。

25.内镜,直接看到体内的肿瘤

内镜其实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用于治疗,局限于黏膜层的“原位癌”甚至可经内镜放入手术器械将其切除。对于发生了梗阻的通道亦可经内镜放入支架使之通畅,或经内镜插入导管引流聚集的体液以缓解病人的症状等等。

26.诊察肿瘤的影子部队

X线、CT、磁共振、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检查合称为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虽说是肿瘤的“定位诊断”方法,用以确定肿瘤所在的部位,但如今的影像诊断技术能显示肿瘤的许多特征:如外形、结构、血液供应情况,甚至能显示肿瘤组织的代谢情况,常常亦可用以确定是否为肿瘤的问题了。

27.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诊断肿瘤一般都需要做些辅助的检查。

病理检查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

获得病理检查材料的途径有:

(1)脱落细胞检查:癌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结合并不十分紧密,这有利于它脱落下来播散到别的部位去,所以痰里可能有肺癌的细胞,尿里可能有膀胱癌的细胞,腹水里有癌细胞则提示为腹膜癌或是卵巢癌等等。除了它自己脱落的外,医生还可以把肿瘤表面的细胞刮下来检查,如宫颈刮片检查便是诊断宫颈癌的重要方法。

(2)穿刺或截取活体组织检查:在身体表面能摸到的肿块或淋巴结,或在体内估计在超声波或CT检查的指引下能用穿刺针取得少量活体组织者,可用穿刺法取得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在内镜检查时如发现可疑组织,可通过内镜放入活检钳,截取部分可疑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由于穿刺或截取之物来自活体的人,故此类检查称为活体组织检查,简称为“活检”。

(3)切除“活检”:是指将整个肿块切下来送做病理检查,或为治疗目的将肿瘤与荷瘤的部分器官及相关淋巴结完整地切下作病理组织检查。此种检查获取的组织较多,诊断的准确率极高。后者还可以检查手术切缘上有无肿瘤、引流的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对估计预后及确立后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考虑到取得病理组织的办法或穿刺或切除皆为侵入性检查,多少有一定的如出血或播散的风险,而现代肿瘤标志物检查、特别是影像诊断已经能十分准确地诊断肿瘤,故病理诊断已不再是诊断肿瘤的必备条件。不过在诊断不甚明确的病人,通过病理检查以获确诊,仍是利大于弊之举。

28.随访,静观其变

肿瘤的诊断有两大要求:一是准确,二是尽量早期。

30.手术切除,给病人带来根治的希望

除了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外,其余各种恶性肿瘤,包括癌与肉瘤等皆是存在一个或多个实体的肿瘤,即“实体瘤”。既然存在着实体,那么便有可能通过外科手术将其切除。手术切除虽不能保证根除,但确也有可能给病人带来根治的希望。

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日渐普及,在腹腔镜、胸腔镜下切除肿瘤,可使病人免受剖腹、开胸之苦,自然亦是癌症病人之福音。

31.放射治疗日益进步

近年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使肿瘤在人体内的定位更加准确,不但放射治疗更能有的放矢,也为保护正常组织免受损伤创造了条件。新品种射线如电子束、光子、质子、重离子等的不断开发应用,使对体内深部肿瘤的疗效大为提高。我国最新应用于临床的重离子放射治疗,其碳离子射线发射的高峰名“布拉格峰”,在肿瘤组织内形成,疗效自然更高;由于放射治疗设备的改进,如适形放疗等,使射线更能准确地集中于肿瘤组织,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也就可以显著地提高放射线的剂量,而大幅度地提高疗效。有些放射治疗的疗效,甚至可比拟为手术刀对肿瘤的切除,故有俗称“X刀”、“咖玛刀”的说法。

放射治疗除了可以在体外对肿瘤进行“外照射”外,也可以将产生放射线的物质置入管状、针状物中,再将此物置于人体的某些腔隙中,或直接插入某些患肿瘤组织中,使其放出之射线就近杀伤肿瘤细胞。甲状腺有强烈的吸碘功能,便可利用放射性碘注入静脉,吸入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瘤。此类使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治疗方法称为“内放射”治疗,亦是近年发展很快的放射线疗法。

放射治疗达到一定的剂量时亦可产生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毒副作用,但多不严重,酌情给予相应的处理即可缓解。

32.肿瘤化疗今非昔比

化学抗癌药物治疗,简称为化疗。

化疗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常见的有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造血功能抑制以致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乃至骨髓功能衰竭等;脱发、静脉炎等亦是常见的毒副作用。有些化疗药物还对心、肺、肝、肾等造成一定的损害。这也是让病人视化疗为畏途、各界人士对肿瘤化疗诟病甚多的原因。其实,肿瘤化疗一如其他各种药物治疗,有利亦必有弊,关键在于严格掌握使用的适应征(即必须使用的理由),不滥用。应用化疗之先多斟酌,权衡利害得失,化疗期间更应仔细观察、密切随访检查,及时调整剂量、给予支持治疗乃至及时停药等至关重要。

肿瘤化疗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更揭示了肿瘤化疗的光明前景,无论如何,能用药物治愈肿瘤,总是人们乐于见到的事。

33.肿瘤的靶向治疗

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机理是:损伤其DNA(脱氧核糖核酸),使其伤失分裂增殖的能力,或干扰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影响其分裂增殖。但这些药物对人体内正常细胞的分裂增殖,同样也有损伤、干扰的作用。只不过因为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快而数量多,故受到的打击更明显些罢了。其实人体内增殖速度较快的细胞亦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白细胞计数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脱发等等。因此,化疗药物所用剂量不能过大,剂量过大病人无法耐受,而剂量不足又不足以杀伤肿瘤细胞,这事一直让人十分纠结。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药物的作用并非是专一针对肿瘤细胞的,而之所以不能专一针对肿瘤细胞,乃是因为以往人们并不掌握肿瘤细胞的增殖、代谢与正常细胞增殖、代谢之间的根本差别。近年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开展,生物学研究已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注意到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有许多不同,并据以开发了若干“分子靶向药物”。所谓“靶向”是指以肿瘤细胞中某些过度活跃的关键性分子、或这些分子参与代谢的环节,为阻断(打击)的目标,而不涉及其余,因此提高了抗肿瘤的疗效和减轻了毒副作用。目前已进入临床应用的靶向药物,大多着眼于抑制肿瘤蛋白合成中的酪氨酸激酶、抑制促成肿瘤新生血管的血管生成因子等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促成肿瘤细胞凋亡。

由于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尚少经验,故目前暂用于已不适合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晚期病例。从临床应用的结果来看,延长病人生存期的效果是肯定的。近来已经有了一些使用“分子靶向药物”与手术、介入治疗与传统化疗联合应用于早、中期病人的尝试,相信是有意义的。从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胃肠道间质瘤、某些类型的肺癌等的疗效来看,“靶向治疗”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34.生物治疗:理论与实践

生物治疗旧称免疫治疗,是利用具有抗癌活性的细胞或细胞所产生的抗癌因子,以及具有提高病人抗癌免疫力的疫苗等治疗的总称。

从其作用的原理上说,癌症之形成是因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所致,若能完全恢复病人之免疫功能,配合其他治疗应能有望根除癌症。

肿瘤的生物治疗目前尚难望单一应用而有惊人的疗效,一般用于手术或放化疗之后,目的在于希望能起减少复发的作用。

36.对肿瘤病人的支持治疗

肿瘤病人常需的支持治疗包括:首先,精神或心理上的支持。

其次,肿瘤是一类消耗性疾病,不只是因为肿瘤的过度生长消耗了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肿瘤细胞多能产生毒素使人食欲不振,或影响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一些消化道肿瘤甚至可阻塞消化道、胆道,使人无法进食,或由于胆汁匮乏而无法消化吸收。肿瘤病人的抑郁情绪也影响饮食,甚至形成厌食,以致病人体力急骤衰弱。故需重视对病人的营养支持,肿瘤病人宜进有足够糖分与蛋白质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并经常变换品种,以激起食欲。对无法进食或无法消化吸收的病人可经静脉输注一定的营养物质。

再次,肿瘤引起的疼痛应尽量予以消除,肿瘤病人可适用阶梯止痛法,即先用一般的止痛药,若无效,可用麻醉止痛剂,当然这需医师主导。其他还有如发热、出血等亦皆需给予治疗,以尽量消除之,即使肿瘤已经无法治疗,但这些症状仍应尽量消除,以使病人能有稍好的生活质量。

37.“疏缓治疗”已经逐步被接受

疏缓治疗是指:对疾病已无法治疗的病人,缓解其身心痛苦的治疗,以使其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38.治疗后的定期复查

抗癌治疗后近期内应每2~3个月应进行一次复查,主要观察治疗后患病噐官或因治疗而受损器官功能的恢复情况。检查肿瘤有无残留等等。通常检查应包括:肝肾(若为肺切除术、还应包括肺)功能、血(若为泌尿系肿瘤还应包括尿)常规化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复查以及肝脏超声及胸部摄片等检查等。一年以后可以每4~5个月检查一次,检查的目的应着重在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3年后亦应每半年检查一次,直至终生。

39.肿瘤病人的康复医疗

癌症康复期病人应注意营养的摄入,一般在治疗刚结束时食欲多差,所以饮食宜以清淡而易于吸收者为好。稍后,应注意营养的摄入,以多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为好。充分的营养是提高免疫力的基础,“忌口”实无必要。肿瘤治疗后的康复期中可以酌情使用诸如干扰素等生物治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或可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但不应长期应用抗癌药物预防复发,长期应用抗癌药物非但不能预防复发,反而可能因药物抑制免疫功能而适得其反。有些病人肿瘤手术后或放、化疗后长期服用中药以“预防复发”,其实目前并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而长年服用中药亦仍需考虑其毒性问题。

40.精准医学与肿瘤的治疗

精准医疗就是在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支持下的、个体化的精确的医疗。

44.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癌的基础

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这4句话16个字也就是防癌的基础。

45.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癌从口入”

油腻的东西吃得太多容易生大肠癌。

纤维素,人称“第七营养素”,其实许多纤维素并不能被人体吸收,不被吸收的物质何来营养价值呢?原来这不被吸收的纤维素在肠道里能吸收水分,使得人的粪便的量增多,粪便一多,自然就要排出,人体新陈代谢的许多废物,甚至包括致癌物质便也一并排出去了,因此就有了防癌的作用。反之饮食过于精细、缺少足够的纤维素的摄入,与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营养学家认为每人每天至少应摄入30克纤维素才好。

46.烹调之法亦应讲究

油煎、油炸的,直接在火上烤的,都是不利于健康的烹调方法。蛋白质在油煎、油炸,特别是烤焦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化学物质,这是一个著名的致癌物质。

47.多吃蔬菜与水果有利防癌

每人每天应摄入蔬菜300至500克、水果200至400克。两者相加则至少为一斤。所以有“每天吃一斤新鲜蔬菜与水果,可以防癌”之说,至少对预防消化道癌来说,是有道理的。

48.吸烟占致癌因素应不止30%

吸烟的人与不吸烟的人相比,生肺癌的危险性高8~12倍。

发生喉癌的危险性高8倍,食管癌的危险性高6倍,膀胱癌的危险性高4倍。此外,口腔癌、肾癌、宫颈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直肠癌等皆与吸烟相关。

假设全世界的人都不吸烟了,男人的癌会减少2/5,女性的癌也会减少1/3。

50.二手烟与三手烟

“二手烟”是当吸烟者吸烟时,周围不吸烟者被动吸入之烟。“三手烟”则是指因有人吸烟而留在诸如窗帘、地毯、沙发、衣物等环境中的烟雾中微粒,其中许多含有致癌物质,这些微粒不断挥发,甚至氧化形成新的致癌物质,它们飘在空气中,被不吸烟者吸入,甚至被接触者食入,亦同样可造或对人体的危害,被称为“三手烟”。

在有一个人吸烟的家庭中,其家庭成员生癌的危险比家中无人吸烟的家庭成员高一倍,若是有两人吸烟则高两倍。这当然是“二手烟”、“三手烟”的作用。

51.勃氏吸烟指数与戒烟

勃氏吸烟指数是以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上吸烟的历史年数,如果乘积大于400支年,则此人便成为一个肺癌的高危对象了。

吸烟一久,便会成瘾,在戒烟时会产生烦躁、易怒、注意力不能集中、口苦、心悸等不适。常使人不能坚持,而使戒烟归于失败。

53.“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少量饮酒”未必有益健康,尤以妇女普遍对酒精的耐量较低,即使“少量饮酒”亦不利于健康。曾有报告:经常“少量饮些红酒”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高。

脂肪类物质摄入过多,亦是乳腺癌的促发因素之一。

54.胖、还是瘦容易生癌?

胖容易生癌。

肥胖与一些癌症也有关系,比较典型的是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胆囊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

体重超出平均体重40%的男性,其患癌症死亡的危险比正常体重的人增加33%,在女性则增加55%。

防癌还得防胖,过于肥胖的就得减肥。

55.运动减肥有益于防癌

一个人的体重是否正常,通常可用体重(质)指数来衡量,其计算方法为:以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如体重70公斤、身高1.7米的人。

体重(质)指数=70÷1.72=24.2按我国成人的体重(质)标准18~22.9为正常,大于等于23为超重,大于等于25为肥胖,则此人体重已经超标。

减肥既是预防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必要措施,也是预防大肠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重要措施。

减肥的方法很多,但合乎生理并确实有效的方法有二项。一是控制饮食,切实减少脂肪的摄入量,也需减少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从而减少食物在体内生成的能量,以免当其消耗不完时转化为脂肪,使体重增加。二是增加运动,以使体内的脂肪转化为供应运动所需的能量。

需要有相当量的运动量才行。

对一般人而言,其所需之运动量可概括为“3、5、7”,即:每次运动应在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需有5次一定强度的体育活动。所谓一定强度,是指活动要出些汗,心跳加快些才行。心跳加快的程度可以作为一个远动负荷的指标、专家们认为以运动后达到每分钟170(即“3、5、7”之7)减去年龄之数,即40岁者以130为适合,50岁者以120为适合。若能持之以恒,当有益健康。但若为减肥,则应有较此“3、5、7”更强些的力度才好。

57.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助于防癌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躯体的、心理的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人的心理状况也是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亦与防癌也有一定的关系。

性格内向,感情不易宣泄的人,患癌症的几率确实是高些。

61.注重卫生亦关防癌

性卫生不良,早婚、多产的妇女患宫颈癌的可能性大,我国提倡晚婚、实行计划生育,也带来了防癌的效果,使我国的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不育又增加了乳癌与卵巢癌的危险,故时下有主张只结婚不生育的“丁克家庭”,从防癌的角度来说,亦不宜提倡。生了孩子不哺乳的妇女乳腺癌的机会多,所以提倡母乳喂养不仅是有益于孩子的健康,也有利于母亲的防癌。

嚼槟榔,容易引起口腔癌。

62.防癌专家的建议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专家们在仔细研究了饮食及日常生活中诸多与癌症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向公众提出了以防癌为目的有关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建议。主要内容有:

(1)不吸烟。

(2)以粗加工的含淀粉的食物为主食,食用各种蔬菜和水果、豆类的食品。

(3)最好食用鱼、家禽等的肉类。牛、羊、猪肉的摄入量,每日宜在80克以下。

(4)限制脂肪的摄入。

(5)限制食用盐腌制的食品,限制烹调时及餐桌上盐的用量。

(6)不要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7)不吃烤焦的食物。在火焰上直接烧烤的肉和鱼以及熏制的肉类少吃为妙。

(8)食物中的添加剂、农药及其他残留物的水平应控制在安全限量以下,并有一定的监督管理。

(9)建议不饮酒。

(10)一般无须服用营养补充剂。

(11)如果所从事的工作体力活动量较低,每天快走或类似的活动1小时,或每周有1小时较为剧烈的运动。

(12)避免体重过低或超重。

65.关于癌的3个三分之一

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果早期发现可以治愈,1/3的癌症经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延长生命、减轻痛苦的。

人仍然难免是会生癌的,但是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至少有1/3的癌是如此。因此,肿瘤学家就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称为癌的“二级预防”,在其发作之前将其治愈,也即预防了癌的临床发作,所以也称为“临床预防”。

癌症早期没有症状,一旦产生了症状,严格说来都已经不是早期了,治疗的效果当然不好,所以对于癌症的早期发现来说,是要“舒服着”的时候就要检查。

68.应重视“癌的前兆”

一些疾病与癌症关系密切,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久治不愈的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恶性贫血等与胃癌关系密切;大肠息肉与结肠癌关系密切;慢性囊性乳腺病与乳癌关系密切;口腔黏膜白斑与口腔癌、外阴白斑与外阴癌关系密切等等。这些疾病虽然大多并不演变为癌,经过积极治疗亦可治愈。但它们确有演变为癌的可能性,所以亦可将这些疾病称为癌前状态。

69.增生、间变与癌何干

增生,增加了细胞或细胞间质的数量。常由于慢性炎症、体内激素失衡、甚至慢性机械性刺激所造成。

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或间变,大多数发生在上皮组织,因炎症等刺激因素而引起。它们与一般增生不同,有癌变的可能性,但它们又不同于癌的恶性增生,因为终究还不是癌,所以称之为间变,“间”是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意思。

70.早期发现给治愈癌症带来希望

经肝癌筛查发现的早期肝癌病人,经手术切除肿瘤后的5年生存率为72.9%。

日本用胃镜检查胃癌的高危对象,查出来的胃癌甚至小到只有2毫米直径,这种“微小胃癌”尤其是局限在黏膜层的“原位癌”,治疗以后的五年生存率甚至达到99%,可以认为全治好了。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总统任上几次发现结肠息肉癌变,他患有结肠息肉症,定期作肠镜检查,一旦发现癌变立即治疗,一治就好。一般治疗之后他在他的避暑山庄戴维营休息一周,便又去做他的总统去了。

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有了防癌的意识,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生命可能就在不经意中获得了保障。

十种常见癌症可防可治——应该能预防,必定可治愈。

将我国各种肿瘤的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肺癌占第一位。肺癌的数量占了我国所有癌症的17%。

74.肝癌:多见于我国的癌

肝癌分两种:一种为原发性肝癌,即原本发生在肝脏里的癌;另一种原是其他器官的癌,后来转移到肝脏里来,故又称转移性或继发性肝癌。

肝癌好发于东南亚、非洲南部地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肝癌甚为高发。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发生肝癌约56万例,其中居然过半发生在中国。肝癌在我国为发病率居第三,死亡率居第二位的癌症。

肝癌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更主要是与乙肝病感染相关。近20多年来我国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已经让约8000万人避免了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状态,相信再过20~30年,我国的肝癌必将减少。肝癌的发生还与嗜酒、饮食中摄入黄曲霉毒素过多等有关。故预防肝癌除应大力推进乙肝疫苗的接种外,还必须控制饮酒与强调食用新鲜的食物等。对于已受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或可减少肝癌发生之机会。

75.胃癌:早发现不难治愈的癌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居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的癌症。

胃癌常以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或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最为直接、有效之法,而手术切除则为胃癌主要的治疗方法。胃癌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多食盐腌制的及其他久贮存的蔬菜、肉类等食物中的亚硝酸盐、胺类物质在人体内合成的亚硝胺是一类肯定的致癌物质;寄生于胃黏膜下的幽门螺杆菌也认为是致癌因素;胃癌更与许多胃部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包括: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及曾作胃大部切除后的残胃等。所以预防胃癌须从多方面入手,如:不吃或少吃腌制的、不新鲜的食物;提倡分食制,避免共餐带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积极治疗胃部的疾病以及对这些疾病作定期的监测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最为直接的办法。人到中年之后,最好能每年进行一次胃镜的检查。用胃镜在胃癌的高危对象中筛查胃癌,据日本的经验,甚至能发现直径只2毫米的“微小胃癌”,其中且多尚局限于黏膜层的“原位癌”,原位癌是表示这癌还在原地、尚未侵入黏膜下及血管、淋巴管之癌,甚至可通过胃镜进行之手术将其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9%,有理由相信这些病人事实上已被治愈。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十分常见,在一般人群中感染率甚至高达60%~70%,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可能增加食管下端肿瘤的发病率。

若无慢性胃炎、胃溃疡存在,可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终究尚未确定幽门螺杆菌可单独引发胃癌。

77.肠癌:与脂肪饮食关系密切的癌

肠癌,是结肠与直肠癌。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民众的脂肪摄入量大增。而随着脂肪摄入量的增加我国的一些癌症,如肠癌、胆囊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等皆有相应增加。而在这些癌症中肠癌尤指结肠癌、与高脂肪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脂肪的消化吸收须要胆汁酸的协助,高脂肪饮食使肠道内胆汁酸大量增加,胆汁酸在肠道内细菌的作用下形成具有致癌、促癌作用的二级胆酸,作用于肠黏膜引发癌变。

肠癌的症状有腹痛、便血、排便的规律或性状改变等,在直肠部位的癌症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验血发现癌胚抗原(CEA)增高对肠癌的诊断有提示的作用,应先作“直肠指诊”(即医师以手指探入直肠的检查),如未发现异常应进一步作肠镜检查以求确诊。

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甚至已有肝转移者,如患者情况尚好,仍可作切除术,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或大出血等情,至于肝转移部分再作相应处理,有时亦有较好的效果。直肠癌,以往距肛门8厘米以内者,皆需作人工造口(即人工肛门)术,术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今技术进步,多能保留原肛门,但如必须作造口术时,患者宜以积极之态度对待之。

预防肠癌应注意控制脂肪饮食,少食红肉(牛、羊、猪肉等),少静坐多运动,保持适合的体重。50岁以后宜每5年作一次例行肠镜检查。

78.胰腺癌:如能早发现仍旧有希望

胰腺癌近年发病率增加,且治疗效果不佳,故民间有“癌王”之说。

胰腺在胃之后,状若柳叶,有外分泌与内分泌双重功能。胰腺分泌胰液经胰管进入肠道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内分泌功能主要是分泌胰岛素,为糖类物质代谢所必须。

胰腺癌可分胰头癌与胰体胰尾癌两大类,这两类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不同:胰头癌常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故尚较易发现,胰体胰尾癌多无黄疸,而以消瘦、疲乏、食欲不振等不典型症状起病,故常不易引起重视,诊断更容易被延误。

控制脂肪饮食,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胰腺癌。

79.乳腺癌:“红颜之恼”

在我国,乳腺癌仍为妇女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新发病例21万,估计到2030年前后可能达到每年新发23.4万例。

手术切除有较大的可能性治愈乳腺癌。

乳腺癌的手术从“根治术”、“超根治术”到“保乳手术”,能大幅度地减少手术的创伤,也更容易为患者接受。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术后的内分泌治疗也十分重要。近年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乳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能使内分泌治疗更加有的放矢。

乳腺癌的筛查是乳腺癌早期发现的必经之路。50岁以后的妇女每两年一次作乳腺钼靶摄影检查。

在每次月经后一周,先对镜观察乳房的外形,乳头有无高低、下陷、乳晕部皮肤呈橘皮样变化等,再平卧以掌心顺时针方向平抚乳房、检查有无肿块。若有任何可疑之处应请医师复查。若为乳癌高危对象者,除自查外,35岁以后或更早些,每年应请医师检查及作超声波检查,必要时加作钼靶摄影检查。

80.宫颈癌:第一个可以用疫苗预防的癌

宫颈癌的首发症状常是性交后不正常的阴道流血,或有血性白带,绝经后阴道出血等情。经医师检查,取可疑组织作病理切片即可确诊。早期病例可作手术切除,术后多能长期生存,事实上也可治愈。稍晚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病例可作放射治疗,亦有颇好的疗效。

宫颈癌从早期癌变发展到浸润癌常须经过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可供早发现、早诊早治,而取得良好的、甚至治愈的疗效。

81.前列腺癌:老年社会的高发癌

前列腺在膀胱之下,状若板栗,包绕尿道,为男性特有之器官,医师作直肠指诊时隔着肠壁可以触及前列腺。其主要功能为产生前列腺液,与精子构成精液,为生殖所必须。进入老年之后前列腺会“增生”使体积变大,因此也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不过此种增生为良性增生,并非癌症。

前列腺癌亦属“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与人体内的性激素失衡有关。高脂肪饮食、多坐少动、肥胖等可能为辅助致癌因素。

病人常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不畅而就医时发现前列腺癌,但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前列腺癌可作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内分泌(抗雄性激素)治疗等,皆颇有效。

或放疗者只采用内分泌治疗亦有疗效。由于前列腺癌常有发展非常缓慢的情况,甚至有十余年无显著之发展,被戏称为“懒惰癌”。

82.甲状腺癌:预后大多良好之癌

甲状腺在人体颈部、甲状软骨之前,分左右两叶、中以峡部相连,如蝴蝶之状,为人体重要之内分泌器官。

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尚不明确,碘过多或缺乏亦皆与甲状腺癌无关。

超声波被普遍用于甲状腺的检查,已成为甲状腺癌发现的主要途径,亦是近年甲状腺癌“增多”的原因之一。经超声检查疑为甲状腺癌者,应以细针穿刺取可疑组织做病理检查,便可确诊。手术切除为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100.你可以离它远些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无法抗拒,但人是智慧的动物,可以在这个规律之下寻求某种变通。就像虽说“人生自古谁无死”,但人可以活得更长久一样,人难免会生病,也不可能绝对不生癌,但人肯定可以离它远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