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钟放诗选》读后感锦集

《钟放诗选》读后感锦集

《钟放诗选》是一本由钟放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2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钟放诗选》读后感(一):《钟放诗选》:他将自己打包,送给了宇宙

《钟放诗选》:他将自己打包,送给了宇宙 我这就上路 就着这新年刚开始的热乎劲 把自己打包,送给宇宙 一直以来,我是标榜自己是个热爱诗歌的人的,在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凭着我在班级排名前列的作文成绩,也多多少少写出过几首诗来。 这些年来,看过的现代诗也不知凡几,直到我看到了这首诗:

《钟放诗选》读后感(二):为钟放做一次很多年以后的补完

感谢雪村发来这条消息,我已经不记得钟放的诗长什么样子,货比三家之后下了单。但是总忍不住要在看到书之前写一些什么。

我所认识的钟放很爱诗歌,可以在长篇背诵时声情并茂。说起喜欢的诗人,也可以条理清晰,生平故事随口脱出,如果放到现在,录个讲解诗歌的视频发到网上,尽管不可能吸来颜粉,但也会让人感觉这是个宝藏男孩。我的朋友里基本没有成年人,印象里的钟放也固定在那种男孩的样子。

我也知道人无完人。

他时常会说一些诗歌圈子的事情,也曾经带我去他所在的教会做活动。当时我更在意的是自己要怎么赚钱,他则仿佛更在乎诗歌,和自己能为诗歌做什么。如今,他的新书集结出版了,由衷开心,也很感谢他的朋友们。诗人不容易,能留下几本书和一些朋友的,已是难得。

《钟放诗选》读后感(三):生的气息

有一天我死去了不管在哪里 请一定要把我送回我指定的墓地 墓碑上只需要写一句话 “他写过诗,他热爱死亡”

这是一首名为墓志铭的诗,是钟放在2012年4月11日写下的。这首诗已经概括了钟放的一生,他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留下,除了他所写下的诗。

钟放出生于1989年,所以此时的钟放23岁,这个时候的他刚经历过换肾。钟放是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书号患上肾脏疾病的,2009年考入了北京邮电大学动漫专业,但因为病情恶化而休学并开始透析,2016年因透析树突发肺梗塞去世。

在看这本诗选之前我并不认识这个人,其实我也对诗歌不是那么的感兴趣。然而我阅读此诗选,我感受到了钟放对于诗的热爱,感受到了他对于生的希望,也感受到了他的绝望。

本书一共选取了2006-2012间钟放写下的百余首短诗外加一收2014年写的长诗。在看这些诗的过程中,我感觉好像就是在阅读关于钟放的故事。一开始钟放的诗还是很明显的带着一种少年的青涩之感的,然而当他患病时候大部分都是有关他的感受,像“透析”“透析有感”“打点滴”“换肾”“拆掉管子”这些都是在讲述他在做这些时是这么想的,能看得出来有一种苦中作乐的感觉,这些事他并不想去经历,但是又无可奈何。为了活下去只能透析,只能选择换肾。但是我觉得钟放并没有被疾病所打败,他还有诗来诉说自己,通过诗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很乐观的人,花一样的年纪亚,就比如他所写的诗“遗嘱”中

如果有天我死了 那么这样 请把我的眼睛 给一个俊俏的 小伙或美丽的姑娘 让他们替我 看待爱人的脸庞

死了还想着将自己的眼睛捐出去,这样至少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还能存在于世上,去看这世上的一切,去看这世上所爱的人。

正如之后通信中所说的,钟放因为疾病的原因缺少正常的社交生活,他接触的只有病房和自己的父母,所以他写下的诗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但是我却觉得可能正因为这样,他写的有些诗反而比较的纯粹,没有那么的世俗,更加的具有浪漫气息。可能因为钟放的去世,更让我觉得他的诗中充满了生的气息,也正因为这些生的气息我们才需要更加的享受生活,因为指不定某个瞬间你身边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多走。

《钟放诗选》读后感(四):《钟放诗选》带我们进入一个有趣灵魂的诗意世界,直白而浓烈

为什么我们一提到诗,第一想到的就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呢?为什么不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呢? 古诗对于我们的影响太过深厚了,那是一道无法超越的坎。而现代人,对于古诗的韵律格式已经无法掌握,真正能够写的寥寥无几。可现代诗总会有着不如古诗、不受重视的因素,这也就造成诗成为小众文化,成为一圈人的专属文体。 但其实现代诗还是很值得读、值得写的。现代诗对于格式要求较少,也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更多是“”我手写我心”,就是一种情绪、情感、思想的外放。 钟放,青年诗人,因自小体弱多病,对于自己的身体掌控感很无力,更可惜的是,他于2016年永久的离开了我们,他的人生画上句话,他的诗成为绝唱。

这一本《钟放诗选》是他的诗友们为了纪念他,从他大量优秀诗作中选择汇聚成册,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样一个单纯的人、了解他优美的诗歌。 钟放的诗属于依靠浅白意象构建艺术世界的形式,相对容易读懂,也更容易接近。这可能是年轻的诗人所接受的诗意熏陶、所看到的世界还明白,也许就是作者有意为之,这就是他的风格。但他的诗就是非常适合对于诗歌接触毕竟少的读者来阅读,不至于被完全无法掌握的意象、完全无法读懂的诗歌吓退。 我们来看一首钟放早期的诗歌——《学》,来具体了解一下诗人的风格。这是钟放17岁时的作品。

“你学会了走路,/其实你没学会。/你学会了奔跑,/其实你没学会。/你学会了叹息,/其实你没学会。/你学会了什么?/你学会了笑。” 这就是钟放浅白的诗风,这就是靠意象而不是靠文字的堆砌而形成的诗歌特点。当然这也是17岁少年对于人生的感悟。也许很多人看完之后,感觉这样的诗自己也可以写,这也许能够成为《钟放诗选》最大的功效。诗就是人人都可以写的,表达出那热烈的情感,那就是诗。生活本来到处都是诗,何苦让诗那“阳春白雪”的观念束缚住我们呢? 钟放后期的诗,因为身体的原因,因为皈依基督教的原因,风格有些内敛、有些阴郁,但依然不改初衷,依然是让我们能够读懂,能够喜闻乐见的诗歌。比如他2014年创造的《无常》:“就这么坐着/忧伤占据了三分之二/远方、远方、远得无法呼吸”,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情绪,但并不妨碍我们知道作者所写的是什么。

《钟放诗选》中还收录了他的一篇长诗《怪物》,这种长篇叙事诗,在我国还是比较少见的。钟放的创造也有着指路明灯的作用,也让我们阅读长诗不再只去看《浮士德》,也可以了解一下钟房的《怪物》。 《钟放诗选》带我们进入一个有趣灵魂的诗意世界,直白而浓烈。

《钟放诗选》读后感(五):《钟放诗选》:诗歌和病房

我,活不成这弯弯曲曲的老者生命便永远年轻2014.6.24 《‍‍糖豆奚落的清晨》

拆掉外封,牛皮纸似的封面显现出来,绽放的花朵映入眼帘。翻阅诗集,仿佛翻看一个人的日记本,翻阅他内心的角角落落。这本诗集由钟放的朋友们辑录,七七八八都是他稿纸上的诗作,还有朋友圈里发表的。

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读诗,大致了解一点诗人总是好事。我便径直翻到后记,看看朋友的评价。仅仅两三页的篇幅,我已红了眼眶。“其实友谊远比爱情高贵”(《祝福》2012.6.15),他曾写下这句诗,诗背后隐藏的行动也印证了这句。“他是真正的诗人”,黄圣这样评价,他点明钟放的诗人本质,真诚与纯洁是他的底色,这种洁白固然是因他太年轻而历练不足,却也不能忽视他生来就有渴望光明和生命的欲望。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按诗作的年限整理完成:打结的电线杆(2006-2009)、我的左手是条蛇(2010-2012)、我们从绿色里开始(2013-2016)。除去这些短诗,还附上了长诗《怪物》(2014)。22岁那年,他已经写了1000首诗,《钟放诗选》收录了一百多首。用年限来编排他的诗作,真是再合适不过。2006年他17岁,2016年他27岁。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诗逐步由稚嫩走向半熟,如果他再活十年,诗作定有可能步入成熟,可惜机会不再。十几岁的诗歌有些生涩,如果你去读一读,会看到当时的他太讲究押韵,读完之后,脑海中回响的是韵脚,而不是韵律感。但这一点,到了第三部分的诗作中就不再明显——他的作品兼具了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像一股清泉,我们只能品尝到甘甜。凭借篇篇作品,钟放得以渐渐成熟。

我以前会想,无论是写诗还是创作,大多需要灵感,但看了他的作品发展,发现那些令人称绝的作品往往建立在大量练习之上。很显然,他之后的诗作比之前更具灵气,我曾以为这灵气理应是不经雕琢。不经雕琢,轻飘飘的四个字,我不曾想到这四个字给写作者带来多大的蔑视和压力。谁甘愿说自己的作品全凭灵感造就,而没有倾注个人心血呢?

看了他在子尤墓前的诗歌诵读,他踱步,来来去去,视频底噪很大,却不能掩盖朗朗吟诵传来的一字一句——诗歌让他振奋!他微胖,低着头,对着墓碑,对着大地,对着子尤,对着自己,我竟发现他的声音那么好听又澄澈。早逝,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可惜,但至少,朋友们不会忘记他,诗歌没有抛弃他,我们还能看见他。

你曾经爱过这个世界,你已走过短暂的路,而如今只有纯洁的诗篇,那静止的时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