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是一本由张明楷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9,页数:7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读后感(一):正义的思维风暴的起点

我一直都很喜欢看法律类的书籍,最爱的就是「刑法」部分。为了深入了解,曾经也观看过陈兴良教授、徐光华教授「刑法学」教学视频,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我需要一本正正经经的教学书,好好地专注学习一番。

机缘巧合,遇到了张明楷教授这本《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这本书,是张明楷教授在得到APP课程《刑法学100讲》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属于科普性质的法律读物。书的语言非常平直,很容易读;内容也非常贴近日常生活,很好理解很好读懂。

未完待续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读后感(二):法律的生命不仅在于逻辑,也在于生活

1.正义必然是不断修正的。公平合理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产生。 2.刑法的铁律是罪刑法定原则。 3.刑法的两个机能,法益保护机能、人权保障机能。人权保障机能优于法意保障机能。不要轻易给嫌疑人下情绪化结论,理论上,我们都有当嫌疑人的可能。 4.刑罚目的的正当性并不等于刑罚本身的正当化根据。 5.死刑反而有可能导致犯罪发生率的上升,因此,乱世用重典是恶性循环,一定程度上是恶典催生乱世。 6.法律的生命不仅在于逻辑,也在于生活。 7.犯罪的构造是不法且有责。不法和责任是一种递进的、阶层的关系。不会出现没有不法但有责任的情况。法学家也有天真的一面。 8.“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只在其中也”,是有法律思想依据的,那就是没有期待可能性。 9.定罪是一个三段论的推理过程。其中,法律规范是大前提,案件的事实情况是小前提,最后的定性是结论。颠倒大前提和小前提的逻辑推理是错误的,会变成:“想入罪便入罪,想出罪即出罪。” 10.犯罪的本质是侵犯法益,即使是行为犯也必须具备结果要素,也必须具有侵犯法益的结果。 11.实行行为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概念。 12.司法工作人员首先应当确立社会法益并不优于个人法益的观念。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读后感(三):有趣又富有洞见,让我告别法盲

作为一个法律的门外汉,在日常生活中,也曾经吃过不少亏。于是产生了想对法律多一点了解的想法。无奈很多法律的入门书对于我来说还是太过专业。目前我曾经兴致勃勃的去书店翻看过一些法律的书籍,发现很多书籍的理论都很深奥,多个学说的观点多种多样,看得我云里雾里。个人认为适合我们这些门外汉的法律读物,不仅要观点独到,内容精彩,透露着法律人的智慧,同时也要有去方便我们这些门外汉理解。 偶然有一次在得到上了解了张明凯的《刑法学100讲》之后,感觉就是发现了宝藏,为我学习法律,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本书出了以后,于是便第一时间入手。 张明楷是我国知名的刑法学家,清华大学的法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40多年以来,他一直从事的工作就是研究和讲授刑法学。据说他写的刑法学教材被很多法学系的学生给他,起名叫《太皇太后》。可见他写的书之经典。 回到《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这本书上来这本书有着张明楷教授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在书中他通过100个具体的问题和有趣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了想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给我们详细地分析了刑法应该保护什么人,又会责罚什么人?这些问题既具有普遍意义,也具有现实价值,同时也给我们分析了一些容易产生分歧的案件,特别是对于刑法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给我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讲解。不像是其他太过于专业的书籍,词句总是过长,可读性下降。张明楷教授直接用短小精悍的内容和案例加以阐明,表明自己的基本观点。而且他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导我去主动思考,不仅仅能够补充我们匮乏的法律知识,而且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 任何法律都要立足于国家的土壤之上,这本书对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法律问题有着一针见血的认识。通俗易懂的语言中,闪烁这熠熠生辉的法律思维,读完令人豁然开朗,书中通过按键来拆解刑法的司法过程,能让人体会到深度思考的快乐。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外行人来说,大开眼界。可以当做是一本法律知识的补充,也可以当做是一个茶余饭后的精彩读物。张明楷教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刑法学就是人类智慧的高峰,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攀登的高峰。希望我能跟着他的这本书,能够攀登上刑法学的这座高峰。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是也有他的魅力所在。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读后感(四):刑法讲义

看这本书之前,我仔细地想了一下,自己有没有学过刑法。答案是否定的。我对刑法的认识,应该主要来自社会新闻与影视剧。这本书作为学习讲义,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内容按知识点排列,每个知识点篇幅不长,以一个容易引起疑惑的小案例开始,然后讲述相关知识理论,最后解决案例问题。书中没有具体陈列所有的刑法条款,着重说的是容易引起分歧的地方。这样的内容结构特别适合碎片化阅读,一方面小案例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只要花不多的时间,就能了解一个犯罪类目的知识。

在研读这些刑法犯罪知识的时候,我又想了一下,自己身边有没有触犯刑法的人。我有一个亲戚,算是同辈姐姐,在上海一家比较大的国企担任一个小领导。因为身居要职,有些权势,她就瞧不上其他混得不如意的亲戚,平日往来就有点居高临下。然后有一天,听说她因为挪用资金被判刑了。再后来见到她,言语低调,全没了往日风采。

还有一次,刚上大学不久,外出坐公交车。当时我拉着扶手站在车厢中间,忽然感觉有一只手碰到我屁股。那天公交车上人很多,挤得满满,有肢体接触也很正常。一开始我并没觉得有什么异样,但这只手又碰了我几下,我就有些奇怪。那时候刚独自离开家门去上学,没有社会经验。根本没意识到屁股后面口袋里的十几块钱没了。

看了刑法讲义,我知道偷了这钱的小偷,就算被我抓住,也不会怎么样。因为钱的数额远够不上犯罪。除非是这小偷见被人识破,凶性大发,动手来抢。如果这时候他手里还有一把小刀,那就更好了。持械公开抢劫,那他肯定就完了。

这本书里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是:法益保护。书的封面上写着:来一场有关正义的思维风暴。但什么正义?什么是法益?是不是只要符合法益就是正义?这二天看英国律政剧《皇家律师》。女主角玛莎是英国皇家律师(皇家律师算是个头衔或者职称,是律师中的精英),在成功地为一名移民英国的穆斯林男子洗脱罪名后,她忽然发现因为遵守法律规程,让她无法接触有些材料,对真相也就无从了解,这个男子或许是有罪的。

《皇家律师》这部英剧很好看,节奏超快,一走神可能就会跟不上情节发展。皇家律师的工作也很酷,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快速切换。我想起某段学习岁月,老师扔出一个案例,第二天陈述。全组连夜赶工,常常讨论到深夜一二点。组中有一个女生来自爱尔兰,有时候晚上和她边走边讨论案例。爱尔兰女生有一头和玛莎一样的柔软金发,脸上长着雀斑。讨论的案例我已经忘了,只觉得学习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读后感(五):这本讲义真很刑

很早前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聪明伶俐的人,经常语言唐突得罪人,也因为自己笨拙的举止引人发笑,在经过几次社交被伤害后,在公共场合我总是尽力保持得体的安静,把自己变得透明起来躲避人群,在身体和语言被某种局限后,思想往往会变得万马奔腾,极其活跃。那些像杂草的思想蓬勃生长,如同那些和我一样出身的普通青年,我们往往在虚拟的互联网上来发泄自己过剩的思维精力,从一些人来看,我们就是“网瘾青年”。

曾几何时的互联网,也就是十多年前吧,是那么的自由,相较于当下而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受挫和无力,让一些网民们能在因特网上找到力量和归属感,那时的普通网民如果不是特别“作”的暴露自己的隐私信息的话,往往真可以成为网外的透明人,说自己想说的话,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幻想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现在随着监管之网的逐步收紧,某些不当的言论一旦发生,被查水表送快递不是一句玩笑。

可以说80后这批人是眼见着全球最大的中文互联网社会长起来的一群人,我们见证着曾经的游乐园慢慢变得不是法外之地,那些习惯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有普通工作生活的平凡一代人,像一首歌唱得那样,生活逐渐崩塌,渐渐在网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法律之锤的力量,这种力量带走了网上那么多的名星名人,比如吴某凡,范某冰,罗某平等等,这些人都曾在我们青春时期那么亮眼。

在网络上看到那么多鲜活的案例,身边又有位学法律过了法考的,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维权的小行动,自己一直有兴趣学习法律方向的知识,有机会搞到《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这本书后就一直打算读,可前段冲年底绩效赶项目进度一直没多余的精力还有时间阅读,今天终于抽出时间有机会学习下,这本挺厚,有差不多2/3现代汉语词典那么厚,大约翻了几页后感觉自己真实不适合看这种很专业的书,豆瓣的朋友们你确定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普法书嘛,明明至少是本大学给法律专业方向同学们开设的限选课的水平的教材,好伐?

里面张老师提供的这些案例还有案例的分析过程,很让我有种看法考网的视频教程的感觉,对,就是B站罗翔老师录的那种视频,但不是种几分钟的小视频,而是那种几十分钟的完整的备考视频,还得配合备考讲义才能下药的那种,所以?打完一天工后,回自己家还不能放松放松,你大约知道我看这厚书的煎熬了吧。

这时候我会很怀念十多年前国内的一些高校出的博雅通识类的书籍,读起来很轻松,看完一本书就仿佛马上掌握那门学科的精髓,当然现在知道那只是年轻的妄想罢了。有时候我觉得得道的这些系列的书,都很有前几年很火的知识付费的影子在那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