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鹤见俊辅传》读后感100字

《鹤见俊辅传》读后感100字

《鹤见俊辅传》是一本由[日]黑川创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5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鹤见俊辅传》读后感(一):从“回想的维度”出发

《鹤见俊辅传》的中文版序里,孙歌写道:鹤见的一个关键词是“日常”。鹤见将日常与八卦都放进了哲学的研究中。“他的著作往往从八卦中打捞出日常生活的素材,把它转化为哲学”。而黑川作为鹤见的“亲近后辈”,似乎却是努力的摒弃“八卦”信号,最后这在本传记里更多的是呈现出一种“脉胳”。整个哲学家的成长历程条理清晰的展现出来,作为哲学家的鹤见俊辅反而是面貌有些模糊。

跟朋友们讨论过这本书是否好读的话题,我说如果是抱着“八卦”的心态来读,此书确实不算有趣。但是作为传记,他又有着非常珍贵的“历史细节”。因为鹤见俊辅的特殊身份(加上长寿),他见证并参与了许多日本近现代史上大小事件。透过杂志《思想的科学》的创办停刊再刊,也能看出战后日本在思想领域的变动。

鹤见俊辅引用实用主义哲学家的话说:“八卦”和哲学是从同一个日常生活的素材中产生的,它们之间的不同只在于,处理相同的素材时视野的深浅程度不同(引自中文版序)。毫无疑问,在这本传记中,黑川创选择了最为“正确”的方式,所有的八卦都一笔带过。甚至连鹤见显赫的家世,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没有过多诠述。仅仅是一条简单清晰的路线图让我们知道他经历过年幼的叛逆,和“艰难的”哈佛求学之路,而且这条路线图还需要读者仔细去厘清。之后就是日本迎来战后重建,那些略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者们,都或多或少的在书中出现。黑川大概很在意的是鹤见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所处的位置,所以将他同时期的许多大事件或是人物,都一一记述下来作为背景。如果对日本史不够清楚,稍不留神,出场事件与人物就容易将读者带入混乱之中。

想起鹤见曾说过那句,“由朝鲜审视日本,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令人厌恶的一面;从中国看日本,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浅薄的一面。”所以当中文版的《鹤见俊辅传》出版,我们也可以从这本书里去看日本,看日本人如何谈论到战争,以及亲历这些战争时不同个体的想法与选择。创办《思想的科学》,还有为“安保斗争、越平联”等活动奔波,传记中鹤见很少以哲学家或者贵族子弟的身份出现,整本书营造出很正统的悼词式生平履历氛围。当然传主的成长经历,以及思想内核都被清晰的保留下来。反战的思想,哲学家不停的思考,大概是鹤见最想留给后人的印象。

如果代入那场战争去思考每位个体命运时,我们也可以想起鹤见的这段话:“在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共同的事态:交战的国家时常不约而同地通过国家特质,显现一种心电感应般的方式,默契十足地持续瞒骗自己的国民。”

黑川创说“无论如何,因为有了他,有了其他无法替代的每一个人,现在我们的世界才总算成为这样。我们只能从这里出发,并对此进行追问。”或许这就是我们读传记的目的,无论现在我们的世界是更让人充满希望还是更绝望,都是因为无法被替代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从这里出发,读懂他们的故事,并进行思索与追问,也许永远没有答案,然而这必定是意义之一。

《鹤见俊辅传》读后感(二):曾是个交白卷的问题少年(简单介绍鹤见俊辅的生平)

没有看过这本传记,是想读的。

去年在听孙歌《日本思想史》的时候对鹤见俊辅很感兴趣,写了下面这篇东西。

希望可以给“想读”的豆友一点人物背景。

————————

日本著名哲学家鹤见俊辅曾经是一名典型的问题少年。

鹤见俊辅小学开始逃学、交白卷,传闻被学校开除3次,而且多次试图自杀。

他14岁时,父亲见实在无法管教,对他说:“要不我给你买块地,盖间房子,你养养蜂什么的。你可能需要一个姑娘一起过日子,如果你找得到的话。”

但是鹤见俊辅也没干成这事,于是他父亲像现代很多家长的做法一样,直接将他送去美国了。

还记得鹤见俊辅交白卷的事吗?他交的就是英语白卷,并且以此为荣。

所以在美国,他必须从26个字母开始学习。

三个月后,他就大致能够听懂旁人的对话了,但是在上课和学习上,还是很困难。

听上去简直是个天才,3个月就完成了基本的听说。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鹤见俊辅可能只是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鹤见俊辅确实是问题少年,但是这是他在日本体制的教育下的问题。

私底下,鹤见俊辅从6岁就开始独自阅读,并且钟爱哲理类的著作。

所以我猜,他私底下的这套学习,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学习方法的体系。

鹤见俊辅在美国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英语依旧很差,但是他又想报考哈佛大学。

这时,另一个日本留学生——都留重人,对他说:“英语只是一种手段,不是学问,手段还是今早掌握为好,你明年就参加大学考试吧。”

第二年,不满17岁的鹤见俊辅报考了哈佛大学。

最终他被哈佛录取了。

但是英语依旧很差劲,何以见得呢?

第一,哈佛要求交6篇论文,内容覆盖英美文学、历史等等。鹤见俊辅实在写不出,最后交了5篇。数量不足还能被录取,我想是他从小的大量阅读帮助了他。

第二,鹤见俊辅第一学期,英语挂科了。妈甚至冲到教授的办公室吵闹,“你怎么可以让他不及格,你知道他为了学英语多努力吗?”

鹤见俊辅回忆说,这件事在日本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一个日本女性竟然敢冲到学校为儿子报不平。

毕竟当了那么多年问题少年,这可能是妈第一次如此冲动。

而我们也可以从妈的行为看出他的努力程度。

不论如何,鹤见俊辅的利用三年的时间,修完了哈佛哲学专业。

这里有个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我们的问题少年,是在监狱中完成毕业论文的。

不过,这是因为鹤见俊辅在美国发表了无政府主义的言论。

鹤见俊辅的故事,去掉他的名字,大概就是一个问题少年改过自新的故事。

但是,鹤见俊辅最终能够走进日本的哲学史,是他虽然是教育制度内的差生,却是自主学习的优秀学员;他在明白了英语是他当时的必须品时,也能够激发内在东西去重新学习英语。

持续学习,能够重新学习。

这两个品质,也是鹤见俊辅之所以能够成为鹤见俊辅的武器。

限制人生的,不过是求知欲和学习能力。

《鹤见俊辅传》读后感(三):《鹤见俊辅传》:一个思想者耽于思考的一生,痛苦而执着

阅读一本人物传记,就是走进另一个人的人生。在我们只能活一辈子的情况下,别人的人生就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体验和经历。而打开日本思想家鹤见俊辅的这一本人生传记《鹤见俊辅传》,就打开了一个我们不了解、也可能很少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思考者的一生。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见,思考是不容易的,而深度的思考一定是会看透世事甚至于会把整个个人的一生陷入无限的纠结之中。而鹤见俊辅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他自己就曾说过:“思考这些事情,什么意义都没有吗?我不觉得如此。将存在整体回顾成什么样子的事物,决定了我一生的意义”。如果一个人思考到意义本身,他很可能陷入无限的虚无。也许在某个思考的时间点,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但在更多的时间里就是无限的虚无,但鹤见俊辅一生耽于思考,痛苦而执着。 其实我们在很多作家的作品之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端倪,越是喜欢思考的人,越是可以看清世界的思考,越是去试图寻找意义,越容易陷入那种非理性的生活状态,也许还会违反世俗良俗。郁达夫在小说《沉沦》如此,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是如此,而我们阅读鹤见俊辅的人生同样是如此。 鹤见俊辅家族显赫,父母双方的家族都是政治世家。这样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在蜜罐里长大,但十几岁的鹤见俊辅就已经成了混混的状态,成了违反一切规则的“坏小子”。没人在乎这时候的鹤见俊辅在想些什么?他自己也好像没有提及过,但他的种种表现,一定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道德水准的,就是一种极为反叛的形象。当然也是一种危险的形象,我想这时候的他一定有着自己内心的思考,要么后来他去了哈佛,为什么会选择哲学专业,为什么会选择一个思考的学科,他一定是在试图寻求内心的答案。

而鹤见俊辅的一生也一直在寻求着各种人生的答案,关于个人人生的答案,关于国家未来的答案。他在思考时,他可能还有着世俗的逃离的冲动,但在他陷入现实生活中,他却无法从那种悲观之中抽离出来,他一生都陷入抑郁症之中,数次想到自杀。但也许正是这种思考,还让他可以逃离自杀。死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他必须继续自己的思考,继续自己的研究,致力于去给这个世界开出切实可行的药方。 幸福的童年,躁动不安的少年,在哈佛学习、寻找人生答案的青少年,参加海军、进入战场的青年,创办《思想的科学》的整个壮年,进行系统思考、发表自己学术观点的成年,写作《老聩贴》、回顾自己一生的老年,鹤见俊辅完成了自己的一生的探寻,寻找答案的人生。2015年7月20日晚10:56,鹤见俊辅完成了它思考的一生,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日本学者黑川创用一本最权威的传记《鹤见俊辅传》,细致还原了鹤见俊辅一生,在这本书中,黑川创详细的记录了鹤见俊辅家族以及他本人人生中的各种细枝末节,详实而仔细。鹤见俊辅一生的优点、缺点,成就、失败,任由去别人去评说。也许读者可以从他的一生中稍微有些许思考,能够得到一点点不一样的答案,也就不枉鹤见俊辅思考的一生了。

《鹤见俊辅传》读后感(四):阅读传记,就是在与作者对话,黑川创讲述思想家鹤见俊辅的一生

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人能给出具体的答案,除非自己真正走过才知道。换句话说,所有的选择在当时的处境下都是具有偶然性的。与此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因为每个选择都会受性格、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阅读名人传记,就是在与作者对话。在日本学者黑川创的著作《鹤见俊辅传》中,就通过讲述日本战败后思想家鹤见俊辅的一生,让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那段时期日本的整体社会状态,也能看到人性中的弱点和坚守。

由于本书的作者黑川创在鹤见俊辅创办的杂志《思想的科学》中担任编辑工作,与其相处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且读过鹤见俊辅的全部著作和文献。因此,这部传记的内容不仅有很多细节化的生活描写,还有对其思想的深度解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922年6月25日,鹤见俊辅在一个外交家庭出生了。他的外祖父后藤新平曾担任内务大臣,父亲鹤见祐辅也一直为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而奔波劳碌。所以,小时候的鹤见俊辅风光无限,是妥妥地官二代。然而,正是因为成长在这样的大家庭,导致鹤见俊辅出现严重的叛逆心理,退学、偷东西、嫖妓,简直就是典型的不良少年。

很快,一个转机出现了,鹤见俊辅在父亲鹤见祐辅的安排下,前往美国读书,并在适应一年后,进入哈佛大学研读哲学系。或许是摆脱了了国内紧张的氛围,鹤见俊辅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刻苦和努力,在两国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还通过勤工俭学来继续完成学业。

最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鹤见俊辅乘交换船回国,成为一名海军文职人员。没想到的是,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一位同事被选中执行杀害俘虏的命令。有时候,他不禁想:“在战争中,如果自己接到了杀害俘虏的命运,我能始终抗拒执行吗?”正是这样的疑问,致使鹤见俊辅在之后的人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当时的政治制度产生怀疑,决心为改变战败后的日本民众思想做出努力。

长达半个世纪的杂志《思想的科学》,就是在这样失序的社会下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平台的建立为当时的日本民众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使得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和鹤见俊辅一样成为新思想的传播者,而他们的言行足以证明哲学本身就是具有日常性的。

鹤见俊辅活了93岁,算得上是高寿了。这可能给人一种错觉,认为他是一个豁达的人,但事实上这位看似了不起的人物一直被抑郁症困扰着。幸运的是,即使他不断地进行自我怀疑,也始终能够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新的出路。若问他的人生秘诀是什么,我觉得是:先反思,再重建。反思的是自己的过去,重建的是全新的现在。

《鹤见俊辅传》是一部很有深度的传记。从细微处讲述鹤见俊辅的人生,用其言行举止还原一个真实的“人”,可读性很强。这样的著作,无论是对了解日本的历史,还是面对自己的人生,都有很好的启示。

《鹤见俊辅传》读后感(五):孤陋寡闻的我长见识了,希望多有这样的书

本文谈不上是书评,个人见识浅薄,实在不足以评这本书和这位思想家,非要说个人观感,就是某些表达不是我们普通人的说话逻辑,有点累。

以下是个人读书笔记。

-----

1、鹤见俊辅其人:

一句话介绍:日本思想家、文化评论家、社会运动者。其主导的刊物《思想的科学》,为战后日本最负盛名的思想杂志。强调“思想·良心的自由”,积极参与反对越战、推动慰安妇赔偿等运动。1994年因其对现代思想和大众文化论的贡献以及在业思想的确立,荣获“朝日奖”。

出身显赫:其祖父后藤新平是日本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其父亲鹤见佑辅是有名的政治家、学者、畅销书作家。

天生反骨:少年时怀疑人生,组团偷盗,与不良女性厮混,两次自杀未遂,三度进入精神病院

思想关键词:反战、实用主义、民主却不亲美

2、本书介绍

本书是鹤见俊辅的好友黑川创所写,黑川创从4岁起因为反战游行与鹤见俊辅相识,之后公事半个世纪。

本传记按照时间顺序有5个阶段:

① 少年时期,鹤见俊辅由于父亲的政治主张和身份,以及母亲正直教育的双重影响,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开始了叛逆不羁的生活。

② 留美阶段,鹤见俊辅走回正轨,在哈佛大学认真读书,却赶上了日美战争,作为日本留学生入狱,期间逐渐形成了反战思想

③ 初入学术界,创立了《思想的科学》这一进步刊物,并在大学任教,这一时期反战、教导日本人民独立思考是思想重点;母亲去世对他打击很大,同时“小学阶段”女孩被杀也让他陷入抑郁中

④ 初入政治圈,这期间开始从游行、写文章反对日本政治决策,尤其是反越战收留逃亡美军,间接导致他辞去了大学教授职位

⑤ 功成名就,晚年时期他的作品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启发了战后一代青年,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开始回归简朴低调的生活,作为思想家,他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事

后两部分作者描绘了很多他与鹤见俊辅之间交往的片段,以及很多独家第一手资料。

3、个人感悟

战后日本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的几代人都有较大影响,尤其是日本的文化产品,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传入中国,到现在文化产品的“去日本化”甚至成为了重要议题。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和世界话语权的提升,我们这一代人,对日本的感受越来越割裂。一方面我们喜欢他们的产品,一方面我们生气他们政府对我们不干好事的样子。这种集合喜爱与厌烦的割裂感还时常出现在同一个人的心中,甚至让人无法理性对待日本及日本的产品。

其实日本是个一亿多人的国家,是个有不同政治主张的利益团体最终博弈形成的政府,隔着海岸,我们确实只能听到那些嗓门大的政客们的主张。

那么日本人对战争有反思吗?

走近他们一点,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日本几十年的战后反思还是有的,比如五十年代反核游行,比如人人都爱的《迪迦奥特曼》,中国小孩是看奥特曼打怪兽,日本人看的是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

只不过我们觉得这远远不够,他们的反思不诚恳,他们对战争和战败的态度很暧昧,而且有反思意识的人还是太少,没有触及到普罗大众,尤其是平成一代根本似乎不关心这些。

其实深刻反思、诚恳反思的人是有的,而且还向日本民众还广而告之,如鹤见俊辅,还有写出《罗生门》的芥川龙之介、对中国极有好感的竹内好等。这些经历过战争摧残的思想巨人们,对日本国家主义透彻的反思与批判,造就了一代日本人,他们已然成了战争留给日本和全世界为数不多遗产。如果没有他们,恐怕反思的战后一代会更少。

因此,了解在国内偏冷门的鹤见俊辅及日本战后思想,对我们普通人理性看待日本特别重要——同时这种理性态度,也能帮助我们警惕极端民粹主义和非理性的伪爱国主义。用本书推荐者之一、日本战后思想的研究者孙歌所说,这是站在国家的对面来爱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