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亲爱的图书馆》读后感100字

《亲爱的图书馆》读后感100字

《亲爱的图书馆》是一本由[美]苏珊·奥尔琳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图书馆》读后感(一):只要人类还存在,图书馆就不会消失。

✒️

「他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拥有某种必须被永久收藏和保管的物体,不是为了要去获得纪念品。在他们看来,读一本书就是一次旅行,并不需要什么纪念品。」

「实际上时间并非在图书馆停住了,而是时间本身就存在于此,收藏在此,以及在全世界所有的图书馆里——不仅仅只有我的时间和生命,还包括所有人类的时间。」

「一旦文字和思想被注入其中,书籍就不仅仅是纸张、墨水和胶水的集合体:它们呈现出一种人类文明特有的活力。」

「在患难期,图书馆就是避难所。」

《亲爱的图书馆》读后感(二):关于图书馆

一本在图书馆借的关于图书馆的书。和作者一样从小在图书馆长大的我,对于图书馆有特别的情感,以至于去到每个城市都会寻找图书馆。但是从来没有用这样特别的角度去看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个书本共享的平台,把书的价值最大化。记得一部记录片说的,书的生命在于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的价值。一本书或许它开拓了一个人的眼界,改变了下个人的人生。图书馆也是一个不同经历阅历的人可以共享的地方。与我所见的十八线图书馆不同洛杉矶的图书馆已经演变成不只借书的地方,而是多元的共享平台。貌似如今图书馆也有这样的趋势在变化,但我还是只是借书还书,下次如果有相关的活动也要积极参与感受一下。想起最近一次去图书馆,一个姐姐在疯狂安利朋友图书馆来借书,而那个朋友就说每次都要来借书还书很麻烦。如今买书已经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书以近乎成为最便宜的商品,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如此奔波的去图书馆借书,而不是买很多书在家慢慢读呢?

《亲爱的图书馆》读后感(三):走进有生命的图书馆,与书籍对话,将自己的灵魂与书籍的灵魂做一场契合

曾一度封笔的美国作家苏珊·奥尔琳因偶然得知洛杉矶公共图书馆火灾事件,耗时七年调查和创作出《亲爱的图书馆》。

《亲爱的图书馆》为读者、爱书人梳理了对图书馆的认知、记忆与情感。图书馆不仅仅是陈列、借阅书籍、视听资料的简单场所,它是为书籍、人类赋予鲜活生命的地方。

书籍从出版工艺上十分简单,不过是经过装订、打印,很容易就能复制的纸张的集合,而追源到从最初在作者脑海中逐渐催生的创作思路,一直到从印刷机跳下来的那一刻——这是一条完整的生命线,当有人从图书馆中借书、开启阅读后,它的生命便得以延续,一次接着一次再接着一次,时间在它身上不断延长。因文字和思想被注入其中,书籍就不仅仅是纸张、墨水和胶水的集合体;它们呈现出一种人类文明特有的活力。而图书馆正是这片知识的海洋,它包罗万象,不带有任何批判性、拥有极大包容性且非常友好、安全的地方。

当我们徜徉图书馆时,在一排排的书架边慢步,一遍遍扫视书脊,直到被某一本书吸引而停下脚步与目光,轻取书籍、慢翻书页、浅看几行文字,从中意外发现了思想的碰撞、偶然进入未知的领域,这个过程、这场造访十分梦幻,宛如过渡平滑又自然的幕间乐曲。当借书完成离开图书馆时我总会觉得此时的离开比抵达时更富有了。

造访图书馆是爱书人的幕间乐曲,而开馆前的图书馆恰有一种剧院后台的感觉。爱书人怀着迫切地心情等待着开馆,那座安静的大楼悄无声息,时间仿佛被静止。哪成想,我们没有听到、看到幕布后的忙碌、紧张与筹备,馆未开,但图书已在多位馆员的手中采集、分编、上架、整理、修补、剔除……馆开了,我们奔向爱书,而馆员们仿佛退到场边,静静地等待为我们服务……

作者在《亲爱的图书馆》中介绍了诸如图书馆的建筑、生存与发展、战争对图书馆的摧毁等许许多多的知识,欢迎书友们借阅此书,走进有生命的图书馆,与书籍对话,将自己的灵魂与书籍的灵魂做一场契合!

《亲爱的图书馆》读后感(四):图书馆是必要的存在

在我的记忆里,很小的时候我就会经常逛图书馆,无论是学校里的校图书馆,还是社区里的公共图书馆,都会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于爱书的人来说,图书馆真的是一个神圣的存在。而对于我来说,图书馆是能让我真正的静下心来沉浸在书籍中的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

《亲爱的图书馆》这本书是美国作家苏珊的一部纪实作品。创作这本书横跨了7年,也是苏珊对于图书馆的前世今生的概括。一起真实的案件改变了洛杉矶图书馆的命运。1986年洛杉矶图书馆大火,超百万册书烧毁,谁是焚书凶手?或许对于每一个爱书之人,当时这一则新闻会成为噩耗。但是这种内心的想法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知道的,百万册图书的烧毁,是人类文明财产损失。 故事从这场大火开始,对于当时的犯罪嫌疑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在30多年后的今天作者开始走访和调查,了解嫌疑人的背景和成长经历,请教当时调查的警察,并且去了解焚烧书籍的心态,他把对于图书馆的探讨,对于书籍的一种喜爱,都融入到了这本纪实的作品中。而我也感受到了真正热爱书籍,热爱知识的人,对于图书馆焚烧这一事件的看法。 当然了,这本书中除去对于30多年前洛杉矶图书馆的焚烧事件做了探讨,还有许多关于图书馆的故事。关于作者在成长道路上对于图书馆的看法,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图书馆的一种形象。除去回望图书馆的过去,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于图书馆将来的展望。作者也有一种期望,希望我们能更多的走进图书馆,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图书馆的魅力。 我一直以为图书馆的存在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世界最早的图书馆是伊拉克境内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距今2000多年前。亚述巴尼拔是亚述末代国王,他认为从书中可以学到各种知识,并且能养成高贵的气度。而随着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图书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常见,越是高度文明的地区,他拥有的图书馆数量越多。我所在的城市上海,就拥有100多座图书馆。我也会经常寻找这些图书馆,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我觉得只要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图书馆就不会毁灭,因为人类和人类的文明以及知识是需要共存的。可能现在的科技进步变成了数字化的时代,实体书的存在也会受到打击。但是如同很多事情一样,图书馆仍然会有存在的必要性,对于不会去购买书籍的读者,仍然能捧上一本书阅读,感受纸质书和文字的魅力 最后如同这本书上所说“火可以烧毁书籍,但无法烧毁知识,更无法烧毁我们的记忆和好奇,我们的生命故事。”只要人类存在,知识和生命就仍然会延续下去!

《亲爱的图书馆》读后感(五):我也在等一座“心灵避难所”

纪实文学。读来并不乏味,从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图书馆火灾入手,深入图书馆行业。(原来这场火灾竟然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处于同一时期。)

⭐这场大火可太让人心痛了吧!隔着文字都能闻得到“飘在空中的心碎与灰烬的味道”,损失更是惨重,一笔一笔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修复受损的书籍和重建图书馆是一项难以想象的大工程,历经六年,终于又回到城市的怀抱,我都很想去那里庆祝一番~

嫌疑犯哈利反复修改自己的证词,谎言连篇,最后死于艾滋病并发症。这场火灾的真相最终也无法得知。

⭐作者从小就喜欢和妈妈一起泡在图书馆里,这种画面想想就很温馨。“如果想把自己隐匿起来,中央图书馆是最好的选择”。没错,图书馆是包容性非常强的公众场所,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进入,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常常会手捧同一本书。还常常被当做无家可归人的“避难所”“收容所”,或许,被书籍包围的静谧场所就是格外让人有安全感吧。

⭐zhanzheng对图书馆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常常被视为攻击对象,图书馆在人们心中是“最安全的场所”,可是zz却在向人们宣告: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被毁坏的又岂止是书籍和建筑呢?人们内心的某些信仰,也随之崩塌了。

⭐女性进入图书馆领悟并不容易。从前的女性“没有资格接触知识”,后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去图书馆读书,进而为自己争取在图书馆工作的权利,让我们看到女性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渴求甚至要多过于男性的。书中写到的琼斯与卢米斯竞争图书馆馆长并得到全国民众支持的部分看的太爽了!虽然最终失败,但影响颇深,感谢琼斯做出的努力。

⭐图书馆里都能存放什么呢?除了书籍,还可以有乐谱、画作、艺术品、收藏品、照片甚至餐厅菜单。而如今的图书馆已不止是借阅图书的地方,实际上越来越朝着信心中心和藏书库的方向发展。知识在我们身边流动,同时也被实体书捕获。在电子书盛行的今天,纸质书看似被冷落,实则它的地位永不可能被取代。图书馆也会一直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好。

期待这座城市的图书馆早日面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