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经典读后感有感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经典读后感有感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是一本由[日] 茂木健一郎 斯坦威出品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一):你的大脑支配了你

100个关键中,很多关键并不是很新奇,可有趣的地方在于作者通过脑科学说明了这些关键背后大脑的运行机制和行为背后的逻辑,让人知其所以然。人的行为决策并不完全是主观意识在决定的,很多时候其实是大脑在让你如何行动。让大脑如何支配你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事,犹如心理学上说的“大象与骑象人”,摸清大象的行为逻辑,我们才得以更舒心地和大象友好相处。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二):为什么我会忘记我的触动?

每次读这本书的时候都会感到收获颇丰,觉得自己又找到了一个学习的方法和相处的技巧但是每次合上书本发现那些让人赞叹的想法都很难留在脑海里,哪怕我当时感触很深,对其进行了很多思考,但我发现事后都难以回忆起,这是为什么呢?我对此很苦恼,还有类似的工具书,他会条理清晰的讲出他的想法,我当时可能会结合生活给出我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解释,但是事后我都无法回忆起,那这样来说这本书读到最后对本想开阔认知的我来说还有意义吗?我固有的认知还是在坚定不移的存在着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三):初见醒目 再见迷糊

作为一个Beginner,我发现精读真是一种修行,是全面提升自己最快的途径。如果发现什么错误,欢迎大家指教。

第一章 效率与灵感 根据具体内容,我重新整合成三大部分。

Point 1、2 、3、11 全书开篇,是从探讨所想和所做之间差异开始的。作者认为差异是由于感受区和运动区不平衡导致的,实质上是由于“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协调,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形成“回路”的最好方法就是尽可能对输入做相应的输出。为了整体提升,更好协同,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画作、听音乐、观看比赛让“感受区”飞跃式发展,通过反复实践,让“运动区”得到锻炼;而尝试兴趣班,会让两者得到一个良性循环。

没想到,我自己不经意间也在践行着这个方法,比如平时会做些涂鸦,没想到这还锻炼了自己的运动区。哈哈,标准的歪打正着。

而现在我们做的共读,写心得就是这样一个建立“闭合回路”的过程,一边读书,另一边写心得笔记,最大限度上做到了输入输出同步同量。

Point 4、5 、6、7、12 这部分探讨了如何让大脑进入最佳模式。首先,抛弃琐碎信息的包袱,让大脑轻装前进。对确定的事情可以建立日程表;对不确定的事情,在心里建立“清单”方便随时调整。当然一些素材还是需要通过笔记记录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内容为王”,记笔记本身不是“终极任务”。作者提到一点:大脑可以保存重要事件的记忆,如果忘记,说明这事不重要。看来对我来说,不重要的事情太多了。哈哈!

在大脑可以专注时,最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集中精力的模式”,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状态。在时间上,作者推荐“1小时大脑准备法”,在1-2个小时内完成一件事情。对我来说,专注模式是通过固定动作,N秒内进入状态。对很多人来说,作者的“1小时”有些奢侈,我觉得可以根据不同任务,把时间缩短点,同时要注意一心一意,不能劈腿 !

Point 8、9、10 第三部分,作者阐述了如何让灵感迸发的一系列问题。他认为记忆和欲望的协作是让大脑发挥最佳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提升思考能力”和“向世界发问”是创造力的基础,同时为“耕耘无意识”做准备;而轻松的氛围是灵感产生的鱼塘,最终“钓鱼翁心态”是抓住灵感的鱼钩。

这和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不谋而合,他通过长期研究,总结规律,把所有元素做成卡片并每天琢磨。终于有一天当他像玩纸牌一样,随意摆放这些卡片时,发现了其中规律,并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总体来说,通过阅读第一章,我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了理论支持;对于“任务清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输入”“输出”的量能和频率有了更好的把握。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四):我在什么情况下打开了这本书

说实在话,一般我看书都会先去豆瓣看看评分,但这本书没有,虽然它的标题一看就知道内容比较浅显,实际上也是这样。当时我正处于写小说遇到瓶颈的时刻和比较颓废的时刻,不想阅读继续完成小说要看的书籍,整个人也比较丧。在掌阅的推荐下,我打开了这本书,以求有些进步,或者说是逃避吧。

本书涉及了效率与灵感,情绪与压力,专注与精力,沟通与关系,记忆与整理,读书与写作,习惯与健康等方面,而这些方面都是比较宏观的,每一方面都可以拿出来单独写一本书。所以这就意味着这本书一些点并没有解释清楚或者说解释得有失偏颇,有些点又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并不能给人带来新的体验和知识。

谈一下其中让我感触较深的点。思维训练的关键,在于反复输出。有一句话“我小时候吃过很多饭,但具体是什么都忘了,但是毫无疑问,它们都变成了我的骨头和肉”想必大家都听过,这句话通常被用于读书有什么用的语境中,但思维毕竟和身体吸收营养是两码事,思维必须是有意识的。虽然经常阅读优秀书籍的确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修养,但是为何不采取更高效的方式吸收书中的营养呢?有意地输入输出较之单纯地阅读书籍,收获的东西会要多得多。

增加时间压力,思维和行动会变得敏捷。的确是这样,在学校交作业是有期限的,因此我会按时完成,但是在家里想要完成什么计划就很难了,因为没有时间压力。

灵感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记忆与欲望。因此我需要多阅读经典书籍,对世界保持敏锐的好奇心。为了获得灵感,需要持续“提升思考能力”和“向世界发问”,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此外,对灵感一现的现象置之不理的话,天线回路就会弱化。

关于情绪方面,保持乐观能增加行动力。或许我可以每天写一下梦想中的自己,为自己设想一个光明的未来。召唤意外之喜的三种能力是行动,觉察,接受。好运气不是等来的,我们一定要行动,当行动带来的机遇降临时,必须密切注意周围的变化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个在平时就要做好。当遇到意外状况时,要学会坦然接受。

书中说克服自身弱点的想法,能推动你化劣势为优势。因为人们在努力克服自身弱点时,内心会充满动力。但是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里说发挥自己的优势是走向幸福的最终途径。我觉得在选择工作,爱人时应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一些日常的小事中可以选择克服自己的弱点,以给生活带来新的体验。

长时间沉浸在无聊状态中,大脑会逐渐停止成长。我感觉目前的我就处于这种状态,假期的我也属于这种状态。

对话中交替发言非常重要。职场,亲情,友情,爱情中都是这样,对话中交替发言意味着关系的平等,而平等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迸发出新鲜的思想,给人们带来快乐。

推荐阅读时间:熬完大夜,补觉后昏昏沉沉,又想玩手机的时候看。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五):解析脑部结构,成就逻辑思考

逻辑是什么?一般的定义是“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这个解释过于官方,也过于抽象,而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所说的逻辑思考不仅仅是定义中区分客观世界的抽象思维过程那么简单。当我们提到用逻辑处理事情或者进行逻辑思考时,通常意味着在理性分析客观条件后,选择最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方法来进行实践,并且尽量使思维过程脱离暂时的、不可靠的短期情绪束缚。

这些听上去非常困难,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偏离逻辑思考,有时可能会由直觉和情绪做出选择。《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这本书就是针对这些让人难以采取逻辑思考的情况,用脑部结构的知识解读,如何能够达到逻辑思考。

书中举的100个例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况,分为效率与灵感、情绪与压力、专注与精力、沟通与关系、记忆与整理、读书与写作、习惯与健康七个部分。整体上,全书以脑结构为主线,在每一节内容中介绍了脑部结构相关的控制机理,并且结合具体事例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调整思维模式办法。

这本书封面文案中的“脑hack大全”更能清楚解释全书围绕的心智发展要素。hack一词是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程序,在心智方面翻译为智能体,指的是大脑进行思维的基本单元。智能体的组合积累成就了人类的心智,灵活运用智能体,则可以让一个人更加睿智,也能够达到逻辑思考的目的。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高效的逻辑思考习惯建立新的智能体,比如高效学习的智能体。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实践,将新的智能体与现有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机制,在大脑内部创建任务清单。实践的方法因人而异,书中给出的一些方法也只是基于普遍经验,不完全具有针对性。不过最重要的是,突破原有的仅仅在事实层面需求解答方法的方式,转向改变大脑的思维模式,从而高效解决问题。

每一节内容结束后都有一句总结性的话语,便于我们反思和记忆,比如选择主动式休闲、人类的大脑都有想成为“同一个大脑”的欲望、锻炼提取记忆的回路、对自己的观点在心中进行反驳和验证……这些语句在正文的内容中做了简洁明了的解读,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提醒我们应当如何去考虑问题。

回过头来,虽然我们不一定在每一次思考问题时都完全依靠逻辑进行思考,有时直觉和情感会达到一些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掌握逻辑思考的方法对每一个人来说依旧非常有必要。整体来说,《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是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逻辑思维入门书,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进行查找,寻求方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