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认识本能 : 心理学效应的实用解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认识本能 : 心理学效应的实用解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认识本能 : 心理学效应的实用解读》是一本由李亦梅著作,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认识本能 : 心理学效应的实用解读》读后感(一):为什么我们越在乎什么,便越容易失去什么?

为什么我们越在乎,便越容易失去?

这大概是困惑很多人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生活也往往也会因为这个问题变得糟糕,比如越在乎成绩的孩子,越容易在考试中失利,越在乎感情的人,越容易在感情中受伤。

心理咨询师李亦梅在《认识本能:心理学效应的实用解读》中告诉我们,这是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一个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他的表演一直很稳定,但是在一次比赛中,因为有很多知名人物要来观看比赛,瓦伦达紧张了,因为如果表演成功,那便是名利双收的一件事情。

瓦伦达很重视这次演出,每天都在琢磨表演细节,可是在表演的那天,他还是出现了意外。

瓦伦达的妻子伤心地说,她有预感这次会出事,因为以前的表演中,瓦伦达从来不在乎结果,可是这次却不断强调自己不能输。

因为过于在意,我们便忽略了事情本身,这个时候,不仅心态不平和,而且并不够专注,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太想赢了,然后每次拿出剑的时候,都有太多想法,所以每次都很容易被打败。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越想赢,便越容易发生意外。那我们应该如何破解这一效应的负面影响呢?

李亦梅在书中告诉我们三个方法:专心致志,多加练习,保持平常心。

其实心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认识本能:心理学效应的实用解读》中,还介绍了很多心理学效应,其中“最后通牒效应”和“巴纳姆效应”让我印象最深刻。

1、最后通牒效应:如何做,才能让你的效率最高?

所谓最后通牒效应,就是我们在面对不需要马上完成的工作或者任务的时候,往往会以准备不足为理由,迟迟不肯行动,一直拖到最后期限,才会努力去做。

天呢,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太有感触了,我每次都需要有一个“最后通牒”,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我一直都以为这是因为我的执行力不够,现在才明白,这原来是一种本能呀。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有心理学家便指出,拖拉是一种怀习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焦虑和内疚。

是这样的,每次拖拉,我都会感到内疚,但人却总是不愿意行动。《认识本能》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我们对面对的工作不太了解,在不确定会遇到什么困难的情况下,然后产生的畏难情绪。

回忆一下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每一次接触到新事物的时候,工作效率便会降低,但在熟悉之后,便很容易完成这项工作,虽然这和我们的能力提升有关系,但是和正面的心理暗示也脱不了关系。

那要解除这一效应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在采取行动前,具体化、步骤化我们的任务,这样分步骤完成,便会成为一个简单的事情。

2、巴纳姆效应:如何做,才能避开外界的影响?

我记得在某一段时间,我沉迷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总是询问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去加以改正。

当时的我觉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一种开阔胸襟的体现。

不止我,我的身边也有很多人,都会他人的评价所影响。

从主动到被动,我们很难把外界信息排除在外,但他人的评价就是正确的吗?

我们要知道,我们都没有上帝视角,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也很难完全排除个人情感。所以,这些评价并不是客观的,甚至对方可能因为看到某一个表明的行为,便给你贴上标签,这样的信息根本就没有参考的意义。

那么我们势必要学会如何打破这一效应。

作者在《认识本能》中告诉我们,别人的评价可以听取,但也要学会和自己的内心建立链接,了解自己不受人干扰时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根本上认识自己。

然后扬长避短,针对性提升自己。

虽然我们的本能总是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我们要相信,凡事皆有两面性,多一些了解,便多一些方法,积极的效果自然也就产生了。

《认识本能 : 心理学效应的实用解读》读后感(二):学点心理学,探索自我与他人内在动机

为什么我们广撒网,却捞不到鱼呢?为什么“好好先生”并不讨好,反而是唱反调的人更受欢迎呢?为什么孩子会越批评,越不听话、越反感呢?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寻常,却又处处皆是我们在心理学上的盲区。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心理学来解释以上问题呢?

当你读过《认识本能》这本书后,也许就可以完美地解释以上问题,并能了解到我们的很多行为问题的答案其实都来自我们的内心。

《认识本能》一书运用了60个心理实验,从自我认知、成长教育、人际交往、职场管理、众生百态五个方面分别展开讨论,不仅深刻的剖析了群体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措施,使我们在能够领会人们心理上的普遍动机外,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在这复杂的世界中,更容易参透人、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一个睿智的人。

书中提到的4个心理效应对我而言影响特别大,它们分别是贝尔纳效应、超限效应、改宗效应和鲶鱼效应。

1.贝尔纳效应:目标专一方能有所成就

贝尔纳是英国的一位天才科学家,他在结晶学、分子生物学、科学社会学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天才思想,他也曾研究过氨基酸、维生素、液体的结构、陨星上的生物、大陆漂移等问题,可以说,全世界有很多原始思想来自贝尔纳的论文,但他却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

究其原因是:贝尔纳总是通过自己非凡的洞察力提出一个问题,或是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抛出一种思想,却没有花心思去做进一步的研究,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任务留给了别人,使得别人有了创造出最后成果的机会。

贝尔纳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做事情时要目标专一,要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一件事,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以前的我就如同贝尔纳一样,兴趣过于广泛,学过写作却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练过书法却仅限于自我娱乐,练过瑜伽却只懂皮毛功夫……没有一门是精通的,所以从不敢在人前说自己擅长什么。

所以,要想取得惊人的成就,就必须让自己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某件事情或某个领域之中,并且持之以恒地努力探索。

2.超限效应:批评别人,需要掌握好分寸

当孩子因为顽皮而做错事时,父母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孩子,结果却越来越糟糕,孩子不仅不停劝说,反而还产生“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关注的点往往是希望孩子能够意识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他们从未去关注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独立的想法和自己的感受,需要被父母关注到。当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受到批评时,他们关注的点不是自己犯了错需要改正,而是在心情还未恢复清净的情况下,受到刺激就被逼急了,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

由此可知,凡事都有限度,一旦超过了限度,只会适得其反。因此,不管是在日常生活、工作还是学习当中,我们都要把握好分寸,避免引发超限效应。

3.改宗效应:不做没有主见的“好好先生”

刚入职场时,作为新人怕得罪公司前辈从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一直都在做没有主见的“好好先生”,直到实习期结束看到部门经理给的评语才知道自己给别人留下了没有主见、没有胆识、没有诚意等负面印象。

“好好先生”并不讨好,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改宗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切尔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与那些一向都喜欢附和自己的人相比,人们更喜欢那些在自己的影响下改变观点的人。

由此可见,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不应该盲目地认同别人,而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

4.鲶鱼效应:不想被淘汰就要时刻有危机感

四年前曾在一做美业收银系统的公司做内容编辑,一天部门负责人找我谈话,我被离职了。原因是我的工作内容不是稀缺性资源,没有竞争性。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鲶鱼效应”,所谓“鲶鱼效应”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成长的机遇,提醒我们关注环境变化,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与组织共同成长。

愿你我在了解了隐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心理学效应后,让这些心理学效应为我们服务,去改变自己、影响他人,一起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认识本能 : 心理学效应的实用解读》读后感(三):囊括了60个心理学效应,你读过几个?读懂任何一个受益一生

友找我帮忙,要推荐一本跟心理学有关系的书,内容既要简单,没有生涩的专ye术语;篇幅还要短小,因为他的碎片化时间并不太多。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了手边的这本《认识本能》比较适合他。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亦梅,二级心理咨询师,正念导师,擅长用正念的方法帮助高压力的人群解决压力的问题。

书中讲述的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心反映。人类做出的许多事情都有由因果反应,这些反应都存在一定的规律。

这种规律其实就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的规律,掌握了规律,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人生遭遇的种种难题也会轻松解决,让自己的生活活得通透明白。

这本书共收录了60个心理学效应,涵盖了自我认知、成长教育、人际交往、职场管理、众生百态五个方面的内容。

应该说,看到某个人的行为举止,我们就可以初步了解其内心反映,通过对相关心理学效应的探究,可能会掌握其处事动机,有利于我们解决相关的麻烦和问题。

♥引导孩子成长的心理学效应,家长的好帮手。

身为父母,看到孩子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你会不会感到生气。

可孩子却告诉你,这是他喜欢做的事情,这是她追求的目标,只是与眼下的语文、数学无关。

此时,你就可以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摩西奶奶的故事。

76岁时,摩西奶奶因为关节炎很严重,无法下地干农活,想起自己喜欢画画,于是开始学起绘画。开始时只是临摹别人的作品,后来大胆地把自己对曾在农场生活的记忆画在了画作里,引起了广大的关注。80岁时她举办了个人画展,直到她101岁去世时共留下了1600多幅画作。

摩西奶奶的故事就是告诉孩子们,如果热爱,什么时候都不会晚。

而当前,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属于自己年龄段的工作,比如学业。

只有在恰当的时间里做了正确的事,人的一生才不会因此而后悔。

♥探究本能背后的行为,老师的好助手

对于老师来讲,如果掌握了孩子们的心态,就可以让自己的群体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曾经有个关于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

有一回,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听了一会,他觉得牧师讲得好,决定演讲结束后把身上带着的qian捐给牧师;过了10分钟,马克·吐温有点失去了耐心,就决定只捐零头;可牧师还是没完没了地讲,马克·吐温决定不再给牧师捐了。

又过了好长时间牧师停止了冗长的演讲。愤怒的马克·吐温在其他信徒捐款的时候偷偷从盘子里顺走了两块。

这个效应叫做超限效应。

很适合为老师提醒。

我们老师有时急着总结某次课,就会告诉孩子,耽误几分钟时间。可是这几分钟有可能就是冗长的十几分钟。

还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让一些总是记不住知识的孩子多抄、反复地抄,其结果往往是孩子疲于应付,不能沉下心领悟知识。

♥跟着心理学效应,学习企业管理经验。

请您思考一个问题:提拔优xiu的技术员晋升为主管,这个管理方式有没有错误?

先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在工厂时有一个技术很棒的员工,后来被提拔为管理人员。可他依然为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工作所吸引,亲手去拆卸那些元器件,看得下属目瞪口呆。因为喜爱技术,该下属干的活他也不会假手与人。权责不分,整个由他负责的部门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其实,让员工晋升是个好事,但应该把工作的能力与相对的职位联合起来才是真|正对好员的的尊重。

根据“彼得原理”,作者说,一个技术型人才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人员,一个好的销售人员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团队管理。

明智的管理者,应该善于必发挥员工的长处,根据工作性质给予相对的物资或精神奖励。才会既能做到人尽其才,又能让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了解各种本能特点,为新媒体文章添彩

平时上网,总会看到那些大V随手就会写出10万+,百万+的作品。那些作品看来,都很有深du,这里不乏有心理学相关的效应做支持。

比方讲到你为什么会社恐原因,可能是来自于心理暗示,这个时候应用的是焦点效应。

说自己越在乎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这个时候应用的是瓦伦达效应。

我们身边随时应用到的效应还有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人应该存在希望,才会为自己带来好运。

光环效应,我们应该学会去掉美颜滤镜再去看人识人。

学会灵活地运用各种效应,不但可以让自己的文章有广du有深du,还有含金量;而且,每个心理学效应之中,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故事、案例、提示,满足我们寻找素材、金句、警示的需要。

由于讲述的本能反应,作为心理学知识普及,这本书仅能作为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敲门砖,用以揭开心理学高深莫测的面纱;想更深一层次的,学好心理学的,我不建议你看这本书。

其实学会的这些心理学效应不仅解释认识别人更是认识自己的一种路径。因为心理学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的本能反应。

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本能会为我们产生的不好状况时,我们就要停下来立即做出改变,改掉那些缺点,让我们活得更加轻松舒服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