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语译注》读后感1000字

《论语译注》读后感1000字

《论语译注》是一本由杨伯峻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2018-11-19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语译注》读后感(一):《论语译注》:阅读改造生命,致敬经典

阅读的力量 自从开始阅读《论语译注》,我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就像脱胎换骨一样,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好像变了人一样。 朋友们都说: 你怎么这么有才华呢?出口成章,那么有哲理。 家人说:最爱看你读书的样子,很安静很美丽。被书籍滋养过的你那么平和,喜悦,智慧。 孩子说:妈妈,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终身成长的人,将来上清华北大。 父母说:你就是读书的料,就安心好好学习,多读书好处好好。 都说生活苦,内卷严重,我不怕,因为读书破万卷。 有了亲朋好友的正向反馈,我更加热爱读书了,特别是经典著作。一日无书,便总是觉得缺点什么。一日不写作,更是觉得一天白活。 今年不知不觉已经读过10多本书了,这些书对我的启发和影响是深远的。尤其《论语译注》至今读过10遍了,我也渐渐领略到圣贤的智慧。 未来的日子,我会继续与书为伴,多多诵读经典,用全新的面貌,迎接每天的朝阳升起。

《论语译注》读后感(二):读书历程小记

事有凑巧,《论语》是我记录所读书籍的第一百册,此一百却非实数,过去所读之书不在此列,不曾完成之书也不在此列,这百册大约是自入大学至今所读之书。无需应考以来,恢复诸般自由,也恢复读书之自由,此前一不知何谓好书,二则浪费时间,耽误学业,其实所阅之书甚少,如此这般,仍有人以我为饱学之士,只得归功于巧舌如簧、锋芒毕露,实乃不知羞耻。

既恢复读书之自由,诸般摸索,先沉迷于日本之文学,偏爱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村上春树。即后浸淫俄罗斯之文学,帕乌托洛夫斯基之《金蔷薇》与蒲宁之《林荫幽径》,此二者对我别有一番意义,乃帮助我重新认识写作,渐渐改去中学写作随发议论,肆意编造之陋习,而专注于体验真实之景、体察真实之情,也正是此时,我认识到写作是我在生命里所能寻找到的最适宜我自己疏解心曲之方式。陀思妥耶夫斯基、梅勒什科夫斯基也在我所读之列。随后阅读渐趋广泛,不再有所规律,然而多是外国之文学,少有中国之文学。如今看来,实在是中学遗毒太深,但凡教科书上出现过的,总是下意识有厌弃之情,然而教科书又在中国古书之上处处开花,破章摘句,烦不胜烦,厌不胜厌。孔子、鲁迅实乃学生最为接近之人,却亦成为最难理解与亲近之人,只因老师不把他们当人,学生亦不把他们当人,既其非人,又谈何理解。中学教育为可恶,中学语文教育尤为可恶,爱者憎之,不爱者欲杀之。

我在《论语》其下作评论,却几乎不曾谈到《论语》,其书实乃孔门之人的谈话录,多为孔子所发之言,其中不过是古人朴质的智慧,只是有些智慧,虽曰质朴,却近乎真理,遂流传至今。举一例,“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这是对待今天网络流言最好的态度。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不是“天纵之将圣”,只因为他德行深厚又弟子众多,他本人亦有文化,加之他的学说大多有利于统治阶级,所以得已流传。

《论语译注》读后感(三):重拾《论语》记忆

对于论语的记忆,似乎还要追忆到学生时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除了深深的韵味,还有曾经的回忆。 本身可能并不是对国学有更多研究学习的人,但拿起论语,就从心里感觉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多的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往大里说,是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这也是倡导领导干部积极学习论语的一个原因;到百姓之平常,是为人处世的精髓,关乎每一个人的做人、做事;往深里说,是中国的经典文化传承,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而且随着世界对论语的学习研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世界文化也具有极深的影响力,也更加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强大。 在这个快节奏、日益浮躁的环境下,对论语的学习,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的心沉稳下来,找回迷失的初心,重拾曾经纯粹的自己。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重新阅读经典,重读国学经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