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错误”的行为读后感摘抄

“错误”的行为读后感摘抄

《“错误”的行为》是一本由[美] 理查德·塞勒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18-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错误”的行为》读后感(一):错误的行为

第一次在豆瓣写书评献给读过的第一本与经济学有关的书。很有意思,一个普通工科大学生以这本书踏入想要了解的经济学领域,算得上是另辟蹊径吧。

“这个世界不全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便是“错误”的行为的前提,何谓错误?其实是站在经济学家角度来看待一些常见的“非理性行为”。全书阐释了经济学的一类全新的分支“行为经济学”,作者意在通过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大量实验来表明“错误”背后的合理之处。

是一本不错的书,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超市定价,股票交易中的一些现象,等到知识进一步储备之后可以再次翻阅。

《“错误”的行为》读后感(二):大雨天、加班、洗地毯的都来了

1、我不知道所有的左派教授写的书都这么诙谐幽默,还是这个行为经济学教授尤其有趣。

2、结语写的真的好,宏观经济学领域,很难有突破性的研究方式和研究实验。

3、文中有涉及一些经济学-金融学研究发展史的论战,我相信其他学科研究中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混战,比如,历史学,可惜,上次哪里看到忘记了,历史、文学的论文引用率一直很低,比音乐都低。(好像是这本书里看到的)

4、本书讨论研究发展主要针对人类情绪所带来的变化,可能也是比较能吸引读者,所以书中对心理学家参与的共同研究描绘较多。理性人假设还有很多方面可以突破的,比如自利,道德漠视,想到我再加。

5、最后面的助推小组那章,咳咳咳,左派好喜欢做国师呐!

《“错误”的行为》读后感(三):评论

框架效应与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联合起来有意思。

人们面对损失时更愿意冒风险,盈利时更保守。

在思考快与慢中,框架效应医生对于手术用死亡率和生存率描述,患者会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而在维特根斯坦中,凡是一切不可描述的,皆不可言。比如鸭兔图

由于个人每时每刻的贴现率不一样,三天后的快乐和一个月的快乐不一样。所以人和人之间的贴现率曲线不一样。贴现率曲线是一种延迟满足。不同的贴现率曲线,推出有的人容易坚持,有的人不容易。

厌恶损失与科斯定律竟然相矛盾。

甲养狗,乙是邻居,最后看谁给谁钱,是看甲对狗的喜爱程度和乙对狗吠噪音的难受程度。谁的程度更强。程度更强的一方决定狗的留去,给与另一方钱财。

而用损失厌恶的观点来说,得到与失去,失去的价值远高于损失。而在科斯定理中,得到与失去衡量的价值是等价的。

《“错误”的行为》读后感(四):‘错误’的行为 | 普通人的经济学

1985年10月某天下午,芝加哥大学的大礼堂里正在举行一场“极不寻常”的经济学辩论,理性主义者和行为主义者就“是否应该严肃对待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展开了友好讨论。

理性主义者阵营:

经济学需要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下,当前你们观察到的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反常现象都是一次性的,远没有到引发范式转移的地步。

行为主义者阵营:

理性(即所谓利益最大化)既不是经济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普通人不是经济人,更不是一模一样的经济人。如果我们能从行为分析角度进一步研究模型,会让模型更符合现实。

书评:《‘错误’的行为》 | 普通人的经济学 qq.com

欢迎点评~~

《“错误”的行为》读后感(五):非理性的经济人

理查德·泰勒 的 《“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关于世界的思考,从个人到商业和社会》应该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行为经济学的书。经济学方面的书一般都比较费脑,里面会有很多例子,曲线,公式啥的,不太容易理解。

传统经济学认为每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的经纪人”,做的每个活动和决定都是理性的,然而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不是理性的,很多的经济行为都是非理性的,行为经济学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和解释普通人的行为的,会发现很多非理性的行为。

其中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影响,比如损失厌恶,损失造成的痛苦大于收益带来的快乐,这种现象被称为“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跟损失厌恶有关。禀赋效应说明,人民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部分原因在于损失厌恶。

书中举了很多例子,很多我都不那么记得了,有些还挺有趣的,比如公司的预算,橄榄球队选秀等等,现在年纪大了,不能每个都跟上,好好的思维一番,经济学确实很锻炼脑力

这本书写的也比较轻松,基本上按照作者的不同时期的时间线,其中还有和卡尼曼大神的过往,也挺有意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