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读后感锦集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读后感锦集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是一本由[美] 约瑟夫 · E.奥恩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181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18-1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精选点评:

●收获 1. 新读写能力,包括科技素养、数据素养和人文素养。 2.认知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创业精神和文化认知敏感性。 3.体验式学习,让书本学习与工作体验整合在一起。 4.终身学习与定制化教育。

●“零工经济” 领导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整体思维 分析推理是流利性和基本功的基础 “Scrum”(混战)工作法深度倾听技能 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防御机器人教育(robot-proof education) 创造性思维 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人类学:新读写能力(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人文素养)+“防御机器人”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创业精神文化敏捷性) 体验式学习 结构顺序:获取、结合和应用 (近/远)转移 情境 固定心态/成长心态 自我主导的终身学习者 住宿学院模式 反思、迭代、与课程作业整合 合作项目/课程联合体验/“体验式人文学科” 评估体验 高等教育与雇主 学位和证书 终身学习者“训练营” 跨学科合作 教师 校友 多所大学联合网络体系vs综合大学

●边学边做

● 从内容角度来看,这本书是写给大学教育的,陈述了作者所认为未来大学教育的方向:体验化学习、终身学习。为了陈述清楚这个观点,作者情绪的逐步陈述和阐明一些观念,层层递进,结构精彩,也可以作为结构化写作的一个精彩作品 序言结构: Step 1 Situation:当前的科技发展形势 Step 2 Confict:在当前的形势发展下,人类工作的被替代,但新的未知工作将会出现 Step 3 Question: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行“防机器人教育” Step 4 Answer:体验化学习、终身学习 内容结构: Why:机器学习及人类学习的差异及人类的优势 What:三大素养及四大认知差异 How:大学教育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看书,也蛮有意思。

●开卷

●已售

●全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新时代的新读写能力: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人文素养

●2019.1 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学习和教育的讨论,AI的大背景下,教育最迫切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读写能力、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终身学习模式开启,期盼全球教学资源的大联合,期待真正的自适应和个性化教育的来临,希望真正因材施教的那天早日到来。中国的教育太需要变革了~

●有点像高中校长或某教育官员演讲的稿子,基本上是概念性、抽象性的理念,泛泛而谈,可供教师写论文做参考

●深有启发的一本书!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读后感(一):教育的未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奇迹的时代,数字和机器正是这次科技革的代名词。然后想要在新的经济现实中占有一席之地,高等教育应让学生具备新经济环境下掌握其需要的读写能力与技能,并继续为学生提供在多样化全球环境中面对生活挑战所需要的继续学习的机会。

然后单纯依靠知识已经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工作,所以教育也必须随之改变。培养出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系统性思维,创业精神,文化敏捷性,批判性思维,将新的读写能力(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结合在一起,高等教育不应专注于用极其新颖的事实装满学生的大脑,而是让他们的思维引擎重新适应,用创造性心态和思维灵活性去创造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说未来工作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技能,那么我们就需要从教育中获得更多技能——尤其是在大学阶段。那么如何教授以上这些技能呢?书中所重点提到的是体验式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与公司雇主在项目合作时,能在不同的专业环境中证明自己,并体验不同的问题,对他们正在学习的科目和自己都有更深的了解,并清晰的知道将来在工作需要哪些技能来应对,提前做足准备。

对于终身学习,作者也提出高等教育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让大学不仅作为单一的机构存在,甚至可以作为国家体系内的一系列机构存在,采取多所大学联合网络体系,形成一个跨越州、甚至跨越国家的实体。网络的每个节点都彼此相连,这样学习者可以通过它来利用学术课程,学习资源及获取体验式学习的机会。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读后感(二):成为自我主导的终身学习者

1、卢德分子:抵抗技术替代的象征,在工业革命中闯入针织厂并砸碎厂主的新机器。

2、美国教育的发展:1)1862年土地授予政策,以德国研究型大学为蓝本。2)1944年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为了容纳返乡老兵建立了社区学院。普遍的高等教育的出现和中产阶级的成长都发生在20世纪后半夜,大学文凭带来的工资溢价稳步上升。但是现在中产阶级的人数已经远远不及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综合,社会越来越变成沙漏型。

3、机器可以很好地将大量数据进行提炼,人类最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性工作,机器写不出战争与和平。学校注重培养学术掌握收敛性思维的能力,但这是机器人的专长。人类需要具备发散性思维。

4、人类学的三大读写能力: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人文素养。还需要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需要具备成长心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勤奋改变自己的能力,成为自我主导的终身学习者。

5、被自动化取代的最可靠的解决办法一直是教育,终身学习是有弹性、有报酬的长期职业生涯的最确定的答案。

6、与机器不同,我们最伟大的老师是体验。体验式学习完成了“技能或知识的获取-结合-应用”。远转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7、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大学激增的事实表明,高等教育未能为其天然的顾客提供服务。未来终身学习模式中,大学将与雇主和学习者共同设计课程。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读后感(三):需要壳的乌龟

历时59天,读完了。2022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尤其是对科技发展下的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联系和未来可能有的发展。作者的担忧很多,根据他的已知泛泛地阐释,不是很学术,也不是很有深度,主要是作者个人情绪的宣泄和思考的脉络。

核心观点有二

1体验式学习。

作者认为现在最适合人类,能真正胜过人工智能的学习方式是——体验式学习。在这种学习方法下成长起来的人,才能具有更多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

人工智能取代机械化、重复性劳动的背后,是大批人失业的未来。这就奇怪了,现在天天喊着“人口红利要消失了”,鼓励大家一胎二胎三胎,不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人太少的问题么。问题是,娃出生了、培养了十几年走上社会,发现自己能做的事都被人工智能取代了,需要那么多人么?当然需要,需要生能改变世界的人,扩大基数,有了量的累积才有可能有质的突破?

现在,人工智能是人类工作的补充,有朝一日,有没有可能,人类做的将是给人工智能补充。想想机器人统治地球的各类科幻片,不寒而栗。扯远了。

来一组数据,这两年,全球出生率大概为1%,科学家的增长率是4%。

我们研究学习方法,不断改进大学培养人才的方法,是因为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恐慌,是在和人工智能赛跑。体验式学习,是改进跑步方式的一种方法,还有N种方法会被人类挖掘、实验、实践……循环往复。

受人类本能的驱使,历史的车轮从不会为谁、为哪件事停止转动。前进的步伐不变,方向不变,恐慌不变。

聪明人越来越多,优秀的人越来越多,就又都成为了庸才。真是应了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么。

2终身学习。

为了应对历史不停歇的车轮,人类只有不断学习,不停学习,学习十几二十年不够,现在必须要终身学习了。一如出生就背上了壳的小乌龟,为了安全感始终背着壳,学习就是我们的壳。

这本书,适合浏览,拓宽一下眼界。现在很多有深度的公众号,思考都要比这本深,只是缺乏系统性、和研究人员的专业性。希望我国文科也能出现很多研究室或课题组,结合国内外的资料,形成适合我国现行情况下的研究。所以,人类学+教育学,是有组CP的未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