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尤利西斯读后感精选

尤利西斯读后感精选

《尤利西斯》是一本由[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2018-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尤利西斯》精选点评:

●第一遍是上学时读的,花了一年的课外时光,那一年我的语文作文基本“意识流”。

●开始很艰难,最后很舍不得。最后一章摩莉的臆想,可以不看注释分出他他他他,大概是我懂了一些吧。好心疼这个女人。这本书真的是巨牛无比。庆幸我坚持读过了一回。

●《尤利西斯》其实不仅仅是意识流,它写的是一个人的一天。如果《人间喜剧》是一个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尤利西斯》就是一个人的百科全书。所以,读不懂很正常,人都是很难了解自己的。

●从7月24日开始,断断续续用了32小时,读完了这本旷世奇书。荣格说:“它或许触及了事物的本质,但更为确切的是,它反映了生活的一万个侧面,以及这一万个侧面的十万层色彩”。

●如果能对此书有一定的见解,相信对艺术形式,以及西方文学的造诣也一定能有一个质的飞越。

●终于翻完了,没法打分,根本没看懂。媛姐下次读的时候,带我……

●这版最大的优点是,颜值高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尤利西斯》的,一种是没看过的,如果能看完尤利西斯也算了了人生的一点小遗憾。新版颜值算是所有版本中的翘楚了。

●问候人母亲那哥们,嘴巴里的粪喷出来了,自己擦一下行吗?

●读完可以装b系列NO.1

《尤利西斯》读后感(一):尤利西斯

He definitely has a dirty mind.

Yes

我居然胆大包天地捧起这本书来读 我居然厚颜无耻地说读过这本书了 读不懂是应该的吧 你至少得读过圣经吧 读过奥德赛吧 读过莎士比亚吧 但是我都没有读过 还有其他一堆 说都说不上的书 人 调侃 历史 纯粹是掉书袋 文字游戏

就像在路边 听别人闲聊 认识的 不认识的 知道的 不知道的 他们在谈论些什么 小时候就喜欢听大人聊天呢

意识不到转场 文体也多变 似有意为之 糊里糊涂的 这是谁 发生了什么事 好吧 我承认 我读不懂 亦欣赏不来 有缘再见

Yes

《尤利西斯》读后感(二):一人一世界,众生万花筒

去年看了《百年孤独》,感觉还能看懂,今年挑战了《尤利西斯》,只能说翻完了,距读懂还有很大距离。其实故事线不复杂,只不过被隐藏在各种不同文体、不同语言和众多看似异常琐碎的词汇里,像个迷宫,绕着绕着就迷路了。我想这部作品经典之作处不在于内容和情节的深刻,更在于手法的独特,要想读懂,那是需要极大的知识储备的。换句话讲,乔伊斯也没打算让人看懂,而且还刻意增加了许多障碍。 看这本书,就像拿着一个显微镜,一点一点扫视众生百相的外在行为表现,并层层剖析其内在心理活动。阅读时需要沉浸其中,把自己作为小说中的角色,这样才能意会每一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特别是对于描写跳跃式心理活动的部分。其中对脑中不同时刻不停冒出的各种小想法的描绘,简直是绝了,仔细品味,很传神很形象很有意思。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在实际生活中,脑中无时无刻不在闪现各种这样那样的小想法,有时想着这个突然又想起那个,有时和别人说着这个其实心里在想着那个,高尚的、猥琐的、持久的、瞬时的、积极的、消极的、乐观的、悲观的……这就是一个人的世界-丰富而又多彩!同时,通过布卢姆,将一个个任务串联起来,并在我们眼前铺开呈现,就像在看爱尔兰版的《清明上河图》,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不同层级人民的衣食住行的状态,像一个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 如果有耐心有毅力的话,若干年后也许可以再读一读。

《尤利西斯》读后感(三):Blooming

- 不是书评

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空闲时间多数都花在这本书中,终于看完。

阅读《尤利西斯》的过程是痛苦的,即使后面已经放弃搞清楚绝大多数字谜,仍要翻来覆去看注释,去看这个看似熟悉但已经忘了干过啥事的出场人物。

但获得的震撼也是长久以来阅读的第一次,文字原来可以这么自由,这么天马行空又星罗密布。

前三章还觉得些许无趣,进入第四章跟随布鲁姆的思维流动起来以后,就产生了巨大的乐趣。随后不同章节的炫技文体也不让人觉得突兀,每章都觉得构思玄妙,十一、十三、十五、十七、十八让人击节赞叹。

布鲁姆的灵魂,都柏林的十八小时,在斯蒂芬的笔下呈现,成为不朽。

到哪里?

《尤利西斯》读后感(四):可以坦然承认读不懂的书

文洁在序言里说,本身是1993年翻译完毕,我正好那年出生。如今在我二十八岁最后一天粗读完这本书,没有享受,只有懵。就算在阅读本书前,专程读完了荷马史诗。

整个阅读过程中,只在神话和莎翁相关作品言论中,才感到不那么吃力。许是手边恰好有相关书籍的缘故。最初一章还粗略做了笔记,后面发现译者导读册里应有尽有,他们真的想让我们读明白,读不懂确实是因为自身浅薄无趣吧。

读第一部分时,宗教知识对我是个大问题。我对其一直不感兴趣,宗教知识相当匮乏。而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这些也不是我感兴趣就能懂得的。就算玩了几年乐器,在书中古典音乐相关内容里,也不能畅游。那我到底玩了些什么?哦,原来是流行音乐。

都说名著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读,我不了解那时那地的社会环境,所以我实在无法明白布卢姆最后在心理上抹杀妻子众多情人的这种精神胜利法。是否有自我pua的意味?也实在无法与奥德修斯联想到一起。

不过这是一本可以大方承认读不懂的书,或许再也不会重读,除非到我知识积累很丰富了,我有信心可以从中体验到阅读乐趣,那时我再走向它。我期待,但不抱希望。

另:书中有几处注释标号有错,不知是不是我运气不好买到了盗版。

《尤利西斯》读后感(五):爱恨交加:语言的天才与文体的狂欢

历时三个月,终于翻完这本书(嗯,不是看完),好多时候看着看着就走神儿昏昏欲睡。这是一个巨大的阅读挑战:不但要求你要有海量的知识储备,还要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去跟随,进入和体会詹姆斯·乔伊斯漫无边际的思绪和实景描绘。当然,偶尔我也会被他精彩的嘲讽,恶作剧和奇思妙想给笑醒。。。他是一个极度聪敏,自恋,自负的强迫症患者,冷傲无情地以排山倒海般的文字去碾压读者的智商,激起你的自卑,虚荣,愤怒与好奇心。我就是这样的心态下翻完了这本号称“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的书。

撇开那些拉拉杂杂的叙述,这本书中关键的人物和事件是:1,斯蒂芬 a, 母亲在临死前请他为自己祝福,出于对天主教信仰的怀疑,他拒绝了母亲的要求,所以他心里一直充满了宗教的迷茫和对母亲的愧疚感。这和英国新教与爱尔兰天主教的历史冲突有关。b, 第九章里斯蒂芬和图书馆长及众多评论家对莎士比亚的人品,婚姻和私生活的议论,寄托了詹姆斯·乔伊斯的野心和愤怒(有人说他妻子曾经出轨),他要在内心深处毁掉偶像。c, 斯蒂芬对于哲学,人性,历史和爱尔兰人命运的思考,实际上是作者的传声筒,他随时随地,即便是逛妓院的时候还神神叨叨,恍恍惚惚地呓语和沉思,所以斯蒂芬这个人物和故事没有什么看头,有学者认为斯蒂芬是爱尔兰的象征,其实他就是一个影子。2,布罗姆 a, 他父亲鲁道尔夫一生的漂泊,从匈牙利到英国,再到都柏林定居,晚年抑郁而服毒自杀。b, 儿子鲁迪出生11天就夭折了,这件事情对于他和摩莉婚姻关系的影响。此后他一直寻找儿子和希望,与斯蒂芬一直找精神父亲的线索相呼应。c, 布罗姆和乔西,打字员玛莎,女仆玛丽的关系。d, 在他知道妻子和情人博伊兰即将约会,他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故意躲避到处瞎逛,最后在妓院遇到斯蒂芬,并把他请回家,二人引以为知己。e, 他在酒吧遭到绰号“市民”的反犹语言的攻击和羞辱,不敢反抗,逃之夭夭。布罗姆胆小,懦弱,谦卑,彬彬有礼,自私又自保,是犹太人命运和性格的生动写照,和今天国人自卑和温顺的民族性颇为相似。另外,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与奴役和爱尔兰人的反抗历史,也可与当下大陆与湘岗的矛盾,冲突比照着看。3,摩莉。第十八章整整50多页没有标点符号的思绪和意识流,是她的性格和个人命运的生动写照。容格赞叹说“只有魔鬼的祖母才能如此精准地描绘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这部分是全书最华彩的乐章,詹姆斯·乔伊斯展示了他无与伦比的感受力,同理心和写作技巧。它极其粗俗又极其高雅,极其污秽又极其干净,极其晦涩又极其有趣。史上最强大脑,让人叹服!如果没有这一章,前面的十七章就是生硬刻意的模仿和炫技。一锅知识的大杂烩,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并不足为奇。当然,你也不可能跳过前面十七个馒头去吃最后一个馒头就饱了,所以如果你想和我一样装知识逼,足够无聊和好奇,建议你打开这本《尤利西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