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庄子浅说》读后感1000字

《庄子浅说》读后感1000字

《庄子浅说》是一本由陈鼓应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庄子浅说》读后感(一):仍有收获

明显的“浅”与重复。但是还是学到了很多语文课堂以外的东西。犹记得学庄子文章时部分同学出于“无法感同身受”的玩笑打趣 而自己小心翼翼地出神憧憬,犹记得在课下遮遮掩掩地摘抄语文阅读题《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这是在读《庄子浅说》前,庄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潇洒,超脱,傲然的。 然而在读后我得到新的印象——他的艺术哲思,他的博大、柔软与轻灵,他的自然而然。 仅仅止于功课和应试,仅仅止于印象的更新,我将错过更深的对话与融合。

《庄子浅说》读后感(二):《庄子浅说》书评

道家思想,探索宇宙人生之无穷极境界。观于浊水而迷于青渊,唯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总是有限。

殊不知人生如梦,蝴蝶梦我,我梦蝴蝶,身似缥缈如烟。但唯独书读得多些,道理都懂,真正想通很难,望之而求之,求之又不知何以得焉。我是否该找个道观修行经年?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照此而推,则北海之大,必然是广漠无涯而不可以计量。大鲲非北海之广不足以蓄养,喻意人才亦需优厚的环境培养。所谓小池塘养不了大鱼,也正是“水之积也不渥、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载负大舟,必须水积深厚,这说明了“环境”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庄子将“真人”的心态 生活、容貌、性情各方面,给了我们一个基本轮廓。这种真人“虽超世而末尝越世,虽同人而不群于人”。至于另外一些神奇的描写,臂如说真人“登高不栗,人水不瀑,人火不热”,无非是强调他不受外界任何的影响而能把握自我罢了。把握自我即意味着不受外在因素或物质条件的左右;不计较利害、得失、生死,这样的胸怀,确实需要有真知的熏陶,正所谓“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庄子浅说》读后感(三):六经注我

“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陈鼓应先生著作等身,他的《庄子今注今译》算是“我注六经”,这本书,更多的是“六经注我”的意味。将庄子的思想概括为“贵游”、“游心”,并将庄子思想与中国艺术 、中国人的审美观联系起来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但读完该书,我还是有两个疑问。一、在“鲲鹏和小麻雀”中,陈先生说“‘北冥’、‘海运’、‘积厚’,意指人才的培育是需要优越的环境与自我准备”,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庄子,但这种拓展还是拓得太开,姑且聊备一说。二、在“庄子的艺术心境”这一小节中,陈先生讲“庄子讲'形全精复',强调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身体康健、精神饱满的”。“形全精复”出自《庄子·达生》,全句是“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但庄子并不注重形全,在内篇中有很多形体不全的人,而类似“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今我与子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之类的论述比比皆是。所以,完美的人,如果庄子强调完美的人的话,精神是要饱满的,但身体是否康健并不重要。另外,最影响阅读体验的,就是全书体例不统一。对于庄子的引用,一会是原文,一会又是译文,这算是“支离其形”了,不过对于著作来讲,就不太合适了。

《庄子浅说》读后感(四):尚可吧,不必期待太高

应该算是陈鼓应先生一些庄子哲学短篇杂文、讲座稿、访谈等内容拼凑整理的汇编小合集,附录还收了蔡志忠先生自己写的两篇文章,说起来,蔡志忠先生的漫画应该算是我中国哲学的启蒙老师了。挺薄的一本,也不算学术水平专著,只是本拼凑汇编,作为一本“书”来讲,其实有点糊弄事了,而且没想到“微信读书”还收费了,稍显诧异。 陈鼓应先生的哲学研究学术水平是毋庸置疑,不过书里一些细节观点,我还是有些不能认同,不过如“庄子”所说,谁又能说谁说得对呢,站的角度观点不同,就会有差别。所以总体来说,这本短文汇编讲的还是浅显易懂的,陈先生举得一些解读的例子也很生动易懂,特别是列举了自己研究东西方哲学对比,提出一些让大家浅显易懂的举例说明,让人也很有启发。不过总体来讲,内容确实浅的有点水了,完全不了解庄子的看看尚可,想再了解深一点,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看后觉得真是期待不必太高。 只是我看后想来,老庄的哲学,也许是“人道合一大实践”,而面对现实的“社会的小实践”,实在太难实现。我一直思考,庄子形骸所迫,又何能精神逍遥以游,得以解脱?恐怕终究还是。“社会小实践”中,把形骸羁绊所迫,限于最最最不可避免的小,如可以“泥塘打滚”,安于穷困而不窘困,可以妻子死后“击盆而歌”,自己死后“天地为棺椁,日月星辰为陪葬”,然而我们能吗?不能,对,我们太受制被迫于现实社会生活,所以,又如何可以“齐物” 又如何可以“逍遥游”?庄周梦蝶,我们又可以梦什么?

《庄子浅说》读后感(五):简记

庄子说,道可由学而致,其方法是隐机、心斋和坐忘。其实是着重内在心境的凝聚蓄养。

道乃是对普遍万物所呈现着的一种美的观照,所以庄子说道在屎溺。陈鼓应借庖丁解牛的故事说,道是技术的纯熟洗练,加之精神的汇聚凝神,后者难些。

庄子的齐物论强调相尊相蕴,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也不要以人类为中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平等地对待万物。破除我执,以同情的态度认识他人与他物。

庄子强调“虚静其心”,外物对人类的精神是莫大困扰,追求个人心灵的安宁。庄子同时具备一种艺术性,悠悠哉哉,无事而心闲,有安然适意之美。这和老子提倡创造的价值,而非占有的价值,是相契合的。庄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一种逍遥,“游于心”。

庄子是有入世的情怀的,体现在“怒而飞”上,但是如当权者不能接受,就力图做到内直外曲,成而上比,端虚勉一,其实就是能说的说,不能说的就沉默。因而,他引申出了无用之用,无用才能长久。同时他批判了所谓辩术,提出了著名的”辩无胜“。

他的生死观也非常出名,“鼓盆而歌”,认为人生“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不多做解释了。

最后,我以庄子为友,他必定是个很好的朋友,他“与物为春”,舒适而惬意。我实在不太理解为什么惠子是他的朋友,如果一个人听说我会夺其位,然后满城抓我,我是不会和他成为朋友。

庄子聪明不爱赚钱,如果可以,我愿意和他分享,朋友是相互帮助。(我问了一个学道的朋友,他说因为庄子不愿受气。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庄子。这个世界上需要受气,需要糊口的人有很多,我站在他们之间。)

这本书读完通体舒畅,是我以前从未有过的感受。感觉像是陈鼓应介绍了一位我很喜欢的朋友。五星推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