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太平天国兴亡录》读后感摘抄

《太平天国兴亡录》读后感摘抄

《太平天国兴亡录》是一本由[日]陈舜臣著作,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1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平天国兴亡录》读后感(一):一般一般

语言真是日语的翻译形式,充满了日式语言的虚伪。小说主人公代入感差,通读下来,感觉主人公自己日本等地背景介绍纯属多余,或许就不是写给中国人看的,在关键情节处理上简繁不当,纯粹以上帝视角写了一个打酱油的主人公。另外文中对地理知识描述不准确。如说合肥在淮河之畔,这是没看地图吗?整体上评价一般般吧。

《太平天国兴亡录》读后感(二):太平天国兴亡录

陈舜臣的作品第一次拜读,不知是翻译的原因或是其它,感觉不太适应,可作为了解太平天国的一般读物。 1.本书以连理文为线索,简单讲述了太平天国自起义到灭亡的过程。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比如天王的骄奢淫逸、东王北王内讧及翼王出走等都有论述,但感觉比较单薄。 2.个人感觉对于太平天国作者还是有些理想化的观点。

《太平天国兴亡录》读后感(三):山颓木坏,风惨云凄

在中国近代史上,晚清,一直是大家不想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一页。

中国近代史上遭逢的苦难,均肇始于此。每每说到此处,常常会先说一句“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一个大厦的倾倒,不会只是因为外力的击打。往往,是内部已经发生虫蛀。在一个王朝的后叶,常常伴随着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彼时之中华大地,山颓木坏,风惨云凄。

当一场战争戳破了统治者的画皮,机会便自然地展示在有心的人面前了。因此,太平天国随之兴起。

《太平天国兴亡录》读后感(四):上帝之子

本书最大特色为心理描写到位,或可谓陈舜臣特色。与同类大陆著作最大区隔在于,由国别史展开至区域(东亚)史,进而全球史,文脉属于司马辽太郎流之剑豪小说,用代入性的强烈主视角(POV)展开故事。作为故事主角的政商界不倒翁连家,多面下注,人造故事,不知跟现实生活中台湾的连家有无关联?

作者用功深,下力猛,开局即十成功力,招招去尽,完全没有留力。逻辑自洽,立意先锋,不着意间开解诸多难题,每章文笔皆落实东亚近代抉择之题。

西洋耶教之种,随大航海路全球飘散,终在中华帝国的南方边境,一个落第书生的漫长迷梦中,孕育生发,迂回壮大,几使山河变色。

人是观念之奴隶,小如个人争斗,大至规模和战,作为验证思想之人间大剧场,遍览古今华夷,概莫能外。狂热的思想洗脑,暴风骤雨般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尤其是后者,乃一现代国家之必要条件。不如此,无以在全国范围内改造社会。

推看以后洋务运动及清日战争,湘军、淮军等汉人军阀不过惨胜,勉强维持局面罢了。湘军与太平军之争,现20世纪内战踪影,不过百年易代,结局反转。

《太平天国兴亡录》读后感(五):我读《太平天国兴亡录》

太平天国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运动。从一个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运动,到充满了虚伪、欺骗、欲望和杀戮的反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历史的评价本来就是人云亦云,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变化的。

陈舜臣的这部小说,连理文的角色是个旁观者,从天上俯视这场运动,看着运动中的每个人,自然少了点浮夸,多了点无奈和伤感。我们有何尝不是这样的,生在“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在共同创造着历史,又如事不关己者一般津津乐道于把正在遭遇的作为饭桌上的谈资!也许是我们的无力感,也许我们只能麻木的看着历史悲喜剧的发生和重演。

在大家批判太平天国的时候,我在书中看到了“九女墩”的故事,何香凝在墓碑上提到“鄂中巾帼九英雄,壮烈牺牲后世风。辛亥太平前后起,推翻帝制古今崇。” 这个题词,让我心中一紧,莫非我们遗忘了什么?

武汉东湖九女墩

太平天国和其他中国几千年来发生的反叛运动是不同的,太平天国用它的成功和失败給后世的革命者以惊醒!成功的变革需要信仰、理想、团队和领袖,需要对抗着权利、利益和欲望的挑战,这是我从书中读到的和学到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