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以自由之名》经典读后感有感

《以自由之名》经典读后感有感

《以自由之名》是一本由[美] 诺姆•乔姆斯基 / [美]安德烈•弗尔切克著作,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自由之名》读后感(一):在国际舆论中,西方媒体没有对手

好震撼的对话,我一口气用两天看完。我在高三和大一的时候,每天都看《中国日报》,了解国际时事,但这份客观严肃的报纸经常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有说它英语烂的,有说它是喉舌的,有讽刺它是propaganda的,后来我都不好意思看了,转粉《南华早报》和英美媒体。那时候刚好是web2.0时代,所有媒体都是免费阅读的,只要你会英语。外媒讨论问题深刻一些,但有很明显的偏见,讨论中国也充满讽刺,到后来北京奥运前夕,简直是群魔乱舞了,BBC和CNN颠倒是非、图片造假、混淆视听,还有种族歧视白人评论员在直播上骂中国人暴徒恶棍,让我彻底失望了。不是说第四权利吗,为什么媒体也如此昧着良心、指鹿为马?看评论很多读者说老乔白左、亲共、天真,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世界这么阴险复杂,还是对阴谋论司空见惯见怪不怪?80年代美国摇滚巨星会为饥饿的非洲募捐,90年代香港记者会前往卢旺达、印尼等动乱地区报道人道危机,到了911之后,媒体不断把伊斯兰妖魔化,把中东苦苦挣扎的难民当作狗,人心已渐渐泯灭。在西方媒体一手遮天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挡路人完全没有发声的机会,只能自求多福了。

《以自由之名》读后感(二):一家之言,毁誉参半

乔姆斯基是国际知名的左派公知,虽然他秉持的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值得商榷,但是他收集材料的方式和钻研问题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尤其是乔姆斯基和他的谈话对象弗尔切克的博学、经历和对美国政府的批判精神还是值得钦佩的。

任何政府都有黑历史,美国政府也是如此,继承了大英帝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自然也会继承国际事务中的纷繁复杂。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让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美国政府作为资本主义代言人自然有义务为资本逐利服务。因此,与资本主义政府合作的国际代理人或政府,不论是沙特这种宗教极端保守的集权政府,还是非洲未开化的酋长,只要与美国合作就被冠以民主之名,反之则被污名化。这本无可厚非,因为这就是国际政治的游戏规则。

倒是乔姆斯基和谈话对象弗尔切克对苏联的态度十分暧昧,前者的父亲出生于乌克兰,而后者的外祖父则一直生活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儿时经常去列宁格勒探亲,于是这两位对苏联的评价就不那么客观了,这点必须值得注意。同时,他们对古巴的好感也显而易见,可惜书中没有涉及朝鲜的情况。

乔姆斯基书中对中国情况的了解和判断则完全与现实脱节,如果不是出于自身无知,就是被有关部门有意删节,这点还有待读过英文版的读者进一步证实。

虽然对美国政府颇多批评,但乔、弗二人仍旧持有美国护照,并且受到美国法律保护能够发表诸多言论,如果换作在俄罗斯或朝鲜,估计此二人应该早已可以相会于马翁之所了。

《以自由之名》读后感(三):左派和右派之间的鸿沟——乔姆斯基到底损害了谁的利益?

"三种简单而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人类无法抑制的同情——伯特兰-罗素" 这是乔姆斯基先生的座右铭。纵观先生一生,可以说一丝不苟的贯彻了这句话。不知道那些恶意对先生进行人身攻击的暴徒,座右铭又是什么。 您可以看到,那些抨击先生的言论,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干脆撕下了遮羞布,直接破口大骂,有失体面。我没有办法反驳那些口出恶言的人,因为能对一个九旬老人如此刻薄之人,我想应该也没有办法接受任何形式的批评,哪怕并不包含恶意。 至于洗地,主观臆测色彩太浓,为了批判而批判,傲慢与偏见之类的批评。我实在没有精力从书中找证据去逐一反驳。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本书,应该会明白这些批评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因素。 这本书。毋庸置疑是一本好书,里面谈到的很多事情,其实我也有所耳闻。但是当乔姆斯基和弗尔切克一桩桩,一件件,前因后果娓娓道来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感受。特别是当你意识到,里面每一件暴行都是真实的时候,就那么两三个字的地名,四五个字的事件,都代表一次巨大的溃败,天文数字的人命,沦丧的国土,受难的人民。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事情,所有人矢志同心的将其遗忘。不,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根本就没有人注意。你就感觉,的,这样也可以?嗯,就是这样也可以。 所以,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感叹"没有希望了,我们放弃吧",然后认定最糟糕的事情将会发生。另一个是说"好吧,但我们还是希望让情况好起来,所以我们还会尝试。"

《以自由之名》读后感(四):实事求是

这本书所展示的,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政治方面的新闻。书中所记录的,都是那些丑陋的、见不得人的事件,这些事令美国想方设法去埋没,以为时间久了人们就会遗忘。可是历史终究是历史,它既然发生了,早晚有一天会被人所得之。然而这些战争背后的丑恶,不仅限于美国,国家口口声声地说,战争是为了自由,是为了民主,其实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

书中记录的事实可能会让人看了感到不适,这些巨大的谎言被聚集到一本书当中,就仿佛几个世纪的报纸头条都汇集到一起一样。这些本来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如今竟然显得和新闻一样,我们之前所相信的美好,难道都是建立在这些谎言之上吗。翻看着本书,你会看到详细的历史事件,事件的发生时间,还有精确的数字记录的受害人数等。

有些真相我们不应该逃避,现实毕竟不是童话,不是什么都是美好的,想要更好地应对未来,就要了解历史发生的事实。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定会有所觉悟,面对虚伪的自由与正义,是时候发出反抗的怒吼了。

这些事件的发生,也不得不令我们反思自己,不正是因为这种贪婪,才使我们模糊了双眼吗。当我们真正直面这些残酷的杀戳时,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可怕,才会发现人性才是最可怕的。书中的事件都是有证据的,有的是从信件当中,有的是从现场的视频中得来,如果没有这些证据,我还真不敢相信这些是真的。书中记录的是两人的对话,两人都有着各自的看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相同的,那就是阐述这些事实并公之于众,让世人擦亮双眼。

人生而自由,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西方民主表面上的自由,暗地里却是控制着一切的发展。以自由之名这块遮羞布还能挡多久?独立宣言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现在做着与此相反的事情。自由?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这些国家的战争,都可以看到美国的影子,翻开上一时代的页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是所谓的以自由之名,荒唐中的可笑。以自由之名的国度中,充满了枪支器械、恐怖分子,爆发了911事件,种下这份因,收获这枚恶果,这是个不意外的过程。书中内容让我想到罗兰夫人被送上断头台时,在自由女神像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特此鸣谢【拾光小站】

《以自由之名》读后感(五):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

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自由用广义来拆解,意思是不受任何约束。人类的自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受约束,而有许多人假借自由的名义,达成自己的欲望,美其曰:自由。自由自由,这是人人都崇尚的一个词,羡慕自由飞翔的鸟儿、羡慕海里自由的鱼儿,然人生而自由,却不往不在枷锁之中。 翻开历史的页面,可以看到大部分都围绕在战争上,其中为自由而战的例子很多,“自由”令人向往的词语,被反转成了搅屎棍,搅的天怒人怨,搅得天荒意乱,实际上都是借着这个名头,来争夺利益。假借自由之名,冠以正义,成为当权者的政治工具。 《以自由之名》这本书是一本对话录,记录了乔姆斯基与福尔切克的国际政治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人道灾难,在谈话中引用了大量实例来加以佐证西方发达国家强加于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理念,同时这也是世界政治军事动荡的根源,且在二战后的半个世纪对亚洲、中东、非洲造成了巨大的人道灾难。 西方与东方政治环境、国民生活、哲学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东方始终坚持文化的底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的利益论所影响,但是根本的理念并没有改变,反观西方理念被资本家、政客一次又一次的践踏,丧失了精神信仰与内心的空虚。鲁格▪肇嘉所著作的《发展与罪恶》一书曾言,在战争与无边界的发展中,背后往往隐藏着罪恶的存在,当我们反思时,或许会有许多内疚,甚至罪恶感。这正是西方内心的写照,这正是中国与西方的不同。 说起“以自由之名”,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伪君子,但是让人感到好笑的是,掩耳盗铃式的带上面具,老美就是如此,即使有着自由女神像的标志,也难掩其伪君子的风骚之气。以自由之名发动战争,这是何其可笑之事,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拿着自由做着掠夺资源之事,难道美国大兵的自由,就是脱下裤子,对着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发枪?这是靠掠夺崛起的国家,也是靠自由而开创的国家,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自由宣言”伴随的纸团跌落水底,面具也随之出现。 西方总爱以自由为正义之师命名,不论是战争还是政治,都爱如此,用的久了也就变质了,这也说明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这本书多角度的质疑了西方政治理念领导下的世界秩序,如格林所说:明晰、广博、有胆识。乔姆斯基与福尔切克无所畏惧,准确诊断了世界的积弱,揭露了现代资本强权深藏不漏的卑鄙手腕。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