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诗的八堂课》读后感100字

《诗的八堂课》读后感100字

《诗的八堂课》是一本由江弱水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的八堂课》读后感(一):闲读

诗人谈诗,笔随兴至,倏忽倥偬,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同样是谈诗,美学家朱光潜的《诗论》就扎实严整得多,毕竟诗人不以说理为务,诗充其量只能是“弱哲学”。讲诗的发生与形式的前四堂较耐人寻味,涉及内容主题的后四堂失之于散,点到为止,不能深入,读罢只似云烟过眼,不能绕梁三日。此书整体来看属闲暇时怡悦性情之佳品,暑伏入夜后读之,常感开轩纳凉之清爽。

《诗的八堂课》读后感(二):受益颇多

博弈讲诗的发生,滋味、声文和肌理讲诗的鉴赏论,受益颇多。很多以前模糊的概念,跟着作者第一次得到了细致入里的体会。比如音节与音节的咬合,字在表意之外的形式与联想,诗营造色彩、味道的过程,和光滑或粗糙的触感。

然而我读的过程却没留下任何评论——按理是不该的,因为自己也算有些创作经历 那就是这些经历从来没转换为方法论。总是脑门一热,提笔就写,写完就抛,大抵当做一种发泄的工具吧

以后一定会重读本书

《诗的八堂课》读后感(三):评《诗的八堂课》

我不喜欢说些没用的。

我大致浏览了一下,作者文采斐然,旁征博引,但这本书并不是教人写作的,再说写作根本就没有套式可言,如果你要真的按他闲扯的去努力,可能就误入歧途白伤脑筋了。本书只能算作是闲适消遣的小品文。本来一些很晦涩的很意淫的东西经由作者一生发一解析反而更弄得人一头雾水,总免不了牵强。

本书“滋味 第二”中引用了作者自己创作的一首新诗《中秋》,读来索然无味,堆砌词藻,生硬,没有内容,感觉“谈家没有画家高”样的。

《诗的八堂课》读后感(四):创作性表达

【藏书阁打卡】 诗人写诗都写些什么?是怎样写出来?又如何去读? 很棒的广告词呀,因为这就是我的需求!读书无非为了明是非、分黑白、寻自己、找意义,如果自己已有一套既定的理论傍身,看书自是看不下去的,至少读到某些地方理解起来难免有所偏颇。

给书打分是一件痛苦之事,诚然,这比淘宝评论,美大评论,airbnb评论要痛苦得多,原因是这本书你自己选的,

近期倒是读了不少诗歌类评论、赏析之作,如《诗品译注》、《好诗不厌百回读》等

作者既是浙大的教授,想必学识和文采自是高明的,诚如其在后序中所言,“讲这个而不讲那个,自有我的道理”,

《诗的八堂课》读后感(五):向生的悸动,向死的表达

历史人物不做了,改研究一年中外诗歌。本是门外汉,从理解诗的美和趣角度说,这本书达到了,语言美,易理解,有所感,有所悟。1. 博弈,赌博与对弈,赌博赌的是天赋和悟性,对弈着于理性和对技艺执着;2. 滋味,诗也有节奏、旋律、形式和色彩,词和句也自有其质感,色香味俱全是也;3.声文,诗是语言的艺术,文字不是平面的,也是用声音来表达的,好的诗是环绕立体声;4. 肌理,常讲文章结构而忽视肌理质感,诗如物如人,有触感;5. 玄思,因为有了思考也才有了诗;6. 情色,性和欲是人之本性,情色不是色情,是人由内向外生发的艺术;7. 乡愁,乡愁是永恒的主题,乡愁也在不断变化,人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应许之地,寻找生存的安全感,却终不得;8. 死亡,死亡是一切的终点,只有认识死亡的面孔,才能感受生命的深度。最后一句写鲁迅,“他抄了生与死的底”,被震住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