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极简科学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极简科学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极简科学史》是一本由[美] 苏珊•鲍尔(Susan Wise Bauer)著作,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科学史》读后感(一):普通读后感

我以前对这类书籍一点兴趣都没有,感觉一看题目就是很难理解的文章。结果鬼使神差地抽出了这本书,第一篇《最早的科学文献》就读的津津有味,故事性很强,而且每一篇的第一句话多多少少和前一篇有关联。这本书重来没有称赞所写的科学家与哲学家们,更多的去书写这些先贤的思想和他们所理解的世界。因为这本书,我记住了以前怎么也记不住的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希帕索斯等。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科学问题,不过不能完全读懂某些章节。 本书的好处在于每篇文章后边的推荐阅读,包含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重要论文,最贴心的地方是作者甚至写上了网址,告知哪个版本最权威等。不过对于我这种不会英文的人,无疑是一个损失。中文译本有哪些,谁的最权威?哦,不能这样要求译者,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极简科学史》读后感(二):亲民科学史,启蒙好帮手

本书有二宝,语言不平也不贫,你看书时不觉得作者是在打着科学的擦边球——写段子,书里也没有冗长的文段和拗口的词汇令普通读者敬而远之。

第二就是在每个小节后会有相关文献推荐,细致到具体哪个版本,书籍编号,有些还附有短评。本书旨在启蒙,却细心地为“有心人”铺路,也算是一条龙服务。

读完全书,最喜欢前两部分,“发端”和“方法的诞生”。当科学知识的进度条是0%时,那些推动它的人们到底具有怎样超前的思维?虽然,有些人的理论至今看来简直脑洞清奇。但是作者在文中也表露了态度,在没有证据去验证自己的理论之前,即便假说正确的人,也只可以算是“猜”对了答案。科学史本身的魅力其实不止是理论本身,任何一个追求真理为之探索的人都是故事的主角。

《极简科学史》读后感(三):科技史backbone

出于好奇读了这本书,读到一半放置了一会儿,重新拾起时,发现时间彷似催化剂,前序章节帮助构成了一些框框。

如果要从这本书里去评品科学的趣味故事,大概会失望,因为大部分科学故事都是点到为止;

如果要从这本书里去咀嚼科学的进化逻辑,应该会满足,比较全面,逻辑连接也能读出来;

如果再要从这本书里抽取更多的细节,可能还需要再补充,不过它像小小百科全书一样,提供了科技史的backbone,提供了经典人和事的索引;

如果还要顺着这些索引,继续深入探究,会有兴趣的,因为这本书的逻辑激发了这些兴趣。

前半部分,语言读起来比较顺口,后面就有些囿于翻译的口吻,需要静下来看了。

作者撰写时,跨度挺大的,也很有自己的思考。

无论如何,是本很好的帮助我入门的书籍,激起了好多兴趣点。赞!

《极简科学史》读后感(四):科学的发展史

2018.2.9 从最初的认知和想象,到后来的计算和理论,科学发展出现了质的变化,虽然在托勒密《天文学大成》以地球为世界中心的理论下谬误了很多年,到还是有哥白尼的日心说《天体运行论》带领我们重回正途。但是如果没有实验方法论的佛郎西斯.培根和伟大的伽利略(包括望远镜的发明),我们无法战胜老权威。 波义耳是实验具体操作的开创者,而他本来的搭档罗伯特.胡克更是天才数学家,善于透镜研究,发明晴雨表(气象学鼻祖),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建筑师和物理学家。 地质学发展经历了缓慢渐进和突变大灭绝的争执,牛顿的地壳融化再冷却与赖尔的侵蚀沉积理论合起来是休斯的热收缩理论。魏格纳的地壳漂移学说被质疑了很久,直到测量证实大陆仍然在漂移。对于外星球的来客改变地质和进化也得到了证实。 生物学,拉马克起个头,林奈的《自然系统》继续前进,达尔文(华莱士)进化论完成体系,遗传学则试图颠覆进化论,《双螺旋》开始DNA之旅(米歇尔发现),沃森和克里克的模型很成功。

宇宙,在牛顿的理论无法解释后,爱因斯坦相对论兴起,普朗克的量子物理和薛定谔的猫开创了量子力学。哈勃的观测发现星系远离我们,霍伊尔反对大爆炸理论,坚持稳定论。温伯格的《宇宙最初三分钟》将大爆炸理论推向公众。劳伦兹的蝴蝶效应开启了混沌学,格雷克的《混沌学传奇》让其成为学科。

《极简科学史》读后感(五):极简的科学史

文:薇薇爱阅读

什么是科学? 哦! 买噶的,你一句话描述不出来吧? 那什么是科学家? 真心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 这是不是很不科学呢? 那你可以看看这本科学史, 《极简科学史》。

它可能跟你平时看的科学史有着很多的不同, 首先它用最简练的词句介绍着不锁不了解的。 其次,它不仅仅是一本科学史, 至少跟你读过的大篇幅的生涩词汇有着不同。

按照时间轴的顺序讲解着人类最早的关于科学的文献, 关于古代的时候人类对于天文地理等等的探索。 还讲述了测绘仪器的产生, 这很有效的帮助了人们探索未知。

很久之前人们对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这种说法的质疑, 在文中也做了描述。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人们一直认为的是不同时落地, 重的一个先落地, 轻的后落地。 并且这个理论被人们一直信服着。 如何让人们相信同时落地只说呢? 实验是最直接的办法。 当两个铁球同时从塔上自由落体的方式落地的时候,人类的科学又被推向了一个新篇章。

当然, 提到科学还会说起,牛顿。 这个人出现在我们所有人的中学物理课本上。 你可能不知道他是哪国人, 甚至不知道他出生于哪年。 但是你不知道牛顿的这些物理知识, 也只能说明, 你物理没学好。 记得之前有网友开玩笑说, 很多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要研究的, 比如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就只有屈原留给我们的是端午节假期。 当然这也只是人们对假期的一种调侃。 不过不得不说到, 这位牛先生给我们的科学的发展留下了不小的一个标志。 由一个苹果开始的地球引力说开始。

文中还详细的叙述了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道金斯等35位科学大师的传奇人生,36部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经典,一段人类2500年科学探索的伟大历程。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青少年非常适合读一读这本书。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