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高效开会》读后感1000字

《如何高效开会》读后感1000字

《如何高效开会》是一本由【英】大卫• 科顿(David Cotton)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6-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高效开会》读后感(一):组织一场会议能有多难

这是一本职场新人教科书。 如何高效开会应当是一个极大的命题,而这本书的解释出发点是后勤筹备工作。而后勤保障好了只是减少大概半个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参会的人感觉好一点。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做培训的,或者做公关和市场的,活动中需要做一场大型会议,那么这本书里的checklist是值得借鉴的。 这本书也是按照一周学习目标来写就的,今天学习什么,明天什么,第七天来一道应用题。每天结束之后也有成果检验题。书本身的内在逻辑挺好的,自成自己一体,也符合思维学习习惯。 但是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看,商业环境复杂,有时候开会可能就是会议所说的"主要议题",有时候只是借这个幌子达到别的不直接言说的目的。这是不管会议目标设定得再好,参会人员约得再齐,也无法得到什么成果。或者利益平衡本就很难,这时候考验得是参会每个人的博弈,主持人可能要置身事外才是最好的办法。 不得不说,跳翻了不少页。不过,一个实习生可以通过这本书教会的办法邀请到部门领导人,也可以做一个好的流程,获得部门领导的认可,为下一步晋升奠定基础。 不过也有一个新的观点,可以从工作中考虑借鉴,就是站立会议。公司内员工活力充沛是一项特色,正好适合这种快速高效又彰显活力的方式。 所以择书的时候要更花费些心思。就好像做会议要做好准备一样,看书前也有点计划,获得得更多。

《如何高效开会》读后感(二):组织高效会议

会议成为我工作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的会议都觉得象是在brainstroming,没有结论,没有action item.开完跟没开,对我来说并没有差别。很多情况下,信息都是单向流动的,一方帮助另一方了解情况,但并没有反馈或者其他的互动,很多时候会觉得低效或者无意义。当初看《小强升职记》,对如何组织高效会议有了些向往,看这本书,是想更深入的思考下这个问题。

第一章还比较有意思,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角度,最后的逆境生存法则也很有意思,中间的段落,对于工作过一段时间,且工作内容不是Marcom的人来说,没什么太大意义。=========================================================================

有效:做正确的事

高效: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在困难的时候,要让紧张情绪蔓延成为责备是很容易的,但是责备就是浪费精力。你可以把这些精力更有效地转化为积极的改变,让你的会议环境变得没有责备。

在困难时期,当大家感到低沉或者挣扎时,他们却会在积极的情绪里成长。不需要过分乐观,但可用积极的语言去谈论可实现的目标,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说。这样给参会者带来的影响,你会感到惊讶的。

在困难时期,最好的会议目标之一就是重审你们的团队或者重审你们的行业战略。战略都是关于工作方向和工作范围的。如果战略能够清晰地定义,表述,它就能帮助大家聚焦在真正优先的事务上,用共同的目标把大家绑在一起,而不是让大家过度关注任务,然后就陷入一种孤立的心理状态。

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人们会紧紧守住任何有控制感和目标感的事物。确保会议的讨论内容最后落实在实际的,可行的行动上。这样可以强化目标感,重获控制感。

制造话题,是经济困难时期盛行的事。

《如何高效开会》读后感(三):商务人士精进事业的方法之《如何高效开会》

工作中最多的场景就是开会了,但是如何高效的召开一个会议则就需要一些方法来控制进度了,恰好本书就解决这样的问题,不管是公司内的小型会议亦或者是几千人的大会,这本书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可运用的操作方法。

这就像一本字典一样的工具书。需要开会的时候,翻开它去查看需要留意的注意事项。本书创意性使用时间倒推的方式,用一周的时间去完成此书的内容:

星期日:为什么一定要开会?

会议的三个目标:拥有目标、聚集人们以实现目标、产生改变。这三个标准是开会前要找到的关键问题。而良好的会议并不是“问责会”,更多于是“双循环”的学习过程,找到病因病修正,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星期一:筹备会议。

在会议召开前,对会议的日程包括背景信息和会议流程,换位思考如果自己被邀请参与会议想要了解的一些信息。包括会议邀请过程和会场的选择,都对相对应的问题都一一做好分析和解决方案。

星期二:参与会议

首先参与会议前需要提前做好功课,收集会议资料,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会上发言做准备。尊重别人的发言,并做出回应。记住自己有权威会议做出贡献,而且你的贡献和别人一样重要。

星期三:主持会议

如果你的身份为会议主席,你需要理解会议章程,并准时开始会议、把控会议进度、还要有中立的态度等等细节因素制约会议主席自身。

星期四:虚拟会议和其他形式的会议

会议的目的、可行性预算、计划参会者的地点、会议所需的时长决定着合适的会议类型。在小型会议和话题数量较少的情况可以采用网络会议、电话会议、视频会议,而这些会议类型也对成本有很大的节省,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星期五:会议后续

会议结束后需要做的是思考总结大家在会议里讨论了什么,对什么达成了一致,是否达到了你的目标。会后就开始安排工作,对工作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当然这些总结和推进都是为下一次的会议做准备。

星期六:完美会议

Well done!最后一天书中模拟了一场会议的完美落幕。其中包含的因素一一以实景罗列,仿佛参与其中感同身受。实践从周日至周五的所有细节分析,并完美呈现,这也是最好的教学案例。

至此,这本教会我们如何开会的小书就结束了,但是它教给我们如何高效的开会,但大多数是从会务的角度去思考,比如邀请函、茶歇、流程、甚至连参会者的停车位都考虑进去。这些对于日常召开的小型会议意义不大。但是其中对“为什么召开会议?”思考和 “主持会议”的一些注意事项对日常会议都有很好的借鉴的地方。

会议对会议进程中讨论环节的流程有所欠缺,不过可以参考《罗伯特议事规则》等书进行知识补充。当然,如果你是经常组织会议或者参与会议的同学,也值得一读,颇有收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