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欲望的教育的读后感大全

欲望的教育的读后感大全

《欲望的教育》是一本由(日) 原研哉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欲望的教育》读后感(一):日版原名叫《日本的DESIGN》

书末,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原来是连载于某杂志,看的时候就觉得像了,一篇一篇字数也差不多,内容也零散。连上序言,一共24篇,连续的各篇之间有一定关联,就组成了六个分块,内容也牵扯很多方面,有讲到汽车设计、居所设计、酒店设计、纤维设计、重建设计等。

原研哉不愧为设计界的大师,随便谈天说地都能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处处体现出设计的精妙,生活工作上都存在设计的哲学。但既然是连载,也就缺乏一个整体规划性,整本书就变成像杂志一样,就当这是本杂志书吧,内容可能也新潮、有趣,但只是小品形式,读读可以,领悟有限。不过我对设计不在行,所以得益才不多吧。

对于那些新奇的设计,还是长了不少见识的。

日版卖840円,而中文版就已经卖60元,这个价都已经直逼日版了。

《欲望的教育》读后感(二):和原研哉老师初次不见面会谈

第一遍情感分 4分

人心隔着肚皮,译本隔着译者,借着我残缺的日语水平和一年出头的东京生活我斗胆买了日文原版和原研哉老师进行了第一次不见面会谈,长者特有的说服力和不逼迫你认同的语气让人格外愉悦,比起贩卖观点的批评教育,本书更像是多年来的经验见闻,接不接受与否都可以当成一次流动的体验。

章节之间的联系,实在是薄如蝉翼,从解释发扬日本空为主的美意识到时尚态度和建筑形式最后又提到了材料可以说是一气不呵成的典范了句号 对于一些计较系统和功能性的读者来说这种聊天式的随意畅谈确实不适合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如果真要了解建议跳跃那些对新材料的介绍直接阅读感想,毕竟材料和技术日新月异但长者的智慧和角度值得推敲。日本民族‘空’的美学的骄傲融化在原研哉老师的国际视野里非常令人着迷,接下来的三年里,我希望能带着中国人的民族骄傲和西方美学的视野在东京‘空’和丰富的哲学熏陶下展开属于我自己的欲望的教育。真正坐下来交流的一天,必然是我足够优秀了不是?敬请期待

《欲望的教育》读后感(三):发现美的欲望

如果只谈设计,而不局限于图案、形态等表象,那么就来谈谈美学吧。这其中有历史的脉络,有文明的进程,有哲学的思想,还有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

在“生活方式”中,作者谈到了日本美意识的核心之一是从素简和虚空中找出价值的敏感性——

“我觉得,从漫长的江户时代到明智的文明开化,以及战败后由于美国文化的流入导致的一度极度混乱的日本文化之中,这种敏感性一直存在着,同时它也是深层次中连绵不绝地传承至今的感觉资源,更是以细腻、严谨、精致、简洁为主旨的日本美意识的核心。”

“不经历混乱,也绝对无法达到洗尽铅华的洗练。”

因为曾经看过《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的觉醒》,没打算再拾起此书,差一点与之错过。还好。

《欲望的教育》读后感(四):关于欲望的启示

利用于杂志中连载的短文结集成的书,等于说书的形成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考积累而成,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这样的书可能会由于作者思想不断的变化而变化。也是因为这点,所以当时间过去,作者往往可以反观之前自己的想法,利用设计实践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提出是否正确,也就是工作记录(包括工作过程与思考过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欲望”为题,欲望作为贬义词,填满了我们的脑袋,在各种教育中,宗教中,认为欲望是恶的根源,恶的本质,只要欲望诞生,自身会不断膨胀,反过来控制人的思想与行为,这是引起我想阅读这书的兴趣所在。但在副标题中的加以补充,就可以明白名字的用意了“美意识创造未来”,当欲望的膨胀变成了未来的必须,这是一个逆向思维,是有趣的。

日本人除了书中作者所表述的细腻,严谨,精致,简洁等性格特点的存在之外,我认为还对“美“”的爱护有加,当然有人会说“美”的相对性,但无可否认,日本创造出了独特的美,是具有高质量的,在这里对于美的本质和定义我就不想多作讨论了。原研哉将美与欲望之间的关系和能产生的作用这本书作出了解释,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希望解释未来,起码他认为是亚洲慢慢变为主导的世界的未来。工业生产,集中制造,对于日本都是过去式,的確在亚洲,日本有着引领的能力,甚至至于世界,在某些方面日本也有优秀的输出。但这表示出一种忧虑,他的思考是在这种忧虑的基础上出世的,这与日本人一贯的偏心人文(处于世界边缘,原来中心文化的民族性格)是有关系的,但就是由于这样,才有日本这个国家。

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正经历着日本似曾相识的发展阶段,日本与中国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文化接触,当然这不是首次,而是自古以来的。但与古不同的是,日本现在成为先驱。日本各方面人才在中国寻找了机遇,发挥着文化的力量。日本的美意识作为中心力量,无声无息影响着全世界。我们在面对这些冲击的同时,需要学习与消化,不断提升自己吧,这是作为这本书的启发。

《欲望的教育》读后感(五):设计事件, 审美教育

我讨厌原研哉的书.

因为这个人说话很暧昧, 他没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 他非要说话跟别人用不一样的词, 以显得自己高深. 他的设计书明明几句能说清楚的, 他非要说一团, 对就是一团, 云山雾罩, 根本不明所以.

这本书也写得很模糊, 粗读之下, 就像是一个非常零散的演讲. 信马由缰, 没有什么特别的主题. 掺杂了他大量的策展的想法, 和对日本设计演化的观察, 这些东西, 包括表述非常细碎, 一个看惯现代商业书籍, 尤其是那种互联网思维的书后, 你会完全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比如说题目, 欲望的教育, 然后你看书, 全文基本没有讲到什么是欲望, 需要如何教育. 你看到的只是一些设计方面的大道理. 而这些大道理, 不需要设计专业的人员, 凡有涉猎, 都清楚得说不定能滔滔不绝. 但是我这次在图书馆看的, 而且做了详细的笔记, 回看的时候, 还是有一定的想法和内容.

这本书的核心是设计事件这一章. 其实就是市场营销, 活动营销, 尤其是对日本文化的营销. 他把这一块也归入了设计领域. 而且因为他的名声和能力, 他的市场营销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产品的, 而是一次日本整体形象的营销.

首先对于这场事件的营销, 他找到了历史的根据点, 潮流是可变化的, 人的需求可以是矛盾的, 审美的内容可以改变, 不光繁复华丽可以被审美, 同时空, 简, 素, 无 也可以被审美. 其次是提升设计师的地位, 可以改造一个国家的审美水平.其次创造新的概念, 通过社会变迁, 比如大地震或是战争, 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通过旅游传播渗透给其他地区自己的审美. 事件的设计, 通过哲学的思考, 给物品形而上的概念, 显得很装逼很牛逼. 通过不断的活动, 自信的语言传播, 提升自我审美鄙视链的层级. 提高物品的实用性, 与时俱进, 让物品更牛逼

所以, 本书开篇提问, 人类未来到底要什么?

回答就是, 人类不管什么时候都什么都要, 但是你可以通过事件设计, 和文化传播, 让他想要你的东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