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篇一

中午,天空中乌云密布,响过几声炸雷,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站在屋里,望着窗外。屋檐上的水像小瀑布一样往下流。我突然想起前两天《少年报》上介绍的小气象员的故事……我想:也来做个试验吧!于是,我赶快跑进厨房拿了个杯子,拔腿就往院子跑去。奶奶看见了,大声喊:“下雨了,你在干什么?”我顽皮地说:“我做科学试验呢!”等我回屋里一看,哎呀!衣服都淋湿了。

半个小时过去了,雨停了,我可高兴了,立即把杯子端回屋里。我用尺子一量:水深1.5厘米。

以后,我还要做这样的试验,看看哪一场的雨下得最大。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篇二

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下午的时候我用了一个小小的黄色的卷尺帮我们一家子测了一下身高。

卷尺小小的,外壳采用的是环保ABS塑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污,耐油等特性。使用更加坚固耐用。它的侧面使用了防滑按钮设置。滑下后可持久固定尺带。向上推动,可自动回弹。尺带收缩流畅。它的卡爪采用自动补正设计。厚度1mm,当齿爪出现外挂或者内靠的情况下。爪能自动修复本身齿爪的厚度。使精准度更高。

他有两种测量方式。一种名为顶量,就是以齿爪外侧为零刻度基点。齿爪回缩,回缩长度为齿爪厚度,可确保测量结果依旧精准。一种名为勾量,也是以齿爪外侧为零刻度基点,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我使用的是第一种测量方式,因为第一种测量方式的使用说明更加具体,更加方便,更加好用。它的尺带采用的是丙烯酸涂层。表面收面涂层处理。刻度印刷清晰无痕,不掉色。坚固耐磨。她还设有底部回收缓冲装置。有效减少卡带回收时的后座力,增加使用时间。它的尺带可随意弯曲。使用后无折痕 不断裂。伸缩灵活。长久使用后依旧不影响横向挺直度和竖向挺直度。它的尺带拉出刻度尽头后依然能向后拉动。即使到末端也能正常收回尺带。

经过一番测量之后。测出了:来自小班的小妹妹101cm,来自中班的大妹妹114cm,来自初一的我153cm。其实正常说来,我是偏矮的,大妹妹是偏高的,小妹妹是偏正常的。我怎么能够在姐妹三人里面当最“矮”的呢?不行,绝对不行,我要努力长大,努力长高。努力超越妹妹!

加油!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篇三

12月6日 星期二 多云

今天下午,我用脚步测量了操场的长。我用步测量出了85步,大约是40米。

我本来以为要很长的时间,原来没过几分钟就量完了。等我量完操场,我迫不及待地跑回教室,立刻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篇四

(一)前言

本学期的第一周学院还是按照惯例组织我们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工程测量实习。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测量学的很多理论知识,也做过几次课间的实习,但条件的限制都没有使得大家充分地理解所学知识。这次实习的目的就是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通过本项实习可以使我们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技术,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掌握高程控制测量及平差方法,掌握导线网的测量程序和坐标推算方法,了解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程序,为我们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测量手段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基本训练。

(二)内容

实习的第一天也就是09年8月31日,上午宋老师给我们具体介绍了这次实习的内容和一些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注意事项。我们被分成14个小组,每组11个人,实习的内容就是每个小组完成一个1:500比例尺、范围200×200m的地形图一张。

领到器材之后,大家便兴致饱满地开赴实习场地,位置在我们所住的生活区。分头找到D组的十个控制点之后,大家商讨了一下测量的任务分配和方法,很快便在D10点开始了我们控制点高程测量的工作。我们这次四等水准测量采用的方法是双面尺法,我负责的任务是后四站的数据记录、计算与检核工作。因为所用的仪器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之后就可直接读数,简单方便。记录数据的同时便要进行计算,看本站的测量是否有效。比如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10m。双面尺法的观测顺序是“后-前-前-后”,测得的数据比较多,数据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清楚。尺子红、黑面有常数差K,两把尺子红面的起点不一样,计算时有固定的公式。其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是数据(17)和平均高差的计算,需要加(减)100mm,以消除红面起始点不同造成的影响。10站测完之后我便做了平差计算,环线闭合差为-5.5mm,在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范围之内。

下午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便在一起商量着水平角测量(导线网内角)和边长测量的如何操作。因为有11个组员,所以决定分组进行,我被分到测量水平角。为了绘制地形图,必须建立导线网,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信息。我们所要建立的控制网是小区域控制网,水准面可以近似为水平面,可以采用直角坐标系直接在平面上进行坐标的正算和反算。经纬仪对中的操作我们都没有做过,所以一上来大家有点不知所措,都依据自己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做着尝试,为此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我们先在一个控制点上设站,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测回。因为没有标杆的问题,我们便用两把水准尺代替,虽然问题解决了但还是比较的麻烦。其中我们遇到一个内角测得的角度和目测的居然也有很大差距,才想到目标点的顺序颠倒了,测得的是外角的度数。在傍晚时候老师过来辅导,教给我们一个简单的对中整平的方法,也说了其他操作的注意点。因为尝试了失败所以更觉得受益匪浅。

第二天(9月10日)早上6点大家便集合了,继续着昨天的测量工作。因为调节经纬仪的同学对昨天老师的讲解有了体会,越来越顺手,我们测量的过程也变得很流畅。我们还用测钎代替水准尺,比之前定点更简单精确了。赶到中午便结束了10个点的测量,最后的角度闭合差为84″,没有超过限值。同时,量边的同学也结束了他们的工作。

下午,我们进行导线网坐标的计算。这个过程比较麻烦,但我们也借此熟悉了一下有关的计算,对那些数据的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之后便是控制点的展绘,意外的是居然有8个控制点在内,突然意识到我们所要测得范围原来也不小。晚上赶紧想了想碎部测量的方案,也将是最麻烦的了。

第三天(9月2日),还是早上6点,大家依然很有激情。因为之前没有碎部测量的学习,大家对老师所给的方法都有不同的理解,在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终于达成一致,不过也花费了不少时间。我们一开始测的是D6点,我负责现场的绘图工作。架好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然后将水准尺立在所定点,使经纬仪中丝读数v和i相等,这样用计算高差的时候简单。我们均使用视距法施测,以D5点为准,盘左顺时针测设各点。负责记录数据的同学记下上、中、下丝的数值和水平度盘、竖直度盘的度数,负责计算的同学计算出水平角和竖直角,用得到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我根据水平角和距离画出碎部点的位置。上午的工作进展的很慢,到中午的时候仅仅测完两个控制点的碎部。

下午集合后我们总结了上午测量出现的问题,在操作上做了几点改进。在瞄准时,将竖盘读数调整到90°00′00″,水平度盘读数调整到0°00′00″,这样得到的竖直角α=0°,水平角β就是读数,计算时就特别简单。我们先在所要测的碎部点上标注符号,这样一个顺时针360°就将所有点测完了。这样D4和D7点的碎部测量很快就结束了。可问题也就在现在出现了,由这四个点控制点测得的位置信息画出的图形不能完全吻合,和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我们怀疑是由两种不同方法的误差引起的,于是重新测设D6和D5点。最终的结果显示方法都是对的,只是几个点读数有差错。这也教训我们在以后的测量工作要更加认真仔细。

第四天(9月3日),总结了昨天出现的状况,所有人都轻车熟路地展开了工作,我的画图工作都快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上午的测量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出现问题,除了很少的几个无法测设的点,我们顺利完成了10个点的碎部点测定。组里其他的人也完成了路中高程的测量工作。因为这几天的高强度工作,下午大家都休息了半天。晚上我便开始着手准备正式图样的绘制工作。

第五天和第六天我都负责绘图,组里其他的部分成员在户外将那些经纬仪没有标定的或者无法标定的部分进行具体的测量,还有路宽、花坛的长短、楼房的拐角和突出部分等等。在绘图的过程中有很多体会,比如说外业的精度都比较高,在40×40cm的图上却无法表示出那样的精度,误差的积累使得最后的成果和测量的成果有偏差,有些部分都重新进行了测量。还有要亲自到现场观察,绘图时会发现一些测量时遗漏的东西,也会有些因为不了解现场情况而误解的地方。再有就是画图真的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要平心静气,更要一丝不苟,为了追求图纸的完美,要时时小心翼翼地画。在最后画路边线和花草时还要参考规范,标注等都有详细的规范。[文章来源于 ]

第七天(9月6日),昨晚加班把图基本上完成了,今天准备把图拿到现场进行一些考察,看是否还有遗漏或者误解的地方,但却下起了小雨。突然感觉前几天的拼命工作是有效果的,如果碰到下雨就没辙了。

(三)总结

七天的实习结束了,很累但很充实,很麻烦但感觉只是一眨眼就结束了,有点意犹未尽,更多的还是受益匪浅啊。

11个人作为一个团队,使我更加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中间虽然有争执,但都怀着同样的目标那就是把工作做好,这样就便得很有趣。有时候自己要被分配到做很简单的事情,但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对整个队伍就是很大的帮助。测量是一门精密的学科,调整仪器、瞄准、读数、计算、绘图,每个过程都需要大家的全心投入,才能保证最后结果的精确。看到最后的成图,心中有份欣喜和满足感,甚至有点自豪。这七天的实习,确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技巧,数据的计算和检核,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顺序。亲自参与了一个完整的测量工作,更加深了我对那句“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加深了我做事的原则,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有了实质性的认识。

总而言之,工程测量是个需要亲力亲为的事情,那些技巧都是从实践操作总结出来的,那些规范和理论也是在操作中体会并掌握的。七天虽苦却是值得的。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篇五

今天,我和爸爸测量了我们家房间的面积。测量情况如下:

(一)、客厅:9.6m×3.9m=37.44(m2)瓷砖:0.8×0.8=0.64(m2)块数:37.44÷0.64≈59(块)金额:59×140=8260(元)

(二)、主卧室:3.2×4.9=15.68(m2)木地板:0.19×1.2=0.228(m2)块数:15.68÷0.228≈69(块)金额:69×55=3795(元)

(三)、次卧(1):2.4×3.2=7.68(m2)木地板:0.19×1.2=0.228(m2)块数:7.68÷0.228≈34(块)金额:34×55=1870(元)

(四)、次卧(2):3.1×2.7=8.37(m2)木地板:0.19×1.2=0.228(m2)块数:8.37÷0.228≈37(块)金额:37×55=2035(元)

(五)、厨房:2×2.9=5.8(m2)瓷砖:0.32×0.32=0.1024(m2)块数:5.8÷0.1024=57(块)金额:57×26=1482(元)

(六)、储物间:1.6×2.3=3.68(m2)瓷砖:0.32×0.32=0.1024(m2)块数:3.68÷0.1024=36(块)金额:36×26=936(元)

(七)、卫生间:1.9×2.9=5.51(m2)瓷砖:0.32×0.32=0.1024(m2)块数:5.51÷0.1024≈54(块)金额:54×26=1404(元)

共计:19782 三年级上册数学日记200字:测量房间面积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篇六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里讲了怎样测量地球的大小,方法很简单但使用,非常有趣。

在古代,数学家伊拉特斯。提尼斯就曾利用太阳光影角度原理测量过地球的大小,留下了相关文献。后来科技发达了,近代人们借助仪器测量出来地球的直径,和当年他文献留下的数据居然相差不大,太神奇了!当年伊拉特斯。提尼斯在埃及南部的西奈偶然发现一口井,他注意到每年只有在夏至这一天中午时刻会发生这样独特的现象:一束阳光照射进井里,而井里的水又象镜面一样直上直下地将阳光反射了回来。从这个现象,他意识到夏至中午时刻太阳应该在西奈这个地方的正上方,如果从太阳连一根直线到西奈这口井的地点,这根直线和地面是垂直的。

在夏至这一天中午,伊拉特斯。提尼斯在埃及南部另一个地方亚历山大还发现太阳照射在地面上垂直物体时会投射出一个阴影,把阴影的顶端和实物顶端连接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极小角度的三角形。他通过多年测量这样的三角形,发现太阳的光影角度基本都稳定在7。2度角。

从地心到西奈及到亚历山大两点形成的角度和从太阳到西奈及亚历山大两点形成的角度都是一样的:7。2度。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如果测量出西奈和亚历山大之间有800千米,对应这两点和地心的夹角是7。2度,把地球当作一个圆,就能算出地球整体360度的周长为:(800/7。2)*360=40000(千米);知道地球周长是4万千米,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可以推算出地球直径为:40000/(2Π)=6369(千米)。

这个结论和近代借助科学仪器测量出来的结果相差不大,而数学家伊拉特斯。提尼斯在1000多年前的古代就利用太阳光影和简单的数学原理推算出来了,在感叹这个故事太神奇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感叹一下:数学真的太有用了!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篇七

今天,我做了测量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外公帮我检查发现错了好几题。

外公不慌不忙地从爸爸的工具箱里找到了一把卷尺,耐心地和我讲解,我开始重新认识了尺子的长度和上面的刻度,后来,我们开始测量家里许多不同的物品,有趣极了!

最有意思的是测量床铺的时候。外公叫我量一量我的床铺有多长,我回答180厘米,外公说,这个长度比190厘米多,比200少。我一量,果然我说错了,是192厘米。之后再测量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结果精确了许多。

这个测量游戏玩完了,我以后更加有估算长度的经验了!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篇八

今天,在科学课上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温度计的实验。

温度计是一个三棱柱形状的玻璃棒,中间是一个空的圆柱体,底部是一个玻璃泡,玻璃泡里装着红色的液体,把温度计垂直放在水中,让玻璃泡完全浸没,当玻璃泡受热时,温度计内的液柱就会升高,当玻璃泡遇冷时,温度计内的液柱就下降了。温度计最高可测温度100℃,最低可测-20℃,想要更清楚地看到刻度,在设计三棱柱时,把刻度的另一面白色的不透明玻璃。

首先,我小心翼翼地取出温度计,看到温度的红水在20℃的位置,把它放在水杯中,这时温度计的红色水柱开始缓慢地下降了,到了一定的位置它就不再下降,这个位置就是水的温度,我仔细地看了一下:12℃。接着,我把温度计放到温水中,这时温度计的红色水柱开始缓慢上升,停在刻度是32℃的位置。最后我又把温度计放到是热水中,这时温度计的红色水柱上升很快,到了75℃位置它再次停止上升,也就是这杯水的温度。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物体有热涨冷缩特性。

作文关于测量温度实验篇九

工程测量专业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为了提高我们的测绘能力,能更好的把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城市建设系为我们开展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实习。

我们的目的是小区域控制测量,用到的仪器有经纬仪,水准仪,标尺,脚架等等,更感谢学校为了使我们能更方便的测量,还为我们配备了先进的全站仪。通过这次测量,巩固和深刻了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仪器的操作,并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作为一个户外的专业实习,我们有了经验,为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们一种精神,吃苦耐劳,独立自主,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它,提高对繁琐数据的运算能力。这些东西都是在平时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但他又是那么基础,重要,由此我又不得不想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

工程测量,它是个复杂的工作,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这次实习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测量她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我们组共有7个组员,必须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才能使工作的效率最大化,我作为组长,要负责安排好每个组员的任务,定好每天的工作的计划,还要保持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我想每个通过实习的同学都会在这点上有深刻的印象。

夫妻之间,亲兄弟之间难免都会吵架,我们这组人天天聚在一起,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做法,就会发生磕磕碰碰,闹的大家不愉快,但我们能够及时沟通了解,忘记不愉快,重新投入新的工作中。学校安排我们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实际操作仪器,所以我们之间要相互学习,不懂的就问,决不是为了赶时间,赶进度。不然就算了结束了实习,作业是完成了,但学校老师对我们的目的和期望却落在了过去的两个星期里了。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最大程度的做到了精确,每个数据都经过检验,没有上一步的验证绝不做下一步。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每次仪器在测量时都要经过对中整平,这个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它必须做到精确精确再精确,只要不小心稍稍动一下仪器我们就要重新这一步工作,不然就会造成数据的误差,影响真个测量结果。还有一些很多人都会忽略的东西我们也绝不能不注意,路面上有多少个井盖,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越是细小的东西越能表现出一个团队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团结就是力量,每个早上大家早早的起床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有了误差大家一研究,分析原因,不厌其烦的反复测量,有了大家,我们的干劲十足。

现在回想起测量那会,我觉得那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天天背着仪器到处跑,有次回来的时候还被同学亲切的叫为专业的技师。在这里我要说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测量的那几天,天气很冷,头两天还下了雪,寒风中测量真不是一般的痛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绝没后退的可能,摸着那冰冷的仪器,将测量进行到底。测绘是艰苦型的专业,不留汗、不吃苦是做不出成就的!这次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都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

我很珍惜学校给我的这次机会,在大学的几年中这样的机会不多,如果不好好把握每一次,等将来进入社会,早上工作岗位了,我们必定会后悔。平时看到的那一张张图纸,有时会觉得不懂,经过实习发下就你们简单,将实物和图纸联系在一起,学习起这个专业来就更简单,更上手了。总之,感谢老师,同学,我会好好记住这次难忘的经历,它永远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之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