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观鹤笔记》读后感1000字

《观鹤笔记》读后感1000字

《观鹤笔记》是一本由她与灯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2022-8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观鹤笔记》读后感(一):观鹤笔记

第一次熬通宵去追一部小说。 但是就算是明天有课我也不后悔熬这个夜,我甚至不甘心《观鹤笔记》这等文笔和立意被归类于普通的网络小说。 可能大多数人看到男主是一个宦官的设定,便弃了追这本书的念头。 但我看到的并不是一篇小说的设定,而是一名士大夫被连坐时的卑微与屈辱。邓瑛他是一名进士,是一名有着文人风骨的进士,却因莫须有的罪名受了腐刑。 而自他受刑之后,他的老师遗弃了他,同窗挚友对他避而远之,所有清流都将他视作耻辱,这仅仅只是因为他多了一个阉人的身份。 而他即使跌入命运的泥淖,却仍时刻保持着自身的谦卑与礼数,只道:“千罪万错在身,虽欲辩而无方,唯私慕杨婉一罪为真,因此一生所受责罚,邓瑛无不甘之处。” 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杨婉,邓瑛该如何度完这已是满目疮痍的一生。 “人们不是因为我们有了过错才指点,而是指点了我们才能显得他们是干净的。” 我痛恨着这个苟延残喘的封建时代,厌恶那些企图控制人意识的专制思想,更感动于杨婉独自一人对封建枷锁的抗争。 她说:“我要公义,盖的过苍生疾苦的公义!” 她说:“君子死节,也是铸刀跪呈让世人杀他!” 她说:“望吾血肉落地,为后世人铺良道。望吾骨成树,为后继者撑庇冠!” 深夜里我一个人哭的发抖,从“我于窗中窥伤鹤,恰如仰头见春台”到邓瑛行刑前最后地恳求:“请全我衣冠!请全我衣冠!”再到杨婉大逆不道地替邓瑛作文沉冤,直至打动了那些头脑中原本充斥着君权皇权的捍卫者们。 我仿佛真的与书中的两人共情了,情至深处,就想问问有没有人可以来救救他们。 然而遗憾的是,既定的历史一幕又一幕地上演,虽然结局有所改变,但其中过程有太多的意难平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本好书值得让更多的人看见!

《观鹤笔记》读后感(二):一个不知道该起什么标题的碎碎念

东厂真的看完很感动,很敬佩作者的思想和通透,一般来说一部作品的风格,人物的性格,多半与作者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看一部文,也是窥见作者心理的一角。与其说是邓瑛和杨婉的爱情故事,我想更值得钦佩的是作者无处不在强调的文人风骨。这样的人太少了,没有人会真的为了别人而舍弃自己,正是这种自我奉献,将心扒出来去爱国爱民,为万事开太平,为后世立荫冠的赤子之心才使邓瑛的人格熠熠生光。他立于尘土之中,踽踽独行,在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里挣扎,走出另一条不同于别人的路。我相信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人,被污蔑,被谋杀,但是没有杨婉这样的人愿意为之笔墨奋斗,拒绝后世的赞扬而选择黑暗的孤独长路,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邓瑛不得不这样做,却远远比内阁 的学士显出了更为飞蛾扑火去治世的决绝,所幸 ,杨婉为他点了一盏灯,纵使痛苦委屈,却并不孤独。

作者很厉害。大部分时候,我在看到明朝混乱的朝局时,都会隐隐约约感受到一些东西却无法点破而似懂非懂,但看东厂,记忆最深刻的还有作者写到文官的矛盾性,纵使他们贪污狎妓,但总归有一个济世的愿望,渴望将朝局推入正规。但宦官不同,他们是奴婢,命都掌握在皇帝手中,于是他们一门心思揣摩上意,祈求生存。皇帝也是人,纵使知道自己有过错,也爱听别人的好话,也正因如此,文官集团永远打不败宦官集团。

我不会忘记郑月嘉的“生死我自负,遥望她珍重”,也可以影影绰绰想到十年前这个才子以如何心情走入大内,如何心情对着宁妃行李,如何心情自降身份谄媚“祖宗”。

我不会忘记,周丛山的遗言掷地有声,少年皇子的成长伴随分离与眼泪,李秉书纵使连名字都没有却死的无声却又沉重,白老的棺材,张展春的肺腑之言,以及杨婉所做的一切都在最后成为了福报,降福在了他爱的人身上。

谢谢作者,让我窥见一个朝代,一个个体,在命运裹挟下,在挣扎之下,仍选择了人性至善,而最美好的是,善有善报,并未被辜负。

谢谢让我这个伤春悲秋之人,窥见伤鹤,仰见春台。君子立节,铸刀跪呈,虽玉碎,终仍全。

《观鹤笔记》读后感(三):不曾蒙尘的文心

虽然这本书仍有不足之处,比如最后为何女主的一本书就能改变世人的看法(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但我并不反感这样的写法,相反正是这一缺陷补全了读书人心中的清明和时代的温度。从理性的角度思考,这是不符合逻辑和历史经验的。但从感性上,如果邓瑛仍死于凌迟,那就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结局、一个漆黑一片的时代,一个绝望到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结尾。这样的结尾,让读者怎么看待一本围绕“文心”而写就的小说如,又让作者怎么面对自己的初心和笔下的文字。这样的结局看似不合理,但我无法找出更合适的结局。我只能说,这样的希望,这样的美好,我很喜欢。诚然,我更喜欢悲剧,但我并不喜欢绝望到没有一丝希望的悲剧,这样的悲剧会让我感到无力甚至虚假。

下面我将细数我推荐这本小说的原因:

1.悲剧的内核:

我一直喜欢悲剧,但我仍能辨别一篇文章悲剧的内核,我并不希望为悲而悲,那不是be,是fe。fe是什么?是明明可以有一个合理的he但作者笔下的男女主非要作死,硬生生把结尾改成悲剧。让读者不仅无法共情,还会尴尬无比。甚至觉得,活该…例子很多,我也不想拿出来鞭尸。真正我认为好的悲剧,是那些在时代洪流裹挟下被撞得分崩离析东西,不只是拼尽全力也无法成全爱情,也不只是情感,更是精神是风骨。就像本书写到的“文心”。像本文中周先生的那一句“望吾血肉落地,为后世人铺良道。望吾骨成树,为后继者撑庇官”。像本文邓瑛最后终于无声呐喊出的那句“请全我衣冠”。像本文杨婉固执且坚定地成全邓瑛的“生前身后名”

2.爱是尊重

我觉得这篇文章真正解释了什么是爱,爱是尊重,不是以为你好的名义替对方决定,伤害对方的自尊。一开始杨婉是伤害了邓瑛的自尊的,在邓瑛受刑后进去看他的时候。因为这时的杨婉是不爱邓瑛的,此时邓瑛对杨婉来说是活在故纸堆里的人,杨婉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他。但后来,杨婉变了,因为爱一人,爱自己的信念而融入了时代,她无时无刻都在拼凑邓瑛残破的自尊,她的爱不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不是为了邓瑛好反对他的决定。杨婉的爱是尊重,她尊重邓瑛的决定,尊重邓瑛的尊严,哪怕邓瑛的决定可能会伤害邓瑛自己。她的爱是理解,她知道邓瑛想要什么,所以她只会陪伴而不会阻止。而杨婉终于也等到了邓瑛愿意爱她。

3.尊严

我一直认为很多文里面对于刑罚的描写很没必要甚至生硬极了。但本文不会让我有这种观感,不是说作者的描写有多生动,而是作者是以刑罚写自尊,文人的自尊。文章中的酷烈不是为了吸引眼球,也不是为了表明一个人有多爱另一个人,而是一个文人自尊的体现。皇权要碾碎文人的自尊,时代要倾轧文人的风骨,而刑罚是工具。对于刑罚的反抗和态度代表了人格的重塑。前期的邓瑛是极度自卑的,有着自毁倾向的。他在刑部受讯时对待去衣的羞辱毫不反抗。而在最后刑场上,他那句无声的“请全我衣冠”则是他与自己的和解,是他对自我人格的重塑。因此,刑罚不再是满足读者感官刺激和粗浅共情的工具,而是凸显文章内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太监文

太监文很多只是无病呻吟,但这篇文章太监的身份不是为了给男主的滔天权势和悲惨人生披上一层合理的外衣。这里太监的身份是一个时代下的精神壁垒,太监是奴婢,不是人,没有尊严,天生就该被钉在耻辱柱上。男主虽然是太监,但他所行之事,所救之人皆是士大夫该做的,卑贱之人的不行卑贱之事在当时的文人看来是不可能的,这触及了士大夫们敏感的神经,即便是邓瑛曾经最好的朋友。一个奴婢怎么可能比读书人干净?即便是邓瑛自己也这么认为,所以他才在每次去见杨婉时脱掉那层代表着权势也代表着卑贱的皮,才会安然接受世人对他的羞辱。邓瑛文人的文心和残破的身体让他不得不在两方势力,时代认知的夹缝里小心地拿捏分寸,挣扎求存,但即便是这“存”,也不是自己的生存,而是对于自己身份倔强的认同,他归根结底是一个文人。邓瑛最终以太监身份在女主帮助下赢得的生前身后名则是对壁垒的打破,是对世道良心的成全。

5.爱情?

不可否认,这是一篇言情文。但女主爱的是邓瑛吗?是邓瑛,但也是自己那颗文人的“文心”,她有文人的不忍,不忍为国为民者受折辱百世,她有文人的不屈,不屈于皇权和时代的偏见,她有文人的不惧,我想杨婉不是会为爱情而死的人,但她是会为理想信念的牺牲的人。她爱邓瑛,也爱邓瑛那枚符号下一颗属于文人的“文心”。

杨婉的历史学者身份不是为了让她叠加buff,狂开金手指。她历史学者的身份,文人的身份,让她融入了这个时代,无法接受这个时代的纲常伦理,但能理解它,就像文中杨婉两次罚跪的行为对比。真正的穿越者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改变时代的洪流,但还是让读者看到了文人那颗熠熠生辉的“文心”,改变结局的不是杨婉,而是天下士子的“文心”,文章的结局是文人心中美好的向往,君王有良心,人间有大义,为众人遮荫者,为众人铺路者,必将为众人护佑。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童话,但我们需要这个童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