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1000字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1000字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是一本由阮一峰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0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一):悲观的未来?

作者对未来世界的科技发展未免有点太悲观了,尤其是最后卡辛斯基那一段。确实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坏的影响(了解过卡辛斯基的都知道卡辛斯基是一个极端的科技恐惧者,一个人生活在书屋里面的人),但是如果像卡辛斯基那样回到原始社会的生存方式我觉得及其不现实。但是作者在书中完全没有提到这方面的观点,反而对卡辛斯基有点褒义的感觉。

个人觉得未来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未雨绸缪,但是书中对于我们未来普通人应该如何成为幸存者,并没有给出答案。

当然,我觉得他在前面分析的未来世界资源可能存在在极少数的精英阶层手里我觉的是极其可能的。那么发生这种事情的话,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形成有效的可以保护自己的手段才是关键吧。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二):程序员聊社会的方式

很真诚,作者所长的互联网与创业领域的文章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但关于社会的讨论,前提、假设有挺多问题,比如尽管技术决定论是好玩,但实证上有缺陷。又比如忽视了社会作为有机体并非静态的或单向,以及个体的能动性。

作者对技术的悲观看法也并非完全独创(生物技术结合贫富差距带来生理层面的社会不平等,早在十九世纪末的H.G.威尔斯的小说《时间机器》就出现过,小说里借用的进化的概念,甚至想象更大胆荒谬。算法实现一切领域的控制,奥威尔模式或赫胥黎模式也在类科幻小说里有过)。

不过有趣的是,作者完全用自己独特的经历、材料得出结论的。

整本书,大致可以说是以部分失当的前提得出了一些有待商榷的结论,但给出了较可参考的建议。

P.S现在学Python还可以抢救一下吗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三):小心而大胆地前行

确实有点儿感触,技术在不断的刷新,前两篇就是描述了很多人的现状。

新技术来淘汰那些中庸的人,这个我是很支持的,甚至很期待。

我觉得计算机会替代掉绝大部分的制造行为,而创造则是计算机不能够完成的。

毕竟程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能出错,而不能出错就意味着一切按照既定情况运行,不会有新的突破。

这个放在人身上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只会循规蹈矩的做着某些事情,你还在的原因就是因为你还有使用的价值。

如何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如何让自己被淘汰的慢一些。

如果能够参与改变世界,那么这辈子也不算虚度了。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四):未来的面壁者也,许是个电工…

这两天刚好在36氪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描述的是几大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京东都不约而同的推行中台战略。

所谓中台战略非常像国外目前互联网公司推行的一种开发平台策略。是过去公司中内网的一种升级。其目的是将公司内大量的中层干部通过软件和接口,也就是所谓的api来代替。据说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人效比,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资源的复用率,最终达成公司利润的提升。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而一旦对人工的需求降低,势必导致市场平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下降。那么面对一个整体需求下降的市场公司没有了增长空间。

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求跟需要的区别。也许那些失去了工作,但依然有生存要求的人们,还有一些需要,但是他们已经无力去支付。

当然还有一些人会说这些企业可以不to c,谁去做to b鸭?

效率无限提高,用人越来越少,失业暴涨,需求萎缩,下游企业失去了立足之本,最终to谁的b呢?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五):个体生存的目标将会成为稀缺物

看完后的厕所沉思,瞎鸡巴科幻,几个看书之前没想到的, 1 从现在的角度看把教育的目的定为培养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愿虽然是具有前瞻性的,但实际上在未来的一定阶段之内大部分个体终身学习的意愿必然会被经济结构倒逼出来,这个时候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将成为个体之间区隔的界限。 2 推荐算法和人工智能使得大部分人不需要做出决策,进而放弃主动选择信息的权利,被信息定义。虽然信息的极大丰富使得普通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将会消失。但信息不对称的根源会变成是否有意识主动选择信息。 这就是个体否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最终成为两个不同的阶级。 3 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大部分的人类劳作将会被取代,保障人类基本生存的物质资料将会很容易得到。 虽然因为技术的快速迭代,人的一次学习技术并用于工作周期很短。大部分人会因为能力问题,一生之中只会有一个很短的阶段处于工作状态,虽然变成无用阶级,但不会饿死,活在大量被推荐信息制造的愉悦感之中。目标则成为稀缺物,无用阶级不需要目标就能活得相对幸福。统治阶级提供目标,人工智能是执行手段,无用阶级是执行资源

4 消费主义最后的出路是创造主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