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刻板印象读后感精选

刻板印象读后感精选

《刻板印象》是一本由[美] 克劳德·M.斯蒂尔著作,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刻板印象》读后感(一):以黑白开始。

当我们在讨论人种问题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歧视是因何而起?这本书深入的讨论了歧视与被歧视这一现象,

焦虑是刻板印象风险对情绪的影响、血压升高是刻板印象风险对生理的影响而认知过载是刻板印象风险对思维的影响,歧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而本书以大量的案例分析了这一现象,给出了应对计划,即使我们无法避免这种情绪,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更理智的看待它,从而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认清自我尊重他人。

正如作者所说:“正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在微小的进步都好过于在原地一动不动。

《刻板印象》读后感(二):《刻板印象》

在本书中,作者针对身份条件作用和风险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得出四个通用结论: 第 一个通用结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与社会身份挂钩的各种变量的影响。 第 二个被屡次验证的事实则是,身份风险及其危害,在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往往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研究的第三大发现是刻板印象风险,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比如影响精力分配、对大脑区域进行精准激活,对人体机能产生广泛的损害。 最后是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而其成效是令人振奋的。 无论是对个人发展(比如取得成就,以及改善团队关系)还是对社会进步(比如建立“身份包容”型的文明社会,以及实现“机会均等”这一基本理想)来说,“身份条件作用”这一课题都是值得充分重视和深入探究的。 别让偏见和标签觉得了你是谁。 你终究要自己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命运由你决定。

《刻板印象》读后感(三):自己的人生,不要交给别人来评判

很心疼这样的人:

“我皮肤有点黑,穿这个颜色不好看。”

“我数学成绩太差了,老师肯定不会让我参加这个比赛的。”

“我性格内向,你们不会想要跟我做朋友的。”

我们无法去选自己喜欢的衣服,交更多的朋友,选择更想参与的活动。是什么让我们困在这样的想法中呢?其实就是刻板印象的影响,我们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困住了自己。

《刻板印象》中说:我们的身份持续地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同时也不断地强化着我们对于自己特定身份的认同。

我们总是在情感上和思想上对自己的某一身份特别在意,因为我们害怕这个身份会给我们带来风险,这就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读后感(四):突破刻板印象的二元应对

作为“身份条件作用”的一个分支,身份风险会通过某种方式给人们带来额外的影响,而这正是我们的身份对我们自身进行控制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身份持续地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同时也不断地强化着我们对于自己特定身份的认同。——《刻板印象》 对于成长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的本书作者,克劳德·斯蒂尔来说,意识到自己是黑人,绝对是一件糟糕的事。小时候的他对仅仅因为这个理由,他就不能去很多地方,感到郁闷。而这件事也激励着他一路学习、研究,成为一名社会心理学家。 这本书源于他对“刻板印象”展开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分析了某种对个体而言在当下情境中突出的社会身份,将如何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并进一步针对如何阻断负面影响提供了很有建设性的理论模型。 虽然本书主要针对“种族”这一长期困扰美国社会的社会身份展开讨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种族问题”的社会就没有“刻板印象风险”。性别、年龄、性取向、原生家庭、职业、精神/身体疾病等都是通常会被用来定义个体的社会身份,因此“刻板印象风险”也是存在的。 如何克服纠缠于这些身份上的负面印象,一味地鼓吹建立自信是徒劳的。我很赞同斯蒂尔教授说的,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治病的背景因素,但我们可以对发病原因进行干预。可以理解为,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刻板印象本身,但可以改变我们自身对刻板印象的解读,与其把它看成固化的标准,只留给自己顺应或突破两个选择,不如把它看作是外界对事物解读方式的一种而已,把选择决定权让渡给自己。与其被文化性狭隘束手束脚,不如寻找更好的途径讲述自己的故事。

《刻板印象》读后感(五):下一个歧视的标签,是不是耳朵大小

第一节社会学课上,老师让我们想一个完全平等的世界是怎样的?

同学们纷纷议论道,没有性别的标签,没有高矮胖瘦的审美分层,没有…

但是,老师又让我们想,假设我们按下复原按钮,一切不平等的标签真的不会重现吗?

坐在我身边的同学说,那也许我们会因为耳朵大小而分出人的三六九等。

歧视需要被放置在空间、时间、文化,以及不对等的社会地位关系中,才存在。

在中国当代,小眼睛就是一种被边缘化的外貌特征。

在猎奇的西方时尚视角中和在被白人居多的国土所边缘化的华人社区中,由白人推崇的小眼睛的扮相才是一种歧视。

大眼睛所占据的审美优势,可能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人们习惯对大眼睛的生物产生喜爱(比如说心理学研究会发现我们觉得大眼睛的狗狗更可爱,但这不是因果关系)

也对大眼睛的喜爱可以说是源自对文化的不自信。但我更相信自信是习得的,或者自卑是习得的。

更深一层的原因可以说是主流西方审美文化对于大眼睛、高鼻梁的有效渗透,让我们进一步边缘化小眼睛的外貌特征。

说到底,我觉得柯基的眼睛太可爱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