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莫里索:亲密时刻》读后感1000字

《莫里索:亲密时刻》读后感1000字

《莫里索:亲密时刻》是一本由[法] 弗朗索瓦丝·培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1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莫里索:亲密时刻》读后感(一):印象派中的执笔女性

自古以来艺术圈就被男性所主导,女性从来不是手持画笔的那个人,也不是手持雕刻刀的那个人,而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女性都只是被塑造、被描绘的那个客体,甚至是被物化、被凝视的一具肉体。

而也正因如此,知名的女艺术家尤为珍贵。本画册介绍给读者的画家莫里索就是一位尽管被男性所围绕,但却仍然坚持自己艺术理想,从女性的视角记录生活点滴的艺术家。

莫里索的成才成名其实绝非偶然。她有着殷实的家底、出众的天赋、最关键的是支持走艺术这条道路的丈夫和家人。毕竟在她所处的那个年代,职业女性都少有,更不要说是从事艺术行业的职业女性。

作为一位女性画家,莫里索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画室、聘请合适的模特,而只能用画笔描绘自己身边的家人。包括自己的姐姐、女儿、丈夫等,而更多的时候她也会选择描绘风景而不是人物。而也正是因为她是一名女性,在印象派这个画派中,她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尽管在当代的审美看来,印象派是一种画风非常柔和优美的画派,而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种对线条和真实感的抛弃,着重意蕴的风格是极为标新立异、突破常规的。

莫里索也因为是该画派的一名画家而被他曾经的绘画老师说是与一群疯子混在一起。但莫里索却并没有被这样的言论所影响,而是忠实于印象画派,在多年的印象画派画展上都不断地贡献出自己的出色作品。

莫里索的女性视角在我看来是她的作品在印象画派中独树一帜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她的画笔下女性是一种有着自己情绪和灵魂的主体,过着自己的生活。

平静,朴实,展现出那个年代女性的一种美。

《莫里索:亲密时刻》读后感(二):小感

贝尔特·莫里索于 1841 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她的家庭很富有,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的父母鼓励她和她的姐妹去上艺术课,并承认她们拥有的才华。然而,他们不希望莫里索成为一名专业艺术家。

但最后她依旧成为了那一群被称为印象派的画家中的一员,而且还是一开始印象派群体中唯一的女性画家。值此机会,便跟着作者的《莫里索:亲密时刻》好好欣赏一番。

追溯至早期,也说不清她有受谁的影响,总之第一任老师令莫里索感到失望,她向往着自由创作,伴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她几乎销毁了她在 1869 年之前创作的所有艺术品,独一幅1863年的《欧伟的故道》真实属罕见。

后来在户外作画时,她使用了便于携带的水彩画。慢慢莫里索也对水彩画产生了兴趣。沉迷了一段时间,以致于风格交融,在有着独立于油画作品的同时,也有着沿用油画构图的水彩《阳台上的女人和孩子》,从中可以看出她对颜色的选择还是相当地克制,然而,微妙的色调重复呈现出平衡的效果,却也显得异常清新。

再往后莫里索也坚持着多种创作并行——油画、水彩画、色粉画、炭笔画、铅笔画和红笔画。

说回印象派中的许多人善描绘城市的生活和风景。可莫里索大多描绘了女性私人空间的一瞥:一个年轻的女人梳头,或者一个母亲照顾她的孩子……

最著名的一幅《摇篮》,埃德玛凝视着她熟睡的女儿。左臂弯曲的埃德玛,抓耳的婴儿,白色薄纱,俨然形成一个朦胧的镜像,不知不觉温馨晕散,观者也随之沉浸在这亲密场景之中。

与她同时代的任何人相比,莫里索更擅长用自我来体现她的女性主题。与德加的芭蕾舞演员或马奈的裸体不同,显然莫里索的女性没有被物化。无论是阅读肖像,缝纫课——起床少女——乃至极少出现的男性角色欧仁·马奈,朋友,孩子,亲人,伴侣由可见的笔触组成,那专注的眼神——腼腆的目光——越过万千,作品慢慢褪去僵化,其蕴含的情感在慢慢延伸。

也正如她自己所说, “确实,通过一种感觉、一种意图、一种比男人更细腻的愿景,我们是有价值的,如果幸运的话,我们不会被感情所阻碍、迂腐和过度精细化,我们将能够做很多事情。”

《莫里索:亲密时刻》读后感(三):《莫里索:亲密时刻》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之旅

提到印象派的画家,大家都能说出几位呢?马奈、雷诺阿、莫奈、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等印象派大师。 不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位是相对来说鲜有人知的一位印象派的杰出女性代表人物,她从小喜欢绘画,曾经是从法国风景画大师柯罗,而后结识了马奈,并且深受其影响,成为印象派中的一员,她就是法国女画家莫里索。 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她创作了大量的女性肖像画,风景画,还有静物画。这些作品色彩明亮丰富,表现出女性画家独有的温柔和细腻。描绘日常生活的画作,在莫里索的作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与画家的肖像画相比,这些作品取景镜头拉得更远,画面也更加的生动。 她的作品中没有丝毫的学院派的痕迹,而是更接近风俗画的风格。画中,画家的姐姐,外甥女,丈夫,女儿等亲友进行着简单平凡的日常生活。 1941年,保罗.瓦莱里在展览目录序言中这样写道“平平无奇的生活景象,展现出艺术家理想世界与个人私密生活之间的紧密几乎不可分割的联系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1841年1月14日,贝尔特莫里索出生于法国谢尔省,她出生在一个受过教育,有涵养学历,艺术知之甚少的资产阶级家庭。莫离所很早就显露出来,对素描和油画的兴趣,她和姐姐埃德玛你跟谁学院派画家若弗鲁瓦.阿方斯.肖卡纳学习绘画的基础知识,但是没理所一直认为这个老师的话题很平庸。 第一任老师让莫里索颇感失望,于是从1858年开始没理所变,和姐姐一起在良画家约瑟夫.吉尔下的门下学习了三年的绘画。这位老师鼓励姐妹俩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作品,在这个时期里面没利索,临摹了委罗内塞的两幅作品,《耶稣受难像》《西蒙家的盛宴》。 1874年12月22日,莫里索与爱德华.马奈的弟弟欧仁.马奈结婚。第二年没利索,与丈夫到英国度假,并且创作了两幅作品《英国海景》《码头泊船》莫里索曾经形容道“如果你有绘画天赋,那这里就是最美的取景地”。 第一次印象派展览 1874年,莫里索决定与30余位艺术家一起,在位于嘉布遣大道35号的原纳达尔摄影工作室独立办展,这就是第一次印象派展览。 当莫里索曾经的老师吉夏尔看到这次展览时,他非常沮丧,并写了一封信给莫里索的母亲“我看到纳达尔的沙龙后,想立即告诉您,我最真挚的感受。我一进门……刚看到你女儿作品处在这种邪恶环境中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我想在一群疯子中间,还能出淤泥而不染呢?马奈阻挠了这场展览是有道理的。诚然,如果仔细观察分析这些作品,还能找到一些出色的地方,但是所有人的脑筋都动歪了……必须让它与这个称号拥有未来的新式画派一刀两断”。 很显然,莫里索并没有这样干,成为了这个时代第一位女性水彩画家。 她们一家还资助了最后两次展览,她只缺席了1879年的那次展览,因为在1878年的11月14日,她生下了女儿。 在莫里索的绘画达到成熟期之后,她开始不断的创作,呈现女性私密场景的作品,而在此之前,这样的作品是不被公众接受的。《穿衣镜》中,网线从四面八方照射进来,出满了整个画面不可琢磨,在穿衣镜中,牟所里罕见的呈现了一位少女的全身像,而在她的其他作品中,女子大多呈现半身正面或者是背身像。 不断自我怀疑的艺术家 直到职业生涯的晚期,没理所仍然在怀疑自己的才能,她在1890年写道:“很久以前,我已不对自己和他人有任何奢望。死后的美名在我看来是一种过高的期望。我的报复仅仅在于把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定格下来;额,至少是一些事情点点就好。……” 详细的介绍了画家的种种 自从孩子开始学习画画之后,我就开始了解一些关于绘画方面的知识,有的时候我陪孩子上课也会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听听老师是怎么讲课的? 其实对于画画,至少在孩子学画画之前,我基本上闹不清楚绘画上的技巧都是怎么做到的。很多时候我都比较羡慕我那个会画油画的同学,她是大学毕业好几年之后才开始学习油画。 在中国国家地理出版社出版的这本《莫里索:亲密时刻》详细的介绍了画家的每一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在一幅幅画作中,详细的讲解了每幅画作的绘画时间背景,对每位画家来说,书中也是很详细的记录了他们的生活轨迹。 第一个法国女画家来讲,他的画作在当时可能不被大多数的人所接受,不过他依然坚持自己绘画的风格,在和同事艺术的丈夫结婚之后,丈夫也非常支持她艺术创作。 书中仿佛妹每一位画家模拟了一座专属的美术馆,精心地划分出了各个主题展厅,能带着读者近距离的欣赏画家的60余幅代表作,而且书中选用的作品来自全球各大美术馆所提供的图片,让读者能够近距离的欣赏原作的细节之处。 喜欢一件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学习什么东西,从什么时候开始也都不晚。如果你对绘画有兴趣,那这就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

《莫里索:亲密时刻》读后感(四):《莫里索:亲密时刻》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之旅

提到印象派的画家,大家都能说出几位呢?马奈、雷诺阿、莫奈、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等印象派大师。 不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位是相对来说鲜有人知的一位印象派的杰出女性代表人物,她从小喜欢绘画,曾经是从法国风景画大师柯罗,而后结识了马奈,并且深受其影响,成为印象派中的一员,她就是法国女画家莫里索。 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她创作了大量的女性肖像画,风景画,还有静物画。这些作品色彩明亮丰富,表现出女性画家独有的温柔和细腻。描绘日常生活的画作,在莫里索的作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与画家的肖像画相比,这些作品取景镜头拉得更远,画面也更加的生动。 她的作品中没有丝毫的学院派的痕迹,而是更接近风俗画的风格。画中,画家的姐姐,外甥女,丈夫,女儿等亲友进行着简单平凡的日常生活。 1941年,保罗.瓦莱里在展览目录序言中这样写道“平平无奇的生活景象,展现出艺术家理想世界与个人私密生活之间的紧密几乎不可分割的联系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1841年1月14日,贝尔特莫里索出生于法国谢尔省,她出生在一个受过教育,有涵养学历,艺术知之甚少的资产阶级家庭。莫离所很早就显露出来,对素描和油画的兴趣,她和姐姐埃德玛你跟谁学院派画家若弗鲁瓦.阿方斯.肖卡纳学习绘画的基础知识,但是没理所一直认为这个老师的话题很平庸。 第一任老师让莫里索颇感失望,于是从1858年开始没理所变,和姐姐一起在良画家约瑟夫.吉尔下的门下学习了三年的绘画。这位老师鼓励姐妹俩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作品,在这个时期里面没利索,临摹了委罗内塞的两幅作品,《耶稣受难像》《西蒙家的盛宴》。 1874年12月22日,莫里索与爱德华.马奈的弟弟欧仁.马奈结婚。第二年没利索,与丈夫到英国度假,并且创作了两幅作品《英国海景》《码头泊船》莫里索曾经形容道“如果你有绘画天赋,那这里就是最美的取景地”。 第一次印象派展览 1874年,莫里索决定与30余位艺术家一起,在位于嘉布遣大道35号的原纳达尔摄影工作室独立办展,这就是第一次印象派展览。 当莫里索曾经的老师吉夏尔看到这次展览时,他非常沮丧,并写了一封信给莫里索的母亲“我看到纳达尔的沙龙后,想立即告诉您,我最真挚的感受。我一进门……刚看到你女儿作品处在这种邪恶环境中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我想在一群疯子中间,还能出淤泥而不染呢?马奈阻挠了这场展览是有道理的。诚然,如果仔细观察分析这些作品,还能找到一些出色的地方,但是所有人的脑筋都动歪了……必须让它与这个称号拥有未来的新式画派一刀两断”。 很显然,莫里索并没有这样干,成为了这个时代第一位女性水彩画家。 她们一家还资助了最后两次展览,她只缺席了1879年的那次展览,因为在1878年的11月14日,她生下了女儿。 在莫里索的绘画达到成熟期之后,她开始不断的创作,呈现女性私密场景的作品,而在此之前,这样的作品是不被公众接受的。《穿衣镜》中,网线从四面八方照射进来,出满了整个画面不可琢磨,在穿衣镜中,牟所里罕见的呈现了一位少女的全身像,而在她的其他作品中,女子大多呈现半身正面或者是背身像。 不断自我怀疑的艺术家 直到职业生涯的晚期,没理所仍然在怀疑自己的才能,她在1890年写道:“很久以前,我已不对自己和他人有任何奢望。死后的美名在我看来是一种过高的期望。我的报复仅仅在于把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定格下来;额,至少是一些事情点点就好。……” 详细的介绍了画家的种种 自从孩子开始学习画画之后,我就开始了解一些关于绘画方面的知识,有的时候我陪孩子上课也会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听听老师是怎么讲课的? 其实对于画画,至少在孩子学画画之前,我基本上闹不清楚绘画上的技巧都是怎么做到的。很多时候我都比较羡慕我那个会画油画的同学,她是大学毕业好几年之后才开始学习油画。 在中国国家地理出版社出版的这本《莫里索:亲密时刻》详细的介绍了画家的每一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在一幅幅画作中,详细的讲解了每幅画作的绘画时间背景,对每位画家来说,书中也是很详细的记录了他们的生活轨迹。 第一个法国女画家来讲,他的画作在当时可能不被大多数的人所接受,不过他依然坚持自己绘画的风格,在和同事艺术的丈夫结婚之后,丈夫也非常支持她艺术创作。 书中仿佛妹每一位画家模拟了一座专属的美术馆,精心地划分出了各个主题展厅,能带着读者近距离的欣赏画家的60余幅代表作,而且书中选用的作品来自全球各大美术馆所提供的图片,让读者能够近距离的欣赏原作的细节之处。 喜欢一件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学习什么东西,从什么时候开始也都不晚。如果你对绘画有兴趣,那这就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

《莫里索:亲密时刻》读后感(五):把美术馆带回家

艺术是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但是想要欣赏艺术多半是要去美术馆的,而现在有一个机会能近距离欣赏艺术,只需要拥有一本“纸上美术馆系列”。

“纸上美术馆”系列是用一本书收集了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个系列里的艺术家是有从文艺复兴到浮世绘,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达·芬奇,梵高,也有听名字不认识但一定见过作品的。这个系列目前是有30余位画家,整整30余本书,那么培养艺术的熏陶就从这30座美术馆开始吧。

我的这一本是《莫里索:亲密时刻》,我会选中这本是因为我觉得莫里索很不一般,她作为印象派的元老画家,名气虽不如莫奈,马奈,雷诺阿大,但她是一名女画家,在那个年代能有如此名气实属不易。她出生于一个颇有声望的官吏家庭,祖父是出名画家,从小家庭的艺术熏陶,外加她自己本身对绘画的喜爱,就此开启了她的画家之路,她曾先后师从于柯罗、马奈。而且她还是马奈不少作品里的模特,当然也是他的高徒,在莫里索的作品里也可以感受马奈对她的影响。

在这座专属于她的美术馆里包含了65幅画作,充分展现出了她在印象画上的艺术成就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女画家,她的画作大多数以肖像和表现家庭生活场景中的孩子和妇女为主,笔触流畅,这就是男女画家的差别,女性所独有的细腻情感被她用明亮的笔触画下,也向世人证明了女画家也可以很厉害。 作为一座个人专属的美术馆,自然是不可缺对莫里索的生平履历,只有当年了解了一位艺术大师创作历程才能地欣赏大师的作品。美术馆里若只拥有单纯的画作可是不够的,除了标注出名字,年代,大小,当然也有目前它所在的地方,给你一个未来能去探寻真迹的机会。每幅画还有资深的艺术学者对其介绍,所带来的丝毫不逊色现实里参观美术馆时的讲解。 它采用了8开大开本的,是做到尽可能还原画作,高档的进口哑粉纸印刷,让它的品质与国外原版画册相差无几。而且它是世界各大美术馆供图,在色彩上更逼近原作,细节也能一览无余,在如今我们不方便走出国门之际,想要欣赏画作,“纸上美术馆”真的是不二之选,甚至在某些方面它还远超真正的美术馆,毕竟一位画家的画作不可能就只在一座美术馆里。 “纸上美术馆”系列在未来可能会迎来更多的艺术家,他们的才华让全世界的艺术变得丰富多彩,这专属于他们每一个人的美术馆表达的是我们对他们的最崇高的敬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