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精选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精选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是一本由郭子鹰著作,78.00元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一):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什么是“慢生活”? 旅行如修行 做陶如修心 一次从零开始的生活实验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款器皿 顺应时令 顺应内心 自己设计 自己动手 仿古人乐享慢活 用器皿留住时间 在平庸的日常中实现诗意的中国式生活 给每个对未知心怀忐忑的都市人 人生如陶泥,平淡生长,奇迹闪光 “对能够坚持的人来说,时间从不辜负你。” 你最好的作品,就是你的生活本身。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二):《平淡如泥,静默如谜》——把时间还给自己

翻开《平淡如泥,静默如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陶瓷照片,不管瓷器里盛着是食物还是正在开放的花,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一个问题随着欣赏照片的同时,跃入脑海这些刻有“顺时”的瓷器是从哪里来的呢?带着脑海里的疑问开启了阅读解疑路……

正如书中的序言写道:“一生之中难道不应该有一年,一周之中难道不应该有一天,一天之中难道不应该有一小时,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吗?”生活在网络覆盖下的我们,机不离手成了我们最真实的写照。每天都活在旁观者的身份里,旁观朋友圈,痴迷网络八卦,醉心于他人的小视频。把自己宝贵的时间都花在旁观于我们毫无关系的事件上,甚至达到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伤害自身健康的程度。为了摆脱手机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三):生之刻痕,活之灵感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其实是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的。其实,作者大可以更放松地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以一种更加大胆的方式分享出来,而不是寄情于物,用二十四个与节气相连的陶器承载自己对生活的认知。

开篇作者便解释了为什么自己和妻子选择投入五年的时间选择了制作陶器。

说的多好,尽管其实人们不能被简单地分成两类,但是你总能在身边找到这两类人的影子。作者认为自己大概属于创造型的人,前半生有所游历,后半生有所创造,有所思考,有所产出。并且在做陶的过程中师古人,宗经典,惟精惟一。此心安处即吾乡,尽管是静默的泥,也有留下生之刻痕,活之灵感。

比如作者对立春之器——冰下鱼的描写就点名了自己的心意。一边毕恭毕敬地摹古,创造出规整、高洁的器具,一边试图在规矩方圆里融入自己“丛容、散淡、内敛简朴、顺眼舒心”的个人风格。最终发现,简素才见真功力。

当然,在制作过程中,作者也融入了现代的生活情趣。比如在冰下鱼的制作过程中,郭子鹰立意要为象征立春的春卷做好这个盘子,自然是要按照春卷的大小设计,然而制作的过程中,作者却不自然地想起了大面饼和蟠桃宴,可以说是思维发散而又回归到口腹之欲中了。

总而言之,这本书随便一翻,都能看到作者在经历了生活过后提炼出来的生活智慧。这在当下确实难能可贵,如果作者能够更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情趣和志向,更是再好不过了。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四):慢下来,静下来,沉下心来

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都在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效率,仿佛一慢下来,我们就输了,就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脚步了。伴随而来的是工作、生活压力渐增,焦躁不安的情绪见长。似乎人们在忙着生,忙着活,却忙到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我们时而抱怨都市生活的喧嚣,时而向往山水田园的宁静,然而乡居或者归隐的生活却只能在我们脑海当中闪现。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一书是旅行作家、摄影师郭子鹰沉淀十年的作品。书中列举了郭子鹰以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灵感,创造出的二十四件顺时应景的日用陶制器物。全书讲述了他学陶、制陶的历程,更是讲述他的修心的历程和他的人生态度。

我读这本书的那天恰逢小满节气,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天,刚好把前两日的炎热气息冲淡了一些。早晨我送孩子上学路上还在抱怨雨天车子多了起来,交通也拥堵了起来,好像我内心的焦躁是雨天带来似的。然而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听着滴滴哒哒的雨声,读着书中温润的文字,看着古朴端庄的陶艺图片,心不由得平静了下来,连窗外的车流声都变得柔和了许多。

我因焦虑影响睡眠有一段时间了,在我看来,药物的干预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关键在于内心,心静则“病”除。

郭子鹰制陶没有销售量和养家糊口的压力,是出于自身的爱好,这个动机本身就纯粹得令人羡慕。我无法像作者那样有制陶的契机和决心,也没有那么灵巧的手艺,但我应该可以专注和投入在自己喜欢的其他地方,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让自己不安的内心得以自愈。

值得一提的是,前两日我恰好看了一本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书。但此刻,面对这样一部平静的作品,我选择让自己的节奏跟着它慢了下来。

若你没平日也那么容易慢下来、静下来,不妨也试一试,先去书中感受作者那不一样的慢节奏吧。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五):借由心劳手勤的坚持,寻找内心的安定

“因为生活得争分夺秒,所以自私得心安理得”。在灰暗铅重的城市,在压力和焦虑充斥的快节奏的时代,都市生活的人们渐渐变得麻木。旅行作家、摄影师郭子鹰在自己最新出版书籍《平淡如泥 静默如谜》中说:“一生之中难道不应该有一年,一周之中难道不应该有一天,一天之中难道不应该有一小时,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吗?”这位旅行作家继上部作品《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治愈系旅行哲学后,又开启了全新的尝试——让生活慢下来。 郭子鹰和妻子选择做陶。决定一周一次,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器。顺应天时,顺应内心。希望在这门踏实的手艺中,“借由心劳手勤的坚持,寻找内心的安定”。《平淡如泥 静默如谜》记录了夫妻俩几年来学习制陶的经历和感悟。 做陶的过程,就是修心。揉泥拉坯、擀泥片、粘连成形,到最后的入窑烧制,都需要你静下心来。理顺泥料的过程中,自个儿也被理顺了一番。你放下了从未离开手的手机,达到“天地无伦,物我两忘” 的入定状态。这个身心专注和投入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愈的过程。 泥土卑微, 泥土静默无言,历经揉搓、拍打,高温烧制,终于成形,成为一方器物,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是为一种蜕变,一种重生。做陶这件事,和人生中其它的事是一样的,没有捷径可言,只有一条必经之路——揉搓、拍打、煅烧,一样也不能少。否则,不会有成功的作品。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成了唯一的坚持,也渐渐成了不需要坚持的坚持。” 制成的陶瓷,每一件都是孤品。材料的选择,制陶人拉坯手法的不同,烧制时的温度,还有出窑的时机,略微有些许差异,便会有天壤之别。陶瓷偏又极易破碎,每件作品便都显得及其珍贵(不是贵重)。就像每一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人。制陶中,郭子鹰也发现屡屡有神秘事件发生:你花费心血最多的,最为在意的作品常会出问题。而哪些随手做的几件却常常给你带来惊喜?像极了人生——人生无常,是参不透的天机。做“顺应天时,顺应内心”的人吧。随缘,随性,随喜。 五年的时间,郭子鹰夫妇制作的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二十四个器物中融入了生活感悟。让我们浮躁的心,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观赏着一件件充满创意的精美的陶器而渐渐静下来,感受到静默带来的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