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读后感100字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读后感100字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是一本由黎戈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读后感(一):人们都是自己的神

一篇很好的书评或者是作家评论集,黎戈对每位作家的写作特点都剖析地十分到位。其中有一些女性作家,一些男性作家,还有一些很唯美的作品。其中最喜欢的是毛姆。

“自小口吃、矮小,深感自卑,在饭桌上只能沦为缄口的旁观者,只有写小说时,把自己带入叙事角色、代理他人人格的时候,才会意气风发。”——自抑及自抑后的舒张是毛姆很重要的素质。

“17岁跑出去游学,生活经验丰富。”——不是搭建空中楼阁的创作者

“从不写直接经验以外的东西,他的关键词:知识、合理、好玩。”——他要写的是异域风情,就一定要实地考察,要听到他们的口音、嗅到他们的体味、知道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

“不视金钱如粪土,敏感于市场。”——太臣服于市场,所以他这辈子都成不了一个文体大师。他受不了那种利群的孤独。

“爱财如命、点滴计算,在签每份售书合同时都锱铢必较,讨价还价;给好朋友写个序或跋都要收费。但是他舍得一年2万元雇仆役、请园丁。”——因为他觉得省钱必须在暗处,暴露在人前的部分,必须与他的绅士身份相配。

毛姆是终身都与时代共振,整整写了65年畅销书。所以黎戈才会说他敏感于市场,正是因为臣服于市场,才会写出畅销书。他太知道别人想看的是什么了。一个无需成长的天才型作家,用生活经验写出最最好的小说。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老是官司缠身,直到他逝世前,还有人控诉他在小说中盗用了他们的生活经历。

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位同性恋,所以对笔下的女人都异常苛刻。无论是《月亮与六便士》、还是《面纱》,女性角色大多恶毒、贪财、自私等。

至于毛姆的私生活,作者没说。所以进行一下补充:他有过一任妻子,并且有个孩子。他的妻子是出轨离婚才和毛姆在一起的,但是婚后毛姆大部分时间和哈克斯顿在一起,最终他妻子不堪冷落然后离婚。毛姆和哈克斯顿相识与西线服役于红十字时,哈克斯顿外向活泼、精力充沛,与由于口吃而不善交际的毛姆恰成互补。毛姆遂雇哈克斯顿为自己的私人秘书。

所以,用我们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这简直是三观尽毁。完全是人品有问题的人,不过有一种声音是要把作者和作品分开来看。你认为呢?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读后感(二):她们与他们

看作者说她这本书里的很多文章都写于博客时代,突然忍不住有点羡慕起赶上博客时代的朋友们了,我接触网络时间有点晚,等我开始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我身边的同龄人大多都是在玩QQ空间、渣浪某博了,所以我并没有赶上那个既有激情、又可以畅所欲言的好时候。

时至如今,我们好像很难再有作者所说的那种“野生感”了,发一段文字,总要斟酌许久,怕被误解、怕被放大、怕被和谐、怕被禁言,骤来的春天早已过去,如今已是寒冬时节。

这本书中一共有四辑,分别对一些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做了解读,同样惯例似的在后半部分搭配上了作者日常的生活随笔。

我从《心的时间》和《时间的果》开始就已经爱上了作者的生活随笔,也在那两本书的书评中写了相关内容,所以在这篇书评中就换个角度吧~

不如写一写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女性主义”,正好对上这本书中的“她们”。我查了一下这本书最早出版于2013年,那时候我还不够成熟,不太确定在那个时候大家对于女性主义的看法与态度。但将近10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有幸翻开了这本《静默有时,倾诉有时》,却依旧会被这些被时光抚摸过的文字击中灵魂。

自由意志的形象代言人尤瑟纳尔、为堕胎合法而奋斗的波伏瓦、穿长裤的乔治·桑、被我们所熟知的伍尔夫、痛苦而绝望的才女张爱玲、病态而孤独的杜拉斯……

同样身为女性的作者,又是以怎样的角度去解读这些女性的呢?

如果女性不能有自由堕胎权,如果女性不能愤怒或抗议,如果女性不能穿衣自由,如果女性只能和异性相爱,如果女性必须成为母亲,如果女性必须成为男人或者世界规定的女性模样,我们是不是要反问一句:为什么?

伍尔夫成为了一个疯女人,在各种意义上的,可她为什么会发疯?因为她的灵魂在与命运抗争,她所处的时代与她强势的思想注定无法和平相处。杜拉斯更是一种自残式的写作,“她是以伤害自己的一部分,去滋养另外一部分。”

至此还是写一写黎戈吧,我看了她三本书,这本的确如她所说,文字中带有着早期的一些“野生感”,但恰恰是这些野生感,让人觉得率真而纯粹,果敢而生动。如果放到今日的网络环境下来,怕是想有这样的野生感都难了。

额外就是虽说“文青”的气质已经渗透到作者骨子里了,但还是想说,如果书名起得稍微不这么文艺会不会更好点~比如这本,单看名字真的会以为是本纯散文集emmm

另,作者的阅读量真的好大,值得学习~愿她能在这个“伪文艺”随处可见的功利时代永葆初心,笔耕不辍~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读后感(三):她们与他们

看作者说她这本书里的很多文章都写于博客时代,突然忍不住有点羡慕起赶上博客时代的朋友们了,我接触网络时间有点晚,等我开始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我身边的同龄人大多都是在玩QQ空间、渣浪某博了,所以我并没有赶上那个既有激情、又可以畅所欲言的好时候。

时至如今,我们好像很难再有作者所说的那种“野生感”了,发一段文字,总要斟酌许久,怕被误解、怕被放大、怕被和谐、怕被禁言,骤来的春天早已过去,如今已是寒冬时节。

这本书中一共有四辑,分别对一些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做了解读,同样惯例似的在后半部分搭配上了作者日常的生活随笔。

我从《心的时间》和《时间的果》开始就已经爱上了作者的生活随笔,也在那两本书的书评中写了相关内容,所以在这篇书评中就换个角度吧~

不如写一写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女性主义”,正好对上这本书中的“她们”。我查了一下这本书最早出版于2013年,那时候我还不够成熟,不太确定在那个时候大家对于女性主义的看法与态度。但将近10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有幸翻开了这本《静默有时,倾诉有时》,却依旧会被这些被时光抚摸过的文字击中灵魂。

自由意志的形象代言人尤瑟纳尔、为堕胎合法而奋斗的波伏瓦、穿长裤的乔治·桑、被我们所熟知的伍尔夫、痛苦而绝望的才女张爱玲、病态而孤独的杜拉斯……

同样身为女性的作者,又是以怎样的角度去解读这些女性的呢?

如果女性不能有自由堕胎权,如果女性不能愤怒或抗议,如果女性不能穿衣自由,如果女性只能和异性相爱,如果女性必须成为母亲,如果女性必须成为男人或者世界规定的女性模样,我们是不是要反问一句:为什么?

伍尔夫成为了一个疯女人,在各种意义上的,可她为什么会发疯?因为她的灵魂在与命运抗争,她所处的时代与她强势的思想注定无法和平相处。杜拉斯更是一种自残式的写作,“她是以伤害自己的一部分,去滋养另外一部分。”

至此还是写一写黎戈吧,我看了她三本书,这本的确如她所说,文字中带有着早期的一些“野生感”,但恰恰是这些野生感,让人觉得率真而纯粹,果敢而生动。如果放到今日的网络环境下来,怕是想有这样的野生感都难了。

额外就是虽说“文青”的气质已经渗透到作者骨子里了,但还是想说,如果书名起得稍微不这么文艺会不会更好点~比如这本,单看名字真的会以为是本纯散文集emmm

另,作者的阅读量真的好大,值得学习~愿她能在这个“伪文艺”随处可见的功利时代永葆初心,笔耕不辍~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读后感(四):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每个人都会拥有想要倾诉的时候,用现在常见的话语去形容,也可能是在寻求移动的情绪价值,我们在倾诉过后也会不间断陷入沉思,因为沉淀过后的倾诉总是饱含了更多的情感。黎戈的这本书中很多文章店铺写于博客时代,那个时候人们仿佛突然找到了倾泻的出口,很多人都愿意在上面去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而黎戈也在前言中坦诚那段时间的文字具有一种“野生感”。

在这本合集中,不仅讲述了她们,也讲述了他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时代与生活,在我阅读完这些倾诉的话语,我逐渐陷入沉思。这些文字是有力量的,他们从我的眼睛进入,最终也会化成我向外倾诉的话语,成为我的一部分。

在她们柔软的外表之下,我看到了像刀刃一般锋芒毕露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了部分真实的我,也看到了部分缺失的我。不愿意给自己一个固定身份的尤瑟纳尔,让我想到了现如今的大部分女性,她们都深切地明白我们和男性别无二致。我们都要依靠着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美好和苦难,我们一样在面对命运的时候会感到无力。

我看到爱穿长裤的乔治·桑,她孤独的成长让她的棱角从未被打磨过,她一直在刀锋上行走,于是她也变得锋芒毕露。我看到最终放弃了自我生命的伍尔夫,她不甘心在苟且的生活中求生,勇敢地选择放弃生命可能也是她最后的反抗。我看到六岁就感染眼疾行动不便的卡洛,她在画画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人生发光,最终却在爱情离去之后失去了生命的痕迹。

在她们和他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磨难或是缺失,可证正是因为这些遗憾才造就了她们和他们发光的人生。毛姆因为口吃才造就了文笔上的辉煌,无法顺利倾诉的人生让他寻找到了另外的出口;不停经受非难的村上春树逐渐变得异常坚韧,他将遭受的伤害内化,最终成为文学的容器;费里尼的成长道路刚好赶上了法西斯的时代,那些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让他对于暴力有了别样的看法。

在这些不同的人生中存在不同的故事,黎戈借着自己的笔触向我倾诉了不同的感悟,而我在其中体会到的人生远远超过文字本身的叙述。天才们都曾在极端的处境中国呢挣扎过,只是最终他们选择了顽强生长。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读后感(五):有时的自由,野性而温柔

文/舒念

黎戈的《静默有时,倾诉有时》再版了,实在没法错过这个诱惑,想当年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博客还是网络上热门平台,黎戈自己也在卷首语写到这一点,这本书收录的文章就来源于博客时代,很多想法信马由缰,却能够带领我们找到内心深处的故事,你不由得怀念那个时代,不由得想看看过去的自己写了些什么。

静默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观察,第一章是女性,第二章是男性。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黎戈的文字看上去温和,但也处处透露着女性主义的自由追求。光看这些目录就知道,黎戈关注尤瑟纳尔、波伏娃、弗吉尼亚·伍尔夫、张爱玲、杜拉斯、玛格丽特·米切尔,无一不是赫赫有名,也无一不是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于是,黎戈开始讲述这些女人的故事,自由在这些故事中无所不在,而自由带来的负累更是令人心有戚戚,无论是在什么时代,选择自由都会伴随着质疑与坎坷,自由不等于正确,没有人知道自己选择的路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只是服从他人,或是服从自己,然后等待一切发生。

倾诉来源于对过去的怀念,青春期的荷尔蒙以及所爱过的一切,如果选择过自由,就会发现回忆的甜美,那时我们相信自己,相信世界,也相信幸福终将到来。

我们怀念过去的一切,在所有热爱的一切中,我们最爱的总归是自己,只是有些人并不突出,有些人总是很会隐藏,不会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但有些人就离经叛道,不在乎否定一切。

当年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想起了《波多贝罗女巫》里的一句话,“据说外向的人不如内向的人幸福,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他们得向自己证明他们是快乐、幸福、自由的。”

自由其实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渴求,急切的汲取这个世界的爱,或许不是命运,而仅仅是内心的一种力量,让她们不由自主地去追求,为存在而抗争。但或许到一定的年龄,人会回归一点世俗得到气息,这种世俗带来了别样的温情,让我们对待过去的自己更加宽容。

衰老大概会让每个人都经历一场回光返照,想起自己年少轻狂的日子。或者自由也有疲倦的一日,人们会主动地去寻找羁绊,寻找自己存在于世的原因,曾经的累赘在眼中再不相同,一言一笑仿佛都带着别样的意味。

我们依旧怀念过去,时刻怀念着过去的激情,黎戈再版《静默有时,倾诉有时》也找回了这种激情,我们读到过去,也回想起了曾经崇拜的一切,自由依旧是天际的明星,在人们崇拜的目光中闪烁着自己的野性或是温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