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春雪读后感锦集

春雪读后感锦集

《春雪》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雪》读后感(一):聪子

对三岛而言,他真的懂的聪子的内心吗?或者说,聪子心里是怎么想的,重要吗?

她的存在,只是爱情的配角。

可她的内心也是有同松枝一样热烈的爱。

三岛懂得她吗?还是,只是用她做了清显唯美的衬托?可是,他真的懂她吗?

她的挣扎与炙热值得被描述吗?

女人,就不能有一次,摒弃善恶的评判与惩罚,只为爱我所爱?

三岛审判了聪子。

而我知道,聪子,其实可以再勇敢一点。

只是,她不在自己的笔下。

《春雪》读后感(二):读后

犹记得第一次和本多坐船去往岛的对岸,红树林,瀑布,挂瀑布上无人问津的黑狗,与聪子见面时的青涩,躲闪,顽皮的较劲。青梅竹马,目成心许。春雪的那一个只允许黑白的上午,寒冷的我们,膝上盖着绒被,迟缓行驶雪白天地间的马车,脸庞点缀着世间唯一的艳色,第一次接吻,一辈子牵肠挂肚的火热的心跳。 泰国王子,远道而来,大王子心爱的姑娘送的戒指丢失了,姑娘的来信也停止了,他们异国他乡生活不遂人意,传来公主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本是求学,却体验了千般孤绝与哀痛。 池沼,经佣人与清显的帮助,与姑娘幽会,事情败露,被请出家门。他一直都卑微,俯身于清显,最后学会的自己的爱。 他们本来两情相悦,可因为误会,错过了。清显生气,因他的默许与放任。聪子已与皇室定亲,难更改。假装不在乎,其实追悔莫及。无数次偷偷约会,佣人帮助,私通偷情。却只是一次次缠绵的带着无比悔意的偷换,终于不是办法。不行的,该分开的,必定要分开了,聪子清楚得很。两家人联合娶妻的皇室合伙掩盖消息,悄悄去给聪子堕胎,不料她竟然在月修寺削发为尼了! 清显冒着春寒,一次次去请愿,求见上一面,三番五次,拒之门外。回东京后的两天,去世了二十岁。 我被这本书里的情感打动了,那是三岛由纪夫独有的细腻文笔营造的一种如玻璃般朦胧又闪亮且脆弱的人与人间的关系。清闲这个病娇的少爷,心思格外细腻敏感,情感丰富。而聪子就是雪一般美丽冷艳动人。 书中数量极多的景色描写与心理描写常常令我无法动情,因为我实在想不到这么多感受不到这么多层次的情感,心愿与想法,各种矛盾的情愫杂糅在五彩的树林之间,流通在穿过和室的风的语言里。 清显应该就是三岛自身的原型吧?多么谨慎又勇敢的人

《春雪》读后感(三):笔记

春雪

三岛由纪夫

8个笔记

◆ 五

>> ,

◆ 十六

>> 我也许生来只会流淌感情的鲜血,而绝不会流淌肉体的鲜血吧

◆ 二十一

>> 梦中,清显在想:因为自己深深陷入梦境之中,梦就溢出了现实的领域,四处泛滥

◆ 二十四

>> 孤独原是一种休息

◆ 三十一

>> 从这里望去所有云彩仿佛都有预感似的,一旦霞光来临,朵朵飞云都将被染成赤、橙、黄、绿等五彩的颜色。这些云朵在着色之前,因为紧张地等待,显得十分惨白

◆ 三十三

>> 海的夜,微风鼓荡

◆ 三十七

>> 一种骇人听闻的罪愆,要通过所犯的别的罪愆获得救赎,到头来两罪相抵,二者均不复存在。一种黑暗,掺和进另一种黑暗,就会招来艳丽的曙光,而且都在隐秘之中!

◆ 五十一

>> 愿望和绝望交相往来,梦幻和现实互为消长

《春雪》读后感(四):2022年了,我还在读春雪和听马勒

这遍读春雪时,思维竟发散到了马勒的音乐上。我很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是因为觉得“写得确实挺好听挺精妙的”,并且承认其客观上的伟大。而马勒的音乐能做到直接牵动着我的情绪,让我回到十几岁小孩时的状态,感受着马勒创造出来的世界以及他放在里面万花筒一般的乐思。

我觉得春雪在各个方面让我联想到马勒的音乐。在马勒交响曲中一会是铜管掏心掏肺的呐喊,一会是故意失准的小提琴演奏通俗的酒馆音乐,一会是小号吹出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一会是双簧管美到令人窒息的田园牧歌,这都是因为马勒小时候住在一家小酒馆楼上,日日夜夜听着节日氛围的歌曲,窗外的大街上又总是有送葬的队伍。

三岛把晦涩的哲学社会学讨论大段大段安插在书中,就和他华丽至极的景物描写产生了极强烈的对比。如电影蒙太奇手法般,可以在拧巴的爱情故事中插入不同味道的法学与哲学讨论,可以把夜晚沙滩上四个少年的画面直接拉向宏观尺度的星空与宇宙,可以深刻地讨论佛教无常与因果,可以面不改色地讨论死亡如“和服不经意地滑落到地板上”。就像马勒在第三交响曲中电影感地“拉镜头”从花草到鸟兽到人到天使到爱,像第八交响曲中颇有佛教无常意味的“万事昙花一现,转眼皆成虚幻”,像第九交响曲毫无避讳地描写死亡,四个乐章代表四种告别方式。

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共称为《丰饶之海》,指月亮上一片暗色的区域。起初人们幻想月球表面有海洋,但后来发现只不过是直径达上千公里的荒芜地带。三岛不是沉浸于自己文笔中的作家,而是想通过建筑起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文字,来传达更加深刻的内核。如果只把三岛当成一个擅长写出华丽的比喻,崇尚“死亡美学”的作家来看,就太可惜了。

马勒说“交响曲就是要包含整个世界。”

我不知道三岛是否认同,但我确实在春雪里感受到了类似马勒那样万花筒般的创造力。

《春雪》读后感(五):令人无地自容的美

春雪绝美而易逝, 丰饶而转瞬虚无。 或许美到极致便是一种悲剧, 如那宛若山巅残雪的脖颈,削却青丝伴青灯的聪子。 处处是美,美到病态的美。 处处有爱,爱到畸形的爱。 读过《千只鹤》《雪国》《挪威的森林》《伊豆的舞女》《失乐园》……总觉得日本文学内里有一幕阴郁病翳的基调。这是第一部三岛由纪夫,读了寥寥数语,便坚信我们以后会有更多的交集。 再读下去,便是无以复加的羞赧,羞惭于自己苍白呜咽般表达,竭力想要描绘又仿佛矫饰过度,与意象相去甚远的语句。在三岛被译后的笔下,那些支吾语塞便豁然开朗,几欲拍案叫绝。 几百条划线,在此处只作几处摘录: “坚固的世界犹如投进红茶里的一粒方糖,一下子融化开了,从而进入无限甘美的令人销魂的境地。” “他远远望见正在同洞院宫说话的聪子,她的侧影映着迷离的夕阳,宛如遥远的水晶、遥远的琴音、遥远的山间襞褶,充溢着距离所酿造的幽玄,而且,在被暮色渐浓的树林间的天空衬托下,好似黄昏里的富士山一样轮廓鲜明。” “他看到聪子站在春阳荫翳的光影中,一副缥缈的冁然而笑的体态,紧接着又迅即抬起洁白的纤腕,弯成弓形,捂住了自己的芳唇。她那婀娜的腰肢,仿佛鸣奏着一曲弦乐。” 梁祝,朱欧,红楼……文学小说里的凄美爱情故事,大抵一个模子。后果无非双双殉情,抑或或咳血情伤,抑或皈依佛门。 一个白天时间,从甜蜜幽会读到殉情悲剧,如今读这样的书时,已不再受作者操纵般喜怒哀乐,感情波动不再那么强烈,但过后确实偶有挥之不去的心境。似乎从书的开头,便已可预见到悲剧的结局,但过程中的篇幅却美得让我陶醉。 “煤油灯雾一般昏黄的光轮中,两个年轻人各自心里截然对峙的世界的影像,集中表现在那锐利的灯火的尖端。一个为刻骨的思恋而沉疴不起,一个为坚固的现实而勤奋学习。清显恍恍惚惚梦游于恋爱的海洋中,被海藻缠住双腿,依然挣扎着前进;本多幻想着要在地上建造一座坚不可摧、井然有序的理智的宫殿。一颗为热病所苦的年轻的头脑,同另一颗冰冷的年轻的头脑,于早春的寒夜,在这古旧旅馆的一角,紧紧靠在一起了。而且,各自都被迫准备迎接自己世界终局的时光的到来。” 扼腕于阘懦的美到病态的,而自私感性的贵公子清显;又佩服着本多的理智,刻苦博学的远大抱负和为朋友的义无反顾。大多数如我只能介于二者之间,孤独徜徉摸索。 就如三岛所写的,“她焦急不安,如何才能打破禁忌、一股脑儿全都说给本多听,让他知道得一清二楚呢?这可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啊,就像把死、宝石的光辉和晚霞的美丽传达给别人一样。” 死、宝石的光辉和晚霞的美丽,也是我绞尽脑汁想去描绘传达的东西,实难得法。三岛文笔的美也正是这样的意象,自己拙劣的言语也不必再咿呀去转述了,就此作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