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读后感1000字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读后感1000字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是一本由高莉娟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精选点评:

●用一些自己的例子强化一些平淡无奇的心理论证,1个半小时喝完这碗没有鸡的鸡汤。

●想读

●与其焦虑,不如先停下来了解一下自己。看完出长评!!

●认清自己 做一个有趣的人

●是一本看了之后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书。书中的很多观点是值得推崇的,涉及了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还有自我认同等方面,还有一些作者亲历的故事,挺有带入感的。缺点是语言不够凝练,有点啰嗦,有的地方写得有些太鸡汤。

●看完很多疑惑豁然开朗。在看书过程中眼前浮现很多人的影子,当然包括自己,然后心里默默念叨:噢,原来如此。

●近几年读到少有的国内关于自我的心理学写得很好的读物,浅显、简明且有理有据

●对于自己,对于生活会有一定的启发

●非常棒的一本书,慢慢地看了两天,常常被触动到。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因为我们有不同的面向,这些面向是在我们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形成的,而且有太多的面向我们至今都还不了解。 所有的痛苦,都是内心无形的呐喊,需要去觉察、去感受,去一次一次地问自己,内心是哪些观念在起冲突,什么对自己更重要,可以扩充哪些资源,策略和信念要做怎样的改变? 只有更懂自己了,才不会被生活牵着鼻子走,而是慢慢地,增强着去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能力。

●慢慢了解一些行为的出发点。除了应该怎么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读后感(一):你认识很多人,不一定认识你自己

有一个故事很典型:有天晚上一个醉汉在路灯下找钥匙,很多人也过来帮他找。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于是有人问他,你什么时候丢的。他说我早上出了家门不久就找不到钥匙了。人们说,那你应该在你家附近找啊,干嘛要在这找。他说,因为这里有灯光啊。 故事听起来很滑稽,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总是去到有光的地方找自己丢失在其他地方的东西。总是从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己。 当代社会很多人在焦虑,有两个原因,一种是外面的社会诱惑太多发展太快,自己害怕跟不上时代。一种是不敢承认自己很努力,总是企图抓住那些不可控因素,比如幸运、机会等。而不知道事实上这些东西本来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才被吸引过来的。正如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其实人们心中都早已形成自己的一些信念,只是我们自己很难发现,有时候只能通过外在的刺激才能激发出来。比如有人提出一个你非常赞同的观点,不是说这个观点本身有多好,而是在你心中本来就已经存在这这样一个信念,只是被别人证实了一下。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很多都是我们想看到的世界。 你看到社会上很多人相互欺骗,因为你可能受过欺骗,或者你有可能想去欺骗别人。如果你看到社会一片美好,人人和睦相处。是因为你本身心地良善,不相信尔虞我诈,即使自己被骗了也会轻易原谅。这就是一个人内心的选择,这个选择逐渐形成内心的信念。所以痛苦还是幸福全在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万能的,但贪婪者希望自己拥有一切能力和财富。其实如果静下心来反观一下自己,问自己到底想要成为怎样的人,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样就不会被别人的眼光所干扰。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那么生活就活成了追自己尾巴的狗,一圈一圈地逃不出困境。 给自己明确的定位后,还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才会有自信,而只有自信才能让人主宰自己的行为,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不被别人控制,不企图控制别人,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没有任何人能拯救世界,认识到这一点,你才会有成就感。社会纷繁复杂,我们依然深情地活着。这就是精彩的人生。 不要问我为什么好像顿悟了一样,是受了什么刺激或者高人指点吗?我只能告诉你,我刚看了《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这本书,作者高莉娟,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我只是简述了一下书里的情节和我的感想。如果感兴趣请你自己仔细阅读。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读后感(二):人能看见所有肉眼能看到的一切,但唯独看不清自己!

你是否深深的厌恶某个人?

你是否特别的抗拒某件事?

你是否与他人相处很累?

你是否对身边人的看法很在意?

如果是,哪怕不是也没关系,这本表面看起来像鸡汤,实际上是干货的书,对你一定有帮助!

本书作者高莉娟是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在从业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已经帮助了众多的心里患者走出人生困境。

同样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重点是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得看清自己。

孔夫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告诉我们,每天都要不断的反思自己,但不仅仅是言行上的反思,也包括了思维上的反思,只有将思维扭转了,才能够真正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到底是发什么了什么样的过错。

都说世上无圣人,但就算是真正的圣人,一样会有犯错的时候。

那么,如何正视自己的过错,将其改正,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探究的。

在本书当中,作者举了许多贴近生活,包括如何和孩子、丈夫、父母、公婆、朋友、同事等关系之间进行恰当的相处与理解。

在人与人相处之间,理解与尊重就成了能否维持好关系的重要点。而往往我们在与最亲密的人相处时,却比与陌生人相处的还要差。

在社会上,因为陌生人跟我们没有直接性的任何关系,互不相欠,我们凡事都会以友善、和气的态度进行。

但偏偏是这种没有太多关系的相处让人看起来是很美好的。

可是在与父母、孩子、夫妻、公婆之间的相处却总是有很多的抱怨与责怪,那这是因为这些亲人对自己不好吗?是他们虐待自己?还是怎样呢?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联想一下现阶段的各大自媒体平台所发布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之间的那些矛盾,那些狗血的剧情。虽然在现实中,也是有这样的事情在发生,但更多的是像每个人在家里所遭遇的一样,没那么狗血。

例如,不爱做家务的丈夫、每天都脏兮兮的孩子、每天骂你懒的母亲,这些都是常见的。那关系的不和谐都是他们所造成的吗?

其实并不然,在本书中有一句话特别经典,特别能引人深思“人能看见所有肉眼能看到的一切,但唯独看不清自己,人所能看到的都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因为周围人的表现,我们潜意思会不由自主的出现愤怒、抱怨等情绪,接着便开始争论,厌恶。

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回头想想这件事,又觉得没什么,甚至发现是自己的言语或思考出了错才造成这样。

当然,综上所说的其实只是这本书的一部分,书中总共分为5大部分来引导读者的思维进化,包含了许多个方面,但最重要的,依然是我们自己!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读后感(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你所认识的自己,可能只是一种假象。

佛陀说:“每个人内心都有恐惧的种子,但大部分人压抑着它,并将它锁在黑暗里。”从婴儿时期到现在,我们每一个人受到过的桎梏和影响实在太多,有来自原生家庭的,来自朋友的,来自各种所谓权威的……

荣格认为,人类在步入中年之后,要逐渐走向个体化的过程,找回真正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男女特质的平衡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这本书让我们试着反求诸己,唤醒我们的心灵,疗愈心灵的伤口,重新开启生命之航。

书中提到,接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阴影部分不加抵达。人在成长过程中把许多社会规范所不容许的部分压抑到潜意识中。这个理论在武志红的“A”与“-A"理论中多有阐述,即一个人表现出很强烈的某种性质,往往是与他他潜意识中截然相反。比如说一个表现特别男性化的女孩子,内心可能是多愁善感的。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接纳自己,就是不要将潜意识中压抑的部分视为敌人。相反地,要经历它,接纳它是自己的一部分。

书中说道,真正让人内心波动是并非是外界的人和事物。我们在自我评价的时候通常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有条件的自尊,另一个是无条件自我接纳。有条件的自尊是指我们常常根据某个外在的标准来评价我们自身。无条件的自我接纳则是反观内心,无论表现的怎样,我们本身都有价值。

这里所说的“本性”就是真实的自我,而我们平时所认同的往往是虚假的、意识层面上的“自我”。当你开始发掘内心的阴影时,或许心中会出现一个声音,声嘶力竭地叫你停下来。不要理会那个声音,因为它只不过是你虚假的自我而已。只有推翻了对自我的虚假认识,你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性,找回真实的、完整的自我。

要追逐光明,你就必须拥抱黑暗。我们需要理解、接纳和包容自己身上的一切特质,因为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的话,又怎么能期待世界接受我们呢?要想获得别人的爱,我们必须首先建立起自爱。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读后感(四):与其自我焦虑,不如停下来了解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北京雾霾天的原因,最近状态一直不太好。工作进度推进缓慢、家里老人重感冒等这些细碎的生活日常很容易让我觉得疲惫,无力感简直不分时段的会冒出来。也是在这个时候,收到了高丽娟老师的这本《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

封面上插图,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一叶障目的寓意,但是看到“我们应该学会接纳那个糟糕的自己,同时不束缚那个满意的自己”这句话时。我的想法改变了,这不是一本思考我与世界的书,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常故事,缓慢引导我们与自己进行深入对话。

全书分为五大部分,从了解问题,到开始认识自己,再到看清自己内心的执念,学会接纳自身的不完美并能通过爱,获取全新的能量。在阅读这些文字中,总能在咨询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所遇到的困惑。

如果只看目录,会觉得内容不会啰嗦,但稍微多一点细心,你会发现如果只是调理分明的心理学知识点,你可能无法体会作者的用意——了解我们自己。

比如对一件事情本身定义的边界不清晰,家庭与工作无法找到平衡点等这些问题,作者高莉娟通过一些现实中的实际故事来让我们明白:如果我们不停下来去扪心自问一下,或许会长期陷入生活不堪重负的状态中无法自拔。但是当我们能对自己亦或自己所选择的某件事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那么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而不是已经无从选择。

在《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这本书中,很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你所看到的世界是否完整,取决于你所受到的创伤大小,以及这个创伤被修复的程度。这一说法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太过主观去,但事实上,只有我们自己内心的世界逐渐趋于完整,才能够更清晰的认识和辨别客观外界。比如压力,每个在成长的人,都需要承受某些压力,我们当我们的内心趋于平静,才能更正确认识压力,这也是每个成熟独立的人的必备技能。

生活中所有困惑和不如意,都源于你没有看清自己。这句我认同前者,但对于如意与否,不是看清就能顺利的。这里的看清,我个人更倾向于看清自己的欲望,即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欲望总结得很清晰:饮食、性、安全、尊重、亲密关系、自我实现。但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位置,决定我们没法去追求所有的欲望,这时候就需要保持清醒。就好比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时,能清楚自己最想要拥有的是什么,而不是被广告场景所带偏。

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比较容易,但是到了操作层面,面临的困难之多不少。如书中提到的不承认自己的努力、不敢抛弃困扰的信念、接受阴影面。也比如现实中真实的焦虑阻碍,我是不是工作能力真的不够、是不是值得被爱、会不会被嘲笑。

这些困苦,看似难堪痛苦,但如果我们能直接去撕开它,并条一条理清楚,其实它们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可怕。

内心的成长是一个和年龄无关的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一直倾向于“向外”获取,但往往能我们真正需要面对永远是“对内”的探索。正如作者高莉娟所言“社会文化以及别人的看法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反过来我们可改变对文化、对别人想法的认同程度”。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难,难的是我们在想和做的过程中,能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晴朗起来。在完成自蜕变的之后,也能从内而外的回去重新出发的能量。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读后感(五):你确定认识的自己,是你自己吗?

为什么说“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最难说服的是自己,最难拯救的也是自己”就是因为你并不“认识”你自己!有时候自己很多行为自己都不能解释,对吧?甚至有时候自己都讨厌自己!

那你真该读读这本书,首先你讨厌的你并不是因为你的无能和懒惰,只是因为你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并不是你真的不够优秀!要做到顺从自己的心!这些对自己的“误解”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或者潜意识带给的伤害,找到根源并解决它!然后接纳自己并且爱自己!这样就会获得自己体内无尽的力量和潜能!

看完这本书想到我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人美心善,但是就是除了我没有什么朋友。

我想这应该是一种自我认知障碍。

人们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出自百度百科)

举个例子:她对于自己容貌有过高的认识,觉得自己的美貌富可敌国!所有认识她的人都改被她的美貌折服、被她的气质吸引、被她的魅力捕获……实际上并没有,别人多数都会觉得这个妹子还挺好看,挺干净的!对于这种评价她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安慰自己高处不胜寒。总说自己是鹤立鸡群,渐渐的也都开始被别人排斥。看完这本书我发现可能是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一些伤害造就的。

从小父母离异的她特别没有安全感,需要不断自我鼓励自我激励,所以慢慢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该受万般宠爱,所以造成了自我认知的缺失。这本书打算送给她,相信她看完这本书会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喜欢这本治愈心灵认知自我的书籍,总能让我在一次次徘徊中获得成长!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

8.8

高莉娟 / 2018 / 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