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内心的自我对话读后感1000字

与内心的自我对话读后感1000字

《与内心的自我对话》是一本由[英] 贝弗莉·恩格尔(Beverly Engel)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内心的自我对话》读后感(一):了解情绪中的——怒气

这本书的主标题是与内心的自我对话,书中很大篇幅所写的了解自己发怒的原因,方式,怒气是一个人情绪的反应,有正向有反向,但大部分人是不可控制的发泄怒气,伤人伤己,反向的多。我自己本身也是如此,所以对这类书特别感兴趣,希望能通过了解发怒的机制,继而当出现情绪失控时,能及时恢复到平静状态。

书的第5章就给出了改变愤怒的方法,也就是本书小标题——如何改变不健康的愤怒模式,怒气情绪其实是无法消除的,只能改变,或者说改善。喜,怒,哀,乐,人生四绪,喜和乐都是娱人娱己,哀只单纯指向自己,怒则既指向自己又指向别人,想想曾经在生活中很多因怒而像火山爆发式的场景,像头困兽在笼。读读这本书能够一点点的纠正乱发脾气的状态。

跟很多心理类的书籍一样,书中会有一些有趣的小测试,让读者更明晰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发脾气大王(我是暴怒型),还有很多小案例,读起来不至于枯燥。

有一个章节写到“女性难以承认和表达愤怒,到底是由性别差异造成还是由地位和权力差异引起,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也是我很久以来思索的一个问题,古训女人宜静宜柔,发脾气的往往被冠以“母老虎”之名,但偏偏每个人无论男女的天性都存在“怒”这个情绪。但环境又要求女性“不可怒”,在中国,这类被压抑“怒气”的女性会转向另外一个发泄情绪的渠道,那便是“怨”,其实是阴柔版的“怒”。无论是怒还是怨,总归是不良情绪,应该多多看书改善。

这本书看得比较慢,看完一次还可以二刷,巩固或者练习一下里面所指导的改善方法。

《与内心的自我对话》读后感(二):情绪稳定指南

情绪稳定指南

由于工作和个人经历的关系,我一直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却也一知半解,只是略知皮毛。所以当出现这样一本《与内心的自我对话》,我则兴趣盎然。

浏览目录可知,本书主要讨论的是愤怒。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很少愤怒啊,公认的好脾气,甚至没脾气,最多是生闷气。不过认真读了这本书发现,生闷气也是一种愤怒的类型,且并不是一种正常的情绪。那就是消极攻击型。

所以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愤怒类型,然后阅读相应章节,尝试按照作者的建议去做,相信你的状态会有所改善,记得做摘抄笔记哦。

至于其他章节,也不必跳读,毕竟每个人的愤怒类型可能不止一种,或许会随着情境和经历不断变化,而且也会借此对周围人的情绪状态有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干货满满,又不失各种案例和故事,既有作者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也有那些咨询者。难得的是,英国作者笔下的故事并不遥远,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可能刚好是你的遭遇。

偷懒如我,并没有摘抄,也没有在书中画重点,自认为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摸索出的方法也和书中给出的一些建议不谋而合,比如习练瑜伽,不为瘦身,不为体型,而是追求身心的放松;以及写日记,尽管有时忙起来日记变成了周记,甚至半月记,但这的确是与自己对话的最佳方式,很多心事与情绪流淌于笔端,则梳理清楚,不再纠结。此外,还有临写字帖(硬笔而已)和弹奏乐器(最简单的尤克里里)。

接受过心理学培训、做过一对一心理治疗、参加过心理沙龙活动、读过若干心理学相关的书,而这一本,却是我认为更适合大多数人的一本情绪稳定指南。

PS:很久没有写书评了,还是有点自说自话。最惭愧的是,拿到这本书已经好几个月了,对不起小编(鞠躬~)

《与内心的自我对话》读后感(三):世界的参差,职场猪队友,这愤怒可以改善生活吗?

小冒坚持原创的的713天 不愤怒,不上头,不战斗。

我曾经写过,自己在工作中,见识的世界的参差。

相信我,没有和外国人打交道之前,我都没有想到,这个世界可以如此奇妙。这个世界的生态可以如此多样化。

隔着语言差异,文化背景悬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完全不同,我觉得我真的应了《脱口秀大会》里呼兰的“中年危机”段子:

我读过那么多书,明白那么多道理,但那一刻,我还是上了头。

再加上工作过于认真负责,忍不了那些效率低下,死板不聪明的工作能力,又不想屈服给无理落后,胡搅蛮缠的观点。

所以我不仅爱上头,而且还爱战斗,天天英语battle。

如何在上头和战斗的焦虑压力中重获宁静自洽?

为了减少上头带给我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试过,每天上班开启battle模式之前,心平气和看看哲学书和心灵鸡汤,至少可以保证自己心平气和。

空余时间,避免为工作烦心,尽量接触自己喜欢的事物,分散注意力,比如用心搞穿搭,做手工。

没事就看看各种弘扬人性真善美,人间值得的影视剧作品,最近我都把《球拍少年团》《机智的医生生活》改为上班前的通勤路上追,让自己幸福开心地笑出来。

然后,告诉自己,要相信人都是善良的,不管工作上如何有摩擦。

但,这些都是已经生气以后的补救措施,我也在反思,能不能从根源上,减少愤怒?

这本书我一直放在工位上。时不时翻看对照,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

作者是从业40年的精神治疗医师,她会从很多细节,去分析愤怒,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愤怒表现,并不只是性格和脾气,从而改变不健康的愤怒模式。

愤怒是一种正常、健康的情绪,书的开头,作者就提到了“尊重愤怒”,因为这一定是自己内在投射出的信号。

不能察觉自身的愤怒、无法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会使怒火变成破坏人生、毁掉生活的力量。

主要包括7种方式:

不分对象发泄,强忍怒气,动粗,持续生气,

用愤怒掩盖其他情绪,

用愤怒逃避亲密(不知如何相处,为了保持距离),

深陷愤怒的不健康发泄方式不能自拔。

根据能不能发泄出来,分为发火(外化)的外怒型和强忍(内化)的内怒型。

两种方式,自然没有一刀切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平衡。

大家仔细想想自己愤怒时的表现,一定有一种更倾向的方向,那么就有意识向另一个方向做调整。

物极必反的平衡法则,真是处处适用。

每个人的沟通方式,是我们表达愤怒的主要方面。

作者列举了6种主要的愤怒方式,其中4种是需要改善,我仿佛看到了职场里,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影子。

还有2种正面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坚定型:

直接公开诚实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让对方猜疑,也会顾及对方的感受,对别人诚实,以期别人能对自己诚实,面对问题主动出击。

沉思型:

控制情绪,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大多数时候,我们遇到的让人头秃的沟通困境,都是源自那4种需要改善的负面愤怒方式。

哪怕有时候,是对方的问题在先,在接触,产生摩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也会不由自主,跟着对方做,复制错误的愤怒方式,来“一物降一物”。

这样想来,我们总会把很多人的性格缺陷,归咎于原生家庭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愤怒的方式,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习惯。

这本书不同于以往刻板印象里的心理学入门书籍,书籍只有前1/4部分,言简意赅介绍上述分类,模式等等理论。

大量的篇幅,都在逐一介绍,每一种愤怒类型,该去如何对症下药去改善,如何变消极为积极,如何改变自己的攻击模式。

拿我自己为例。

我从小都是与人为善,不喜欢和人产生冲突,也会很机智地避免冲突。

但是当我习惯性想太多的时候,过犹不及,就会不自觉向“讨好型人格”靠拢。

所以曾经大多数时候,当工作的问题和令人头疼的队友萦绕我脑海的时候,我那时候的内化愤怒,都是冲着自己和最亲密的人,也就是“消极型”。

而现在,由于也是人到中年的坦然,想要更爱自己讨好自己的底气,我面对猪队友的时候,尤其是,我英语的措辞无法自如,流畅,婉转如同中文一般的时候,我所展现的愤怒就更倾向于“攻击型”。

参考了书中很多表达的关键点,如果英语和母语一样好,表达不存在情感色彩的歧义,又能更了解文化差异,那也许我就可以转化为“坚定型”。

这本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们不仅仅要了解自己,改变自己。

我们也可以去分析那些时常愤怒的身边人,对症下药去提升沟通效率,哪怕心累之后,至少达到了当初预期的目标。

当我转换思维到分析猪队友的种种不理智行径,就能有不一样的视角和心态,也没那么扎心和难受。

工作上,不可避免一定要和很多人打交道不说,很多事情的成败,都取决于那些“木桶的短板”——猪队友的表现。

任何组织的参差,都是不能避免的,只能想办法改善,克服,回避,保护自己。

虽然总是劝说自己,但还是会因为工作上的事,心态和脾气变得不太好。

有时候,也会很生气:

工作中,也是能干的人不得不替人分担,为了大局;

明明是别人的问题更多,反而是我经常在反思,在提升,在改善,在读书学习去理解他们。

只有我在改变,在努力,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但至少,我要庆幸的是,我没有变成那种人,消极混日子,工作能力差,还到处推卸责任的人,不会愧对自己的良心做人做事。

哪怕我不会尝试去改变对手了,但也不接受他们对我毫无章法道理的硬核改变,所以我一定会坚持精进,去保留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底线。

这本书,其实就是在告诉像我一样的社畜,我们总有办法让不美好的事情,出现一线转机,不会让愤怒成为魔鬼。

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与内心的自我对话》读后感(四):怒气熏天?火气难消?别让怒火毁了你的一生

愤怒是一种情绪,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只是,你有想过自己是如何表达这种情绪的吗?

是一件小事就能引来自己的勃然大怒,对旁人大喊大叫,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还是遇事闷声不吭,用沉默冷战或阴阳怪气来表达愤怒;又或者是暗中报复令自己生气的人,表面不反对,内心却不执行;再不然就是扮演无辜受害者的角色,将炮火悄无声息地转移到他人身上。

其实,无论我们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愤怒,都只是情感宣泄的一种手段。但,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以错误的方式来表达愤怒情绪,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还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使整个人处于局促、紧张、不安的状态。

英国心理学家贝弗莉·恩格尔认为,愤怒是人类在面对内外部压力和威胁时,生理和心理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防御措施。我们虽然无法避免愤怒的产生和蔓延,但我们却可以调整表达愤怒的方式,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释放自己的情绪。

幼时的不幸经历,让贝弗莉对他人有很强的戒备心,也有过通过酗酒、暴食等错误方式来发泄心中愤懑的情形;好在,经过多年的心理治疗,贝弗莉走出了童年困境,学会了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为了让更多的人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感,心理治疗师贝弗莉编著了《与内心的自我对话》一书,鼓励大家改变不健康的愤怒方式,直面过去,勇往直前。

与内心的自我对话

8.8

[英] 贝弗莉·恩格尔(Beverly Engel) / 2021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我们先来思考几个问题:

1、 排队时,被人插队,你会怎么做?

直接将其推开或出言警告?一言不发,乘其不备把自己的商品放上去?还是借助他人言论,向其施压?

2、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和自己顶嘴,你会怎么做?

直接打骂让他难堪?一言不发,持久冷战?让伴侣解决?直言心境,换位思考?

3、 伴侣无视自己的付出,将一切视为理所应当,你会怎么做?

据理力争,争吵不休?沉默不语,将对方视作空气?向亲朋好友抱怨?直言坦诚,寻找解决方法?

如果你习惯生气时将怒火发泄出来,朝对方怒吼、咆哮,那就属于外怒型;如果倾向沉默、一言不发,试图通过不说话来掩盖情绪,那就属于内怒型。作者贝弗莉认为,处理愤怒这种复杂的情绪,无论是外怒还是内怒都可以,关键在于自己会平衡,适当表露情绪的同时,不给别人造成伤害。

沟通专家曾指出,人类有四种主要的沟通风格,攻击型、消极型、消极攻击型和坚定型。作者贝弗莉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新增了投射攻击型和沉思型,两种沟通风格,贝弗莉认为,人们生气时无论是外怒,将火发出来;亦或是内怒,隐忍不说,其特征都离不开上述的六种沟通方式。拿攻击型和消极攻击型来举例:

采取攻击型愤怒模式的人,通常选择直接且强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盛气凌人地扯着大嗓门地骂别人。这种人不在意别人的感受,更不介意自己会伤害到别人,一心只考虑自己的权益。戴安娜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她坚定自信,游刃有余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只是一旦有事情与自己的设想不相符时,她便会纠缠不休,直到身边的人赞同、执行她的想法。哪怕事后的戴安娜会后悔、会不好意思,但在当下也控制不住想要发火的情绪。

消极攻击型的人,为了获得所有人的支持,不会选择与人正面对抗,更不会承认自己具有攻击型的一面,但他们的消极是假装的,看似好相处性格的背后,其实是固执己见、不好相处。他们表面上温顺亲切,暗地里会用间接的方式发泄心中的怒火,用推迟、拖延、破坏等方式和别人对着干。杰米就是一位消极攻击型的父亲和丈夫,他渴望妻子和孩子的爱,因此不会和妻子、孩子对着干,在面对她们的无理情绪和要求时,杰米不会直言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是私下报复,通过忘记时间、临时更改主意、违背之前的承诺等方式来反抗。如果妻儿事后问起,杰米则会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运用各种借口来推托自己。

美国滑雪运动员克里斯滕.乌尔默在《恐惧心理指南》书中提到,“恐惧与生俱来,不可能被攻破也不可能将其打败。” 愤怒同样如此,这种复杂的情绪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肆意游荡和蔓延,我们要做的,是接受它,包容它,拥抱它。

作者贝弗莉认为愤怒其实就是一个机体内部的警报器,用来提醒和警惕我们,它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影响的大小。如果我们学会与愤怒和谐共处,不再夸大或掩盖自己的情绪,那我们就能正确应对愤怒带来的一切不便,转危为安,拥有健康的情绪处理方式。

一般来说,我们的愤怒模式源自自己的童年时期,父母的相处模式、家庭氛围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对愤怒情绪的看法和处理方式。想要厘清自己的愤怒方式,就必须追根溯源,了解幼时所处的环境,甚至是直面过去痛苦的回忆。

此外,贝弗莉还建议大家找到潜藏在愤怒之下的深层感受,也就是寻找到究竟是什么情绪引发的愤怒,是恐惧、悲伤,还是内疚、羞耻。回忆虽然痛苦,但却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摆脱束缚。研究表明,直接表达愤怒是最健康也最令人满意的方式,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用坚定的语气表达心中所想,既能让对方感受自己的真诚,也能避免无效的沟通。

一直都在研究压力对人类影响的哈佛大学教授,赫伯特·本森医生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建立防止压力过大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深呼吸、运动、沐浴等方式,让身体放松,回归平静祥和的状态。

万事开头难,一想到要回忆过去,我们就心生怯意,无法向前;一想到要改变沟通方式,我们就举步不前,难下决心。但其实,无论我们怎么做,最重要的是重视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的内心,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与内心的自我对话》读后感(五):学会正确表达愤怒,是成年人的职场必修课

从小我们就听长辈的教训说:“成大事的人,大都喜怒不形于色。”

长大以后,其实每天都会有身边的人或事让我们生气,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强忍着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不但不敢随便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愤怒,更多人是越来越压抑自己的情绪。

昨天看到新闻说贝壳的创始人左晖因突发疾病离世,享年才50岁。更有网友评论,中国的亿万富豪平均年龄仅有57岁。

人之所以会引发疾病,除了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之外,最大的问题是情绪没法正常疏导造成的。

尤其职场人士,在公司备受领导、同事及工作的压力,在家里也要顾及家人需求,人际交往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会引起冲突的情况发生。

面对这些种种问题,多数人都会劝我们忍,因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不断退让不但无法解决问题,还会让自己的情绪积重难返的。

英国精神治疗师贝弗莉.恩格尔,在看到很多人不能察觉自己的愤怒、无法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甚至让怒火变成破坏人生、毁掉生活的力量,她撰写了新书《与内心的自我对话:如何改变不健康的愤怒模式》。

贝弗莉.恩格尔是全球畅销书《道歉的力量》的作者,她的这本新书《与内心的自我对话》,是教我们如何跟随自己的内心并且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释放自我情绪,以达到自我与他人平等交流的效果。

对于打工人来说,正确表达愤怒,确实是刚需,我们可以看看下面三个方法:

前同事小张在下班的时候给我发信息,说起我们以前的一个领导,因为公司的业务被兄弟单位抢走了,他在办公室大发雷霆,不仅全公司的同事都看到了,还让竞争对手公司的人也看到了,这事闹得有点不可收拾。

在职场其实会经常遇到恼火的事,我以前也因为碰到上司的丢难无故加班感到非常生气。

为了饭碗一般人其实都会忍了。

但是时间长了,这个事情真不是你忍忍就过去了。

因为有了你的让步,下一次只会给你得寸进尺的难题。

所以我当初选择离职也有忍无可忍的原因。

但像前领导说的,我们普通员工一般遇上不能忍受的事情就会选择离职,作为领导或者老板,他们一般都不可能轻易放手,所以像前同事说起的领导爆发的情况,相信他的忍耐也到极限了。

贝弗莉.恩格尔在《与内心的自我对话》提到:“生气应该是一个暂时性行为,在问题解决后就该停止。遗憾的是,很多人抓住愤怒不放手,不断强化对另一个的怨恨甚至仇恨;或通过冒犯对方达到惩罚的目的。”

她还在书中给出应对愤怒的九个步骤:

在工作中遇到跟自己想法严重偏离的事情,生气确实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在愤怒爆发之前先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处境也是很有必要。

不然像我们前领导那样让竞争对手看到自己的弱点爆发也不是好事。

通常能使我们愤怒的事情,都伴随着巨大的压力,然而自己发作巨大怒火的同时,肯定也会激发对方的怒火。

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势必影响双方往后的关系。

尤其在职场中,我们见过背地里斗得你死我活的同事,却很少见当面大打出手的工作伙伴。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暗里竞争是必然的,但明刀明枪不但有失体面,更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但是当人处于愤怒的状态之下,神经是紧绷的,如果无法及时舒解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所以《与内心的自我对话》书中作者找到了10个防止愤怒积聚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尝试一下:

有时候被别人气得要死,自己却无法好好表达情绪,也说不清自己委屈的地方在哪里,除了发怒以外好像什么都做不了,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好的状态。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让自己感到极度不公平甚至让人愤怒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正确与对方交流自己的愤怒情绪。

前单位有个同事,每次绩效评分低于其他同级同事,她就会很生气,然后带着自己所有加班凭证和工作记录找部门负责人和行政总监拍桌子大骂,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她还会说如果领导不给她一个公正的说法,她就会去质问总经理。

像她这样敢于在职场直言的人其实只是少数,但即使每次她的愤怒诉求能得到领导的稍微安慰,但下一次评分依然是她较低。

这就证明,即使领导觉得她是能干的,但对于这样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下属,是不会重用的。

那应该什么时候与人交流你的愤怒情绪?贝弗莉.恩格尔教我们,在想质问对方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驱使?

她还在《与内心的自我对话》书中教我们:

另外,在沟通的时候避免使用以’你’开头的句子。因为这样不仅会让听者有防御心理,还会导致讲者有无助感。尽量使用以’我’开头的句子,你会因此对所说的话更加负责。

最重要的是,一定记得说出你生气的原因以及你认为能改善当前状况的方法。

为了进行良好的沟通,作者还教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眼神交流、姿势、与对方的距离和肢体接触还有面部表情、手势等。

因为肢体语言也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如果肢体语言表达过于激动,会让听者有压力感,所以要适当控制。

“掌控人生的真正体现在于随时洞察自己的情绪,并为其承担责任,而不是指责他人。不要用愤怒控制别人或惩罚彼此,也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愤怒的牺牲品。”—《与内心的自我对话》

与人和平相处是我们为了处世的良好愿景,但是现实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

但只要我们学会良好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尤其面对各种职场人际关系难题的时候尽量用高效沟通的方法,很多矛盾是可以积极化解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