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精简写作》的读后感大全

《精简写作》是一本由[美] 罗伊·彼得·克拉克 / Roy Peter Clark著作,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简写作》读后感(一):《精简写作》不精简

诚如你见,本书虽然自称要精简写作,其内容却丝毫不见精简,其可信程度就好比麻脸上电视宣传护肤品能让你有光洁的脸庞一样——当然,我不排除这种印象是译者的锅,毕竟,最近一些国外写作类的书籍相当红火,估计出版社赶着捞钱,随便叫个翻译花上一个星期草草翻译出来就匆忙出版了。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针对的是短文的写作,而非长篇大论或是小说。因此,精简的目的可想而知了,无非就是增加文章的信息密集程度,尽量少出现无意义的文字。

令人遗憾的是,本书的作者在写作时却是废话不断,絮絮叨叨跟炉边唠嗑似的,让人丝毫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即便是我,也是大着脑袋尝试了多次才勉强啃完,而且,完全没有二刷的欲望。

我只能说,这再次印证我一直以来的理念:想学好写作,根本不存在任何捷径可走,所有的武林秘籍若没有下郭靖的功夫,降龙十八掌也只能是太祖长拳的水平。书中所列举的种种,例如注意搜集优秀的短文,揣摩写法,学会删除……等等,你若无匹配的内功,基本上用不上,使不出劲。

所以,与其想着读完本书就能够成为短文写作的大师,倒不如老老实实啃完一本短文集,然后从模仿开始,一点点吃透精髓来得靠谱。

《精简写作》读后感(二):评《精简写作》

杂志编辑、作家杰海因里希斯(Jay Heinrichs )的故事是关于他丈母娘安娜·简的:

她因为严重的心脏问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对围着她、来见证她死亡的她爱的人几乎不能说一句话。

凌晨3点左右,安娜·简虚弱地伸出手指,指了指房间另一侧桌子上的可乐罐。"可以喝吗? "她低语道。他们扶她起来,给了她饮料。尽管有个神经质的护士抗议说咖啡因对一位将死之人不好,她还是喝了半瓶。3个小时后,安娜·简自己坐了起来;两天后,她出院了,对自己没有如期死去感到十分气愤。几年后,她才去天堂和丈夫团聚。

换句话说,医生救不了她,但可乐却可以。

这是书中第一部分第三章---阅读文章的重点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很棒,有些幽默,比如说见证她死亡的亲人。最引人深思的是最后的点睛之笔。

当然,不同的人会读到不同的内容,感悟不同的体验,这和每个人的生活阅历,见识智慧有很大关联,但好故事的好就在于可以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思考,这就是文字带给我们的思考。

当然,作者用一个棒球明星的名言:“在真正结束前,它就还没结束”隐含说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悟,更有厨房美食家的神奇之功——化普通的食材为神奇的美味佳肴的厉害。

写好一个好故事,需要考虑以下核心问题:

为什么这个故事很重要?

要点是什么?

为什么这个故事被大家传颂?

关于生命、世界和我们生活的时代,这个故事讨论了什么?

《精简写作》读后感(三):写短文是趋势?不,写短文是时代!

在电梯的广告里,看到这样一句标语,

“微商是趋势?微商是时代!”

刚刚读完《精简写作》的我一下子笑了出来。

美国人的畅销书也读了一些,一直都感觉着他们似乎有一种统一的风格,这本《精简写作》一上来就指出了要义。这简直是一本透底美国当代舆论、出版文风的秘笈。

本书的内容不可谓不丰富,虽然通俗易懂,对于任何读者读起来都无甚难度,但若仔细玩味作者的陈述,还是很能咂么出些深意的。

比如美国人似乎十分崇尚报业,新闻记者的笔体,专栏文风。怪不得美国人如此推崇马克·吐温和海明威,盛赞他们的文字风格。我对此不想加以优劣的评价,我只是想客观地理解美国大众的心理。这本书的确能为我提供不少信息和思考的切入点。进而甚至可以试着解释美国的流行文化的各个方面,比如歌词,比如公众人物的媒体表现,比如学校的教育,甚至是总统竞选。

美国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似乎学术科研精英和人口比例上占绝大多数的大众之间有着非常巨大的对比空间。我不想得出哪一边好、哪一边不好,或哪一边值得研究和效仿、哪一边不值得研究和效仿的结论,而是觉得有必要去客观地了解任何一方的内在。没有简单的好或不好,所有社会层面或人为定义的考察指标都是纠缠在一起的。比如有人说鲍勃·迪伦是美国国宝,可我听后觉得他只是在模仿黑人爵色而后有了创新和改造。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简陋,也有人说不叫那陋简而叫洗练。有人说马克·吐温智慧幽默语言简洁犀利,也有人说法国文学才称得上文学。有人说整个美国就没有拿得出手的文学家,可也有人就是不喜欢欧洲人的精致,就是喜欢美国人的朴素。有人说美国人没文化的太多,老百姓别看有钱,其实俗不可耐啊。可为什么美国人最赚钱呢?美国人是怎么做商业、打广告的?美国人是怎么搞娱乐的?就拿电影说吧,现如今的我,已经宁肯中国的电影市场能像美国那样,有个好歹良性的秩序,别让我一个都不愿意看啊(此处故意夸张)。

《精简写作》这本书主题明确,具体指导也与用意很协调。作者一一列举的方面的确都是观察、审视一段文字的很实用的角度。尤其对于果真有此需求的人,这些内容肯定能帮上大忙。虽然我没有这种需求,但依然很欣慰读过这本书。因为它让我系统地理解了很多现象。什么现象?回到我开题说的那句话,

“写短文是趋势?不,写短文是时代!”

《精简写作》读后感(四):适合每个人看的——如何言简意赅地表达,实现有效沟通

光看书名《精简写作》,似乎是写给一小部分有志于提高写作水平的人看的。如果在书名号中把副标题“快节奏时代的沟通与表达”也加进去,也许会让更多人想要捧起这本书。

有时候我们把写作看得太过神圣与严肃了,其实朋友圈的三言两语也是一种写作,还有类似的140字微博,豆瓣说等等,如今已经占据了我们发表看法的很大一部分。如果只是自说自话,图个自己发泄或开心,也就罢了;若是当作一种沟通,想要有人回应,那么我们随意敲出的文字还有太多的提升空间。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快餐文化的态度——虽然今天写下,明天就过期了,但我们也不应该生产垃圾。

出于对读者的尊重,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文字,“请勿倾倒(垃圾)”。内容可以轻松愉快,但表达应该是有章法的,经过思考的,认真的。

我想到了总理御用翻译张璐的一句话——“哪怕再给我多一秒钟,我还能更准确”。

这本书的作者是理论实战兼具的专家,给出了很多具体技巧,比如二元结构,有所侧重,变化节奏,切中重点,软硬词的变化,调整语序等等。也展示了脸书和推特上那些简洁而富有智慧的妙语。

我会在下次发表任何言论与文字前多想几秒钟,让沟通更加省时高效。想想一个小小的改变会带来什么,还蛮期待~期待作者说的“因简洁而惊喜”。

我有随时记下自己想法的习惯。相比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更混乱一些,很多意识流。有时候没有表达清楚,但想着反正是给自己看,自己明白就行,再者原材料等日后加工也不迟,于是懒得修改。读完这本书,又明白一个道理:这样的文字只因一名读者而存在,那就是作者自己。写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思考、分析,探索和记录。所以这些文字更加重要,值得深思熟虑,值得精挑细选,值得反复修改。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文字的含糊正反映出思路的不清晰。磨练文字,正是理清思路的练习。

表达无处不在,提升表达能力也该随处努力。感谢Roy写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一点。书中全面解读了不同文体,不同场合中那些表达简洁而有力的例子,让我了解到很多当代西方与时俱进的妙语、报道、新闻等是如何产生的。

当代中文写作并没有类似书籍,介绍如此具体,不空泛的技巧,有些遗憾。翻译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本书的作者很明智地在翻译的同时保留了必要的英文原文,这一点非常好。

《精简写作》读后感(五):精简写作,精准表达

工作的最初几年,我害怕写邮件,害怕写任何和规章制度相关的文件,因为总是怕漏掉什么,写完的文字要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和阅读,然后再不停修修补补。往往一两句就能说清的邮件,要添油加醋变成几百字,最后又害怕对方不耐烦或者忽略重点,还要把最初写得那些认为重要的信息标成红色或者加粗提醒。现在我依旧害怕写这些东西,因为我太不希望把要传递给别人的信息搞得太复杂,从每个阅读信息的人的角度,没有谁会喜欢在长篇大论中拿着放大镜找关键信息,如果可以,我们都是懒惰的,更希望可以用最直接最直白的方式得到关键信息。

本书正是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沟通成本和效率的快节奏时代,教育大家学会又快又短的写作和沟通技巧。《精简写作》由美国著名作家罗伊·彼得·克拉克所著,作者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波因特学院教授协作,曾被《圣彼得堡时报》聘为美国最早的写作指导之一,被誉为“全美写作指导老师”,还曾入选名人堂。作者在本书中带领读者深入探寻“短”写作中的表达规律和创意思维,并聚焦于写作中的一个基本法则:精简。从莎士比亚的剧作到林肯的演讲,从诗歌、歌词、广告的标题、段子、图片说明,甚至是墓志铭、网络表情符……所有“短”协作都是本书的讨论对象,而书中所有案例均不超过300个单词,在作者天马行空、幽默风趣的文字中,让读者一窥“精简”协作的奥秘。

作者不仅仅只是告诉读者“如何写短文”,更是通过实例向大家说明“如何带着目的写短文”。我们不光需要掌握写短文的基本技巧(技术),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发现优秀的短文,并以此不断反思自己是否在写作中抓住重点,自己的短文中是否出现冗余和语义的问题等等。大量的快速阅读和做笔记总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提炼文章的精髓,当我们学会从长文中迅速获取信息要点后,再去接触典型短文,我们会发现短文所蕴含的信息量和文字魅力,是绝对不逊色于经典的长文作品。本书中还提及很多在写中专业的对于内容技巧的培养,如内容侧重、变换节奏、对称、切重点、二元/三元结构、软硬词等等。从内容的“目的性”上,作者提出他写短文的目的:致敬和铭记、保持风趣和听上去富有哲理、总结和定义、推销和说服、即时报道和叙事、进行联系和思考,以及可能最重要——引起注意。写作和文字的展示,最终都有其目的所在,并要向读者准确传递其目的,这也为什么我们在进行任何文字协作和编排的过程中,总要努力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我们不得不相信一点,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技巧和目的缺一不可,或许我们确实无法满足每一个读者对于我们长篇文字的理解能力,但是于短文而言,就其目的性的严格要求,我们必须保证在技巧熟练的操作下,让每一个接受信息的人达到高度的认知一致,而我也非常相信,阅读和学习过《精简写作》的人,都会在短文写作上大有收获。

《精简写作》由后浪图书策划发行。

c#���$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