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苔丝》读后感摘抄

《苔丝》读后感摘抄

《苔丝》是一本由[英] 托马斯·哈代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苔丝》读后感(一):苔丝的悲剧

作为19世纪的男性作家,能把女性的果敢勇毅、勤劳智慧描绘的如此生动细腻,实属难得。

苔丝是没落贵族的后代,父亲守着“约翰爵士”这个称呼带来的骄矜虚荣混混度日,母亲终日操劳、见识浅薄,家中还有4个弟弟妹妹要照顾,就是如此破败不堪的家庭出生的苔丝,却难能可贵的拥有女性所应有的一切高贵品质,她善良勤劳,勇敢有智慧。然而,命运却实在不公。诡诈的德伯维尔是苔丝的劫数,他害得苔丝失去童贞,也掠夺她获得幸福的最后机会。本以为安琪会是苔丝的救赎,但这人却并未领悟人生的许多真谛,在苔丝勇敢向他说明自己同德伯维尔那段不堪过往时,他只是简单的认定苔丝是一个骗子,并愤而与他分道扬镳。苔丝的一生短暂而又凄惨,而这悲催的一生不得不说是三个男人造成的。父亲虚荣得过且过,德伯维尔觊觎美色使苔丝失去童贞,安琪对女性的浅薄看法使得苔丝再次落入德伯维尔的圈套,最后以至于杀死德伯维尔来获得重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苔丝的悲剧并未终结。

苔丝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我最为赏识的。她认为爱一个人,就是爱这个人本身,并未附加外在条件。

《苔丝》读后感(二):木心真的很爱哈代,也很爱苔丝

以下是在木心文学回忆录里摘到的这个老头儿对《苔丝》的评价:

1以后我写长篇小说,一定要和两位人物商量——不是模仿——哈代和陀氏,不断不断看他们俩的书。哈代可以教我的,是气度。

2 像《苔丝》这种小说,福楼拜、托尔斯泰,看了都会发呆的。福楼拜会说:“我还是写得太粗了,急躁了。”托尔斯泰,老实的骨头,也会说:“他的才是小说,我们写的还不是呢……”

3如果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他会说:“你注意到吗?我用的方法也是这样。他用大调,我用小调。”哈代,陀氏,是一种方法的两种用处。公平地说,福楼拜,托尔斯泰,是耶稣的衣服的一部分外在;哈代、陀氏,是耶稣心灵的一部分,重内在。

4,重读(《苔丝》)时,心就静下来,慢下来。他写苔丝早起,乡村的各种印象描写,无深意,无目的。就是这种行文,描写,了不起。

5排小说的位置,哈代,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第一流的。普鲁斯特、乔伊斯,不如他们。艺术家贵在自觉。

6他是真正的大家,大在他内心真有大慈大悲。他的行文非常迟缓,我读时,像中了魔法一样。文学家、画家,常会羡慕音乐家,而音乐家、画家,恐怕都得羡慕哈代行文的本领:如此长,温和。

7哈代的小说,里面有耶稣的心,无疑可以救济品性的贫困。

《苔丝》读后感(三):女孩子年轻貌美,难道是一种原罪吗?

为什么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为什么到了2018年,好看的女孩子遭男人毒手的时候,我们居然一遍一遍又一遍的看到这样的言论: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你裙子为什么穿得这么短?

你怎么不明确拒绝?

怎么没见长得丑的人遇到这种事?

圣经里说得好,太阳底下无新事。

对完美被害人的苛责,常常成为犯罪的合理化辩解。而这其中最为弱势的受害者便是性侵。托马斯·哈代早在127年前,就告诉大家:世界上一直都有房思琪,但人们为了心安理得,只能装聋作哑。

他写关于女孩们因美貌带来的遭遇,写漂亮女孩和温柔女孩最后的遭遇,写人们对女孩要求的“温顺”,不过就是慢性阉割,还写性侵和它周围的种种话题,那本小说就是《苔丝》。

“有一个姑娘,走进了一片可爱的绿林,出来的时候完全变了样儿。”

很少有人没听过说过《苔丝》,就算没有读过,恐怕你也能通过这句话猜出这个故事的大概。

苔丝本来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女,“像游丝一样敏感,像白雪一样纯洁”。在一个雾气蒙眬的月夜,苔丝跟着冒充贵族的“堂兄”亚雷克走进了一片狩猎林,从此人生便遭遇了不可挽回的巨变。这段悲哀的阴影笼罩着苔丝,哪怕她的毕生挚爱克莱尔也不能驱散。苔丝经历了甜蜜的爱情,又遭遇了痛苦的分离。在丈夫离开、生活艰难的时刻,亚雷克的再次纠缠把她拉入了更深的泥潭……

127年前,《苔丝》刚出版的时候,作者托马斯·哈代为这个故事取了一个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掀起了轩然大波。贞操与纯洁之间的联系讨论不断,甚至到了1996年,还有学者召开会议,讨论苔丝到底是被强奸,还是自愿发生了性行为?

到了今天,居然还有人在说这个故事“恶心”。

我不知道因这个故事感到不适的人,到底是在害怕苔丝的遭遇,还是害怕亚雷克人性中根植的恶,是害怕苔丝性格中的缺陷与懦弱,还是害怕现实中的种种,依然像这个故事里一样,悲惨得无法挽回?

我不知道你在害怕什么,但我希望你不要逃避。千千万万个苔丝的故事还在发生,请你不要做沉默的旁观者,这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创痛,我们需要一起来面对。

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令人痛心的人和事。或许你现在还记得林奕含,还记得阿廖沙,还记得李悠悠,或许这些名字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淡去。但是那些遭遇,永远不会被当事人自己遗忘。

如果这个时代不再阅读《苔丝》,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me too”运动终于刮到中国,抑郁症,恋童癖,性侵犯,性骚扰……如果你还记得“汤兰兰”这个名字,你就该知道苔丝们,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此地还是他方,都是我们不可闭眼装瞎充耳不闻的人群。

苔丝们也是人,是每一个单纯善良,对世界充满好奇毫无戒心的人,但是危险就是这么降临了,一如皮肤上的一道伤口般停在那里。

人们可以说“我不敢看,我不知道”,但不能说:绝不会有这样的事。今天的房思琪,昨天的玛丝洛娃,以及我们都无法绕开的苔丝,她们存在,且离我们很近。正因如此,无论《苔丝》遭到了多少误解、多少谴责,它就顽强地挣扎到了今天,在每一个为了真正自由,公正的灵魂的心里,变成一盏自我关照的镜与灯。

受到伤害的人,内心到底会有怎样的痛苦,她们的伤疤,在以后的人生中还会怎样被一次次揭开?这种伤痛不是小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了解和理解。

苔丝人生中的第一个悲剧或许是命运使然。可故事中最令人悲痛的地方,并不是苔丝的第一次遭遇,而是这之后同一遭遇给她带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和更多次的伤害。如果第一次悲剧的源头是亚雷克这个男人的欲望,那么之后接二连三的悲剧则是复杂的多种因素所造成,有苔丝自身不完美性格,更有男性群体的狭隘和虚伪,还有虚伪的道德枷锁,甚至有整个社会的推波助澜……我们需要从一个苔丝中思考千千万万的“苔丝”,才能让将来的世界变得更好。

我想,以上就是我们仍该阅读《苔丝》的意义。

最后附上胡适先生曾说的话,假如你身边有苔丝,请告诉她:人渣毁不掉你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