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啤酒的七宗“醉”读后感1000字

啤酒的七宗“醉”读后感1000字

《啤酒的七宗“醉”》是一本由[英]阿德里安·蒂尔尼-琼斯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啤酒的七宗“醉”》精选点评:

●最大的乐趣其实是看到自己喝过其中哪种

●作为酒花儿点评700+的小白 书中比较亮点的就是对国外酿酒师的介绍和酒吧的介绍 大部分的好酒国内都没有经销商 看了也喝不到 嘻嘻

●1. 索引乱七八糟,第一次看见有书是按照拼音来的 2. 对啤酒介绍篇幅也太少了吧,大概是两页来着????? 3. 这本书更多像不同啤酒的介绍,但是一个酒厂你就只介绍那么寥寥几款又什么意思……

●是挺全面 插画也很精美 但是只能看看在国内也买不到觉得 很可惜呀

●面包,奶酪,啤酒,就够了

●记得多年前在香港的一家酒吧里第一次试到Sour Beer, 感觉很惊艳

●兑水酒单,走马观花,随便介绍介绍,仅剩的乐趣在于mark一下自己喝过的款。(但是能做出来也不容易就是了)

●目录不够细。

●素描插画扩充版酒单,每种酒的介绍基本上靠兑过水的形容词支撑,干货一点没有,不过熟读三遍带姑娘喝酒吹吹牛逼够用了

●浪费时间

《啤酒的七宗“醉”》读后感(一):面包,奶酪与啤酒,这就是美好

拿到的时候以为这就是本精酿啤酒选购指南,心想着350款这么少只算是精酿的冰山一角吧。收到书那天正好和朋友去精酿吧喝酒,应景一样拿出来看,发现原来完全不是想象那种简单介绍酒种,最喜欢是根据场景选择酒和酒搭配美食那部分,“想象一下你身处慕尼黑,清早起来享受一份经典巴伐利亚早餐,有慕尼黑香肠、椒盐卷饼和一杯小麦白啤”简直就是梦想中的惬意生活了,所以照着下单准不会错了!

《啤酒的七宗“醉”》读后感(二):这是纸质版的RB高分简介么?

他在一本正经的介绍350款你喝的着或喝不着的瓶子……而且只有这个瓶子简单的背景知识,没有风味介绍。

不过,以我喝过的去对照,确实推荐的都是酒厂的标杆酒(当然,我不确定你看到酒店里有拳击猫TKO时候的感受 )。颇有一种RB高分酒款简洁的意味。酒单不算老。

还可以跟爬吧地图册一样,挨个儿打卡盖章也可以。当然……如果你买的到。

如果问我会不会买这本书……我只能说……拿着当攻略用。或者哪天没事儿干,在UN上列个wish list。……啊不对,只能在酒花上列,因为推荐酒款只有中文名字,没有英文的。

《啤酒的七宗“醉”》读后感(三):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吧,我今天喝啤酒

快到午饭时间,借书时想起五郎大叔的孤独的美食家,正好就看到这本书。

听着“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看完了全书350种啤酒简述。

印象最深刻的几款:

小玛塔伯爵茶口味工休艾尔 酵母男孩酒厂(茶+啤酒,可以用陶瓷茶杯喝的啤酒,下午茶风格);

2008年创立的上海拳击猫酒厂,拳击猫TKO(印度淡色艾尔,探险家生啤);

猫头鹰浓缩世涛(咖啡豆+啤酒,日本常陆野酒厂);

荷兰基威特修道院酒厂的津德尔特修道院啤酒(是的,确实是在修道院西多会修士主持下酿造出来的,且其座右铭是“祷告与工作”)

有点遗憾,某宝和某度上都没搜到这几样啤酒的真身…

酿酒师们使用大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酿造啤酒,除了这基础“四重奏”,好像没什么是他们不敢加的:热带水果、胡椒、墨西哥辣椒、香槟、可可豆、防感冒中草药…

因此酿造好的啤酒,才可以拥有多重香味。

对比我们的茶,好像相对简约一些,更多品的是茶叶本身的味道、意境。

引用作者对公爵酒厂一日之计的啤酒点评原话:

所以啤酒,在作者看来,好像不仅是美国人的闲暇消遣,而是一种舌尖上的享受。

毕竟伊丽莎白一世也说过:面包、奶酪与啤酒,这就是美好~

嗯,有机会要去喝一杯酸樱桃托米特酿呐~

(写在2019.07.21)

《啤酒的七宗“醉”》读后感(四):世界人的“马尿”文化

在美国,21岁是法定可以喝酒的年龄,人们通常会买一杯酒来庆祝。对大多数人来说,第一杯酒可能很便宜,更重要的是满足你还不太适应酒精的胃肠,又能让你第一时间领略酒的曼妙,这么一来啤酒就成了首选。当然,你可能会更喜欢鸡尾酒或葡萄酒一点,但啤酒的大众化、市场化毫无疑问是最为明显的。

啤酒这东西可以说是酒精饮料的鼻祖了,其实无论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酒饮料还是东方贾湖遗址的酒饮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啤酒,啤酒这东西不需要蒸馏,只需要饱含糖分的汁液,有了酵母就可以酿造出来。

作为大多以“麦汁”为主要成分酿造的饮料,在我们国人还在享受高度酿造酒带来的迷醉感的时候,早期的欧洲就已经将啤酒文化代入进生活的必要环节当中。而到了恶名昭著的中世纪,大搞宗教主义的欧洲,更是将斋戒中无法禁止的啤酒当做是了最紧俏的生活物资。在这个时候,“啤酒花”这个添加物也逐渐被应用到啤酒酿造中,产生了我们熟知的那种啤酒中神奇的香味。当然,全民皆“酒仙”的欧洲各国,并不打算将任何一国处的啤酒当做是共同的敬奉对象。英国、法国、荷兰、罗马、比利时等地,都以自己小作坊的手艺研制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精酿”。

就在此时,不列颠岛人发展出了独特的啤酒文化,天气和啤酒成为不列颠人最多的兴趣支撑。

另一面,身为新晋喝酒大国,我们最早的喝啤酒记载可以追溯到1877年,郭嵩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伦敦人招待用“苦酒”。当中还有一趣闻是他对啤酒的翻译叫做——皮爱(beer),也幸亏这个名词被后来更为形象化的“啤酒”(啤字左口右卑,信达雅至此,汉语智慧博大精深)取代,不然你现在请人去喝一杯皮爱?看看还有谁愿意赏脸。

回到腐国酒文化,在座如果有德国人一定会站出来叫一句“我们是起源,我们有慕尼黑啤酒节”。是的没错,德国发明了啤酒,但腐国将啤酒发扬光大,因为你很难将啤酒文化从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上剥去,而更值得他们骄傲的是,对于啤酒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有质量。

据英国知名啤酒鉴定师阿德里安·蒂尔尼-琼斯在作品《啤酒的七宗醉》中介绍,以及笔者本人不太精确的阅读统计,世界范围内最被认可的350款精酿中,英国酒占据五分之一左右,而知名酒厂的数量更是有三分天下的势头。要知道,这么出色的成绩是在德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啤酒消费大户的夹缝中获得的。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数据,英国每人每年公升数占据榜首位置,中国只占他们的一半左右,当然,后来居上的中国人不用担心这个差距,因为长期喝酒(即酒腻子)的人数的饮酒度数来对比,我们以平均15升二锅头碾压了腐国的13升啤酒。

英国人喝啤酒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端起杯子的次数,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啤酒好喝而且不醉。虽然我们无法劝说那些天生讨厌酒精的人们去一品“食中精”的妙处,但无论是小聚还是豪饮,啤酒总能照应到更多不那么能喝的人群,又能让他们可着酒精狂欢。

当然,如果你又喜欢喝啤酒,又想尝高度酒精,那么阿德里安同样会给你提供选择。依旧是《啤酒的七宗醉》的记录,远在美国加州的内华达山脉酒厂,就以厚重猛烈著名,而陈放几年后,呈现红褐色带着浓郁水果气息的大麦烈酒更会带来类似白酒下肚的持久回荡。

其实,对于出生在喝酒文化浓郁地区的笔者来说,听人写啤酒、喝啤酒、品啤酒,本就有与有荣焉的兴奋感,要知道,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啤酒不仅仅成为一种饮料,更是生活日常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君不见在世界杯时期的每个夜晚,人们通宵达旦的等待着自己的主队晋级,手里握着一杯生啤的派头总好过举着可乐瓶或者二锅头,须知,前者是对主队的不尊重,后者则是有点不要命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