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狼来了人来了》读后感精选

《狼来了人来了》读后感精选

《狼来了人来了》是一本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著作,45.00元出版的4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狼来了人来了》读后感(一):来就来吧—《狼来了,人来了》作者的话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讲“狼来了”,故事的寓意直接、明了。大人讲完还会问:“放羊的孩子对不对呀?”我马上心领神会地答道:“不对!”“哪里不对了?”“他不该撒谎!”大人又进一步问:“那你要不要当撒谎的孩子?”“不当!” 言之凿凿,捏紧小拳头,誓与放羊的孩子划清界限。

长久以来,“狼来了”都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教导“工具”。以至于我有一天对人说要把“狼来了”的故事改写,大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要鼓励孩子撒谎啊?!”我想说,这个寓言故事并非不能换一个角度来想,而且这也丝毫不影响它的劝诫性。我们这些从孩子长成大人的人,这些听惯了“狼来了”和讲惯了“狼来了”的人,有没有认真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喊“狼来了”?尤其是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喊“狼来了”?他们真的是在撒谎吗?

不,他们在玩呢。

“狼来了”这个游戏怎么玩?作为大人,我可能已经不会玩了,不过如果我还是小孩子,一定会兴高采烈的参与进来。在这个游戏里,不论扮演小羊倌,还是被吓坏的大人,还是扮演狼,一定都很有趣。如果小伙伴够多,游戏还可以向“救羊”、“打狼”拓展,肯定精彩又刺激。但很遗憾这些只是想象,小时候的我并没有和小伙伴们玩过“狼来了”,这个劝喻性的故事依然担负着大人向孩子实施戒谎教育的功能。长大的我有时候贪心地想:如果用一颗游戏心对待“狼来了”,哪怕只有一次,会不会为童年收获另一抹色彩呢?

我不是教育专家,我只是一个想象力尚存的大人,想象“狼来了”可以用另一个视角解读。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昱汐和昆特,他们在抚养儿子马克斯的过程中也生发了同样的思考。我们一拍即合,共同完成了这部作品。他们也知道,故事的世界一样需要具备“生物多样性”。世界上应当有大人立场的“狼来了”,告诉不识危险为何物的孩子一切行为皆有后果;也需要有儿童立场的“狼来了’,让本性纯良的孩子快乐地享受故事的单纯。听故事的孩子会将故事和现实清楚地区分,这一点我毫不担心,就像孩子和孩子在一起都会懂得怎样游戏、怎样开心。

大人有大人的诉求,孩子有孩子的愿望,因为不能同频,所以常有隔膜。其实大多数事情只有加上前提才有对错之分,在前提未明的情况下,该来的就让它来,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态度。《狼来了,人来了》这本小小的绘本讲了一个好玩的故事,含有理解、包容的内核。它不再是寓言了,不再试图讲道理,我们只把属于大人的和属于孩子的都摆放出来,没有孰对孰错。我们不要互相抱怨,我们要互相知道。

向华/文

《狼来了人来了》读后感(二):童年孤独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从小都听过,只不过都是口耳相传,尽管成年人说得惟妙惟肖,但是小孩子仍然觉得缺乏意味,因为对于早期的童话我们需要图画的辅助。今天我们看到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狼来了,人来了》才觉得把很久远落下的课终于补上了。 对于故事的情节,我们不能说陌生,但是毕竟我们都已经成年了,似乎在我们儿时,成年人讲叙本故事的时候并没有“人来了”的情节,只说了半部书,直至现在我们才知道狼妈妈与狼爸爸也有一个可怜、孤独的孩子,他也需要朋友,也需要亲情,联想到八零后九零后的我们,真的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答案,才知道成长不是一个人在努力,缺乏同伴的童年是不幸的,是寂寞的、是苦难的。有些话,小时候我们就不愿意和父母说,一方面我们有代沟,父母有父母的世界,我们有我们的乐趣,在我们看来很有趣味的事情,父母只觉得味如嚼蜡,另一方面父母的确很忙很忙,而我们的长期记忆真的很差很差,如果让我们等父母乘着月色回家时等我们讲述自己的白天时,父母多半已经是上眼皮与下眼皮在打架。 这是一本关于童年孤独的书,但是对于我的孩子讲述这个故事时,我不会特意强化这个理念的,我会让他看到这里有一座山,山上是狼的居住地,山下是人类的家园,而界于二者之间的是羊,一群羊,正是这群羊才激发狼与人的互动,书中是用绿色来描绘这座山的,我想对于孩子的视力是有益的,对于他的想象力也是有益的。 书中前半段是我们熟悉的“狼来了”,你看成年人穿的衣服多么朴素,特别是在洁白的羊毛映射下,显得格外的纯净,而孩子也戴着一顶与其身高并不相称的帽子,很滑稽也很天真,对了,你还应该注意到那只小羊也是有一顶黄通通的帽子。 书的后半段是我们陌生的“人来了”,小狼的造型很酷,但狼妈妈与狼爸爸的造型则是与我们从动物园中看到的一致,凶残而冷酷,我与自己的孩子说你注意观察了,你看狼是穿着黑色的衣服,而且身材很瘦,与前半部人胖乎乎的形象是有区别的,说明啥呢,说明这两只狼为了小狼的生存,费尽了心血,只有在不停的奔跑中才能生存,所以它们在一开始不相信小狼的话,是因为他们长期与人打交道中形成的初识,觉得人是因为身材肥胖而行走不迅速的。怎料,人为了羊,却从“千里之外”燃起了战争的导火线,特别让孩子觉得打死狼是理所当然的,而狼的拼死一搏是多么可笑而无奈呢。 如果故事仅仅止步于此,我们只是觉得前半部与后半部只是主角不同,但是故事情节太类似了,所以绘本在最后的最后,写到了人类的小孩与狼族的小孩的对话,甚至还加入了小羊的相伴,你看最后那幅画多么和谐呢,绿色的山坡上三个孤独的灵魂在一起,玩得开心,笑得灿烂,具有很深的社会意味,在我们年少的孩子心中播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狼来了人来了》读后感(三):重述《狼来了》经典故事,拥抱被恐吓的灵魂

《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特别的熟悉,这是一个渊源流传的寓言故事。故事里的小羊倌在山坡上放羊,因为几次三番的骗人说狼来了,最终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再也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他放的羊也都被狼抓走了。

只是后来小羊倌怎么样了呢,故事到这里大家都在想,如果小羊倌不骗人,大人们或许会赶走狼,保护好小羊。 因为我们都知道欺骗人是不对的,以此训诫孩子,你可不能像小羊倌那样撒谎,你得做个诚实的孩子。孩子们也会督促自己,一定不能撒谎。到此,《狼来了》的训诫功能已经完美无缺地传了一代又一代,谁也没有对这个故事产生疑惑。

直到资深绘本创作者向华本书听到本书的绘图作者昆特夫妇的育儿事故,才决定改编这个被所大众熟知的故事,取名为《狼来了,人来了》。昆特夫妇像众多父母一样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并且按照惯有的结尾方式“恐吓”孩子不能撒谎,可没想到的是,孩子竟然大哭起来,觉得受到了伤害,于是好多年不再听故事。向华和昆特夫妇一致决定,这个被流传下来的故事,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狼来了,人来了》里面的小羊倌也是这样的,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家长,大喊“狼来了”,而小羊倌之所以一次次的喊狼来了,是因为自己在山上放羊没人陪他玩儿,当追蝴蝶的游戏也玩腻了,一个人躺在青草上得多无聊啊,于是才想用撒谎引起注意和求得陪伴。但是这样的孩子气却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羊依然是被狼叼走了。

当然,故事并没有结束。向华加入了狼爸,狼妈和小狼的角色。狼爸狼妈在狼窝收拾小羊,准备煮羊了,小狼也想参与新鲜的事情, 但是狼爸狼妈嫌弃他是小孩子,不会做还捣乱,让小狼去放哨, 看见人来了就喊, 可是一个人, 啊不,一头狼在那放哨看着也真的是很无聊啊, 小狼也开始喊,“人来了,人来了”,小狼毫无疑问的被狼爸狼妈批了一顿,最后狼爸狼妈都不相信小狼,可是这个时候人真的来了。

大人和大狼为了营救小羊打了起来,这边画面的大人们拼的你死我活。另一边呢?小羊倌、小狼和小羊了,三个孩子又被大人们给疏忽了,但是这下有小伙伴了啊,他们终于找到同伴玩跳绳了。

有的时候大人们觉得孩子还小不懂得大人的事儿,经常会跟孩子说,你还小呢,等你长大了再说吧,你先去玩儿吧。其实孩子也是想参与进来,参与一个活动即使做的不好,他们还是会从中体会到参与到集体活动的快乐。之前见到过有的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孩子跟家长一起包饺子, 其实小朋友们包的饺子的手艺也不错,而且有想象力的小朋友会把饺子做成各种形状,孩子的创造力也被开发了,包出来的饺子孩子吃起来也有自己动手的快乐的味道呢。

女儿从五岁开始跟我一起做烘焙,其实开始的时候我们失败多一些,我也是从尝试开始,其实做一件事情不论是谁都不会一开始就做的那么好,孩子同样是这样,他们希望参与到大人的活动里面,就仿佛开始学走路一样,我们更多的是要给予耐心,让孩子有信心能做好这件事情,多一些关注,也就没有多被恐吓的单纯灵魂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