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读后感锦集

《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读后感锦集

《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是一本由[法] 简-大卫·纳索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读后感(一):生命抵达生命

本书主要讲在心理咨询中精神分析师如何运用工具性的无意识去倾听,通过观察、理解、倾听本身、认同幻想中孩子的情绪、解释五个步骤,潜入自己的内心,捕捉来访者的无意识想象,然后认同想象中的人物,最后浮出水面,向来访者解释自己在其内里“潜水”时的经历,由生命抵达生命,最终来访者治愈爱上一直住在自己心中的那个小孩,爱自己本来的样子,与自己和解。

作者把整个修复的过程掰开揉碎了讲,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每一个步骤、每一种形态、每一种方法都附上了真实案例,还原了当时疗愈进行时的对话,很好代入。

以下是边看书边随手做的笔记,存个档↓

《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读后感(二):这是给精神分析师的操作手册

工作中许多事情都被要求流程化,固化以降低错误率。我们可以将许多事情流程化,但应该没有想过将心理咨询,精神分析可以结构化,流程化,毕竟人具有非常多的多样性,多面性以及不确定性。这本书却给了读者完全不一样感受,精神分析也可以按照某种结构操作,即精神分析五步法。

何谓精神分析五步法:观察---理解---倾听本身—精神分析师幻想中孩子的情绪---解释-“这是我在内心深处发现的你”。

作者十分详细地介绍了每个步骤,如何做,为什么做,是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师们的好的学习教材,相信会为专业人士打开一扇窗,一种思路。

作为非职业的普通人,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不一样的知识,获得一点点启发。

1. 我们常说学会倾听,所理解的倾听就是多听别人说,多听别人表达。然而,这仅仅是听见,不是倾听。听见是接收到了话语,明白了其含义。倾听则是理解听到的话语和观察到行为中潜藏的含义,并感受到诉说者的情绪,去认同诉说者。我常常以为我认真听朋友说话了,却从未感知她表达后面的真实意图以及所传递出来的情绪。手机上交流的文字冷冰冰,没有表情,没有语气。于是,我们从未失去联系,似乎在彼此倾听烦恼,但却也渐行渐远。

2. ”想把痛苦经历埋葬,让压抑成为病原体”。心理疾病也许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及时得到宣泄的情绪压抑造成。父母教会我们隐忍,坚持,却没教我们勇敢表达自己,释放自己的情绪。不管何时,不要将自己的情绪一直压抑。大喊也好,运动也罢,唱K也行,为自己找个不伤害他人宣泄的出口。心病了,亲爱的,这不是你错,面对它,解决它。

“无意识受限是过去,是由生命中一些关键性事件衔接而成的过去,它造就了今天的我们。因此也可以说,我们的过去始终具有活性,仍然存在于现在”。过去的每一件事,读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喝过的咖啡,都造就了今天的你。你以为你已成长,丢开过去那个幼稚,可笑的你,但它却在悄无声息的影响你。如果现在的你有想不明白自己行为的地方,回头望去,好好审视过去的自己。是不是他还有不甘心,还有未化解的情绪。去认同他,接受他的情绪,理解他,然后划开一条小口,让那固执的坏的情绪化成风。

《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读后感(三):真正的强大是与过去和解,让自己的无意识浮出水面。

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经历:

和别人一起讨论时,只要别人和你意见不一样,你就会觉得特别生气。

伴侣一天没有和你联系,就会怀疑是伴侣不够爱你,经常和伴侣为了一些小事而吵架。

总是希望别人能完全听你的话,只要别人发表一点观点,就会指责对方。

你也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是总是改不过来,怎么能改变我们性格上的缺陷,成为一个富有安全感的人呢?

答案就在今天分享的这本《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书里,本书的作者是简-大卫纳索,他是成人、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家、作家,有30多本作品,涉及科普、社会及专业学术各个领域。

虽然这是一本写给精神分析师的书,但是也适合我们普通人,因为你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为何会因为别人的不认同,而感到生气呢?为何会因为老公不如你所想的去做时,会感到生气呢?为何会因为孩子不如你如所想地去成长而感到生气?

作者说这是因为你儿时留下来的创伤造成的,而非外界环境造成的。他说压抑不是简单的遗忘,而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太痛苦,所以在无意中选择遗忘,正是这种防止它再度出现的强烈愿意,压抑才会变得致病。

如果儿时的创伤是被抛弃,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就容易变成恐惧性的人,这种人往往认为自己是脆弱的、容易受伤的,会为了一丝丝被抛弃的可能而无比的焦虑。有时,他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有时他会表现得傲慢。但只要伴侣只要稍稍疏远一点,他就会感觉自己受到冷落而指责对方。

如果儿时受到的创伤是性亢奋,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就容易变成癔症,长大后就会认为自己不满足的、不被需要的。与别人相处时,有时,他会积极主动,但是很快他又扫别人的兴致。只要别人表现出对其他有一点点兴趣时,他就会觉得自己受到忽视而去指责对方。

如果儿时受到的创伤是身体上或者精神上的伤害,那长大后就会变成强迫症,喜欢控制和压迫对方,他的目的是:让别人臣服直到推毁对方的欲望。有时是专横、咄咄逼人的,有时又是温柔又富有善意的。强迫症的人必须要求别人完全认同他,哪怕别人发一点儿评论,他也会感受到羞辱而指责别人。

我是瑜见书阁,喜欢看书写作,每天坚持看一本新书,并分享给你们,期待与你们一起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