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以疯狂之名读后感摘抄

以疯狂之名读后感摘抄

《以疯狂之名》是一本由杨添围著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疯狂之名》读后感(一):悲悯

很少有像这样的一本书 看着书名就觉得很有意思 但读起来又是那么晦涩难懂 但仍不愿意放弃它 虽然某人在我打着瞌睡 还不愿意撒手它的时候 一个劲地劝我 算了吧 好书还有很多 精神异常抗辩 真的很有意思 医学认定的原则 和法律确定的原则 以及陪审团为代表的 社会大众的确定原则 必然是有差异的 就伦理而言 精神异常是应当得到怜悯的 但从社会治理角度 要防止它成为逃避罪责 以及继续危害社会的火苗 从这一层面讲 这件事既专业 又现实 这本书从两个多世纪 精神异常抗辩的历史 来描述各种思想学说的演进 但终究没有给出一个定论 语言又很晦涩 大概是大陆和湾湾的书面语 在表达上存在的差异吧 若说让我坚持着看下去的 是对于所举案例的关注 刺杀林肯案 挪威奥斯陆的偏执杀人爆炸案 刺杀维多利亚女王案 …… 带着悲悯之心去看 人人都是受害者 所以 当重感冒中掩卷长思 还是觉得定罪是必须的 减轻惩罚也是必须的 避免效法 避免不安 切走且看

《以疯狂之名》读后感(二):精神司法鉴定,国内不容忽视的一个领域

首先我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对精神疾病的一是成都显著提高了,而司法公正也是从古至今都备受人们重视。

《以疯狂之名:英美精神异常抗辩史》这本书是我们所不熟知的一个领域——精神司法鉴定,精神鉴定和司法的交界领域,有关精神司法鉴定的情景也会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无论是社会、国际上的一些犯罪行为,还是影视剧作品中都会涉及身犯重罪的精神病如何判刑的问题。本书堪当是国内第一本梳理精神司法鉴定历史的书,通过英美历史上发生的一些经典案例,来探讨人权和正义,这两个话题的讨论不仅在法庭上愈演愈烈,而且被很多心存不轨的人利用,假借精神异常之名逃脱罪行的责任。

2月18日武昌火车站的杀人事件着实令我震惊,作为一个武汉人,在自己的家乡经常出入的地方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免让我在震惊之余,格外关注案件的发展,22岁的罪犯经鉴定是患有精神疾病的,那么在案发当时是否是精神疾病作祟?人权和正义在这次审判中会得到体现吗?

人权,是以人为本的宽容,而正义是人人平等的铁面无私,亮着我们都想要,所以在司法精神鉴定这条路上我们必定还会走得更远,不管上司精神科医生还是司法人员,在这方面的工作既意义深重又举步维艰,而每一个人都需要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有助于整个社会在精神司法鉴定方面的发展。

从大众读者角度来讲,本书结合了很多案例,虽然也涉及精神鉴定、司法等的一些专业知识,作为我们了解这一领域的科普读物也是极好的。期待国内这一领域的发展~

《以疯狂之名》读后感(三):[张一书评]精神异常抗辩,任重而道远

[张一书评]精神异常抗辩,任重而道远 读杨添围《以疯狂为名》 文:张一 2017年5月 精神异常抗辩,说白了就是对罪犯分子是否有精神病的辩护与免责。当今中国社会,这已经是一个容易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虽然以精神病为名进行无罪辩护已经写入《刑法》,但是由于精神病认定的标准和困难,或许我们关注的是犯罪分子的家庭背景,或是精神病认定背后的司法腐败和权利渗透,但是不容置疑,这种案件吸引人的眼球。比如南京宝马案,再比如以前的马加爵杀人案… 其实所有的犯罪都有精神异常亦或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精神异常。罪犯可能对某些方面具有理性判断,但无法确定犯罪的那一时那一刻他是否精神正常是否有犯罪的意图…所以判定其是否精神有问题,程度如何,是否可以免除刑罚,或是减轻处罚……这都没有一个标准,也就是说,只是一个“原则上……”。回顾英美精神异常抗辩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个过程也是如此的曲折崎岖,从马克诺顿法则,不可抗拒之冲动,自我控制准则,达伦法则,模范刑法典……各种准则的争论与进化,留下了各种优劣结果。而翻看了这么多的案例,而判决结果却又如此的矛盾,也说明了抗辩与判决的难以操作,可以说所有的精神异常抗辩,直到现在也不能说是十全十美的! 精神异常抗辩,不只是针对精神病的确认以及案发行为的不可抗拒或难以控制,达成司法和医学的统一,还应该得到普通大众和舆论媒体的认可。因为精神异常的抗辩,规则的不完善,导致可操作性差,导致权利渗透的腐败,造成冤假错案,造成本应接受审判而服刑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这才是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反观英美等发达国家,因抗辩而被判无罪的人,可能会在基于社会与公共安全需求,被强制在精神病院留置,留置时间甚至超过正常获罪服刑的时间。但是即使有这种制度,在国内的话,更有可能早就想办法出院回家了! “辨识能力”和“控制能力”,罪与罚,由精神异常带来的抗辩问题,在任何一个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社会中,都是不可避免而应该直面面对的。如何在保证司法公正前提下,维护精神异常患者的应有权益,并且得到普通大众的认可,在当今的中国,任重而道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