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读后感锦集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读后感锦集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是一本由鲁米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00,页数:2016-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读后感(一):写下的都是真心,看到的都是感动,回味的都是鲁米

之前一直孤陋寡闻,今年开始才慢慢发现很多课堂上老师都在借用鲁米的诗,而且都还很受用,于是借此开始了解下鲁米。

姑且撇开鲁米创立的苏菲派莫拉维教派的宗教背景,一来伊斯兰教本来就是我的盲区,很多专有名词也不能完全理解,二来如果不懂就更加无从真切感受,也不太适合随意的分享。

所以单单看艺术表现的那部分,好比鲁米留下的著名土耳其转舞,还有这些围绕着爱、生命、死亡的诗篇。

都说最懂人心的并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是哲学家,而是艺术家,用各种表现形式展现出最丰富乃至最深刻的人的形象。诗就是一种艺术,文字的艺术。

虽然看不懂像蝌蚪一样的波斯文,同时经过英译、中译的两次转换以后也肯定会有一些失真,不能完完全全的体现鲁米的精髓,但也足够让我有不少的感悟和感动。

就好比:

“看着,捧着她缕缕发丝,

我的脸全成了眼,眼全成了手。”

寥寥几个字就把读者可以带入到那个感觉那个状态中去。不得不佩服。

而且更多的是对于事物、情绪的觉察和智慧的感知。用了最美妙的隐喻、暗示来展现事物背后的哲理。

鲁米真的是一个隐喻大师,每段话都可以回味许久。

当然最大的感触还是要讲给年轻的朋友们听的,特别是热恋中的年轻人,想写什么情书情话就和鲁米大师学学,只要学到皮毛你就无敌了。

就好比:

“我做什么都错,做对的只有你,那就够了。

此生深沉的爱欲就是你,那就够了。

我知道,当我决定离开这个身体,

人们会问:“他都做了什么?”答案是你,那就够了。”

能写成这样,那就够了。

写下的都是真心,看到的都是感动,回味的都是鲁米。

2018-6-5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读后感(二):鲁米的作品表达的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真理

随着西方人把目光投向古代东方,寻求满足心灵渴望和精神追求的灵性源泉,700多年前的苏菲派诗人鲁米(rumi),成为了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心灵诗人,一本收录他代表作的英译诗集在美国销量达50万册。他的诗被重新谱曲并演唱,成为了进入音乐排行榜的畅销音乐。苏菲旋转舞蹈,也成为了现代舞的舞蹈语言。

谁是上个世纪末在美国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不是饮誉世界的大诗人,不是诗歌史上的经典人物,而是我们陌生的古波斯诗人:鲁米。一本他的代表作的英译本销量达50万册,让所有诗坛明星望尘莫及。他的影响力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他的读者们组织书友会、诗歌节或在互联网上建网站纪念他,有人专门为他拍摄了影片,收录了他诗歌的CD荣登排行榜前20名。有人把他的诗作在美国的复活与纪伯伦的重新被发现相提并论。鲁米(Jalaluddin Rumi ,1207-1273),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他是回教苏菲教派、倡导追求热情与狂喜是天人合一境界唯一途径的创始人之一,他被许多历史和现代文学家视为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诗人兼哲学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但丁和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于十九世纪始被引介到西方世界,至今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中的珍贵瑰宝。他的书是今天盛行的新时代(New Age)的畅销书。他的诗语被谱成乐曲,风行世界。对他,中国读者的认识是空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曾宣布2007年为鲁米﹝Rumi﹞年。

鲁米为后人留下了两部重要的诗集。一部是被称为“巴列维语(波斯语)的古兰经”的《神圣的玛斯纳维》(Mathnawi),这部巨著共六卷,包括25700多组对句,内容异常丰富,被称为“知识的海洋”,完成这部文集用去了他晚年的12年时间。他去世的这一天成为了一个宗教节日。而《沙姆士•塔勃里兹诗歌集》则达到了古典波斯抒情诗的高峰,被誉为“冥想生活的夜莺”。鲁米的诗作充满了象征性与音乐性,常令读者心眩神迷,实际上其内含的哲学完全那种是神游于天地之间、参万有之造化、从平凡中见真主之大慈大悲的境界。爱情是鲁米诗作最突出的象征,用来代表神人合一的过程与境界。鲁米的诗作以人间情爱来比拟亲近真主的苏菲神秘经验的最高阶段。鲁米的诗人天赋与神秘家的修练使其能谛听宇宙天籁,觉察众生对真爱的期待。如同泰戈尔一样,鲁米以神秘经验为基础,演化出两万五千首以上的诗篇,这些诗或长或短,形式舆内容不拘,但都充满了生命的呐喊,历久不衰,传诵千古。从七百多年前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鲁米的作品所表达的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共同真理。这个真理在中国老子的思想、印度的宗教思想中可看到,在基督宗教的世界中也能看到。鲁米的诗文字优美,展现着深遂的智能。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读后感(三):著名苏非领袖、天才诗人与哲人鲁米

谁是上个世纪末在美国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不是饮誉世界的大诗人,不是诗歌史上的经典人物,而是我们陌生的古波斯诗人:鲁米。一本他的代表作的英译本销量达50万册,让所有诗坛明星望尘莫及。他的影响力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他的读者们组织书友会、诗歌节或在互联网上建网站纪念他,有人专门为他拍摄了影片,收录了他诗歌的CD荣登排行榜前20名。有人把他的诗作在美国的复活与纪伯伦的重新被发现相提并论。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Jalaluddin Rumi ,1207-1273),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他是回教苏菲教派、倡导追求热情与狂喜是天人合一境界唯一途径的创始人之一,他被许多历史和现代文学家视为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诗人兼哲学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但丁和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于十九世纪始被引介到西方世界,至今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中的珍贵瑰宝。他的书是今天盛行的新时代(New Age)的畅销书。他的诗语被谱成乐曲,风行世界。对他,中国读者的认识是空白的。鲁米逝世八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6年三月宣布,2007年为鲁米﹝Rumi﹞年。

“鲁米”意指来自东罗马帝国,他出生在公元十三世纪的阿富汗境内,原名叫穆罕默德,贾拉鲁丁则是他的称号,意思是宗教圣人,后来他也被尊称为莫拉维,意思是大师、长老。鲁米出身书香世家,相传他的诗歌生涯源于与一位神秘派(Sufi)先驱诗人法里多丁的会面,后者送给他一本名为《阿斯拉尔书》的神秘派诗集,从此将他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1239年,他又结识了神秘派行脚僧沙姆士•塔勃里兹(Shamsi of Tabriz),顿时惊为知己,认为他就是神灵形象的完美化身,两人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友情,在一起形影不离地生活了一、两年,鲁米因此体验到许多神秘的事物,创作出无数动人的诗篇。这段神秘的奇遇,对鲁米一生影响至巨,鲁米的思惟世界,因此彻底改观,近似宗教体验的狂喜,已经把鲁米带往另一个境界,超脱了凡世的尘俗。后来,鲁米的抒情诗集就叫做《沙姆士•塔勃里兹诗歌集》,并且成为了苏菲派的著名领袖。

鲁米为后人留下了两部重要的诗集。一部是被称为“巴列维语(波斯语)的古兰经”的《神圣的玛斯纳维》(Mathnawi),这部巨著共六卷,包括25700多组对句,内容异常丰富,被称为“知识的海洋”,完成这部文集用去了他晚年的12年时间。他去世的这一天成为了一个宗教节日。而《沙姆士•塔勃里兹诗歌集》则达到了古典波斯抒情诗的高峰,被誉为“冥想生活的夜莺”。鲁米的诗作充满了象征性与音乐性, 常令读者心眩神迷, 实际上其内含的哲学完全那种是神游于天地之间、参万有之造化、从平凡中见真主之大慈大悲的境界。爱情是鲁米诗作最突出的象征, 用来代表神人合一的过程与境界。鲁米的诗作以人间情爱来比拟亲近真主的苏菲神秘经验的最高阶段。鲁米的诗人天赋与神秘家的修练使其能谛听宇宙天籁, 觉察众生对真爱的期待。如同泰戈尔一样,鲁米以神秘经验为基础,演化出两万五千首以上的诗篇,这些诗或长或短,形式舆内容不拘,但都充满了生命的吶喊,历久不衰,传诵千古。从七百多年前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鲁米的作品所表达的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共同真理。这个真理在中国老子的思想、印度的宗教思想中可看到,在基督宗教的世界中也能看到。

鲁米的诗文字优美,展现着深遂的智能。诚如他所言:任何你每天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都可以为你打开一扇通向精神深处,通向自由的门。鲁米的诗作尤其受到近代人的喜爱,在九零年代以后的西方,兴起一般人对鲁米情诗的狂热追求,这些情诗教导人对爱和人类共同的情感的接纳,让人毫不保留、矫饰地自观内在,这是这位诗人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90年代以后,这轮热潮散播到整个美国,连那些平时不曾关注诗歌的普通人都开始阅读鲁米的诗歌。在他们看来鲁米的诗歌将日常生活与对永恒世界的神圣结合起来,以亲切的方式触动人们超越外在的物欲,去发掘内在的灵性空间,他的比喻简单而含义深刻,诗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吸引了越来越多曾陷入信仰空虚状态的人,他们把鲁米称作心灵的诗人(poet of heart)。鲁米曾写过:“我们是相爱的,这就是为何我们的生命会如此的美妙”,读鲁米的作品,诚如他诗中所说的:让我们以第三只眼来看世界。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读后感(四):四行诗六章 寄 鲁米

焦渴的心 沐浴在煮沸的沙漠中

女神步出蜃楼 蝴蝶绕飞

一绺黑发递来一杯红酒 这可疑的恩典

我 以唇受之 以心拒绝

旅者 以清晨未饮的一壶酒

浇熄夕阳的火焰 却点燃孤独

余霞散成失眠者的枕垫

静观满月和海洋的婚礼

带上荆棘做的面具

时间的竖琴 勾起耳朵间的闪电

译出神谕 宝石遗落在灰与尘的迷途

在地狱的天花板之上

魔镜上的镜面裂纹

窃走未来的片段 预言新的废墟

废墟之上 会建造新的城市

并等待 再次成为废墟

沉默的雨丝 串起一粒粒秘密的珍珠

这漫天飘浮的省略号

如你欲言又止时 渐趋干旱的双眼

无力逃脱已成坟墓的 词语的宫殿

有答案的人会拿到新问题

箴言的灰烬 只是真理的第一层面纱

而诗 是真理的桂冠

令 狄俄尼索斯 为我斟酒

2018.06.03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读后感(五):波斯诗人鲁米:一生用爱书写诗歌,征服歌德、泰戈尔等世界名人

文|诸神的恩宠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诗歌的辉煌期。进入新世纪后,诗歌变得越来越小众。但即便如此,许多人都听过这句诗:“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行,形如虫蚁?”写出这句诗的人,正是波斯诗人鲁米。

鲁米,全名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1207生于巴尔赫(今阿富汗境内),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著名的宗教家、伊斯兰苏菲派诗人、毛拉维教团创始人,他与菲尔多西、萨迪、哈菲兹并称“诗坛四柱”。连歌德、泰戈尔、纪伯伦等人都盛赞他的诗歌。

心理学家武志红是鲁米的忠实粉丝。几年前,他在博客里写道:“我会一遍遍强烈推荐鲁米的书,胜过推荐我的书。”当时,鲁米的书只有台湾版,大陆还未引进。2016年11月,《鲁米:偷走睡眠的人》在大陆正式出版。目前,该书是国内较全面的介绍鲁米及其诗歌的书籍。

这本书的翻译很有特点,分别有英汉两位译者。英译者沙赫拉姆·希瓦,将几百首鲁米的诗作从波斯语译成英语。同时,他还是鲁米旋转舞的著名表演者,在西方文艺界享有盛誉。另一位汉译者白蓝,毕业于北二外英语专业。2009年起开始探索身心灵成长之路,并翻译相关著作。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薄薄的,仅150页,但内核却很厚。它反复地告诉我们:爱是什么,我们为何要爱,怎样才能找回爱。

波斯帝国

01鲁米:伟大的觉者,生于东方,属于全人类

波斯是伊朗的古称。历史上,波斯帝国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而鲁米,是波斯文化的瑰宝之一。

鲁米不仅是诗人,还是宗教家。想深入理解鲁米的诗,就要对伊斯兰教神秘教派苏菲派有所了解。苏菲派是伊斯兰教里的非主流派别,它主张放弃物质追求,以禁欲苦修、克己忍让和行善济人为主要修行方式,最终要达到自我消融、与造物主合一的境界。

苏菲派信徒认为万物有灵。他们深信,世间万物虽千差万别,但实质是一体的,即万物合一。正统的伊斯兰教中,神是用来崇拜的,而苏菲派认为,真主是人的本源,也是人的终极归宿,对待真主不应畏惧,而应爱慕、眷恋和追随。

苏菲派教义直接影响了鲁米的精神世界,他所有诗歌的主题都是:爱、生命、觉醒。每一首诗,都是对心灵世界的深刻探索,都在表达对真主无限的爱,以及与真主合一的愿望。鲁米将自身的宗教感性体验,和玄奥的宇宙真理融为一体,用充满灵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他的诗歌充满神性之光。

波斯建筑

近年来,西方社会掀起了“鲁米热”。鲁米,这位距今800多年前的波斯诗人,为什么会被西方文艺界推崇备至呢?这还得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兴起新世纪运动。新世纪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寻根运动,它在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引发蝴蝶效应。在这场运动里,西方人对东方神秘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把目光投向投向东方,吸纳了东方哲学的思想精髓,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生命观和宇宙观。即爱自己、不批判、和活在当下。

到20世纪90年代,鲁米的诗歌被介绍到美国,引起轰动。鲁米由此成为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心灵诗人,他的诗集在美国销量高达到50万册,已超过任何一位诗人。此外,他的诗还被重新谱曲、演唱,并打入畅销音乐排行榜。甚至连鲁米发明的旋转舞,也被吸收成为现代舞的元素。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历史尘封800年后,鲁米的诗歌再度现世,受到读者的青睐,并引发“鲁米热”。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鲁米和旋转舞

02解读鲁米诗歌的主题:爱、生命、觉醒

鲁米的父亲是学识渊博的神学家,在他的熏陶下,鲁米从小就在神学、哲学和文学领域很有建树。但真正将鲁米引入神秘主义大门的人,是苦行僧沙姆斯。37岁那年,鲁米与沙姆斯邂逅。这次见面促成了鲁米的开悟。鲁米说:“我从人类(沙姆斯)从身上,看到了从前认为只有在真主身上才有的东西。”从那时起,鲁米便成为神秘主义诗人。

鲁米诗歌的最大特色,是运用隐喻、暗示和象征等艺术手法,通过对“挚爱者”表达爱恋,传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和爱慕,最终带领信徒进入与真主合一的境界。

翻开《鲁米:偷走睡眠的人》,每一页,都是“爱”、“生命”、“觉醒”这三大主题。这些诗都不长,阅读它们时,犹如沐浴在爱河里,被神之手温柔轻抚。

主题一:永恒的爱

【原文】每种宗教都有爱,爱却无宗教之分。

解读:爱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人类世界里,枪炮无法解决的冲突,爱可以解决。

【原文】是爱给人带来幸福,是爱给幸福带来喜悦,不是母亲生了我,是爱。

解读:心中有爱,走到哪里都能遇到爱;心中无爱,即使爱在眼前,也认不出爱。

【原文】爱是从你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来,无法再任何学校习得。

解读: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爱的能力可以被破坏,也可以被修复,但后天修复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爱的伤痕,只能被爱本身所治愈。因为爱,我们的存在才变得有意义。

【原文】时时服务真理,你便成永恒。把自己丢进真爱的兴奋和狂热。在你身体的酒桶里,像酒一样煮沸,然后看到自己变成神圣的伴侣和斟酒人。

解读:爱是你和宇宙间同频事物的交融。爱可以将不同的事物链接,并最终让他们成为一体。

小结:书中,鲁米写道:“爱是内在不灭之光。”爱,是我们内在的光明,没有爱,人将枯萎、死去。人活着,就是要狠狠地爱,死了都要爱。

主题二:生命的无常

【原文】活着不为生命,只为给出生命。我说:“先让我认识你,然后我就死去。”他说:“已认识我的人,再也不会死去。”

解读: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鲁米的诗,是孔子话的波斯语版本。

【原文】任何饮下您的甘露的灵魂都获得提升,因那生命之水,它处于喜悦中,死亡来临,闻了闻我,竟闻到您的芬芳,从那时起,死亡对我彻底死心。

解读:没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宿命,死亡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然而,觉者的死和愚者的死,差别在于,一个开心赴死,一个哀嚎而死。

【原文】死亡的那一刻,当灵魂用完身体。它扔掉这毫无生气的僵尸,就好比是用坏的破布。这尘埃的身体又回归尘埃,灵魂,用它纯净永恒的光,再造一个身体。

解读:自古以来,灵与肉的关系,都是诗人最热衷的主题之一。肉体是躯壳,灵魂是内核,躯壳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但内核可以。伟大灵魂能跨越时空,与任何时代、任何地点的人,进行心灵交流。

【原文】我说:“告诉我什么?”他说:“。”我说:“我越发轻盈,不洁已逝。”他说:“。”我说:“我变成蜡烛、蝴蝶,哦你的脸,是我明亮的蜡烛。”他说:“。”

解读:在中国禅宗里,“喝茶去”是著名的公案。意思是,劝人不要想太多,人要活在当下。禅宗公案中,常常不直接回答提问,而是大喝一声,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这么做,是为让修行者放下妄念,显露真情。而鲁米这首诗里的意境,和“喝茶去”几乎一样,就是要劝诫人们抛弃妄念,活在当下。

小结:鲁米深知生命无常,他主张用升华心灵的方式去超越肉体的腐朽。如此一来,连死神都拿我们没办法。

主题三:心灵的觉醒

【原文】没有信仰的人无法真正地活。

解读:可以活,但只能是苟活,生命的质量,可能连花草树木都不如。

【原文】有挚爱者的生命之水,疾患不再,在挚爱者合一的玫瑰园,荆棘不再。他们说有一扇窗从一颗心通向另一颗,连墙都没有,哪儿来的一扇窗呢?

解读:挚爱者,是鲁米对真主的代称;生命之水,代表静坐时身心愉悦的状态;玫瑰园,象征着天堂。 “连墙都没有,哪儿来的一扇窗呢?” 和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文】在无私的胡同,傲慢无处落脚。自尊和诚实才是最畅销的,到了那儿,你要奋力一搏。要么你败他们赢,要么你赢。

解读: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无非是四个字:光、明、磊、落。

【原文】对这进化世界的游戏,不要怕。对眼前的,未来的,不要怕。充分利用生命这呼吸。不要想逝去的,未来,也不要怕。

解读:活在当下的人,才是真正的活人,他们无所畏惧。而大多数人,都活在了过去或未来。

【原文】你要找寻的一切,都是你。

解读:佛教里有句话:“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人。”外境永远无法对人起决定性作用,能对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心灵。愚蠢的人向外探索世界,睿智的人向内探索世界。人一旦心灵觉醒,就再也没有东西能遮挡我们的眼睛。世界的所有风景,将尽收我们眼底。

小结:鲁米认为,人的一生,要追求真理。而最大的真理,藏在人的心灵世界。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实地生活,才能体验到与万物合一的美妙感受。

鲁米用一生书写了无数有关爱的诗歌。诗中,有犀利的棒喝、生命的狂喜、温柔的慰藉。字里行间,充溢着爱和觉悟,给人醍醐灌顶的力量。

波斯诗人鲁米

03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米

一位西方读者说:“我很奇怪,为何数百年前的鲁米,能够直指我今天的生活,他能在我的精神之旅上,与我对谈。”

是啊,生活在13世纪的鲁米,为何如此受现代读者的喜爱?答案很简单。因为鲁米的诗中所揭示的真理,是宇宙的终极真理,也是人类所共有的精神活动。它们能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永恒存在。鲁米的诗一直在说:探索你的心灵世界,你才能认识自己,并认识世界。今天,我们依然能从鲁米优美而深刻的文字中,获得不同的人生启迪。这正是他的诗,能引起现代人的强烈共鸣的原因。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为“国际鲁米年”,以纪念鲁米诞辰800周年。由此, “鲁米热”也走向全球。书中,英译者沙赫拉姆说,为了进一步了解“鲁米热”,他专访了50位鲁米的粉丝,问他们为什么喜爱鲁米的诗。答案大致如下:第一,鲁米的诗让他们找到了世界大同的归属感;第二,鲁米的诗激励他们去寻找真实的自我;第三,由于鲁米热,穆斯林在美国更容易被接纳。

鲁米的所有诗,都可以概括一句话:请遵从你的心,心会带你找到答案。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种说法太鸡汤。但,这真是鸡汤吗?

人来世上走一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这些目的大多逃不出功、名、利、禄。当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多时,就会被世俗的力量裹挟,渐渐迷失自我,最终变为行尸走肉。

但是,也有人敢遵从内心,活出真实的自我。新媒体人李砍柴就是这样的人。7月初,一篇名为《那个一年前辞职去浪迹天涯的李砍柴,浪得怎么样了?》的文章,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文中,李砍柴老师以幽默而真诚的笔调,讲述了自己创业一年来的感悟。创业的艰辛、对理想的执着、成长的痛与乐等,诸多真实的感受,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年前,李砍柴毅然辞职,遵从内心的声音,走上了自由撰稿人之路。一年后,他不仅帮许多人实现了写作的梦想,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并拿到了一笔两百万元的投资。投资人告诉他,“我投的就是你这个人,以及你的这种生活方式。时代不一样了,迟早会有人出来振臂一呼,去为自己而活!”这篇文章,鼓舞了许多人,也证明了一件事:一个遵从内心声音的人,终将会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奇迹。

生活中,我们常常说,“等我如何如何(条件),我就能怎样怎样(结果)。”无数例子已经告诉我们,这种逻辑是错的。真正想做一件事,是不需要前提条件的,直接去做就好。所谓的“只要我如何如何(条件)”,无非是给自己找不想做的借口而已。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看完李砍柴老师的例子,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个敢追随自己内心声音的人,必然会拥有精彩的人生。而甘于被生活圈养的人们,永远也无法体会其中的极乐。

在《鲁米:偷走睡眠的人》里,有一首诗:“你若跟不上我们,这个胡同不要来。你若不脱光衣服,这个小溪不要来。这是罗盘的中心,不是给胆小鬼的。待在你那里,这里不要来。”不是每个人都敢做自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义无反顾的追求理想。所以,大部分人都碌碌无为地过了一辈子,到年老时,又哀叹自己生不逢时。殊不知,“时”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爱和自由。有人什么都想要,结果失去了所有;有人坚守心中的理想,最终收获了成功。什么都想要的人,迷恋外在的标签。他们不知道,标签再好,也是附着物,终会随风飘散。而心中的宝藏,是生长在我们体内的宝藏。人在,宝藏在,人亡,宝藏依旧能传世万代,造福人类。就像鲁米的诗歌。

每个人,都是一堆碳水化合物。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是我们找回爱的必经之路。画家二冬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两回,孤身一人在山里宅上一个礼拜的经历。不然,你永远都意识不到,自己在人群中的状态,是怎样一种混沌的存在。那种独自面对自己时的清澈感,就像搓完澡后的纯净舒爽,大扫除后的清新盎然,很治愈,很上瘾。”

如今,据说连珠穆朗玛峰上都已找不到隐居之地。所以,与其找荒野宅,不如在书中宅。鲁米的诗集,是滋养我们心灵的“豪宅”。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自己的心灵世界时,心就能安定下来,就不会被外境牵着走。回归心灵,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

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说:“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鲁米的诗,滋养我们的心灵,慰藉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现实世界里,迷途知返,重振旗鼓。这些诗,已在人间游走800年,未来还将再走100年、1000年,甚至更久。鲁米的诗,是全人类的瑰宝。每个读到这些诗歌的人,都仿佛被神眷顾,会情不自禁地绽露出笑容。

(全文完)

PS:《客栈》

作者/鲁米

人就像一所客栈,

每个早晨都有新的旅客光临。

“欢愉”“沮丧”“卑鄙”这些不速之客,

随时都有可能会登门,

欢迎,并且礼遇他们!

即使他们

是一群惹人厌的家伙

即使他们

横扫过你的客栈

搬光你的家具

仍然,仍然要善待他们

因为他们每一个

都有可能为你除旧布新

带进新的欢乐

不管来者是“恶毒”、“羞愧”还是“怨怼”

你都当站在门口

笑脸相迎

邀他们入内

对任何来客都要心存感念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

都是另一个世界

派来指引你的向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