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奢侈的女人》的读后感大全

《奢侈的女人》的读后感大全

《奢侈的女人》是一本由巫仁恕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9.00,页数:15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奢侈的女人》读后感(一):历史,不能只是从一个点去看,永远要将这个点放在整个历史的长河里去对比。

并没有做过任何的研究,或者是对比,但是个人私见: 在宋朝的轻工业发达之后,明清的奢侈品,所谓的奢侈品行业,或者是这种奢靡,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明朝初期只是由于统治者的政策才有所约束。真正给这一切打下基础的是宋朝的轻工业发展。

作者列举的所有的关于服装或者是发饰,我并不觉得有任何的问题或者错误的东西,但是总会有一种感觉,就像是某个学生偷偷溜进图书馆当中翻开厚厚的历史书,只是恰巧碰到了介绍华丽的明清赋诗或者是珠宝的一页,由此发出了感慨而已。

我的意思是说,当然明清的服饰珠宝,有它华丽和奢侈的一面。但是如果对盛唐时期的服装,对比宋朝的饮食文化,或许你会发现更多属于清朝,属于明朝,或者属于某个特定的时间段之内的特征。

《奢侈的女人》读后感(二):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一书参考文献整理

这本书小小的一本,个人觉得很像是作者的一个读书笔记,书中很多文献证据,佐以作者的一些观点,但都没有深入详谈,因此学术性没有那么强。对作者书中提及的文献,这里只做了一个简单整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牙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明中后时期,妇女空间消费能力提高,旅游,庙会,进香 ○妇女消费者的身份:商人妇、闺秀、织妇、乡妇、倡优、婢女 ○妇女经济来源:从事家庭副业所得提高,妇女对家庭经济贡献增大,妇女主控经济提升 ○妓女消费――“名妓的时代” 鲁迅《我之节烈观》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 汤普森《共有的习惯》 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王临亨《粤剑编》 叶梦珠《阅世编》 陈祖范《司业文集》 李渔《闲情偶寄》 龚炜《巢林笔谈》 《山樵暇语》 《濮院琐志》 《旧京遗事》 《遵生八笺》 顾起元《客座赘语》 郭起元《介石堂集》 徐一夔《邹母传》 袁宏道《荷花荡》 钱泳《履园丛话》 张大复《济上看月记》 袁宏道《梅花草堂集》 谢肇淛《小草堂集》 李流芳《檀园集》 费元禄《晁采馆清课》 郎瑛《七修类稿》 李宗定《京山竹枝词》 屈大均《翁山文外》 田艺蘅《留青日札》 李乐《见闻杂记》 张应俞《杜骗新书》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宣鼎《夜语秋灯录》 李斗《扬州画舫录》 捧花生《秦淮画舫录》 西溪山人《吴门画舫录》 个中生《吴门画舫续录》 二石生《十洲春语》 范濂《云间据目抄》 谈迁《枣林杂俎》 余怀《板桥杂记》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 艾衲居士《豆棚闲话》 金安清《水窗春呓》 余永麟《北窗琐语》 冯梦龙《山歌》 冒襄《影梅庵忆语》 萧雍《赤山会约》 陆楫《蒹葭堂稿》 王士性《广志绎》 叶权《贤博编》 《鼓掌绝尘》 《琅嬛文集》 《五杂俎》 《画舫余谭》 《金瓶梅词话》 《醒世姻缘传》 《醒梦骈言》 《型世言》 《红楼梦》 《梧桐影》 《如意君传》 《僧尼孽海》 《绣榻野史》 《灯草和尚》 《杏花天》 《痴婆子传》 《巫山艳史》 《桃花艳史》 《浪史》 《载花船》 《春灯迷史》 《闹花丛》 《秘戏图考》 “三言二拍” 申时行《吴山行》 陆容《菽园杂记》 王锜《寓圃杂记》 裕谦《训俗条约》 汤斌《告谕》 丁日昌《告谕》 陈宏谋《风俗条约》 历代正史《與服制》 历代正史《五行志》 江南地方志《风俗志》:嘉靖《江阴县志》、嘉靖《六合县志》、嘉靖《广信府志》、嘉靖《泾县志》、嘉靖《吴江县志》、嘉靖《太康县志》、隆庆《长洲县志》、万历《重修昆山县志》、万历《新修余姚县志》、万历《嘉定县志》、万历《通州志》、万历《沃史》、万历《黄岩县志》、万历《江都县志》、万历《河间府志》、《余姚六仓志》、崇祯《松江府志》、崇祯《内邱县志》、顺治《祥符县志》、康熙《上海县志》、康熙《苏州府志》、康熙《六合县志》、乾隆《元和县志》、乾隆《金山县志》、乾隆《潮州府志》、乾隆《吴县志》、道光《双凤里志》、光绪《嘉定县志》、光绪《常昭合志稿》、光绪《重修华亭县志》、民国《南汇县续志》 图:《姑苏繁华图》,《南都繁会图》,《点石斋画报》,《清明上河图》

《奢侈的女人》读后感(三):这明明是本好书!

标题是故意的。它只是个标题,别认真。 有些人真是讨厌,不知道是真没眼光还是成心,就要把好的说成坏的,还总要以“专业眼光”出手,而且专挑人家已经声明了“忽略”的部分做“污点”,人品真是下贱。 让我想起在篮球场遇见过的一个家伙,一边拍球一边摇着脑袋言语“我今天怎么了?太业余了!唉,太业余了!”,也算是一景。

《杂感》

长!见!识! 谢谢作者。 开扯:

1 作者应该看了不少明清色情小说,好羡慕。提到了十几个小说的名字,我知道其中三两个,还是香港三级片。惭愧啊,没文化的赶脚真是全方位的啊。

2 对比鲍姆的时代四部曲,大家的发展路线都是差不多的,物质条件总会是越来越好的。所以书的最后关于男性对奢侈的批判那一节,很多批判的不合理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社会的整体上,物质条件上升,当然会有突出的个体。那些名副其实的富人耍一耍当然天经地义,量力而为的也是合理,也肯定会有一小撮“包法利夫人”式的个体。所以批判可以,应该更多的关注这些“包法利夫人”。东方和西方的情况是一样的。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其次,有些人批判奢侈消费对国家的经济不利。我看其实是对政府的经济不利而已。反正就是一部分人富了起来,开始zao4,政府却没有从中得到称心的利益。对于它不想接管的行业,从中得利的手段无外乎收税,或者干脆自己搞。所以我们国家总是有这个问题,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旁人看着很别扭,合法化、法制管理甚至国有资本注入,岂不是更好? 还有这个系列里《茶叶的历史》那本书,几乎完全是在讲述经济事物。我国古代的政权一直在搞出口,其实是相当赚钱的,可政府看起来也只是从中抽税而已,完全不想做大做强。罗素还是叔本华来着,在书里说中国人认为出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是野蛮人。以此为出发点,古代的中国政府对于出口创汇这件事八成也是“让蛮夷感叹我天朝的伟大,沾沾我天朝的光,顺便赚几个小钱”罢了。压根不重视。

3 其实书的最后两部分所讨论的内容,完全指向了经济发展的问题。方兴未艾的生产力没有在明清的社会结构里找到适当的位置,中国还是中国,最后落得任人宰割。为什么?大家也都清楚,中国人自古就看不起做买卖。明清的皇帝不缺钱,明清的当官的缺钱吗?应该也是不缺钱,而且他们还有极好的社会荣誉。关键是老百姓也都这么认为。做买卖的一直挤不到前面去。现在好了,我们都喜欢钱,我们也比过去更有钱了,世界很热闹。

4 “妖服”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人们想要说某个事物不好的时候,总是很有联系的能力。胡人入侵是因为好多人穿胡服赶时髦,这个逻辑和最近几年流行的“敲胆经”是一样一样的。为什么这条逻辑如此的诱惑力?无论何时都能唬人?因为这条逻辑十分原始简单,直接把两个东西相似的表面现象(哪怕只是谐音)当做“原因”。

5 乾隆在给奢侈消费风潮定性的时候,还是很令人欣慰的。他说国家发展了这许多年,人民平均年收入已有了显著提高,百姓适当地享受一下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是合情合理的。乾隆皇帝他自己那么好玩儿,假如再来个只需自己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岂不令人发指?看来他的人性还是可信赖的。对他的好感加一分。

6 按书中所述,似乎“贫学富,富学娼”这句话不是胡扯。 这个道理其实很经得住推敲。女性的时尚当然以男性的反馈为最大激励。妓女在这件事上当然是最强时间需求。正如恩格斯所说,十所大学对于科学的推动,也不如一家工厂的需求。只不过我没怎么见过娼妓,所以还不能“眼见为实”。

7 书中提到晚明时衣着时尚的具体情况,感叹方方面面和现在一模一样。尤其是文化人流行起穿女人衣服,这个更加有趣。人真是一点都没变。

《奢侈的女人》读后感(四):可以看到很多历史图像与故事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0180105草就

王方星

中研院巫仁恕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虽然他的研究似乎停留在明清时代与我关注的中近时期相差一段距离,但他对苏州的一些研究还是让我憧憬不少。这也是我购买此书,并阅读此书的初衷。这本书很小,归属于商务印书馆近年出版的《文明小史》系列丛书,作者基本上都是台湾学者,我对其中几本选题比较感兴趣,比如《粥的历史》,也有以前就看过的李贞德的《公主之死》。这本书的设计还是很有味道,似乎应该叫做线装书吧,看着很讲究,很有品位的感觉。不说这套丛书的质量如何,光是这个外观,我觉得也很有收藏的艺术感。

这本书虽然分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明清奢侈消費的風氣〉,第三章〈婦女的奢侈消費〉,第四章〈妓女與奢侈消費〉,第五章〈男性的批評〉,第六章〈代結論:妇女奢侈消费的历史作用〉。其实篇幅不大,按照我的感觉,应该是作者的一篇长论文而已。台湾学者喜欢长篇大论,史料详实或者叫堆砌史料论述,洋洋洒洒数十个page,有时候加上附表和参考文献,都有100多页。这本书显然就是这么个形式,只是它被出版成书罢了。

除去正文的六章,还有自序和参考书目。我也不正儿八经地评介了,就谈谈自己的读书所思所想。自序部分,作者提到年轻的时候和女友逛台北商圈,“有闲没钱,就像古代的穷秀才,除了读书以外多的是时间,却身无分文”,体会不到逛街消费的乐趣。后来毕业有了工作,又发现过去让人称羡的职位,想要靠它在爱呗从容地生活,真可说是“长安居,大不易也。”生活经历联系作者的历史专业,便开始研究明清消费风气,进而想到了妇女消费问题。在陪老婆shopping后,作者肯定看到了女人的消费实力,进而产生了研究历史相似问题的念头。不过书名《奢侈的女人》,作者非常郑重地说明,不是负面之词,正是为了反映妇女的消费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与重要性。从以上的自述中,我有这样的一些感想。学生时代有时间没金钱,但是似乎可以下逛街不买,可以穷游,可以做的其实比shopping来得太多了。作者认为买不起消费不起,就“实在没有什么乐趣可言”,我觉得还是太过物质化,似乎大都市的生活就是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了乐趣。另一方面,作者工作后仍然感觉大城市生活不易。在正文(103页)中也提到,明星一场表演可以赚进数百万元,而大学教授的上课与演讲只有微薄的钟点费与酬劳。巫仁恕作为中研院的在编研究人员,相当于大学教授,在街坊四邻看来,必然是好工作好风光。但文科学者的无奈就是工资微薄,付出与所得有时候不能成一定比例,所以也就有了许多文科博士毕业在大城市不容易生存的感叹与共鸣。虽然我还没有那么风光的教授头衔和科研压力,但却认为一个学者如果太在意这些身外之物,追求这些名利,也许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学者应有的静心。因为羡慕这个世界周围的人群,甚至那些当年学的不如你,却混得比较好,赚得比你多,那么你的心就不会安宁,你会对比,你会抱怨,你会怀疑自己一路的努力,进而影响自己的研究和价值观。在我看来,名与利总是没有尽头,多少钱算有钱,多大名算出名,这些对一般人而言都难以让自己真的静心。而如果你“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经营好自己的生活,不羡慕他人的繁华世界,而做好自己的事情,十分努力且不追名逐利,那么我们的心永远都是静的。我不会羡慕别人赚得比我多,我只怕别人学识比我渊博,读的书比我多,我有的经济实力,做好我能构建的美好生活,旁的想不来,想多了还累,那就过好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们的工资养得起家,买得起书,偶尔还能奢侈下,那么又有什么好感叹生活不易的呢。

绪论部分主要是对过去明清妇女形象的一种反正,即在传统历史叙事中,简化了传统妇女的形象,将她们描述成不能参加政治活动,无法自由就业,婚姻不能自主,只能困于家中。而这些仅仅是一种革命的论述,历史的面向可能还要更加丰富。所以,作者希望跳出传统的父权观念思维,再现明清妇女生活的另一面。

而后几章,作者运用各种详实的史料,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明清妇女奢侈消费的生活图景,不仅有文字上的描述,还有历史图片的搭配,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了广袤的空间。应该说,对于习惯于理论分析的大陆学人而言,似乎这样的文章缺乏理论水平,没什么分析,只会堆积史料,但逆反了说教、说理的套路,我更加喜欢说事的模式。历史的本质就在于讲故事,一个个学者写的高深莫测的学术文章,让人除了知道几个似懂非懂的西方理论与半土不洋的所谓自创理论,实在找不到一点历史的现实图像。

另外,因为涉及江南,所以文中有太多关于苏州的描写,让我知道了明清时期,虎丘、山塘发生过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不是天生的历史学家,不需要知道虎丘、山塘拗口难懂的理论建构,历史故事那么可爱有趣,被描写的那么抽象生涩,实在是太多理论学术著作不畅销的一大原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