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精选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精选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是一本由汪民安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一):啊啊…后现代是何…

厌女之类的倒无所谓,可问题是他实在太后现代了。我读的书不很多,可我愈来愈疑心西洋大人或许大多都这样舌灿莲花,总喜欢讲这样的车轱辘话带坏我们,尤其是近世的西洋哲人们呦,真是格外爱鼓捣什么身心对立后现代启蒙权力意志精神分裂生理政治学云云,诡辩百端,以惑无识。此地的儒学和道家目前看来是最为纯洁真诚的,希望肯定在远东。而看在这位作者使用的语言为汉语,吾辈就勉强给此书三星吧,倘若是其他语言写的书,那我就只好不顾及人情世故地评价为很差了。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二):记得谦虚,警惕傲慢

2020年疫情时初读,如今因论文重读。这回重点读了身体和空间两大部分,trigger了一些东西,偶尔进入通灵状态,说明脑洞开的差不多了。

汪的文笔真是哗啦哗啦的,灌的却不是水,是泥石流。很多点子很妙,写得像花一样,与法国哲学家神神叨叨的气质相通,但部分观点涉嫌将别人的话打碎了吞进肚子里变着方地排泄出来。原创性的想象力要画个问号,但梳理、转译和链接能力是真强。

后记里,汪倒还挺谦虚,“我并没有能力对身体和空间做出令自己完全满意的解释。尽管会不时地涌现出一些快乐,但我常常也被写作的困难所困扰——也许,写作所能表达的,根本就不是穿透事物的真理,而是意图穿透事物真理的挫败感。”这种坦诚加了些好感度。

哦,想起他之前有句话,“清晰和明了只是懒汉的哲学,一目了然对于弱智来说总是兴高采烈的,晦涩则总是伴随着复杂、高级、陌生以及对智慧的挑战。” 当时读到,我差点没背过气去:他娘的,真傲慢。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三):后现代的烙印变淡了吗?

读完本书后缓解了我写读后感的焦虑,它向读者讲述了后现代性的起源发展,从多方面带着读者感受后现代性无所不在的影响,并用贴切的例子进行了阐述,几乎没有人躲过它的影响,人人的思维行事都带着它的影子。

比较挑人,因为学识所限反正后面后现代性对语言学和谱系学的影响我看得稀里糊涂。福山没有想到自己在提出历史将终结以后,又观察到了身份政治引出的新矛盾,我看了下本书出版于2015年,那时特朗普还没当选,民族主义还彬彬有礼,新冠尚未流行,逆全球化尚未掀起浪潮。

作者在最后对后现代帝国提出的质疑与当前局势不谋而合,人类社会本就发展不均衡,并不是每条发展的道路都会被重走一遍,歧途也是五花八门,不一定会完全重蹈覆辙。当怪兽的头以为自己已经看见天堂的曙光时,它的身体还在时间的绳索上艰难地摆动试图跟上并保持平衡,但不出意外地,它会一次次与曙光擦肩而过并试图再次爬过去。

人类的乌托邦在书中再次以巴塔耶的话语面貌呈现:以平衡为目的的“光荣损耗”代替占有为目的的“毁灭损耗”才能维持平衡,现在的教改算不算?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身体部分主要是分析现代人的理性及其本性的部分,以及为了顺应人的发展其社会环境相应发生改变,政治也在向生命政治转变,民主的同时意味着个人的自治。

空间部分从家庭空间到社区空间甚至超市空间对人的影响和塑造。以及围绕家庭空间内部的权力斗争是社会政治的一个基本层面。人们和物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后现代性部分是现代思想家对社会的反思和解释,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导致了以生产性占有为导向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工具理性。尼采的“权力意志”,“福柯的谱系学用无意义的结构分析代替对意义的解释,用权力的功能来代替真理的有效性宣称,用价值中立来代替价值判断。”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试图用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内格里认为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催发帝国主权的诞生,“现代的民族国家以民族的想象性认同代替了君主的想象性认同,受科技的影响,全球化促使民族国家主权和空间的关系不再重叠,“民族国家的主权不再牢牢地封锁在空间疆界之内。”但是需要注意地是,虽然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但全球民众并不全部渴求全球公民权,而是基本生存权。流动的是资本和资本家,民族国家的界限是为他们打开的。而很多公民还在为自己的基本生存权而战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