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我超越读后感精选

自我超越读后感精选

《自我超越》是一本由斯科特·巴里·考夫曼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424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0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超越》读后感(一):终于有人把这个层次给补充完整了

第一次看到这本好书,是在中科院心理所的图书室里。然后就是在许老师的推荐下。

世人对马斯洛的曲解真是太大了。

想想一个心理学大家,怎么会把人类的最高层侧定义在“自我实现”这么精致的利己主义身上呢?!马斯洛晚年已经提出了这个“自我超越”的层次,只是因为还没有完成研究,所以理论就停滞在那里了。多亏了这位积极心理学家的吐血整理,这个层次终于是完成了马斯洛的遗志吧!

其实每个理论发展到最后,都是面向未来,面向全人类,甚至是人类之上的境界的, 从宗教,到哲学,都会在超越人类之上达到统一,人本心理学自然也是如此~有了补充完整这个层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框架也终是上升了一个新高度。

当然,世人对马斯洛的误解还不止这一个,比如那个金字塔,立在那里实在是太久了,好像是必修完成下一个层级的满足,才能达到上一个层级,这个广为流传的部分,又被这一本书给修通了。马斯洛的本意当然不是如此喽~

昨天还跟北京师范大学的许燕教授聊天,她本人非常推崇这个层次,也曾经在她自己的书稿里写入了马斯洛的这个层次,但是最后却被某个出版社的编辑在出版前给删掉了,实在是好无奈。这下好了,有了这本著作的支持,以后这个层次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被写入任何教科书里面了。马斯洛先生泉下有知也会很开心吧。

辛苦作者整理了近900份参考文献,内容非常详实,完整回顾了马斯洛的一生,等于是为他的理论正名了。国内的老师们真是苦于没有这样的精力和写作环境,也希望我们的系统体制可以为我们的专家学者们也能够提供这样好的时间和耐心来多做些类似的著作吧!

好书一本,极力推荐!

《自我超越》读后感(二):超越自私

提到“人本主义革命”,马斯洛解释道,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在解开那些“真正的人类体验、需要、目标和价值”上的谜题。其中就包括我们的“高级需要”,它们也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包括对爱、友谊、尊严、自尊、个性和自我成就的需要。停顿片刻,他大胆地做出下一步论断:然而,这些需要若得到满足,一幅不同的图景将会显现……在最好的条件下工作的得到充分发展的人(他们是非常幸运的)将为那些超越了自我的价值所驱动。依照“自私”的旧有意义衡量,这些人已经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美并不仅存于个人肌体之中,正义和秩序也是如此。人们很难将此类欲望归入自私之列,它们不能像我对食物的渴求那样被贴上自私的标签。实现正义或者让正义发生带给我的满足感并不在我的皮肉里,也不在我的血脉中。它既是外在表征,也是内在思想,因此,它已超越了自我的空间局限。

人性充满矛盾。

自私的人,却是地球上最依赖群体力量的动物。人类依靠合作让自身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而之所以能够达成这样的高度合作,是因为进化的大脑让我们有能力推测尚未发生之事,预知合作才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

资本主义充分解放了人性的自私,将其作为社会进步的驱动力,达成了很高的组织效率。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形态的每一次更新,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它同样存在致命的痼疾,而极高的生产能力和组织效率,让每一次停机重启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危险。

未来到底会怎样呢?

我总是用这样的回答来安慰感到害怕的朋友和我自己:

原始社会的人类,做梦也想不到以后的人会过着怎样的生活。这道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现在的我们看不到的出路,这尚不存在之物,以后未必不会出现。

《自我超越》读后感(三):从Y到Z,从自我实现到自我超越

读这本书的时候所以产生了这个疑问: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应当怎样自我实现。

就我当前对他思想的认知水平以及参考那些年代中自我实现者的生活经历,我能得到的答案是“节欲”,加上双引号,因为这和犬儒主义本质上是不同的,后者认为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富足此消彼长,但马斯洛的观点并非如此。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也是这本书所纠正的一个“误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其实并不应以阶梯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框架”容易使人们将这些需求同商品的档次等价,一无所知却成天愤世嫉俗如同对名牌的盲追捧。他将需求划分为缺失性需求(更基础的需求)与成长需求,实则强调“基本保障的重要性”。如果基本需求无法满足,就像大厦的根基是空心,在此基础上搭建的一切都将摇摇欲坠。更直白的说,当安全、健康、连结、尊重等缺失性需求无法满足时,个体所追求的爱、探索、自我实现…这些成长性需求都可能是有局限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不应当感到冲突大到无法化解以至于痛苦不堪。

所以,首先需要满足的是保障性需求。物质匮乏的年代,个人需求似乎很难得到保障,但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箪食,一瓢饮完全可以保障生存了,但如果还有更多的物欲,并认为只有物质的富足才能带来安全感和尊重,而现实如此,那么缺失性需求将无法满足,进而可能发展出扭曲的自我实现需求,具体表现为对财富、权力、名誉的执着追求,而非对社会和人性的观照。这既适用于个体,也是适用于集体。

在经济发展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去追求社会幸福,追求的会是忽略了人性的幸福,并且可能发展出扭曲的实现方式——控制、压抑或暴力,无法真正观照社会中的个体。比如指争做“名列”前茅的经济体的需求,以财富累积实现富裕目的的需求。

缺失性需求的不满足在个人实现层面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享乐和纵欲式的自我发展,而在国家实现层面表现出来的可能是建立在对人性压抑和精神阉割基础上的社会发展。

最后,在缺失性需求不满足的前提之下,由于哪个层面都不是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没有真正的现实观照、社会观照和人性观照,就会衍生出两个分裂的利益体,无法达成共识。

这只是读了一遍之后的思考,再多读几遍可能又会有不同的体会吧……能出中译版实在太棒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