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100字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100字

《收藏的雅趣》是一本由汉宝德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一):图少,主要是唠嗑,技术含量低

我是冲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名头去买的这本书,想说偶尔去看看博物馆都没搞清楚,看看能不能从这本书获得什么。纸什么感觉都不错,然后内容让我失望。因为他每讲一类藏品的时候,最后都会说他自己也分不清是不是真的。里面讲得最多的是他自己遇到他那些宝贝的经历。

我特别有印象的是他讲玉的那段,我只看出了1,他没搞懂玉;2,应该也没有几个人能搞懂;3,中国人很喜欢玉。

唉,如果你真的同我一样想从这里学会鉴赏些什么好东西,那就真的不用买了,里面每几页才1张图片,而且图片中的藏品我只能说有文化,但看起来真的不怎么样,只能看得出是"生活"而已。

真的很失望,老贵了,下次还是要到书城翻过才敢买书。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二):抛弃世俗的观念,独享收藏的雅趣

提起收藏,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的俗语“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在战乱的时候,黄金易于变现,保值,能够保证人基本的温饱,而法定的货币可能会遭遇贬值。但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人们更喜欢收藏古董,因为古董不仅仅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水平,更从侧面体现了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同时还能增加财富价值。 于是,“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一直传承至今。 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喜欢收藏,但80%以上的人想让收藏为自己的财富升值。 那么有没有人收藏是纯粹为了品赏而进行的呢?有,我所知道的汉宝德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汉宝德先生是台湾知名建筑家,文物收藏家,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在建筑、文物鉴赏等方面影响力深远的学者。

《收藏的雅趣》这本书便是汉宝德先生的作品之一。书中叙述了他对于各种古物探究、收藏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也看的出他对于文物的喜爱超脱了世俗的金钱观念。

作者开篇在自序中就提及:“文化人的收藏应该不追市场、不做投资之想,只找喜欢的收藏。想到钱,文物也就成为俗物了。”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古香器之谜》一文中,作者就承认自己“没有投资的观念”,而自己却有“二呆”。“呆之一为:只随心随意买喜欢的东西,而且不变心。呆之二为:从未想到赚钱只进不出。” 作者周围有很多朋友,大量廉价收购了古代的生活器物,后来,原本不值钱的这些东西大涨特涨,简直等于买了特价股票。但作者有收藏的条件却一直不下手,因为作者秉承初心,决不让自己喜爱的文物与金钱等价。

同样在《一对大眼睛》一文中,作者明知“大眼睛”的造型除了博物馆之外极少有人收藏,因为不适宜放在家中。但作者却花了不少钱买了两只,他完全没有考虑投资的效益,同样是因为他专爱的是这种古器物,而非普通人所认可的价值。 试想一个人没有成为钱的奴隶,随心所欲,秉承初心,自然也就不会为金钱所束缚。满足了内心的需求,自然也就得到了乐趣。 我想,这也是作者命名作品为《收藏的雅趣》的原因吧! 对于我们普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也是很有趣的。

一件古物,它产生于什么年代?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中,又有什么样的意义?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它的前世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又如何走向繁盛和衰败…… 这一系列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作为我们普普通通的人,可能很难对文物研究到如此透彻的地步,但是,看完《收藏的雅趣》这本书后,我们可以对古文物了解八九成。 记得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中有一个片段是,狄仁杰从沙漠中捡起一片碎玻璃对随从说:“这是从西域传来的玻璃”。当时我对玻璃产生了一丝好奇,它为什么不是产自于中国呢? 看了书中《琉璃的故事》这篇文章,我才对玻璃有了详实的、进一步的了解。 玻璃在东西方文化上,有着显著的差异。透明和光亮是西方文化所追求的,而半透明的质地却是中国玻璃所特有的。到南北朝时期,玻璃文化就衰微了。至唐代的时候,玻璃大概自中东进口,经过帕米尔高原来到长安城。与当时极为珍贵的秘瓷一起,成为了宗教礼仪使用的器皿。这听起来,玻璃真的是高大上的贵族用品啊!后来宋朝瓷文化发展兴盛,玻璃热逐渐淡出。到清朝的时候,玻璃在清宫中又受到重视。 同样的一种物质,西方追求的是透明、冰凉。而在我们中国,追求的却是半透、温润,称为琉璃。因此,玻璃在中国真的就是玉文化的延伸。 所以说在《收藏的雅趣》这本书,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自己在收藏过程中的多种乐趣,同时也让作为读者的我们从中学到各种藏品的相关知识,并从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三):【博物】我曾收获的感动

阅读此类书籍,犹如晨起时母亲先盛好的一碗粥——很是熨帖。对于古物的好奇,大抵来自各类博物馆的宣传啊科普啊之类的节目,但多半有些严谨正式。很难想象《收藏的雅趣》当真可以把其中之“趣”,表现得如此舒心。

在画室【忙里偷闲】的一天、

全书分为四部分称为“辑”,分别为古物的记忆价值,发现真实的挑战,收藏之乐和书法的生活化;每辑又按类型分类,每篇介绍一种古物,如茶壶、古玉、青铜、陶瓷、碑拓等。 而作者汉宝德是台湾知名建筑家,也是文物收藏家。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通过这些职业生涯,可以窥见这位收藏家的“背景”之雄厚。故而他对收藏、对文物的一些见解,也多半是值得我们借鉴、理解的。 但作者的语调却出人意料的随和,譬如开篇的那句:“收藏中国的古物,财力不足者,多从瓶瓶罐罐开始”。一下拉进的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行文中间或穿插历史线路,将所谓“壶”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语言日常舒坦,如“价格贵了些”,“为了圆梦只好买了”,“这也是我买的第一把壶”等等。精选的彩绘插图适当提现藏品形色,可谓是过去一个月年节时期非常棒的消遣。

阅读过程中,笔者的收藏观亦渐渐成熟。书中说到:在经验上,“古”字就是年代久远的意思,时代久远的痕迹应该是辨别“古”物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如下一些陶器、玉琮和玉璜——是笔者去年国庆前往良渚博物馆拍摄的——那些符号似乎传递一种信号,好似它在和我们打招呼:嘿,你在看我吗?如此动人。

透过一件件藏品,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其美感,还有其背后所承载文化、文明的一份厚度。

收藏的雅趣

6.8

汉宝德 / 2013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