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同样的祈祷》经典读后感有感

《同样的祈祷》经典读后感有感

《同样的祈祷》是一本由(土耳其) 克瑞米提奇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样的祈祷》读后感(一):人的光与暗

这是让我觉得很特别的一本书,不同于以往的故事叙述,而是通过2个不同时代的女人之间的聊天式的陪伴,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这2个女人不同的生活经历,里面的很多对话都能让人回味无穷和充满哲理,如“生命中的任何经历都是有目的的,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教会我们一些东西,可以说这个叫生活的东西一直在和我们对话,它期待我们能够领会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的一切所带来的信息”。

可以说,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年代所带给人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心理需求,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欲望和亲情之间的矛盾,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慢慢领悟生活的意义,让人学会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懂得感恩,我觉得这就是人的光与暗。

《同样的祈祷》读后感(二):寻找幸福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太累,也可以让幸福来找你

我在冬天看一些书,它们给我温暖的感觉,让我暂时忘记了严寒,以前的一些小说很少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本书的哲学意味很容易让人理解,虽说是来自土耳其的书,但就像似曾相识一般。

咋一看这本书可能不觉得它特别,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心情可以把它看完,但这两天很轻松地看完,觉得是和这本书的缘分,我怀着喜乐和感恩的心感谢这些充实的光阴。

下面是我觉得好的的一些书摘

生命的神秘不在于我们如何经历过,而在于我们如何谈论它。

音乐就是祈祷。--《塔木德》

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整个宇宙就是不为我们所知的神创造的极富艺术感的不确定之物......似乎只有他才能决定我们的生死。

生命中任何经历都是有目的的......我们所经历的每件事都会教我们一些东西。我甚至可以说这个叫生活的东西一直在和我们对话,它期待我们能够领会我们生活中遭遇的一切带给我们的信息。

寻找幸福的时候不要人让自己太累,也可以让幸福来找你......

你只有在陷入爱情的时候或自己养活自己的时候,才会发现你的能干之处和不足之处。这样,你才会发现真正的你。

语言舒缓了我们内心的沉默。即使有再剧烈的痛苦,只要说出来,就会平息下去。

好书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精华的思想需要反复研读之后才能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高中时候对上海的一点认识来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现在身处上海的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很多自己的认识,希望日后的自己可以走到更远的地方,看看别处的风景,也许那时候的自己很多无法放开的情节,都可以随时间自然而然打开吧。

《同样的祈祷》读后感(三):对白

第一次读土耳其的文字,也是第一次读一本通篇由俩人对白组成的作品。年迈的罗赛拉夫人在报上招聘一个会土耳其语的人陪她聊天,于是,有了佩林与她的一段聊天日子。

我们在俩人的对话里知道,佩林的母亲追求婚外情而离开了家庭,她与父亲的相处并不融洽,虽然生活富足,但母亲角色在生命中的缺失,她由一个渴望爱的孩子长成一个害怕爱的女子。罗赛拉夫人与先生经历过二战,作为犹太人熬过种种磨难,她在先生过世后刻意找人来说土耳其语,表面上是觉得那是种美丽的语言不应该忘记它,而实际上是土耳其语曾经带给她刻骨铭心的记忆,包括布达佩斯那座城市。

罗赛拉夫人与先生因为战争分开,在漫长得看不到希望无法预知未来的时段里,夫人靠教学生维持家用,在这个过程中她遇见了一位诗人,她在他优美的诗句里迷失了自我,俩人开始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纯精神之恋,直至诗人因为战争而离开。这件事辗转被罗赛拉先生得知,在战后终于重逢的日子里,数十年来他与夫人琴瑟和鸣从未提及,但在去世后将自己知晓这件事的证据放在了必然会被整理的书稿中。他们的女儿因此记恨上自己的母亲,再无来往。

夫人的一生都没有忘记那段意外的情感,包括那段情感里的城市与语言。可她也与先生恩恩爱爱相守了一世。所以,很难去评说她的情感道德与否,也无法去为她的情感辩解说是因为时世。白月光的歌词里有一句“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所描述的就是这般无疾而终的情感。人与人的缘分很微妙,有时候遇见为的就是结束,夫人的心里装进诗人,在漫长的人生中私下怀想,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不忠,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对家庭最真诚的维护。

俩人从最初的相互提防到坦诚相待,将心底最隐私的部分一一叙述给对方,成为一对忘年交。夫人给予了佩林祖母般的疼爱,也让孤独的佩林感受到了母性的温情,对她已经产生的精神缺陷有了良好的弥补。夫人去世后留给佩林的信中,洞悉了她的所有悲凉,鼓励她要阳光的走出来,重新接纳自己的母亲,以积极的心态去生活。

书中金名频现。“生命的神秘不在于我们如何去经历它,而在于我们如何谈论它”,“生命中任何经历都是有目的的,我们经历的每件事都教会我们一些东西,可以说这个叫生活的东西一直在和我们对话,它期待我们能够领会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的一切所带来的信息”,“语言舒缓了我们内心的沉默,即使有再剧烈的痛苦,只要说出来,就会平息下去”。

2018-01-13 于福州

《同样的祈祷》读后感(四):生命给了什么,就去享受什么

去感受,去接纳,去愉悦 这本书自己读下来感觉心中很温暖 土耳其的作家,土耳其的小说,自己对于这个国度并不是很了解,不过因为今年一不小心入了土耳其剧的坑,虽然每集至少150mins起步,虽然剧情上可能狗血程度不输其他国家的肥皂剧 可是里面演员的颜值让人叹服,这个神奇的国度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 虽然今年自己给自己定下的阅读目标是尽可能多的北欧文学 不过这本,相同的祈祷,自己在读书节前后某个网站买书的时候属于凑单的一本书,不过不可否认当时看到其封面就感觉很舒服 淡蓝色的基调可以说是俺很喜欢的颜色,上面的几点白色文字,并不突兀,这本书是2012年引入国内的作品,而具体作者的写作成书时间自己并没有太多了解,对于这个土耳其作家自己也不是十分了解。 这部小说写作的方式很新颖,他用两个女性角色的对话完成了这场灵魂的旅行。罗塞拉夫人是个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的女性,她贴出了广告在这个城市中找一个会土耳其语的女性来聊天,是的,就是聊天,但是必须是土耳其语。 来自土耳其的女孩佩林接受了这份奇怪的工作,两个人从最开始的互相试探到后来的相互开导,相互支持,分享彼此生命中美好的瞬间或者诠释彼此对于生命的不同看法。 老太太是法国出生的犹太裔而在二战期间嫁给了一个来自土耳其的犹太裔人,二战前夕丈夫把她和女儿送到了土耳其自己滞留在了欧洲,水晶之夜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老太太在土耳其度过了战乱的时期,也是那段时间老太太觉得是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期,她认识了一个很多人的偶像,两个人还有一段柏拉图式的恋爱。 而年轻的佩林,母亲离开父亲,父亲又有了新的妻子,而佩林对于这个十分的厌恶,父亲也总是担心佩林,虽然把她送到这个国家来读书,但是并不想苛待她,不过佩林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女孩子。 就这样,两个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不同的阅历不同的经历的女性,在一次次谈话中,她们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倾诉一个倾听,这种关系在她们每次的对话中都会时不时的转化。 她们一起讨论佩林的几个追求者,俄罗斯人,希腊人,当地人,还有一个来自土耳其在这里学习烘焙的人,她们对于爱情对于爱恋有着不同的认知。 老太太会回忆自己的过往,佩林会认真倾听时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老太太凭借自己的阅历和智慧会给佩林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而每次谈话中对于故事的推进的细节也都有所铺垫。 最后老太太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佩林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整本书基调平和睿智,这一点上也要额外感谢翻译者,毕竟土耳其语属于小语种,其翻译需要更加的努力和精力。 对于宽容的心态,对于情感的共鸣,对于阅历的盘点,对于感情的释放,对于爱,对于快乐,对于生命的讨论,是这本书吸引人的很大原因。 而书中通过对话各种金句频出,也是不错的。 总体来说,这本书语言平实却不平淡简洁却不简单8.6分,人物刻画单单通过对话就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鲜活8.7分,故事架构大篇幅的对话没有喧宾夺主以形害义8.9分,故事立意关于生命关于体验关于爱8.9分,综合得分8.8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