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经典读后感有感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是一本由岸見一郎 / 古賀史健著作,究竟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20,页数:2016-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读后感(一):一点总结归纳

如果说第一部谈的是怎样接纳自己,那第二部主要就是在讲当如何接纳他人,具体应用体现在儿童教育和伴侣相处上。

在儿童教育上,作者反对通过表扬或批评来“操控”,而是主张尊重每一个个体本来的样子,引导他们去发现自我且尊重他人。以前看过一些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等书,发现阿德勒比前者高明在,前者教人通过肯定和赞扬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本质上是一种操纵,而阿德勒主张放弃操控、强调尊重。

其实两本书读下来,表达的核心内容便是: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存在即价值,而非看你做了什么,也不是看别人对你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去尊重并接纳对方、承认他人的价值和独特性,不强求他人按“我”的意愿行事;然后,按着自己的意愿去付出,在给予中收获贡献感,即幸福感。

我想说这个思想体系和圣经中的教导已经非常的接近,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点——作者说给予就能得着,但是人没有办法给予他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比如爱和尊重以及根植于内心的价值感。那么这些东西从哪里来?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无限丰富并且全然接纳的存在了。

作者说得很对的一点是人需要勇气。哪怕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这个世界绝非那么美好,要有勇气去面对他人的不理解、不接纳乃至于伤害。而勇气的基础还是在无条件的自我接纳和价值感上,如果没有神,这些东西真的无处安放。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读后感(二):幸福原来跟我想的不一样

本来以为可以看名字读懂这本书,结果我又错了。阿德勒这个名字不是第一次听说,但是里面的很多思想,我还是觉得耳目一新,关于怎么对待家人(特别是孩子),关于怎么看待工作,还有另一半。

一直以为幸福不需要学习,如果开始思考,就是不幸福的应该,原来还是打开方式不对,那就多元化的尝试,让自己更多一点幸福。

关于怎么对待家人(特别是孩子)。看书前有一次和朋友闲聊,得知她现在不是一味的指点孩子,更多的是问问他的想法,也许也没有什么不对。然后就看到了阿德勒的介绍,也是意外之喜,或者说是冥冥之中,若是没有之前的聊天,可能我也不会那么印象深刻。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更多的是指导,指导的是年幼的孩子尚不知晓的规则,并不是所谓的知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应当由他们自己选择,我们更多的应该退居二线,给予尊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当然,我做的并不好,我还是一直的希望孩子遵守我的规则,不要去做我不喜欢的事。

关于怎么看待工作。我的工作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或者不好,就是简简单单的,但是有时候还是会有没有被委以重任的感觉。是需要再加强自我修养的提升还是为人处事的安排,同学还需努力!不过现在也释然了,无论是高精尖的科研,还是扫大街的阿姨,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是被需要,所以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做好手头就是最紧要。

关于另一半。原来没有冥冥中的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无非是你选择了一种想要走下去的生活方式,而跟你一同走下去的无论谁皆有可能。好吧,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所以也就是机缘巧合罢了,既来之则安之,愿大家和和美美吧。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读后感(三):阿德勒式定义以及《幸福的勇气》思维导图

第二部将第一部中的一些说法进行拓展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阿德勒思想。

比如第一步所提出的的“目的论”“不表扬也不批评”“共同体感觉”“自立”等等都给出了更加全面的说法和实践示例。当然啦,主要还是以青年的经历和感受为讨论内容。

这里有些词的定义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我们往往要理解“是什么”,才可以明白“怎么做”。

##信任:有条件的相信对方(工作关系)。信赖:无条件地接纳信任对方(交友关系)。

##尊重:实事求是地看到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

##工作:共同体中必须有人去做的事情。决定人价值的不是“从事什么工作”,而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致力于自己的工作

##分工:人的价值由如何完成共同体中自己被分配的分工任务来决定。

##交友:信赖关系。学会用他人的眼睛去看,他人的耳朵去听,他人的心去感受(挖掘共同体感觉)

##教育:一种交友行为。教育者帮助被教育者实现“自立”。

##自我中心: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内心充满不安,只关心自己。不是因为“喜欢自己”才关注自己

##被爱的生活方式:完全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它一直摸索如何集中他人的关注,如何站在“世界中心”

##幸福:贡献感/奉献精神。通过工作关系,交友关系等感受到自己对别人有用。

##爱:自立,决断,成熟。舞动“现在”。

##结婚: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佳分别:不断付出努力,以便有朝一日分别的时候,可以无憾的说“于这个人相遇,一起度过的日子相对很值得”

——————————————————

——————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与我相告。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读后感(四):被讨厌的勇气二,教育心理学实例

这本书通过一个年轻人和哲学家对话的故事形式来讲述阿德勒心理学对于教育和个人成长的影响。 其中青年讲到的很多情景,关于在教育教学中、班级管理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与我和同事们在课堂内外遇到情况如出一辙。青年的思考与应对也是我的尝试和应对方法。这本书把我在工作中的疑虑一个个总结出来,分析了原因,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行动方向。这简直太好了,太有帮助了! 借鉴了阿德勒心理学后,我在上课时发脾气的情况少了;班上两个“问题学生”的情况有所改变。 确实如阿德勒所说,发脾气是为了更容易地达成某个目的,而在课堂上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听课和思考。不用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实现目的,当然别的方法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方式也更为复杂。所以首先要变化的是自己的心态——究竟要选择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两个小孩子处于书中所说的脱序的第二阶段,喜欢用特殊的行为来吸引注意力。改变起来还不算困难,关键在于不对他们特别的行为做出反应,不去批评和赞扬,而是对于他们在学习上的表现做出反应,给予帮助和适当鼓励。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孩子们过去是什么样子,在家里是什么样子,并不应该成为他们在学校时老师关注的重点,行为的原因并不应该是关注重点,他们此时此刻的经历,此时此刻的样子才是我们要重视的。所以不必纠结于他们出现脱序行为的原因,而把关注点放在他们来学校的目的上。让他们在课堂上习惯于专注于眼前的事情,积累新知识,比如:听课、读书、思考问题和写作练习;在学校里能了解到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卫生习惯,阅读习惯是对自己有用的;能体会到交朋友是需要有耐心,有礼貌和相互体谅的等等。 阿德勒心理学的思考方式,我十分认同,可以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作为人际关系的引导也十分受用。比如在人际关系中,要想与对方和谐相处,首先把对方当作平等的人,不管对方是孩子,父母,还是比自己职位高或者低的人。也就是阿德勒所说的建立“横向关系”而非“纵向关系”。当我遵循着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去做,是可以立刻感受到它的作用的。 当然,改变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一说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自己在方方面面的改变,成长,需要平等的看待他人和自己,需要摆脱情绪的俘虏。每一点细微的改变,都需要在时间的河流中艰难地摸索前行,并坚持下去。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读后感(五):第一本哲学类书的感受

哲学研究的是: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哪个阶段?我们往哪去?哲学与宗教,科学研究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宗教是研究走到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把所有不能解释的内容都归到神的作用。宗教可以让人相信神,而不再继续烦恼。哲学是从思想上在寻找这些答案,哲学可以让人变得快乐。科学也一直在路上,科学展现的是事实,很多内容让人感到不快。

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 social interest

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独立。教育工作者的性质与咨询家一致,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他们提供信息,帮助孩子思考解决问题,以帮助他们自立。自立即不依赖别人的指导/指示/决定生活,有自己明确的生活目标和判断依据。

2.尊重是良好关系的基础,尊重等于从内心认可和接受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权利,想法三观与你不同并不代表对方错了。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关系是持久的,相对于建立在恐惧和崇拜的关系。所谓的师生,上下级,辈分本来就已经不平等了。

3.同理心:关心对方感兴趣的东西

4.人们不是受过去发生事情决定如何生活,而且过去发生的事情影响了现在生活的目的。现在生活的目的决定了现在的生活方式。有些记忆是特意记住,用来证实现在的自我的想法。比如:记住失败的过往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相信自己沉溺于悲剧的痛苦

5.幸福是在人际关系中,人们的“我的贡献”有“我有用”的一种体现。但这是比较处初级的幸福。好级的幸福是大爱。但大爱这点我不明白。

6.脆弱可以作为武器,用在人际交往中,利用和控制其他人。最好的例子就是婴儿。

7.自立并不只是财政上独立。只有懂得大爱才是自立,即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这点完全不懂

8.婚姻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选择自己想要的人。婚姻是想要变的幸福。如果只是想要索取,想要变得安逸,那还是孩童的想法,爱是需要付出和精力去维持。

9.人际关系建立在离别的基础上,所以需要珍惜这段时间,为了在离别的时候可以保持良好的关系,不后悔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

10.婴儿为了生存,会本能的向可以获取更多家长关爱的方向发展,可能变得乖巧或者叛逆。

11.人际关系从本能上对人类很重要,源于人类的进化。所以人本能的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或者讨好别人,或者表现的特殊(特立独行,拥有别人没有的)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是一个缩影,老大因为一直现有资源而变得保守,尝试继续保持自己的资源。老二更容易变成反抗和颠覆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